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本位”成长教育研究综述

2020-05-14 12:49张心韵
家长·中 2020年2期
关键词:儿童本位研究

张心韵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儿童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儿童本位”的成长教育方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我国“儿童本位”的成长教育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境遇存在着一些不足。作者通过相关文献梳理,旨在突出“儿童本位”成长教育的重要地位,并为今后儿童成长教育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本位;成长教育;研究

在儿童教育中,“儿童本位”的成长教育方式大大凸显了儿童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儿童自我成长,激发其自身潜能。但在应用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难以受到尊重对其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以儿童为本位的成长教育现状如何?采取的相应措施有待梳理。我以“儿童本位”“尊重的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相关文献近900篇,并从中重点分析文献II篇,并对其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如下的梳理和归纳。

一、“儿童本位”的内涵研究

“儿童本位”的儿童观最早是夸美纽斯提出来的,认为教育应当符合儿童身心的发展特点,顺应自然规律,给予儿童正确的指导并培养儿童全面、协调发展;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区别于夸美纽斯;杜威在发展卢梭的“天性教育”思想,最先提出了“儿童中心论。在国内,五四时期周作人最先提出了“儿童本位”的儿童观,他认为“想象”是儿童最宝贵的气质,寓教育于游戏;鲁迅受周作人影响,他更重视在家庭教育中体现。儿童本位思想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在教育中应当注重儿童的发展,倾听儿童的声音,满足儿童的需求,充分体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个性化的发展,完成对儿童全面化的培养。而对儿童本位思想的研究,更倾向于家庭方面对儿童的影响。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获得儿童本位思想在中国家庭的主要体现情况。

二、“儿童本位”成长教育现状研究

相对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有着更重要的影响。我国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问题,导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渐渐失去自我。儿童成长无时间性,李红(2010)认为“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过度化教育的问题,打着“开发儿童潜能”的旗号,使孩子失去了自由成长的时间。”段晓璇(2011)认为“家长们对孩子过度教育,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不利于孩子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儿童成长无空间性,葛丽辉(2018)认为“家长的行为使儿童失去了成长的空间,家长在获得掌控权的时候,也失去了对儿童的理解与尊重。”罗辉(2019)认为“中国式家长大多“重智育、轻德育”,家长认为分数是衡量孩子成功与否的标准,却忽视了孩子自身的兴趣,使其较早就失去了童趣。”儿童成长无自我性,宗令平(2010)认为“儿童生活在成人安排好的规划中,过早的成人化,失去了本属于儿童的童真、童趣。”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境遇中,偏离了“儿童本位”的教育方式。龙宝新(2019)把教育境遇定义为“教育境遇是儿童在周遭教育世界中呈现出来的一种生存状态或社会处境,儿童融身其中、真切可感、入境交融是其显著特征。”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分数崇拜化。姜晓颖、徐伟华(2016)认为“过于重视升学率导致孩子在应试教育的支配下承受藿超过其年龄的心理负担。”谢燕红(2018)认为“分数崇拜的问题在学生、教师、家长三者中间形成了恶性循环。”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我国的儿童成长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对学前教育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未能形成社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2.家长的教育模式出现两极化现象。3.儿童成长的教育境遇受到干预。

三、“儿童本位”成长教育的对策研究

遵循“儿童本位”成长教育即遵循儿童天性,其中包括培养儿童的个性、挖掘儿童潜能等方面。冯晓霞(2014)认为“发挥儿童主体地位,使儿童的自然感性得到充分发展,唤醒儿童的潜能。”在儿童成长环境中,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较为重要。佟少卜、齐阿娜尔(2006)认为“家庭教育环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要从早期教育开始,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学习的对象。”针对提升“儿童本位”儿童观的对策,主要就是从儿童本身出发,主要包括教育者要尊重孩子的个性、释放孩子的天性、挖掘儿童潜能等;从改变教育环境人手,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方式,与学校教育合作,共同为儿童创建健康、良好的教育环境。

四、结语

随着儿童的地位不断地提高,儿童被当作独立的个体。“儿童本位”思想在中国的应用将会逐步改善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注重因材施教。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们从“儿童本位”教育实践现状、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梳理,达到了以下共识:1.“儿童本位”成长教育的思想主要指的是在儿童自身成长过程中遵循其本能,引导、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2.我国对学前儿童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强,教育过程受到家长的干预,儿童的身心成长难以实现顺其自然。

但是我認为:1.更偏向从教育者的角度分析现状。应当区分家庭和学校里针对儿童教育的现状。2.在建议方面,很少从政府角度出发提出相关建议。因此在今后儿童本位思想研究中,应当更加深入、细化地进行分析,明确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因素,推动研究进程。

参考文献:

[1]李红.走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4).

[2]段晓璇.家庭中不利于儿童成长与发展的因素控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葛丽辉.儿童隐私问题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8(17).

[4]罗辉.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与策略推进[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8).

(责编 吴娟)

猜你喜欢
儿童本位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
“好玩”的教育
儿童本位,让儿童诗教学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