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火

2020-05-15 14:58相裕亭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场院婆娘火场

相裕亭,中国作协会员。著有长篇盐河系列小说三部。其中,《盐河人家》获连云港市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看座》获“中骏杯”《小说选刊》双年奖、第16届中国微型小说一等奖、入围“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风吹乡间路》获“花果山”文学奖;《忙年》获“冰心图书”奖;连续六届获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偷盐》入选2005年中国小说排行榜。结集出版了《盐河舊事》20余部作品集。

秋天,收割稻谷的时候,街巷里总会零零星星地散落些谷草。那是社员们昼夜搬运稻谷时落下的。馋嘴的鸡婆们,顺着那些饱含稻米的谷草,一路寻觅着,似乎能啄食到村前的场院里。

场院,是生产队的打谷场。

入秋以后,先是挂果的花生被运至场院,各家的婆娘们,顶着花头巾,盘腿坐在场院里,欢声笑语地撸下大把大把胖嘟嘟的花生果儿。紧接着是玉米、高粱、黄豆、黑豆进场了,等到金灿灿的稻谷被运至场院时,秋收中最繁忙的时候便开始了。

那些沉甸甸的稻谷,要想将其谷草分离,就要像对待田间的土坷垃或懒于耕田的老牛一样,奋力去摔打它们,才能将谷粒儿彻底摔打下来。随之,还要晾晒、抛糠、归仓,将脱去谷粒的稻草,堆集成房屋一样高大、整齐的稻草垛儿。整个过程,都需要男人们不遗余力地去完成。

这天晚上,场院里摔打稻谷的男人们,刚刚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正聚集在村前的小河里洗抹脖颈上、头发根里的草屑与灰尘,忽而听到场院里有人高喊:

“起火啦——”

“快来救火呀——”

听到喊声的男人们,如同家中的婆娘遭到坏人劫持一般,抄起家伙,拔腿便向场院里冲去。

场院里,堆集着大伙儿一年的口粮和牲畜们过冬的草料。返回场院的男人们,用瓷盆、瓦罐往大火中泼水,持扫帚、木锨扑打火苗,并采取火草隔离的法子,很快将火势控制住。

还好,火灾的损失不是太大,满场院的谷草,只烧了东北角一堆撸去花生果的草秧子。站在火灰旁查看灾情的贾钟,满脸凝霜。

贾钟是生产队长。

此刻,贾钟斜披着土改时从地主家分得的一件棉长袍,双脚踏入还在缕缕冒烟气的草灰里,时而踢踢脚下忽亮忽灭的火灰星,时而往火场四周去瞭望,好像纵火者就躲在夜幕下的某个角落里。大伙儿则嘁嘁喳喳地议论:

“刚才还好好的!”

“是呀,怎么一转眼就起火了呢?”

有人分析说,幸亏大伙儿没有走远,及时返回来将火给扑灭了。否则,这场大火要是燃起来,咱们一年的口粮及牲畜们过冬的草料就没有着落了。

“这会不会是阶级敌人搞破坏呢?”

有人这样嘀咕时,贾钟好像是听到了,但他一言不发,只是挥挥手,示意劳作了一天的男人们回家休息,同时,安排了几个人守住火场。显然,他要为此事讨个说法。

第二天,天还没有放亮,贾钟领着几个民兵来到火场周边转悠。转到胡顺家的菜园子时,贾钟停下脚步。他并非是在此处发现了什么与火灾有关的迹象,而是联想到前几天胡顺找他调换菜地的事。

土改以后,土地归集体所有。但每户都留有一点菜园地。胡顺家的菜地紧邻场院,菜叶上见天落些草糠和尘土,尤其是场院里打麦、摔稻的时候,整个菜田里如同落雪一般,布满了厚厚的灰尘与草屑。那样的蔬菜,别说是上口去吃,看着都恶心。胡顺几次提出来要更换一块菜田,贾钟却始终没有搭理他。顺着这个思路捋下去,胡顺极有可能搞破坏。

那时,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私杀一头耕牛,就要被送去蹲大牢,何况是放火烧了集体的粮草。

贾钟吩咐身边的民兵:“去把胡顺叫到村部来谈谈。”

胡顺怎么也没有料到,他被带到村部后,当即就被扣上了破坏集体财产的大帽子。

胡顺说,我是冤枉的。

胡顺说,我没有放火!

贾钟睬都不睬他。

贾钟让民兵们把胡顺的双手捆起来,如同牵扯牛羊一样,将他送到县上。临上路的时候,贾钟告诉胡顺:“有理,你到县大牢里去讲吧。”

出人意料的是,胡顺很快就被放回来了,生产队长贾钟反倒被县里来的人带走了。

原来,场院里的那把火,是贾钟所为,他栽赃给胡顺,是想霸占胡顺家的婆娘。

胡顺的婆娘,原是地主张康的女人,外号“小白鞋”,一对鼓翘翘的撅奶子,可招男人们喜爱呢。后来,张康跟着“老蒋”去了台湾,南下扶贫的干部们动员她改嫁给胡顺,一时间,眼热了村里好多男人。贾钟便是其中一个,但他的手段极其刁蛮。

事情查明以后,胡顺感觉不好在村里呆了,便领着“小白鞋”去青岛闯荡。

那年月,青岛是一座很包容的城市,盐区有好多人在那边混事。胡顺与“小白鞋”来到青岛后,很快在一家纺纱厂找到事情做。

数年后,胡顺在青岛病逝,儿女们回乡给他安葬,见到乡邻们敬烟卷,看到小孩子分糖果。其间,有人指给年近古稀的贾钟,说小街上那些穿着光鲜的外乡人,是当年的胡顺的后人时,贾钟埋头深吸着烟卷,摇头,表示他不记得胡顺是谁。

猜你喜欢
场院婆娘火场
盖碗肉
鱼塘儿
串坟的老人
与五岁女儿在场院上剥豆
场院
前方火灾,超人出动!
场院(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