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心态影响因素分析及个体化心理护理的效果

2020-05-14 12:48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植入术个体化例数

肖 娟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此病患者的病情若持续发展,可发生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因此,临床上应对此病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术式之一。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可扩张其冠状动脉的狭窄处,增加其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其心功能[1]。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对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本文将近年来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4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术前对其实施心态影响因素分析及个体化心理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48例冠心病患者。其病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均具有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指征,且其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排除合并有出血性疾病、存在室壁瘤、多支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的弥漫性病变、左室射血分数<40%、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50%及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术前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OBG组(n=24)与REG组(n=24)。OBG组患者的年龄为47~83岁,平均年龄为(62.45±5.08)岁;其冠心病的平均病程为(8.26±3.16)年;其中,男女分别有14例和10例。REG组患者的年龄为45~84岁,平均年龄为(62.76±5.23)岁;其冠心病的平均病程为(8.04±3.22)年;其中,男女分别有13例和1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前,对REG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理护理,方法是:向患者介绍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相关知识,耐心地回答其提出的问题。采用安抚、劝慰、鼓励等方式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地配合治护工作。对OBG组患者进行心态影响因素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其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法是:1)进行心态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我科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此问卷包括疾病、环境、手术、家庭支持、认知状况、护理服务等评分指标,总分为100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心理状态越差。通过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得知,影响其心理状态的因素主要有:(1)对冠心病的认知度低。(2)经济压力较大。(3)对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存在疑虑。(4)对医院的环境不适应,其家属对其关心不足。2)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根据上述影响因素,为患者制定以下护理措施:(1)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使其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的环境,帮助其尽快消除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和恐惧感。(2)通过面对面交流、播放宣传视频或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患者介绍冠心病及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相关知识,重点向其说明进行该手术的目的、基本流程、重要性、术后康复的情况及手术医生精湛的技术等,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向患者介绍手术成功且预后良好的病例,以提高其对手术的信心。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护士要保持温和的语气和良好的态度,避免使患者出现抵触情绪。(3)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积极地为其寻求各类基金协会的帮助,或通过募捐的形式为其筹集治疗费用,给予其最大的物质帮助,缓解其经济压力,进而使其放下思想包袱,安心地接受治疗。(4)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其家属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照顾,避免让其独处。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如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更换床上用品、调节病房的温度和湿度等),护士要尽量满足。(5)参照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及人本主义心理学[2],在尊重患者的生命、权利、健康、需求、尊严及人格的基础上,给予其更多的人文关怀,密切地关注其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最大程度地改善其心理状态。

1.3 观察指标

术前12 h,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患者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越高,表示其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越严重。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患者此问卷的评分≥80分、为60~79分及<60分分别表示其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总满意率。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5.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术前12 h的SAS评分及SDS评分

护理后,OBG组患者术前12 h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REG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术前12 h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分,)

表1 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术前12 h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分,)

组别 例数 术前12 h的SAS评分 术前12 h的SDS评分REG组 24 52.46±8.25 54.42±8.79 OBG组 24 44.27±6.55 45.32±6.01 t值 5.6691 5.5669 P值 0.0000 0.0000

2.2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OBG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高于REG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2.3 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护理后,OBG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REG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 讨论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时,可向其病变的冠状动脉内置入球囊,扩张其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之后再向其冠状动脉的狭窄处植入支架,以恢复其心肌的血流灌注,预防其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等情况[3]。绝大多数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且易导致其术后出现一些并发症[4]。因此,临床上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应了解影响其心理状态的因素,并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最大限度地改善其心理状态[5]。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对影响其心理状态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其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其术前的心理状态,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猜你喜欢
植入术个体化例数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期间的应用效果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在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