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村老年人居住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0-05-15 13:46张跃松刘嘉艺隋明祎陆厚礼
工程管理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状况住房房屋

张跃松,刘嘉艺,魏 静,隋明祎,陆厚礼

(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E-mail:yuesong51@sina.com)

根据2020 年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 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2.54 亿人,占总人口的18.1%。预计2050 年我国老年人口将有4.87 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34.9%,成为世界老年人口第一大国。在老龄化规模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我国老年人养老住房问题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课题。 2018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缩小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城镇农村差距,实现农村老年人养老所需的目标。2020 年1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村镇建设工作部署中关注农村住房问题,未来将加强农村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和农村危房改造政策。与城镇保障性住房相比,农村住房同样是福利保障属性,农村住房目前未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农村住房属于个人所有。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流出,由于部分地区农村长期缺乏村庄规划,农村住房空闲、破损的现象比较突出,村内房屋乱搭乱建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村庄整体环境。从全国范围看,老年人居住环境建设明显滞后,其中农村老年人住房不适合养老问题尤为突出,58.7%的城乡老年人认为目前所居住的住房不适宜养老,在农村中这一比例高达63.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地区,受经济条件、人口组成、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限制,养老福利不健全,各种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不能完全开展,农村养老问题更加严峻。如何改善农村老年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应对老龄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老年人对居住条件满意程度直接关系到养老质量,老年人房屋状况会极大地影响老年人养老生活的宜居感受,因此在全国大力推广新农村和新型社区建设的背景下,改善农村地区老年人对住房规划和居住质量的满意程度,是改善和缓解农村养老压力的重中之重。

老年人住宅和社会福利政策、隐私和独立性尊严地生活、老年人所处的自然环境与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的关系倍受关注[1~3]。Fernandez-Portero 等[4]、Aragonés 等[5]、Novianto 等[6]从多维角度分析了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包括从生命事件角度分析对居住满意度的影响,或从主客观的物理、社会因素、社区环境因素以及多维角度构建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国内学者对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农村养老模式、城镇化进程的养老保障以及国外典型养老模式都有较为详实的分析[7~14]。但是涉及农村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研究着墨较少。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农村老年人居住满意度进行入户一对一问卷调查,获得翔实的一手数据,基于科学的方法,较为准确地识别出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继而揭示出北京农村老年人居住满意程度,为政府制定适宜的农村老年住房保障政策提供依据。

1 居住满意度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1.1 居住满意度模型构建

根据国内外已有居住满意度模型,本文构建居住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老年人居住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示意图

该模型有6 个变量,本文关注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该研究架构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居民个人和家庭特征对居住满意度直接产生的影响;第二部分是居民的感知质量、养老状况和政策评价的影响,这些变量同样受个人、家庭特征影响。

1.2 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变量选取

在关于居住满意度的已有研究中,各类研究的目的和针对方向有所不同,选取的变量和对应的操作化定义也有较大的差异。根据对湛东升[11]、Aragonés[5]等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梳理,并根据需要新增得到所需要的研究变量。

研究的因变量为农村老年人对住房的居住满意度,细分为居住满意度、房屋状况满意度及养老满意度,居住满意度针对老年人总体居住状况,以“总体而言您对居住情况的满意程度”的方式提问;房屋状况满意度针对老年人对现有住房的满意度,以“您对现有房屋状况的满意程度”问出,养老满意度针对老年人对现有养老状况的满意度,以“您对目前自身养老情况满意程度”问出。研究涉及的三个满意度指标统称为“养老居住满意度”。其中,居住满意度测量受访者对现居环境的整体感知,房屋状况满意度与养老满意度是居住满意度的进一步细化。自变量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为4类,具体变量如表1 所示。

表1 研究变量及其操作化概念

2 农村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统计分析

2.1 数据采集与基本信息

本文以北京市郊区农村的常住60 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进入社区或社区周围的一对一访谈和问卷随机调查。调查的社区和养老院分散在海淀、朝阳、通州、顺义、昌平、延庆、密云、怀柔、门头沟、房山等10 个区县。

预调研阶段共计发放50 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 份。预调研阶段问卷题项为60 项,计算Cronbach"s α 系数0.684,采用德尔菲法对题项进行修正,结合预调研阶段问题,考虑老年人的心理及调研的准确率,最终确定题项为51 项。正式调研阶段共发放问卷500 份,收回有效问卷427 份,问卷有效率为85.4%。

采用SPSS 23.0 计算Cronbach"sα 系数为0.705,说明数据可靠性较好。首先对数据进行KMO 抽样适当性检验和Bartlett 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检验系数是0.775,Bartlett 球形检验P 值是0,说明可进行因子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

