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成人教育的优化路径
——基于学习者学习需求的视角

2020-05-17 05:38郭艳蕊沈承红杨梅双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成教全日制学历

郭艳蕊,沈承红,杨梅双

(1.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省沧州市重庆路1号 061001; 2.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继续教育中心,河北省沧州市重庆路1号 061001)

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包含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其中,学历继续教育包括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等四种形式。高校作为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承担者,是国家开展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要力量。由于目前仅有68所高校具备远程教育的招生资格,因此高校开展继续教育仍以成人教育为主。

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我国共有普通高校2688所,成人高校268所。2010年~2018年,全国成人教育的招生人数维持在200万人以上。其中2010年~2014年连续增长,2015年~2017年略有下降,2018年突破2014年的高点,达到273万人。2018年,成人教育招生人数约占我国高等学历教育招生人数的21%和我国学历继续教育招生人数的45%,是我国学历教育,尤其是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政策一直支持成人教育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继续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出,创建学习型城市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各类教育融合开放”,要“推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有效发挥学校教育在全民终身学习中的基础作用,发挥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继续办好各类成人教育机构”,并指出“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从政策导向来看,国家重视并支持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类继续教育的发展,并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将触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将推动学习者实施学习行为。学习行为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还包括学习方式与教育机构的选择。学习者会选择最能满足自己学习需求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机构,以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

因此,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办好高校成人教育,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1 学习需求的相关研究

在这一领域,有学者直接以“成人的学习需求”为研究对象。王迎等[1]调查了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发现相比于基础知识,学习者更需要专业知识;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方式更受青睐;学习者希望加强职业规划和技能培训。

余立新[2]对某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成人教育毕业生进行调查后发现,有近一半的学习者希望通过继续教育“丰富和提升自己”。同时希望通过电讯方式与老师沟通以缓解工学矛盾。在教学方式方面,案例教学法最受欢迎。研究还发现,学习需求存在性别差异,女性选择“为了就业”的比率远高于男性。

由于学习需求能够触发学习动机,所以学习动机被视为学习需求的反映。一些学者研究了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王泽娟[3]考察了北京城区637名护士参加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动机。发现护士的学习动机处于中等状态,其中,“提高工作水平”的动机最为强烈。国秀玮[4]调查了安庆电大开放教育成人学员的学习动机,发现“求知兴趣”和“社交接触”评分最高。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者的学习动机存在差别。方艮[5]对某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后发现,有76.8%的学习者参加学历继续教育的动机是获取文凭。周玲[6]调查了广西几所高校的成人教育学生后发现,求知和发展是最强烈的学习动机。

综合来看,关注成教学生学习需求的文献还不多,这一领域的研究仍有待开掘。

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星平台发布问卷,调查对象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继续教育中心的在校生。涉及高起专和专升本两种学历层次,学习形式全部为函授。共有221人完成了问卷调查。

问卷参照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设计,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和“学习需求调查”两个部分。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就读的学历、年龄、就业情况、婚姻状况、有无子女等影响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背景学习者的偏好差异。学习需求调查包括院校选择、学习动机、学习与考核方式、与学校的互动方式、学习障碍等维度。

高校应参照调查结果,在不违背国家教育政策的前提下,尽力满足更多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受调查者基本情况

受调查者大约有四分之三就读学历为专升本;60%以上年龄在28周岁以下;绝大多数全职就业或自主创业;已婚者占一半左右;有子女者占四成,如表1所示。

表1 受调查者情况表

3.2 院校选择

本部分要求学习者对选择成人教育院校的四个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按重要程度从低到高评为1~5分。结果表明,学习者最重视的因素是学校的声誉(M=3.93),其次是情感因素(亲友的建议、本人是学校的校友等,M=3.34)。距离因素和经济成本因素得分均较低。不同背景的学习者对以上因素的评价不存在显著差异。

这表明,成人学习者更希望在一个声誉良好的院校学习。高校应注重内涵式发展,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大程度地满足学习者的心理期待。

李老黑干杯后,胳膊伸直,酒杯倒转,杯口斜对着我,让我验杯。李老黑不愧是久经考验的酒场老手,杯中居然滴酒未剩。李老黑的酒杯像探照灯一样在我头顶晃了晃,我知道他这样做不单是让我验杯,更多是包含了催促的意思。

3.3 学习动机

本部分要求学习者评价自己参加成人教育的动机,各项动机按由弱到强评为1~5分。总体来看,最强烈的三项动机依次为“提高学历”“为考取职称或技能证书储备必要的知识”和“更新知识,增长才干”(均值依次为4.37,3.82,3.46)。不同背景的学习者对这三个项目的评价没有明显区分。

本研究的结论与其他研究类似。这表明,成人教育的学习者学习目标明确。同时,他们的关注点不限于文凭,也希望通过学习获得新的知识以提升自身的职称或技能。因此,授课时,可适当增加有关职称或技能考试的内容。

有学者认为,“获取文凭”是一种非常功利的学习动机。学习者在达到目标后便会停止学习行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需求有高低不同的层次,只有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求才能产生。本文以为,学习需求也有层次之分,不同层次的需求会触发不同的学习动机。只有低层次的学习需求(如“获取文凭”)被满足后,学习者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从本次调查的数据来看,学习者获得文凭后,可能会继续满足自己其他方面的学习需求。

