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生代数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2020-05-14 01:57邱素红钟美娟
家长·中 2020年2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小学生信息技术

邱素红 钟美娟

摘要:信息技术在方便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也给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带来了全新的变革,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代数思维是常用的数学思维方式。学生形成代数思维可以降低他们数学学习的坡度,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代数思维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生;代数思维;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教学有了全新的认知,将原先的记忆性学习转变为思维性学习,真正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并不注重构建代数思维教学与学生已有认知的连接,导致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度低,整体的代数思维教学效果差。本文主要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多样性的教学情境,构建学生的认知与数学知识的连接,增强学生对代数思维的认知力、理解力和运用力。

一、培养小学生代数思维的可行性分析

(一)学生对数字和逻辑具有一定的感知力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婴儿在不会语言之前,对小数点具有强烈的认知反应。婴儿在四到六个月大时可以感知黑色圆点的多少;在五到六岁时基本认知几个较大的数字,并具备简单的计算能力。这说明学生从出生开始,对数字和构建数字之间的逻辑具有一定的感知力。

(二)学生知识结构与代数思维具有契合性

随着学生数学知识的日益丰富,他们的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进而为提升代数思维的理解力提供契机。比如,在方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综合运用阅读能力,树立相应的数字逻辑关系,将关键性的未知量以代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并在此过程中运用代数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代数思维的实行性策略

(一)引入逻辑关系,构建代数思维

在构建代数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加减乘除”人手,让学生从已知的运算规则中,运用其中的逻辑关系,提升学生对代数思维的认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故事性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乘除”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运算规则的逻辑关系培养他们的代数思维,以如下的算式为例:“4x25=100”。教师可以将这个算式转变成如下的形式:“4x( )=100”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未知数“()”与整个式子之间的关系,利用学生对乘除运算的逻辑关系,提升学生对代数思维的感知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试题让学生解析。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讲授如下的故事:小白兔想要过一条河,山羊伯伯搭建了一座桥。小白兔急于过河,山羊伯伯说:“你要回答对如下的问题,我便让你过河!”山羊伯伯出设如下的问题考察小白兔。问题如下:4×()=36Sx()=100 6x( )=42。在故事讲完后,教师对学生说:“我们看一看,谁可以帮到小山羊呢?”教师会适时地参与学生的思考过程,并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引导。为了更为直接地检验学生对代数思维的掌握,教师让学生介绍他们的思考过程。小陈说:“在解第一个算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逻辑关系,将上述的乘法的式子转换成除法,即4与一个数相乘的积为36,换而言之为36与4的商为未知数,所以未知数为9 1”教师运用学生已掌握的逻辑关系,让他们思考和运用代数思维,并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相应的趣味情境,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真正提升代数思维的学习质量。

(二)巧用符号表征,培养代数思维

符号是数学的一种特殊语言,也是代数思维中的重要过渡工具。小学数学教师生硬地运用符号授课,不仅不会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甚至会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坡度,让学生产生惧怕数学学习的心理。为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形象化、生动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在掌握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前提下,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提升他们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例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并运用文字的形式展示:小烏龟的妈妈今年24岁,小乌龟今年6岁。在多少年之后,小乌龟妈妈的年龄是小乌龟的2倍?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多少年用圆形表示,并询问学生:“小乌龟妈妈的年龄与小乌龟的年龄有何关系?如何进行表示?你们可以思考一下!”小于说:“将信息技术中的圆形带入题目中,得到如下的等式关系(6+0)x2=24+0。”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具有形象性的教学氛围,并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对相应问题的探究,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

(三)创设问题情境,运用代数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相应的问题以及制作相应的引导符号,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升他们运用代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选择难度合适的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更多的学生加入代数思维的学习过程中,提升整体的数学教学质量。例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如下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教师运用文字的形式展示: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S=AxB,A=2B,你如何运用“B”表示整个式子?通过实际测量我们知道B的实际长度为5米,你能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为了提升学生思维的方向性,教师将“A”用蓝色表示,将“B”用红色表示,并用黑色线将“A=2B”,指向“S=AxB”中的“B”。与此同时,教师引导性地说:“你们可以观察老师用不同颜色和线段标出的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迅速地观察到式子中的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应条件的代换,这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运用代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代数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逻辑关系人手,即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逻辑关系,并创设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的教学氛围,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真正掌握代数思维,提升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薇.基于算术教学,渗透代数思维——低年级学生“早期代数思维”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7(4).

[2]吴连红.符号意识:一种有意味的“准代数素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6(4).

(责编 杨菲)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小学生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