2.2 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2.2.1 总体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北京市农村老年人的总体居住满意度处于比较满意的水平,满意度均值为4.066,房屋状况满意度和居住满意度均在“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 之间,养老满意度略低于前两者,在“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如表2 所示。

表2 总体养老居住满意度描述性统计表

由表3 可见,居住满意度与性别、户口、年龄和学历等个人特征变量间没有较强的相关关系。然而,居住满意度与房屋状况满意度和养老满意度三者间的相关性较强且较为显著,同时,收入水平、婚姻状况和子女情况三者对养老满意度有一定影响。而收入水平、婚姻状况和子女情况等通过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影响养老满意度,进而影响了总体居住满意度。然而,此3 种变量都与3 项满意度间相关系数都低于0.3,相关性低。

表3 总体养老居住满意度与样本社会人口信息相关性

2.2.2 居住满意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居住满意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别考察个人和家庭特征中每个变量的居住满意度如表4 所示。高学历、拥有1 个子女、月均可支配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的老年人居住满意度平均值最低,小学及以下学历、丧偶、外省户籍老年人、可支配月收入3000~4000 元以的老年人居住满意度平均值最高。

表5 显示,总体居住满意度与养老满意度和房屋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房屋状况极大地影响了房屋满意度并影响了养老满意度,从而大大影响了总体居住满意度,且相关系数(0.647)高于房屋满意度对总体居住满意度的影响(0.585)。可以看出,房屋状况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房屋满意度高低,并影响着养老方式。同时,子女经济水平,也与总体居住满意度较为相关,由于子女经济水平极大地影响着养老方式,且与房屋满意度稍有相关,因而影响着总体居住满意度。

表4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下的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统计表

表5 居住满意度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2.2.3 房屋状况满意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6 显示,老年人对通风、采光、隔音的状况总体而言比较满意,均值都达到了4 以上的水平,房屋满意度比通风、采光、隔音的满意度略低,为4.098。说明北京农村老年人总体上对房屋状况是比较满意的,但仍有问卷未能考察到的变量如邻里情况、楼层情况等使得老年人对房屋状况有所不满。

表6 老年人对房屋状况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描述性统计表

表7 显示,房屋类型和年限与老年人房屋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小于0.3,相关性低。而房屋的通 风,采光和隔音效果对于房屋满意度的影响较大,而房屋面积的影响较小。老年人对于房屋的面积要求较小,而对于通风、采光、隔音等决定居住舒适度的因素要求较高。

表7 房屋满意度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2.4 养老满意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养老满意度方面,收入不足、缺乏生活照料、缺少精神慰藉是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养老困难,三者均值在“一般”与“比较认同”之间,说明大多数老年人认为这三大问题是养老的主要困难,而子女负担和医疗服务的困难程度低于前三者(见表8)。

表8 养老满意度描述性统计分析表

3 老年人居住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3.1 老年人居住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的构成

老年人养老居住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主要考虑个人和家庭特征、房屋状况等研究变量对老年人3 种满意度的影响,构建三大影响因素模型。一是老年人对总体居住情况的满意度;二是老年人对房屋状况的满意度;三是老年人对养老情况的满意度。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以研究因变量和多个自变量间的线性关系。多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是:

式中,y 为因变量;x 为自变量;β0是回归常数,β1,β2,…,βp是偏回归系数;ε 是随机误差。多元回归分析的任务即计算这些未知参数。以上文定义的研究变量作为自变量,分别构建老年人居住满意度、房屋状况满意度和养老满意度的回归模型。

3.2 老年人居住满意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2.1 总体居住情况满意度

模型R²为0.716,调整后R²为0.705。如在现有模型中,各变量的共线性诊断中,容差和VIF 都接近1,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较弱。性别、学历、收入、房屋状况、子女经济状况、日常照料、养老困难、心理因素、饮食需求、政策评价这些变量对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影响显著(见表9)。房屋状况、子女经济状况和老年人的心理因素对老年人居住满意度影响大。学历对满意度有负影响,推测因高学历老年人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养老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越多,对养老生活的困难评价较高,满意度越低;越认为老年生活中需要心理疏导与聊天陪伴的老年人满意度越低;而对饮食需求和政策有更多要求和不满的老年人的整体居住满意度也相对较低。

