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控制SIMV)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2020-05-16 04:13辽宁省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辽宁大连116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7期
关键词:血气气道通气

辽宁省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辽宁 大连 116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中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控制SIMV)模式和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NRDS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PRVC模式,对照组应用SIMV模式,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通气后观察组PI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8.909,P=0.000),OI、MAP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t=0.923、1.757,P=0.360、0.084);通气后,观察组患儿pH、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224、2.232、4.169,P=0.030、0.029、0.000);两组患儿通气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χ2=0.35、1.02、0.30,P=0.5536、0.3132、0.5839)。结论:PRVC模式在新生儿NRDS的治疗中可以更明显地改善患儿氧合作用,且气道峰压更低,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常出现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早产儿因为肺部表面活性物质的缺失更容易出现该疾病[1]。现阶段,主要通过机械通气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其中最为常用的两种通气模式就是SIMV、PRVC两种[2]。为探究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中应用SIMV、PRVC两种模式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NRDS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NRDS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包含男17例,女13例;平均胎龄(34.49±2.34)周;平均体重(2.53±0.67)kg。对照组包含男18例,女12例;平均胎龄(34.53±2.17)周;平均体重(2.48±0.73)kg。纳入标准:确诊为NRDS患儿且均需机械通气治疗;患儿家属知情并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先天性畸形、代谢紊乱或心脏病。上述患儿家属均知晓本研究,且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对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相应的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应用PRVC模式,具体参数设置如下:潮气量5~8mL/kg,吸气时间0.4s,呼吸频率(RR)50次/min,呼气末压力(PEEP)5cmH2O,触发压力敏感值-2cmH2O,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0.2~1.0。

对照组应用SIMV模式,具体参数设置如下:潮气量4~6mL/kg,吸气时间0.4s,RR 50次/min,PEEP 5cmH2O,触发压力敏感值-2cmH2O,FiO20.2~1.0。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通气后气道峰压(PIP)、氧合指数(OI)、平均气道压(MAP)等呼吸力学指标和pH、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血气分析指标以及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通气后呼吸力学指标的对比

通气后观察组PI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8.909,P=0.000),OI、MAP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t=0.923、1.757,P=0.360、0.084),具体见表1。

2.2 两组通气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对比

通气后,观察组患儿pH、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224、2.232、4.169,P=0.030、0.029、0.000),具体见表2。

2.3 两组通气后不良反应的对比

两组患儿通气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χ2=0.35、1.02、0.30,P=0.5536、0.3132、0.5839),具体见表3。

表1. 两组通气后呼吸力学指标的对比(n=30,±s)

表1. 两组通气后呼吸力学指标的对比(n=30,±s)

组别 PIP(cmH2O) OI(mmHg) MAP(cmH2O)观察组 14.61±1.49 434.38±11.54 12.44±1.34对照组 20.47±3.28 437.21±12.19 13.03±1.26 t 8.909 0.923 1.757 P 0.000 0.360 0.084

表2. 两组通气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对比(n=30,±s)

表2. 两组通气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对比(n=30,±s)

组别 pH PaO2(mmHg) PaCO2(mmHg)观察组 7.42±0.27 75.33±9.28 48.51±5.57对照组 7.25±0.32 70.03±9.11 54.82±6.14 t 2.224 2.232 4.169 P 0.030 0.029 0.000

表3. 两组通气后不良反应的对比(n=30,n/%)

3.讨论

近年来,我国新生儿的早产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NRDS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机械通气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3]。已有资料和临床实践显示,正压通气会导致患儿出现实质性肺损伤,出现肺容积伤和气压伤,特别是本身存在肺损伤的患儿更容易出现上述情况。所以,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是现阶段临床上研究中的重点问题。

PRVC模式可以对肺顺应性和胸廓进行自动感知,在预设潮气量的基础上,呼吸机通过对PIP的不断调节,可以保持较低的供氧浓度及气道压力。同时,在PRVC模式下,通气气流以减速进入为特点,这种气流还可以对肺泡气体的交换和肺内分流进行改善,以此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预防氧中毒事件的发生。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通气后PIP、pH、PaO2、PaCO2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SIMV模式相比,PRVC模式可以减少PIP及过度通气情况的出现,患儿内环境更为稳定。

综上所述,PRVC模式在新生儿NRDS的治疗中可以更明显地改善患儿氧合作用,且气道峰压更低,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

猜你喜欢
血气气道通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不通气的鼻孔
浅谈急诊科POCT血气分析仪及血气标本质量控制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黑珍珠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