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型智库与图书馆联动刍议

2020-05-14 15:18王涛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型智库图书馆

摘要:[目的/意义]高校智库是我国新型智库的主要组成部分。建设高校新型智库是近年来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也是图书馆的业务发展方向的延伸和服务品牌建设的重要目标。[方法/过程]以新型智库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的研究为出发点,探讨高校新型智库的内涵与特点,剖析图书馆与高校新型智库建设支撑中的互补联动、深度联动和整体联动的具体体现,提出智库建设格局下图书馆联动发展的路径。[结果/结论]未来图书馆要牢固树立国际视野和开放意识,构建与高校智库以联动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关系。

关键词:新型智库    高校智库建设    图书馆    决策服务

分类号:G250.2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0.01.08

1  引言

当今,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的新型智库已成为一种国际发展态势。新型智库在科学决策、制度设计、开发创新思想、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具有较大影响力。新型智库是指从事现代社会公共政策、战略规划和公众认知研究的专业咨询研究机构。面对国内外新的竞争环境,我国亟需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高校新型智库,这样有助于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品牌。高校新型智库是以提供多样化的参考咨询服务为着力点,其依托于高校研究力量,是设立于高校的高质量智库,成为国家多元化、分布式的智库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当前图书馆作为智库知识资源来源的重要途径,可以发挥图书馆整体的核心竞争能力并支撑、协助与服务于智库建设。高校智库为决策提供信息资讯和咨询服务,图书馆信息情报机能的完善可以为其提供有效支撑,同时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应用于图书馆的高端信息服务可以作为高校智库的发展目标之一。因此,图书馆与高校智库应协同发展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情报战略支撑的功能与作用,与高校新型智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促使高校新型智库与图书馆之间发挥联动效应,实现联动共赢,助推高校新型智库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

2  高校新型智库的内涵与特点

2.1  高校新型智库的内涵

2.1.1  高校智库以凝聚的智慧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从我国高校在国家占据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来看,高校本身具有天然的智库功能[2]。智库与高校有着紧密而天然的联系,打造智库是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延伸。其所提供的各种知识产品在担负着教育公众、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等各项职能的同时,还用于帮助政府直接面向公共决策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据美国研究机构统计,在美欧智库中有一半以上是依托高校建立的智库。美国75%的智库设在高校,其他发达国家一大半的知名智库也在高校,国内很多优秀的智库也在高校。比如:美国哈佛大学的贝佛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中心、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的公共政策小组、法国巴黎政治大学的国际研究中心、德国伯恩大学的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中国清华大学的国情研究院、北京大学的国家发展研究院等,都是入榜世界前20名的高校智库[3]。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18》显示:世界拥有智库机构数量居前三位的国家是美国(1871家),印度(509家),中国(507家)。中国拥有智库507家,位列世界第3,中国智库共上榜39项,8家中国智库入选全球百强智库榜单,获得排名最前上榜最佳高校智库“95强”的是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IISS)(第10位)。《2018CTTI智库报告》显示,共收录了国内智库706家,专家11992位、活动17878场、成果115421项。其中高校智库441家,占比62%,高校智库成为数量最多的智库类型足以证明在新型智库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国内高校具备稳定的人才资源基础,研究成果具有国际范围的影响力,在完善我国决策咨询制度方面,其拥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具有直接服务或者影响国家的公共政策决策的条件,而成为一种极具特色的智库,在中国智库格局中占据了特殊地位。尤其是高校智库的主体意识使其具备自觉坚守質量、独立性和影响力等核心价值,依靠智库自身的研究产品形成的广泛影响力,也是吸引政府和市场购买高校智库服务的重要原因。高校智库以影响决策和政策制定为使命,且自身也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能够为国家战略的优化、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区域形象的建构、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推动科学决策过程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2.1.2  高校智库为思维创新提供良好的学术生态  高校新型智库是高校探索和实践知识生产新模式的重要机构,也是产生新思想、新谋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创新实力的重要推手。目前我国高校已拥有约700~800家可以称为“智库”的研究机构。2018年12月22日,南京大学与光明日报在南京联合举办“2018中国智库治理暨思想理论传播高峰论坛”会上,发布了多项基于CTTI的研究成果。2018CTTI来源智库优秀研究成果评选揭晓,选出100家优秀智库,30项成果获评“年度精品成果”、15项成果获评“年度优秀成果”,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25家来源智库进入CTTI高校智库A+级榜单。从整体上看,这些上榜单的高校智库凭借其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人才、全球研究与合作网络、创新的思想与观点以及国际化的传播成就了新型智库的公信力与竞争力,不断影响和推动着政府相关决策与制度创新。获评的成果证明了高校智库的价值,极大地促进了高校智库迅速发展。并且获奖成果表明智库研究注重加强内容创新与提高政策研究精准性,高校智库已把智库精益化管理为对策研究赋能放在重要位置。可见,这些高校智库具有不可替代的、先天的优势,完全有可能做出一流的智库成果,同时高校能够承担与之匹配和有影响力的政策研究支撑任务,做好咨询服务、服务政府决策的智库角色,为高校新型智库的思维创新和跨学科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生态。