表9 老年人居住满意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2.2 房屋状况满意度

通过12 步逐步回归得到的模型R²为0.741,调整后R²为0.733,所有变量通过t 检验,说明这些变量对房屋状况满意度的影响在α=0.05 的水平下显著。如表10 所示,在因变量中,房屋通风状况对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子女经济状况、政策评价、房屋类型、户口、性别、房屋年限、日常照料、饮食需求、面积、社会因素和收入。随着通风状况的改善,老年人的居住满意度越高。另外,老年女性的房屋满意度比老年男性的房屋满意度要高,这一结果与总体居住满意度相反。

3.2.3 养老状况满意度

模型R²为0.776,调整后R²为0.769,所有变量通过t 检验,说明这些变量对房屋状况满意度的影响在α=0.05 的水平下显著。在模型中,为了缓解多重共线性的问题,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VIF 和容差大致接近1(见表11)。模型中的自变量除了政策评价和收入之外,其他自变量均通 过t 检验,对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在α=0.05 的水平下具有显著性。子女经济状况的改善对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在这些变量中最大,养老困难情况对养老满意度的影响不高,但降低了养老满意度,回归系数为-0.066。

表10 老年人房屋状况满意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表11 老年人养老满意度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3 老年人总体养老居住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筛选

将以上3 个回归模型得到的影响因素总结为图2 所示的关系图,以期直观地显示各影响因素对居住满意度、房屋状况满意度、养老满意度的影响。

图2 老年人总体养老居住满意度影响因素关系图

4 基于灰色综合评价模型的农村老年人居住满意度评价

4.1 评价的基本步骤

(1)确定最优指标集。

(2)归一化。将D*归一化,方法是用D*中的除以对应的最优值*kj ,通过归一化处理,把矩阵D*转化为矩阵C:

(3)计算关联系数ξi(k)。

式中,ρ∈[0,1],一般取ρ=0.5。

(4)计算权重。经过归一化处理,权重即为:

(5)计算综合评判结果。根据R=E×W 计算即:

式中,i=1,2,…,m。

4.2 老年人居住满意度评价结果

运用灰色综合方法对北京市市农村老年人居住满意度进行了量化评价,居住满意度完全满意时的取值为1,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市农村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略优于中等水平(0.5356/1)。具体影响居住满意度的主要指标包括个人属性及经济收入、相关住房保障政策、住房感知、日常照料、社区状况及养老困难等几个方面,其权重分别为0.192、0.212、0.226、0.189 和0.204,进行单层次灰色综合评价后,结果显示,个人属性及经济因素的满意度为0.519,相关住房保障政策的满意度为0.527, 住房感知的满意度为0.566,日常照料的满意度为0.498,社区状况的满意度为0.501。

5 建议

(1)未来农村住房特别是老年住房应尽早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保证农村住房质量,提高居民的居住满意度,尤其是有力的住房保障政策支持有助于直接增进老年人居住福祉。同时切实做好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和政策落实工作。要加大对农村老年人养老住房满意度的关注力度,关注低收入老年人住房困难问题,进一步实现城乡住房保障政策全覆盖,城乡住房标准统一,有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2)进一步改善农村老年人房屋环境和质量。农村住房是农户实现基本生活的物质保障,是农户重要资产和基本权利。农村家庭养老是未来的主要方向,老年人的房屋状况极大地影响了老年人家居养老满意度。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改善农村住房空闲、破损的情况及村内房屋乱搭乱建现象。社会各界应关心农村危旧住房问题,优化村落规划,改善居住环境,避免产生安全隐患导致倒塌现象发生。

(3)借鉴国际有益经验,逐步推行农村老年人住房适老化改造。从全球来看,对于农村适老化改造,加拿大及英国的经验可以借鉴。目前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和社区项目已经覆37 个国家的533 个城市,其中加拿大针对农村地区发布了《加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老年友好型社区指南》,用以指导农村社区适老化建设。英国经验是注重物质空间的适老化设计的同时关注共享精神,关注老龄化背景下地代际住宅的设计与规划。有序进行适老化改造,可以减少农村老年人居住生活的不便。

(4)在老龄社会下,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更加注重衣、食、住、行的实用性,从满足老年人心理和特点着手,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居住满意程度。例如保证老年人住房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限制噪音级别。同时增加户外活动空间,并美化室内外环境。如果是针对农村养老院规划则更要注意适老化设计和其他建筑设计的人性关怀,合理选址,地理位置适宜,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居住特点。

6 结语

伴随着振兴乡村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住房融合政策将加快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农村空间布局,农村老年人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将会大有改善,进而提高老年人居住和养老满意度,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和“住有所居”。

猜你喜欢
状况住房房屋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房屋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转租房屋,出现问题由谁负责?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奇怪又有趣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