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0-05-16 04:13王慧学孟祥亮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7期
关键词:血细胞涂片形态学

王慧学 孟祥亮

1 天津市河东区中医医院检验科 (天津 300161)

2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检验科 (天津 300170)

内容提要: 目的:对比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方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方式的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10日本院收治的感染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方式诊断)、对照组25例(实施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方式),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将两组的检出率、检验结果、误诊率、漏诊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检出率80.00%(阴性5例所占比为20.00%;阳性20例、所占比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检出率60.00%(P<0.05)。观察组患者嗜酸性细胞2例、中性粒细胞10例、单核细胞2例、淋巴细胞5例等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嗜碱性细胞方面1例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误诊率16.00%、漏诊率4.00%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方式诊断与单纯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诊断比较,诊断效果显著,能提高检出率,明确患者疾病。

多种感染性疾病导致的炎症反应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一般对于感染均采用血常规检测,但是血常规检测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具有局限性,而在检测过程中选择灵敏度较高的检测仪器十分重要[1,2]。因此,本次研究选取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收治对象为感染患者,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总例数为50例,收取时间在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10日,总例数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照组25例(实施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方式)。纳入标准:①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无沟通障碍以及精神障碍患者。排除标准:①严重性脏器官疾病;②由于个人原因中断研究者。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0~50岁,平均(36.21±1.01)岁。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21~50岁,平均(36.17±1.2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方式进行检验。采集患者静脉血,制作完毕涂片后进行瑞氏染色,使用显微镜对细胞种类、细胞数量以及细胞形态观察,并将其详细记录,在操作过程中应避免样本长时间存放,取样制作标本检测时间均需要控制于60min内,避免其检验结果受到影响。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方式。采集患者静脉血,放置在真空管内,对样本实施混匀处理,对2份样本实施标记,然后分别实施处理,使用本院提供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实施检验,检验过程中均需要严格按照配套试剂盒说明书进行[3]。

1.3 观察指标

25例观察组以及25例对照组检出率、检验结果、误诊率、漏诊率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实施SPSS26.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结果和数据进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 对比检出率

观察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60.00%,P<0.05),见表1。

2.2 对比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嗜酸性细胞2例、中性粒细胞10例、单核细胞2例、淋巴细胞5例等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嗜碱性细胞方面1例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 对比误诊率、漏诊率

观察组误诊率16.00%、漏诊率4.00%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目前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广泛应用,其具有两种检验方式,分别为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方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等,而不同检验方式则具有不同的效果[4]。因此,本次研究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进行研究,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优势。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具有精确度可靠、用时短、操作简便等优势,目前已经成为血常规检验中的首选检验方式,受到多数检验人员青睐,在临床广泛应用。该项检测方案主要将白细胞体积作为媒介,将其划分成为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在检验过程中,血小板被判定成为白细胞可能性十分大,而大淋巴细胞也可以归类为粒细胞,易导致检查结果发生误差,使血常规检验有效性受到一定影响。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方式主要是由光学显微镜、染色、制片等构成的,能对细胞有效分类,对血小板和红细胞进行明确,能作为血液形态学的方式,具有显著效果,对患者血液样本实施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后,其无需对样本实施复查,能确保检测结果具有精确度。其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相比,在误诊率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在检出率方面不高,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需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5]。通过将上述两种方式进行联合诊断,能够显著提高检出率,预防误诊和漏诊情况发生。

表1. 两组检出率指标的比较(n=25)

表2. 两组检验结果指标的比较(n=25,n)

表3. 两组误诊率、漏诊率的比较(n=25,n/%)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检出率(P<0.05)。观察组患者在嗜酸性细胞2例、中性粒细胞10例、单核细胞2例、淋巴细胞5例等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嗜碱性细胞方面1例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误诊率16.00%、漏诊率4.00%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在血常规检验中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方式诊断取得显著的效果,能提高检出率,明确患者疾病。

猜你喜欢
血细胞涂片形态学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形态学的危险因素
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应用分析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集菌涂片染色法在检测痰液中抗酸杆菌中的应用分析
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和大脑前动脉分叉的几何形态学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