3.4 授课与考核方式

本部分有四个问题,要求学习者评价授课与考核方式,各种方式按偏好程度由低到高评为1~5分。

在授课模式方面,纯网络课程是最受青睐的模式(M=3.83),网络课程与面授课程结合也比较受欢迎(M=3.44),而“全部面授”已成为一种不太受欢迎的模式(M=2.34)。值得注意的是,有子女者比无子女者更喜爱纯网络课程,有配偶者也比无配偶者更偏好纯网络课程。

对于网络课程的学习平台,多数学习者更愿意使用学校提供的平台(M=4.10)。说明我校多年积累的良好声誉赢得了学习者的信任,学习者愿意接受我校的学习建议。“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其他平台进行学习”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M=3.48)。不过,已婚者和有子女者更倾向于选择后一种方式。

关于面授的方式,“校内集中、单开班授课”最受欢迎(M=3.48)。“旁听全日制学生的课程”受欢迎程度最弱(M=3.05)。说明成教学习者知晓自己与全日制学生的差异,希望自己接受的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

在考核方式的选择上,运用网络平台进行考试是学习者最期待的方式(M=4.09)。且有配偶者比无配偶者更加偏爱这一方式(均值分别为4.24和3.92)。

3.5 互动方式

3.6 学习难度与学习障碍

总的来看,学习者倾向于认为成人教育的学习难度一般(对学习难度的评价由易到难评为1~5分,M=2.91),不过仍有一些因素给自己的学习带来困扰:如授课内容难度过高、不便参与课程考核、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难以完成、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等(按照障碍程度由低到高评为1~5分,以上项目均值分别为3.47,3.73,3.56,3.57),且不同背景的学习者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别。

4 结论与建议

文中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成人教育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得出了许多与其他研究相似的结论,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成人教育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共性。文中的贡献在于,发现了学习者选择成人教育院校的依据——学校的声誉是首要因素。高校的声誉不仅来自于其举办成人教育的口碑,还与其举办全日制高等教育的水平息息相关。据统计,自2016年升本以来,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成人教育的招生规模出现了跨越式增长。2018年进一步扩大为3617人。说明层次高、教学质量好的学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此,高校优化成人教育办学的核心路径在于提高自身的学术声誉。

结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高校可对以下具体路径进行探索。

第一,合理配置师资,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优势。师资是开展教学的基础条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高校优化成人教育办学水平,首先要合理地安排师资。成教学习者除获取文凭外,还有考取职称、技能证书和更新知识、增长才干的需求。“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帮助成教学习者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因此,高校在为成人教育安排师资时,可向双师型教师倾斜。高校还可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渠道与学习者建立联系,一方面增进学校与学生的互动,一方面缓解成人教育专职教师的不足。

第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缓解工学矛盾。成人教育学习者工学矛盾突出是一个普遍现象,网络学习是他们青睐的方式。当前,可用于学习的网络平台较多,费用不一,学习者的偏好出现了分歧。高校可增加网络平台的认可范围,开通不同平台的成绩转换机制,给予学习者更大的选择空间。

第三,改革评价机制,创新教育教学。创新是进步的源泉,也是内涵式发展应有的含义[7]。当前,成人教育的学生评价机制与全日制高等教育并无二致,都是以考试为中心,以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重点,继续教育的特色不突出,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相背离。为了切合成教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他们具有工作经验的特点,对平时的教学导向做出创新与变革:如,倡议相同行业、相近水平或有共同兴趣的学生组建学习小组,鼓励他们分享工作中的具体业务,互相交流解决方案。教师依据学生分享案例和解决方案的数量与质量给出平时成绩,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同时,适当降低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引导学生从“背答案”向解决实际问题转变。

第四,打破观念壁垒,促进成人教育与应用型全日制高等教育的融合。国家举办成人教育的初衷是更新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型高校负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实践教学。两者都具有“学以致用”的诉求。成教学生的工作经历可以成为应用型高校全日制学生良好的学习素材,全日制学生在理论学习上的优势能够弥补成教学生的不足。在“学以致用”的层面上,它们完全可以统筹推进,各展所长。

第五,开放校内资源,增进成人教育学生的归属感。由于教学上的分隔,多数高校并未将成教学生与全日制学生一视同仁,图书馆、网络文献等资源不对成教学生开放,也没有面向成教学生的奖学金、毕业典礼。成教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强。这不利于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的融合。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成教学生的工作经历是加强实践教育的宝贵资源,也是密切校企合作的桥梁。增进成教学生的归属感,充分开发校友资源,是促进应用型教育建设的现实途径。这将带来学校整体声誉的提升,也会促进成人教育的优化。除了开放图书馆、奖学金等校内资源外,学校还可通过邀请优秀的成教学生举办讲座等方式增进其归属感[8]。

高校应立足于自身长期举办学历教育的优势,关注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变化,着眼于内涵建设,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办好人民满意的成人教育。

猜你喜欢
成教全日制学历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高校成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膨胀学历
创刊十周年赠言
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
知识无力感
笑笑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
“学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