2.1.3  高校智库成为高端智库获取有价值情报资源的重要通道  培育专业现代化高端高校智库是当前高校的重大责任,高校在专业方面具备建设高端智库的良好条件和独特优势。在国外,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所就是以环境研究、国内政策研究、国际事务研究见长的高端智库。国内2016年成立的中地睿知管理咨询公司设立了面向数字出版专业领域智慧服务的“融智库”,极力为高校打造包括成员库、成果库、专题库和项目库等知识服务库在内的数字出版专业高端智库。作为内容服务提供商产业,出版业已经具备了成立智库的资本,可以多元互动组建智库联盟,联合高校开展有效的数字出版高端智库服务。近几年高校智库为国家政府机构提供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已超过4.3万余份,其中有2.2万余份被采纳[4]。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形成的专业性智库共12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等6家作为高校智库的典型代表,在首批高端智库建设试点中处在先进行列。实践证明,高校实施知识创新高端服务,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智库资源,新的动能正在加速聚合。高校新型智库可以作为高端智库,并成为高端智库获取有价值的情报资源的重要通道。在新型智库建设中,高校智库正作为一支智库组织的重要力量,真正发挥高端智库智力密集、人才密集、数据密集、知识密集的优势,实现从低端到中高端智库的稳步发展,并有可能进行智库的整合提升重组改造和融合,进一步打造真正意义的超级智库国家队。

2.2  高校新型智库的特点

2.2.1  高校新型智库具有延展性和长期性  首先,高校新型智库的决策咨询是其核心功能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这是因为高校智库在大学服务社会中的新表达,也是智库服务优化使用的一种新表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克拉克·科尔(Clark Kerr)校长于1963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今日之大学主要的功能不止于教学与研究,并且已经扩展到服务。”高校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人才聚集、知识创新、学科齐全、综合性强,高校智库的政策研究成为体现多元化功能、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一种现代形式。高校智库所建立的一切产品及生产的智力成果,在不断提高智库对社会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方面,成为高校作为新型智库存在的重要优势。其次,高校智库研究的基础性优势和特征,反映在时间维度,表现为长期性的特点。尤其是顶尖高校在基础性、前沿性研究方面具有长期追踪关注相关研究的相对优势。智库与基础学科相结合,同时智库研究是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能更好的创造跨界学识、塑造政策话语。目前双一流的学科建设也有一部分是支持跨学科、学科群的,因而能够开展一些聚焦长线性、跟踪性的研究,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品牌。高校智库通过多种渠道及时为国家与地方政府呈送最新的政策建议、研究成果,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理论咨询与服务。同时高校智库在大力创新的征程中,促使服务于决策的高质量成果的产生,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设担负应有的使命。

2.2.2  高校新型智库具有知识协同创新性  高校拥有很好的学科基础和学科领军人才,高校协同创新可以实现多元化智库文化的培育和滋养。这些高校开展协同性创新研究,形成自身独特的智库文化。一是优势学科是高校智库建设的深厚根基和依托。如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作为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深耕非洲区域研究领域,在推动中非人文交流、促进中非民心相通方面的实践做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示范性和可推广性。二是协同创新是发展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科学方法,协同攻关是创新的内在动力。以延边大学“朝鲜半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为例,该中心以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协同国内其他3所高校和研究机构,整合朝鲜半岛研究领域的优质资源。比如由四川大学牵头,联合云南大学、西藏大学、新疆大学、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等单位于2012年组建的“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战略协同创新中心”,至今已孵化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5]。三是高校智库通过多元化智库文化拓宽智库成果收益,提高了智库知名度。如清华大学联合包括链塔智库在内的10家机构正式成立专注于区块链教育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青藤区块链联盟”,共同组建决策咨询智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的无缝对接。进而促使智库产品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结构、渠道都在不断成熟,提高了优质研究资源的汇聚能力和协同能力。

