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作用

2020-05-16 04:13辽宁省金秋医院心血管内一科病房辽宁沈阳110015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电图心血管动态

辽宁省金秋医院心血管内一科病房 (辽宁 沈阳 110015)

内容提要: 目的:评价探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科室收治的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60例,按照年龄的要求将其平均分成中年组(130例)与老年组(130例),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法,分析不同心律失常问题的发生率、心肌缺血的发生时间。结果:中年组室性心律失常23.1%,房性26.9%,窦性30.7%,复杂性26.9%,老年组室性心律失常38.4%,房性42.3%,窦性46.1%,复杂性42.3%,老年组的不同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中年组,相互之间的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中年组的心肌缺血时间低于老年组,数据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临床诊疗工作中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方式对中老年群体的心血管疾病进行监察,有助于了解实际情况,为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通常情况下心血管疾病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近年来发生率逐渐提升,病变的速度加快,且病死率也开始增加,这也是心律失常等恶性病变问题的发生原因。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尽早的进行诊断,积极参与到各方面治疗活动中,为更好的筛选有效监测方式,本文分析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科室收治的260例中老年心血管患者,合理的评价24h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优势[1]。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本科室治疗的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选择260例进行分析,按照年龄的要求将其平均分成中年组以及老年组,每组130例。老年组,男70(53.8%)例,女60(46.2%)例;年龄65~78岁,平均(72.11±0.33)岁;病程5个月~9年,平均(3.44±0.55)年。中年组,男71(54.6%)例,女59(45.4%)例;年龄36~55岁,平均(42.11±0.33)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3.45±0.56)年。纳入标准:在检查以后符合具体的心血管疾病诊断要求。排除标准:精神疾病。两组除了年龄基本资料,性别、病程资料使用SPSS21.0软件计算,获取的结果无差异性,P>0.05。

1.2 方法

使用石家庄翰纬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心电监护仪设备,开展24h的动态化监督工作,合理的分析心率数值,了解实际情况,明确是否存在心律方面的异常变化情况,明确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现象亦或是心律失常现象,使用计算机设备,合理的对监测情况进行回放处理,将各种资料记录下来[2,3]。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对于心肌缺血而言,主要就是ST段的水平亦或是斜向类型的指标大于1mm,且ST段低压的连续时间超过1min。②记录具体的室性、房性、窦性、复杂性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对发生率进行合理的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心律失常问题的发生率

老年组高于中年组,相互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见表1。

2.2 心肌缺血方面的时间

老年组的时间高于中年组,相互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见表2。

3.讨论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提升,对中老年人群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性影响,甚至已经成为诱发中老年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年来,在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逐渐改变的情况下,心血管疾病已经开始向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在发生疾病之后,很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的问题,使得病情出现严重的改变,甚至会对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如果不能合理的控制,甚至诱发猝死性的问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该针对心律失常问题进行合理的监督与管理。传统的心电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要求,难以全面了解到是否存在心率问题或是心律问题,通过心电学的支持全面了解是否有异常现象,但是,在心电学方面还存在很多静态心电图检查无法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临床服务工作效果。而对于动态化的心电图而言,其优势就是可以持续性的将心电图的结果记录下来,及时地了解到心电学异常现象,尤其在心律失常方面,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且动态类型的心电图监测方式,还可以了解一定时间之内的心电学异常状况,明确总体的发作特点,获取到准确的发作时间信息与规律信息,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4]。

表1. 心律失常问题的发生率 (n=130,n/%)

表2. 心肌缺血问题的发生时间(n=130,±s,min )

表2. 心肌缺血问题的发生时间(n=130,±s,min )

组别 发生时间中年组 1.22±0.02老年组 2.44±0.06 t 219.9382 P 0.0000

上文主要对24h动态心电图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中年组的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老年组,且心肌缺血问题的发生时间低于老年组,相互比较有差异性,P<0.05。使用24h类型的动态化的心电监测方式,可以持续性的了解心率以及心律状况,正确的进行监督与管理。一般情况下,心血管疾病并非是老年人群的主要体现,有81%以上的患者可能会伴有其他的慢性类型病症[5]。对于老年人群而言,很容易并发心肺类型的疾病,且全身器官方面的代偿力很低,可能会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问题。且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窦房之内的结区细胞逐渐减少亦或是丧失,胶原浸润到心房区域,中心纤维体很容易出现结构性改变现象,在超过76周岁的群体中,有96%的患者会发生细胞损坏的问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正确进行监测管理,合理的开展心电图的监测活动,了解是否有心率方面亦或是心律方面的问题,更好地进行监督处理。使用24h的心电监测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到中年人群与老年人群的心血管疾病特点、发生规律,明确具体的心肌缺血原因,更好地进行观察与监督,以此合理的完成相关工作,将不同监测方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6]。

综上所述,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实际监督的过程中,使用24h动态心电监测方式,有助于辨别中年人群以及老年人群的心律失常特点,获取到准确的数值。

猜你喜欢
心电图心血管动态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国内动态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国内动态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国内动态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