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2020-05-14 01:57边兴臣
家长·中 2020年2期
关键词:比较阅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边兴臣

摘要:比较阅读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深入理解、感悟文段内容主旨的重要教学法。这不仅能让语文课堂教学精彩,还让学生有深度的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成绩,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比较阅读

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发展阅读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通过词句段的比较阅读,能让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在词语运用上的准确与生动。把相关的语段整合到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有利于学生深化文章内容的理解;篇章间的比较阅读能让学生体会不同文体,不同手法,不同风格,了解作者看待事物角度的不同,以达到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目的。

一、词句比较阅读

教学中教师会经常让学生用抓关键词这一简便的阅读方法,来体会句子的意思。但是对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用词的准确性,学生却不能很好地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中运用比较的方法,用换词语、换说法、换句式等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到词语的不可替代性,也就明白了词语的准确性。如在教学屠格涅夫的《麻雀》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猎狗的贪婪,我就把“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句话中的“锋利”一词去掉,让学生和原来的句子比较着读一读,学生很容易就明白“锋利”这个词语是不能去掉的,也不能用其他的词语如“尖尖”等换掉。再如这一课中的句子“它的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这句话中“分明”一词用得就比较准确。把它换成“明显”“明明”等词语,都表现不出作者对自己这个判断的肯定。通过让学生生试藿来调换词语进行比较,学生很容易得出作者用词相当准确这个结论。

运用对比句式进行比较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充分利用课本中的两个句子,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1.“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2.“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到两个句子的不同语气,感受到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这一场景时对心灵的巨大震动,体会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树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二、语段比较阅读

语段阅读在平时练习或考试中是必做题,是考察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部分学生在这一题中丢分不少,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其实小学的阅读理解的题目一般是比较简单的,只是出一些与课本上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如生字的填写,多音字的识别,语段大致内容的理解,稍深一点的就是与写作有关了,如采用了哪種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这些都是在课堂上学过不止一次的。要想提高阅读质量,深入语段中去,采用比较阅读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如在教学《麻雀》这一课时,就把屠格涅夫的文章中的小麻雀的形象和老舍先生《小麻雀》中的语段进行了比较阅读。

“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小鸟,忽然出来了,猫倒象吓了一跳,往后躲了躲。小鸟的样子,我一眼便看清了,登时使我要闭上了眼。小鸟几乎是蹲着,胸离地很近,象人害肚痛蹲在地上那样。它身上并没血。身子可似乎是蜷在一块,非常的短。头低着,小嘴指着地。那两个黑眼珠!非常的黑,非常的大,不看什么,就那么顶黑顶大的楞着。它只有那么一点活气……”

两个语段同样写了受到惊吓的小麻雀,让学生自己阅读,通过对两个段落进行比较,学生发现两个段落对麻雀的观察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两个作家的水平差太多吗?显然不是,学生就在讨论中发现作者写作的重点不同,《麻雀》一文是为了写老麻雀的英勇无畏和伟大的母爱,而在老舍先生的《小麻雀》中,却是写了小麻雀的顽强生命力。因此作者的观察自然就不一样。通过比较,学生不但提高阅读能力,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写作的方法。

三、篇章比较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大语文的教学观念。一篇文章学完后,应该及时给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体验不同文章之间的共性与不同。学生在理解与感悟的过程中就会体会到教师讲解不一样的地方,学生也就用不到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有飞速的发展、质的提升。在学习了《牛和鹅》这一课后,根据文中“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一内容,选了丰子恺《白鹅》,叶诺索夫的《白公鹅》两篇文章让学生阅读。特别是《白鹅》这篇文章,文中生动的比喻、细致的观察以及妙趣横生的拟人手法,学生边读,边笑,被文章深深地吸引住了。三篇文章,三种不同的写法,让学生大开眼界,使学生丰富了自己的写法,收到很好的阅读效果。

对相同内容、不同文体的文章做比较阅读。《蟋蟀的住宅》是法布尔的一篇生动有趣的小文章,学完这篇课文后,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搜集有关蟋蟀的文章读一读。学生就会体会到说明文和篇科普文章的不同。说明文要求语言准确,而科普文章生动有趣。

四、结语

总之,比较阅读方法虽好,却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工作量。要帮助学生选准材料、找准角度,根据学生年龄、学识,阶段性的选择,起到以一篇课文带动一类文章的以点带面的作用。教师还要做到勤于鼓励,勤于指导,让他们多思、多悟,多写读书笔记,寻找其中的规律,为我所用,以便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最终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杜朋吉.开展比较阅读,培养语文鉴赏能力嬿教书育人,2019(31).

(责编 杨菲)

猜你喜欢
比较阅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谈比较阅读内容的专题化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原点之妙 终点之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