2.2.3  高校新型智库具有智慧性和超越性  智慧性是衡量一个智库是否名副其实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高校智库的智慧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以及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各个阶段,智慧性中蕴含着高校新型智库的生命力。多年来,复旦大学探索智库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方式,搭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平台,目前聚拢了137家研究机构和高校[6],提升了高校智库的智慧服务能级。此外,高校智库自身具备优势学科的阵地、咨政建议的基地、行业特色的中心、产业创新的核心和“互联网+”的领地,在高校智库智慧化建设中通过融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复合性研究,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助于高校智库智慧集群功能的整体提升。

超越性是指高校新型智库作为一个智慧输出型的参考咨询组织,具备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的条件。其所具有的超前性,超越现实性的智慧,能科学有效地预见发展趋势。通过服务智库的相关基础条件和平台建设,以平台、项目等形式,构建需求库、专家库、数据库、成果库,包括建设一批社会科学专题数据库和实验室软科学研究基地,着重提供决策咨询需求研究、专家学者信息、国内外相关资源信息、研究成果等各类服务。借助拓展渠道,创新高端推介平台,重点建设一批全球和区域问题研究基地和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等。以问题为导向,更精准地开展高校智库的建设,以服务于智库决策服务,充分发挥知识和智慧集散地的管理和决策作用。

3  图书馆在高校新型智库中的协同联动体现

3.1  互补联动:图书馆知识服务与高校新型智库知识服务有较高的相似性

图书馆可以全程参与智库知识创新与再生产,构建智库发展和研究决策的综合信息平台,能够高效支持高校新型智库的协同创新知识定制服务。同时某些知名智库自身面向决策需求的一系列知识情报工作过程中,在信息收集、分析与整理方面的工作能力也毫不逊色于图书馆。如世界著名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发挥着智库的一些功能,美国著名的胡佛研究所的前身就是胡佛战争图书馆,现拥有9个图书馆,收藏160万册藏书和6,000万件珍贵档案,凭借丰富的文献资料已经演变成为著名的公共咨询政策研究的智库机构。国内包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内的文献情报机构将业务和服务拓展和延伸到智库领域,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了智库的作用。而图书馆天然具有强大的服务工作能力,对知识、数据和信息保持着敏感性,可以为智库提供强大的大數据支撑与知识服务。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为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大量有力的决策数据支持;景德镇陶瓷大学图书馆为陶瓷行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这些都是高校图书馆协同发挥智库职能的典型案例。因此,图书馆知识服务与高校新型智库知识服务有较高的相似性,双方在工作内容、支撑基础、产出成果等方面内在地有着相似的地方。二者相互取长补短、各有特点,其组织特性决定了它们既有一定的差异性,也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良性互动发展是二者关系的理想状态,从而产生优势互补、联动共振的效应。

3.2  深度联动:图书馆情报服务与高校新型智库情报服务有密切的关联性

3.2.1  智库研究与图书馆情报研究的关联契合  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政府公共决策不仅需要智库的数据支持,更需要深耕细作的情报产品作为信息支撑。智库需要根据决策咨询任务与需求,为决策主体提供咨询服务,信息情报研究是智库研究的一个类型、一种方法,是以情报搜集、情报分析、情报服务、情报管理等为研究对象的过程,其在资源共享、信息服务、知识管理等方面的理念和数据挖掘、信息加工、情报服务方面的功能,与智库研究理念不谋而合。智库研究与图书馆情报研究在功能上具有相近性,以及关联契合性,图书馆情报研究完全可以为智库研究提供优质的数据支持;而智库运行机制和服务决策的功能也值得图书馆情报机构借鉴,情报机构功能完全可以向服务政府公共决策与管理延伸,为政府公共决策咨询提供关联融合、机器学习、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自然语言分析等数据分析技术。图书馆通过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采用数据可视化分析、数据挖掘运算法、预测性分析能力、语义搜索引擎、数据质量和管理等大数据分析方法,为智库研究提供优质的数据支持与分析信息搜集、情报挖掘分析等服务,对有价值信息加工处理、整合和深度挖掘,着眼于提高智库产品的质量,并以定量与可视化的技术方法为决策参考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撑。从而建立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加强与智库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共享,实现信息情报大数据的共享协作和深度主体联动。

