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穴位按摩联合吐纳训练法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的效果探究

2020-05-14 12:25樊凤颜陈幸谊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排气腰椎穴位

樊凤颜,陈幸谊,林 梅

(佛山市中医院骨十三科,广东 佛山 528000)

近年来,胸腰椎骨折的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临床上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常进行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排泄功能障碍、腹痛、下肢麻木等。据统计,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术后发生便秘、腹胀等症状的几率高达80%[1]。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易损伤其腹部的神经,使其肠胃处于麻痹的状态,可导致其发生便秘[2]。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用穴位按摩联合吐纳训练法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佛山市中医院骨十三科进行手术治疗的7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是接受手术治疗后的胸腰椎骨折患者。2)患者术后存在腹胀的情况。3)患者术后存在腰围增加的情况。4)患者术后存在排便较少或排便困难的情况。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者存在沟通障碍。2)患者存在其他器官功能障碍。3)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完整。4)患者无法配合此次研究。在这74例患者中,有男性35例,女性39例,其平均年龄为(60.34±6.39)岁。将这74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37例患者。在A组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19例;其平均年龄为(61.04±7.15)岁;其进行手术的平均用时为(2.52±1.45)h;其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219.32±68.33)mL;其中采用椎管减压联合钉棒固定法(手术方法Ⅰ)进行手术的患者有9例,采用钛网植骨融合钉棒法(手术方法Ⅱ)进行手术的患者有12例,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法(手术方法Ⅲ)进行手术的患者有11例,采用闭合复位钉棒固定法(手术方法Ⅳ)进行手术的患者有5例。在B组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20例;其平均年龄为(60.09±7.04)岁;其进行手术的平均用时为(2.61±1.39)h;其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220.09±65.39)mL;其中采用椎管减压联合钉棒固定法进行手术的患者有8例,采用钛网植骨融合钉棒法进行手术的患者有13例,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法进行手术的患者有9例,采用闭合复位钉棒固定法进行手术的患者有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本次研究已经得到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了胸腰椎骨折手术,术中对其均进行全身麻醉。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是:1)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并对其身体的状况进行评估。2)术后叮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3)每天协助患者翻身。4)根据患者身体恢复的情况,让其尽早下床进行活动。术后第2 d,采用穴位按摩法对A组患者进行护理,方法是:1)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按摩其中脘穴及中脘穴周边的部位,每个穴位按摩30次。2)按照顺时针方向按压患者的腹部30次,以促进其肠胃的蠕动。对患者进行7 d的穴位按摩,每天按摩2次,每次按摩5 min。采用穴位按摩联合吐纳训练法对B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方法为:1)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的操作方法与A组患者相同。2)协助患者取仰卧位。3)指导患者进行吐纳训练。让患者将双手叠放在腹部上并放松身体,让其用鼻子吸气、用口吐气将气体引入丹田处。叮嘱患者每天进行吐纳训练2次,每次训练15 min。

1.3 观察指标

治护后,观察两组患者术毕至首次排气的时间、术毕至腹胀消失的时间、其便秘治护的效果及其在术后7 d便秘的发生率。将患者便秘治护的效果分为治愈、好转及未愈。治愈:治护后48 h内,患者至少排便1次,其腹胀的症状彻底消失。好转:治护后72 h内,患者至少排便1次,其腹胀的症状明显改善。未愈:治护后72 h内,患者没有排便,其腹胀的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护后两组患者术毕至首次排气的时间及术毕至腹胀消失时间的比较

治护后,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术毕至首次排气的平均时间及术毕至腹胀消失的平均时间均较短,P<0.05。详见表2。

表2 治护后两组患者术毕至首次排气的时间及术毕至腹胀消失时间的比较(h,)

表2 治护后两组患者术毕至首次排气的时间及术毕至腹胀消失时间的比较(h,)

组别 例数 术毕至首次排气的平均时间 术毕至腹胀消失的平均时间A 组 37 35.45±8.45 61.58±11.08 B 组 37 23.55±6.39 48.39±6.73 t值 4.145 4.673 P值 0.011 0.008

2.2 治护后两组患者便秘治护效果的比较

治护后,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便秘治护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详见表3。

表3 治护后两组患者便秘治护效果的比较[n(%)]

2.3 术后7 d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的比较

治护后,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在术后7 d便秘的发生率较低,P<0.05。详见表4。

表4 在术后7 d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中医认为,进行手术后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发生便秘及腹胀症主要是其存在气滞血瘀所致。对此类患者进行穴位按摩可起到舒经活络、调节脏腑的作用,促进其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加速其机体的新陈代谢,缓解其排便困难的情况[3]。对该病患者进行吐纳训练可促进其津液的生发和气血的流动,改善其血瘀、肠燥等症状[4]。手术后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需较长时间地卧床休养,导致其胃肠道的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相关的研究表明,采用穴位按摩联合吐纳训练法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术后的护理,可减轻药物对其身体伤害的程度,缓解其腹胀、便秘等症状,促进其康复[5]。笔者认为,采用穴位按摩联合吐纳训练法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具有以下优点:1)对其进行穴位按摩,可刺激其肠道,提高其肠道平滑肌的张力,促进其胃肠道的蠕动,缓解其腹胀、便秘等症状。2)对其进行吐纳训练,可增加其排便的次数,缓解其腹胀的症状,促进其康复。李应志等[3]的研究表明,对此类患者的中脘穴进行按摩,可促进其胃肠道分泌肠液及胃液,降低其术后便秘的发生率,加快其术后恢复的速度。郑晓捷等[4]的研究表明,反复按摩此类患者的中脘穴和天枢穴,可促进其肠胃功能的恢复,缓解其腹胀的症状。关露娟等[5]的研究表明,对此类患者进行吐纳训练,可对其起到补气、纳气和行气的作用,能够缓解其腹胀、便秘等症状。本次研究结果证实,治护后,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及术毕至腹胀消失的时间均较短,其便秘症状的总改善率较高,其在术后7 d便秘的发生率较低,P<0.05。这说明,用穴位按摩联合吐纳训练法对接受手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缓解其腹胀、便秘等症状,加快其术后恢复的速度。

猜你喜欢
排气腰椎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夏季穴位养心
9F级燃气轮机排气扩散段出口非金属膨胀节问题的分析与改造
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用于混合动力车的新型排气热回收装置POWER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