对接受化疗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责任制延续性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0-05-14 12:52盛小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延续性出院依从性

盛小丽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肺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此病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NSCLC 包括肺鳞癌、肺腺癌和肺大细胞癌。有统计数据显示,NSCLC患者约占肺癌患者总数的80%。多数NSCLC患者的病情在得到确诊时已发展至晚期,无法接受手术治疗,只能对其进行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或放射治疗(放疗)[1]。临床研究表明,老年晚期NSCLC患者在接受化疗的过程中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和癌因性疲乏(指由肿瘤本身或进行抗肿瘤治疗所引起的令人不安的、持续的身体、情感和认知等方面的主观疲劳感及精力衰竭感),从而可影响其对化疗的依从性。因此,临床上应对接受化疗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本文主要是研究对接受化疗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进行责任制延续性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化疗的80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其病情均符合晚期NSCLC的诊断标准,其年龄均≥60岁,均接受2个月以上的化疗,且其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排除存在沟通障碍、出院后随访失联、病历资料缺失及预计的生存期<3个月的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分层抽样法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7例,女13例;其年龄为62~84岁,平均年龄为(71.97±2.84)岁。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6例,女14例;其年龄为61~86岁,平均年龄为(71.82±2.7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诊断NSCLC的标准

诊断患者患有NSCLC的标准是[2]:1)其年龄>45岁。2)存在咳嗽、咯血、胸痛、胸闷、呼吸困难、上肢水肿或面部水肿等症状。3)对其进行X线胸片检查或CT检查可见其肺部出现毛刺征、分叶征及密度不均匀的肿块。4)对其进行痰液脱离细胞检查可发现异型细胞。5)对其进行支气管镜下刷检或活检可发现异型细胞,或对其进行胸腔镜(或纵隔镜)下活检可发现异型细胞。6)对其进行支气管镜下淋巴结穿刺活检可发现异型细胞。7)对其进行正电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PET-CT)检查可发现异常的代谢增高区域。其中的3、4、5、6项为诊断患者患有NSCLC的必要指标,1、2、7项为诊断患者患有NSCLC的非必要指标。

1.3 方法

在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对其均进行化疗和常规护理(如病情观察、用药护理、饮食指导及预防和缓解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等)。在患者出院后于门诊接受化疗期间,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延续性护理,方法是:在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定期接受化疗的重要性,并记录其联系方式。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对其进行电话随访,询问其身体状况,对其实施健康宣教,并提醒其按时到医院接受化疗。在患者出院后于门诊接受化疗期间,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责任制延续性护理,方法是:1)成立责任制延续性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及若干名临床经验丰富并接受过严格培训与考核的护理人员组成责任制延续性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开展各项护理工作,组员负责落实各项具体的护理措施。2)收集患者的资料,合理为其分配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前,小组成员要详细地收集患者的资料(资料中应包括其姓名、年龄、性别、病情、化疗方案、在住院期间接受化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住院的时间、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并与患者家属共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延续性护理方案。由护士长根据患者和护士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分配进行延续性护理的责任护士(如将沟通能力强的护士分配给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患者,将相对耐心、细心、有一定心理学基础的护士分配给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的患者,将综合能力较强的护士分配给病情较重的患者等),让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对其实施延续性护理的责任护士。在科室内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以激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落实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的各项护理措施。在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到患者的床旁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并为其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在患者出院后,责任护士通过打电话、上门随访等方式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若与患者沟通不便,可以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详细了解其病情的变化情况及对健康行为的依从情况,指导其食用能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如杏仁、海蜇、大黄鱼、蘑菇、桂圆、黄鳝、核桃等),并让其每天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仔细询问患者癌性疼痛的情况(如疼痛的程度、位置和持续的时间等)及是否遵医嘱应用镇痛药。对于应用镇痛药后疼痛仍未得到有效缓解的患者,护士应及时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医生,配合医生为患者调整镇痛方案。对于在接受化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仔细询问其不良反应的缓解情况、是否遵医嘱用药等。若得知患者在用药后其不良反应一直未得到缓解或在加重,应让其及时回医院就诊。在随访的过程中,耐心地回答患者(或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对于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应请医生为患者解答。在每次随访结束前,提醒患者进行下次化疗的时间,使其能够按时到医院接受化疗。

1.4 观察指标

护理后,采用自制的问卷(总分为100分)调查两组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患者此问卷的评分≥85分、为60~84分、<60分,分别表示其对化疗依从、基本依从、不依从。总依从率=(依从例数+基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护理前后,采用Piper疲乏调查量表(总分为40分)调查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严重程度。患者此量表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癌因性疲乏越严重。护理前后,采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总分为80分)调查两组患者对晚期NSCLC的认知水平。患者此问卷的评分越高,表示其对晚期NSCLC的认知水平越高[3]。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8.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中对化疗依从、基本依从和不依从的患者分别有25例、12例和3例,其对化疗的总依从率为92.5%(37/40);对照组患者中对化疗依从、基本依从和不依从的患者分别有16例、15例和9例,其对化疗的总依从率为77.5%(37/40)。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化疗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患者,χ²=8.824,P=0.003。

2.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Piper疲乏调查量表的评分及B-IPQ的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Piper疲乏调查量表的评分及B-IPQ的评分相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iper疲乏调查量表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其B-IPQ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Piper疲乏调查量表的评分及B-IPQ的评分(分,)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Piper疲乏调查量表的评分及B-IPQ的评分(分,)

组别 例数 Piper疲乏调查量表的评分 B-IPQ的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0 29.79±4.47 13.74±3.23 46.61±4.32 71.33±5.34对照组 40 29.71±4.36 19.71±3.56 46.62±4.27 63.89±5.17 t值 0.081 7.855 0.010 6.331 P值 0.936 0.000 0.992 0.000

3 讨论

对老年晚期NSCLC患者进行化疗是控制其病情发展、延长其生存期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此类患者进行化疗的周期较长,部分患者不能长期住院接受化疗。因此,在老年晚期NSCLC患者出院后于门诊接受化疗期间,应加强对其进行护理干预,以提高其对化疗的依从性,缓解其癌因性疲乏。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化疗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Piper疲乏调查量表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其B-IPQ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与阿依古丽·买买提等[3-4]的研究结果相近。对接受化疗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进行常规的延续性护理时,每次为其提供护理服务的护士不固定,不能整体、连续地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难以为其提供切合实际的护理服务,同时也会导致其需要反复地去熟悉护士,致使其不能与护士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可影响其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对此类患者进行责任制延续性护理时,既能保证院内护理与院外护理能够有效地地衔接,又能为患者提供整体、连续、协调及个性化的护理服务,进而可显著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对接受化疗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进行责任制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提高其对此病的认知水平和对化疗的依从性,缓解其癌因性疲乏。

猜你喜欢
延续性出院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第五回 痊愈出院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
延续性动词与非延续性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