3.2.2  智库情报服务与图书馆情报服务有共同服务于决策的密切相关性  情报科学是智库的理论基础之一,情报是决策成果的信息支撑,两者在服务决策这一本质上有着密切的关联性。高校新型智库与数据挖掘、信息处理和情报服务等图书馆信息情报服务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性。情报是对数据和信息的深度加工,智库必须建立在大量的情报资源基础上。情报工作在智库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前端准备作用,为智库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与信息服务,智库成果的产出有赖于情报资源的支持,情报工作在调研分析、数据挖掘、信息检索、情报服务等方面推动智库发展,而智库成果的推广又反向提升情报能力。如英国的国防智库皇家三军联合研究所,收藏了从18世纪到21世纪间的珍贵军事资料,包括从克里米亚战争到冷战时代不同时期的军事典藏;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的馆藏包括19世纪以来关于东南亚的50多万册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性研究资源,这使其成为该地区独一无二的信息中心。国外智库都十分重视情报机构的支撑作用,智库与情报机构之间有着多种合作与联系,有些智库甚至就是由情报机构转型而来的。智库本身就具有独立的情报收集、分析、加工、传递、评估与服务能力,只不过智库更加着力于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进行思想与方法创新,为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情报产品,提供数据分析产品和定向的信息情报支持服务。世界著名的智库如兰德公司、美国的胡佛研究所,作为对美国公共政策制定最有影响力的智库,就是具有专业情报研究能力的智库。两家智库建立了系统完善的情报网络,仍然相当重视以丰富的图书馆资源作为研究分析基础。韩国科技政策研究院STEPI应用关联数据技术,成为目前韩国最大的智库机构,对韩国的科技政策研究有着重大影响力。国内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构建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特色智库已成功成为智库研究的保障;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注重智库自有技术的集中、整理、更新与共享,重视数据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建设,突出完善社会调查、统计分析、专题资料、实证案例专题数据库建设,为决策研究提供全面快捷的“一站式”支持;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智库联盟”等高校智库,对国家重大战略建言献策,彰显出更大的舆论引导作用。未来我国智库与图书馆情报机构应深化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智库服务的深度联动,创建服务型智库和智库型图书馆。

3.3  整体联动:图书馆智慧服务是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智库提供基于智慧的决策服务,图书馆基于新型智库建设的服务转型和功能拓展,进行智库服务以及建立在智能基础上的智慧服务,可以为智库提供智慧化的协同服务。图书馆利用互联网环境以提供谋略和智慧为导向,构建新型智库智慧服务体系,实现由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模式转换升级的创新服务。同时智库本身从事的是高端智慧活动,部分高校进行数字出版高端培训与认证等综合性智慧服务,将自身优势与专家智慧相结合,汇集一批不同领域内专家、学者的智慧,提高创新和决策等专业化智库服务能力。当前图书馆应把支持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作为转折点,向深度咨询和智慧服务模式方向转变。图书馆应主动承担起支持智库建设的责任,运用创造性智慧对知识进行搜集、组织、分析、整合,形成全新的智库增值产品,提供前期数据挖掘、中期数据分析、图表制作等智慧智库产品服务。抓住建设专注于数据治理与精准服务新型智库的大好时机,以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平台为支撑,向着智慧型服务的整体联动大方向进行深化和创新,激发图书馆的综合研究活力与智慧服务能力努力向数据资源应用转型发展。驱动图书馆向知识产品输出机构、决策参考支撑机构的方向转型,重视开发高校新型智库潜藏的智慧输出能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助推高校智库成为最为重要的智力输出源泉与智慧创造机构。并承担着智库所应担负的学术研讨、成果推广、决策咨询、数据挖掘等职责,推动图书馆向智库功能方向延伸,从而有效达到高校智库对图书馆的实际应用要求[7]。

4  高校智库建设格局下图书馆协同联动发展的路径

4.1  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支撑服务,构建服务高校新型智库的资源体系

图书馆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如数据库、工具)是智库机构和智库研究的基础,也有条件开展对信息资源数量与质量要求更高的智库型服务。图书馆具有保存、传递和知识共享的职能及相对独立性和非营利性的特点,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智库成果,具有更加高效的信息处理和知识挖掘能力,为各学科信息的加工、保存、传递借阅服务与文献信息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能够更好地发挥政策信息传播、解读与公众教育的职能。图书馆具备担负服务智库建设决策资源的优势,可以扮演服务支持者的角色,其本身已经具备了为智库研究提供保障的条件。图书馆围绕智库建设的需求组织共享信息资源,可提供直接有效的智库服务,同时智库研究成果的产出依赖于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和数据信息的支撑[8]。

图书馆要想利用信息资源优势为智库研究提供有力的信息资源支撑,还要将知识咨询服务的内容还要进行适当地丰富和拓展。在图书馆智库服务网络联盟共同体等的基础上,聚合一个集科学研究、决策咨询、资源共享、多元主体联盟、多层次要素集成、多维度知识共享的智库创新服务平台。如2016年,南昌大学经管学院和南昌大学长江经济带协同中心依托图书馆EPS数据库建设“长江经济带数据中心”,各高校共同筑就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网络联盟。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构建了包含服务认识、资源建设、服务方式及工作思路等方面的智库服务体系,统筹谋划智库职能各要素,从战略高度做好顶层设计,形成高校新型智库与图书馆联动工作机制。利用图书馆联盟实现智库知识资源的共建共享,进一步打造全国性高校间合作共建智库数据库。比如开展民族研究的16家研究机构合作建成的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的数据库平台,浙江大学与敦煌研究院建设的敦煌数据库共享协作建成的“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另外,图书馆还要建立各项实验室,比如特色小镇实验室,精准扶贫实验室等,实验室工作、管理与使用的效率更高。此外,还应该以知识定制服务从根本上提升知识配送的效率,构建服务高校新型智库丰富、多元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提高高校智库决策的文献保障程度,提升图书馆在高校智库建设的有效供给能力。

4.2  提供高价值产品的深度知识咨询服务,彰显和提升智能精准服务决策能力

智库产品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调研与分析,图书馆的情报分析方法与技术能够为新型智库提供科学、便捷的技术支持和科技战略前沿技术。比如相关的技术保障、支撑,运用最新的技术来解决知识关联和信息挖掘问题,这为新型智库生产产品提供了高效、快速的技术方法。图书馆技术应用包括分类标引、本体与语义网、关联数据、社会网络分析、情报计量与可视化展现技术、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技术、数据分析与管理等图书馆所擅长的技术等[9],再在与智库深入合作基础之上,全程参与智库知识创新与再生产,进而为高校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新的知识增长点,开展具有一定深度的特色专题知识服务,以及高价值产品的深度知识咨询服务,促成图书馆的智库化发展。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异构化的数据形态依赖于图书馆更深层次的情报分析与挖掘处理,图书馆可为科学决策更好地提供决策支持、可行性分析、数据分析工具应用等信息推送支撑服务,加速高校新型智库智能精准服务能力建设。如复旦大学公共绩效与信息化研究中心提供大数据分析的决策咨询;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制定学校教育合作战略规划;清华大学图书馆参与一流大学研究课题,为学科带头人提供重点用户服务;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海事情报服务体系;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依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为郑州煤矿机械厂提供咨询报告等等就是很好的实例。同时根据用户的咨询偏好与决策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高价值的知识咨询服务,从而实现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创新。如江苏大学的图书馆面向政府、企业提供行业报告分析、政策参考咨询等智库智能精准服务能力已引起了国内其他图书馆的重点关注,为图书馆开展智库精准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4.3  提供智库科学评价及成果有效转化,为高校智库服务展现合作视野

智库影响力的有效发挥,都是通过智库成果来体现的,成果转化和应用是智库的价值输出环节,应采取多种措施完善高校智库产品的转化渠道[10]。图书馆致力于满足科技成果的评价及推广转化需求服务,科学运用计量学,针对信息内容质量的客观评价服务,对新型智库进行科学成果评价与转化等方面实现现代化评价,应用大数据技术和各领域专家智慧将科技成果的评估纳入智库建设的轨道。同时,图书馆注重提高大众传播的社会化效力等多种传播策略,扩大高校智库成果的社会传播效率,提升智库成果的应用性及决策转换率,把智库研究成果的传播价值转化为服务政府决策和影响社会公众的产品[11]。如美国的胡佛研究所就是能影响美国公共政策制定的智库,兰德公司在军事外交方面拥有突出的影响力,而布鲁金斯学会拥有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和享誉全球的社会公众的舆论导向能力,这些智库是目前国际上新型智库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提高其影响力的典范。国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利用微信平台应用、微博平台应用两种方式,成为开展以“大金融”研究与传播为核心目标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智库。此外,图书馆需要不断收集、整理并筛选与成果相关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及推广应用,为智库成果产出和影响力分析评估奠定基础[12]。

图书馆智库服务中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以及数据的开放性、专业性使图书馆联盟的数据资源及智库服务,为高校图书馆联盟拓宽了合作空间。图书馆要实现价值增值,有效借力跨界合作,扩大智库影响力,不仅需要高校图书馆之间进行多领域、高层次的合作,而且也需要高校图书馆联盟与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的合作,还要积极与有关国际组织、国际知名智库开展合作研究,注重与国外大学智库及社会群体实现有效沟通,加强与国外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互动,方便获得国际智库信息和研究成果资料。由此可见,图书馆智库服务在解决重大问题、提供最优方案、創造一流成果上,就必须联手外部力量开展跨系统跨业界跨国界合作,共同建成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字资源和情报中心、科学前沿发展趋势的研究和发布中心以及高层次的学术活动中心等重大协作实验区,推动高校内部资源和外部创新力量的有机整合,努力实现人才、项目、平台的高度融合。

5  结语

当前高校新型智库成为国家和地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寻求高校新型智库支持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新型智库在规划决策、研究开发、技术合作、人才建设、标准战略等方面,都离不开图书馆数据支持和进入决策视野的信息保障。高校智库的决策研究需要逐步打开图书馆转型升级的发展通道,协同联动服务于新型智库决策支持,这对图书馆文献价值与馆员能力的提升来说无疑也是一个好机遇。作为知识存储和中介机构的图书馆与高校智库形成联动的协同效应,将起到信息支撑、服务交互、技术联动和协同创新的作用,在决策支持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学术研究能力与成果推广能力等方面形成合力,打造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主动建立与新型高校智库联动共赢局面,与高校新型智库实现创新联动合作,形成以问题为导向与以战略需求为目标相结合的战略研究机制,组建联动的高校新型智库协作委员会,构建与高校智库以联动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关系,助推高校智库获得强大的影响力和专业化高端智库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张善杰, 陈伟炯, 陆亦恺. 面向产业智库需求的行业特色高校图书馆信息保障策略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16(1): 47-50.

[2] 王世伟. 试析情报工作在智库中的前端作用:以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为例[J]. 情报资料工作, 2011(2): 92-96.

[3] 吴玉, 刘苏宁, 王玉香. 基于地方民营企业情报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J]. 情报科学, 2013(2): 72-77.

[4] 张家年. 情报视角下我国智库能力体系建设的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 2016(1): 92-98

[5] 黄如花, 李白杨, 饶雪瑜.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知识服务:图书情报机构的新机遇[J]. 图书馆, 2015(5): 6-9.

[6] 李纲, 李阳. 情报视角下的智库建设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5(11): 36-41.

[7] 宋芳. 支撑新型智库的图书情报机构智慧服务创新探究[J]. 情报资料工作, 2015, 36(5): 81-85.

[8] 黄晓斌, 王尧. 地方文献与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J]. 图书情报知识, 2016(1): 35-41.

[9] 程程. 图书情报机构协同参与智库建设研究[J]. 管理学家, 2014(16).

[10] 吕长红, 陈伟炯, 梁伟波, 等. 高校图书馆信息智库构建研究:以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为例[J]. 新世纪图书馆, 2014(2): 39-42.

[11] 王红. 图书情报机构在国家智库建设中的使命担当与服务创新[J]. 图书情报工作, 2015(14): 46-50.

[12] 姜朝晖.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内涵、特征及定位[J]. 高校教育管理, 2016(2): 55-60.

(下转第68页)

(上接第58页)

Discussion on the linkage between new think tanks and libra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Tao

Jiangsu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Trade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8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University think tanks ar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China's new think tanks. Building a new type of think tan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national strategies in recent years. It is also an extension of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library and an important goal of service brand building. [Method/process] Taking the research of university libr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think tank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type of think tan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nalyzes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complementary linkage, deep linkage and overall linkag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and college new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s the structure of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The path of library linkage development. [Result/conclusion] In the future, libraries should firmly establish an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an open mind, and build a new type of relationship with the university think tanks as the core of linkage and win-win.

Keywords: The new think tank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think tank    the library    the decision service

收稿日期:2018-03-26      修回日期:2019-10-16

作者簡介:王涛(ORCID:0000-0002-2988-7392),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研究馆员,E-mail:wt6421@163.com。

猜你喜欢
新型智库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公共图书馆为政府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决策信息服务的思考
加强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背景探析
中国经济转型期智库研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