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教练管理模式的探讨*

2020-05-18 12:17张庆凤
运动精品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教练员动机教练

张庆凤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教练管理模式的探讨*

张庆凤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无锡 214000)

自我决定理论指出教练的管理模式分为自主支持型执教方式和控制型执教方式两种管理模式。在训练中,教练员要为运动员创设自主支持的训练环境,教练的自主支持能增强运动员的内部动机,增强运动员的幸福感,并促进运动员的体育锻炼频率和参与度。而教练的控制型执教方式则容易导致运动员训练的心理疲劳,甚至导致运动员退出训练和比赛;教练员在训练中要注意反馈的合理运用,从而激发运动员的内部动机。

自主支持;控制型;参与度

1 理论的阐述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动机被假设为一个由强到弱的连续的统一体,从无动机到真正的内部动机[1]。动机被分成三类,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和无动机。内在动机指的是从参与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满足。但是,运动员往往是因为一些外部因素而参加体育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参加训练不是因为项目本身,而是因为外部的奖励和约束。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外部动机根据动机水平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外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和整合调节。外部调节是自主程度最差的动机,其动机来源自外部奖励和压力。比如,运动员参加训练只是为了获得教练的认可。当个体的行为与自尊或自我价值密切相关时,个体会很在乎外部的规则和要求,但从内心并没有接受这些规则和要求,此种情况下也是属于内摄调节[2]。运动员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避免愧疚、羞愧和焦虑,则代表运动员处于内摄调节的状态。和前两种外部动机类型不同,认同调节指的是虽然体育活动本身并不吸引人,但运动员没有别的选择而必须参加训练。例如,运动员进行肌肉训练,即使他们没有发现训练活动本身非常有趣,但却仍然坚持训练,因为他们相信肌肉训练会对他们的运动成绩有帮助。最后,当个体能够把外部规则和自我的各个方面和价值观很好地相互吸收融合,就达到了整合调节。整合调节是外部动机内化程度最高的[3]。因此,运动员参加体育运动正是因为此项体育运动和其个体的需求、价值观相吻合。自我决定理论亦阐述了无动机的概念,无动机即没有动机和意图参加活动,无动机往往会导致运动员对训练失去兴趣,并会导致运动员参加训练的时间减少,运动员的无动机状态往往导致在训练中对减少对自身能力的肯定。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社会环境可以通过支持自主、能力、归属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来增强人类的内部动机、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自主指的是个体能够自己做出选择。能力,指的是个体在所处的环境有种胜任感。归属,指的是个体有归属感并能超过他人。自我决定理论尤其重视个体自主能力的满足。认为运动员的自主需要越能得到满足,则其学习动机就越趋于内化。Williams等人认为,自主支持是指处于权威地位的人(教练)能够站在他人(运动员)的角度考虑问题,能够考虑他人的情感,并给他人提供重要的信息和选择的机会,减少他们的压力和强迫行为[4]。在运动领域,主要探究教练创设的训练气氛是否能够影响运动员的内部动机水平,比如,教练的领导模式导致运动员较好的表现或者坏的表现,甚至离开队伍。教练的领导风格不仅对运动员的表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影响运动员的运动参与情况。

2 自主支持型执教方式和控制型执教方式的探讨

2.1 教练要为运动员创设自主支持的训练环境

研究已经表明,运动员在赛场上良好的表现,离不开教练员高质量的训练和比赛时的指导。基于教练员的重要性,教练员在训练中要注意提高运动员的内部动机,满足运动员的三种基本需要,特别是运动员的自主的需要,教练要为运动员创设自主支持的训练环境。

教练员自主支持的表现不仅仅是为运动员提供简单的选择,还应该表现出与自主支持型教练氛围相一致的一系列行为。首先,教练要尊重运动员的看法和行为,并为运动员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教练要设身处地的从运动员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训练中,给予运动员一定的自主权,并关注运动员的情感需求,对运动员讲明训练计划和要求制订的出发点,这样运动员在训练中能更加的自主和积极,在比赛中并能够更好的团结起来,从而提高团队的竞争力和比赛成绩。其次,教练要尽量减少控制行为,要重视运动员训练的主动性,并培养运动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参与决策的能力,而不是对运动员的行为和感受加以控制。

在发展自主支持的动机气氛方面,教练要为运动员创设自主支持的训练环境,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教练要为运动员提供一定的选择,例如,允许运动员在两到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训练任务来解决。教练要和运动员说明训练任务之所以这样安排的基本原理,即解释一个特定任务安排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训练内容选择的出发点和原因,让运动员更好的理解训练的安排。第二个方面,教练员在训练中,要尊重运动员的感受和观点——教练设身处地的从运动员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并尊重运动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为运动员提供主动参与和独立参加训练的机会,例如,允许运动员自主安排训练,并为运动员解决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教练员要避免胁迫和欺凌以及试图控制运动员的行为。在建立自主支持的教练和运动员关系时,强调与上述指导原则一致的教练行为模式。

相比之下,控制型执教方式的教练,则采用强制的、专制的方式,他们会把一种特定的、预先设想好的思维方式强加给运动员。控制型执教方式的教练的行为,可以导致运动员从内部到外部的知觉轨迹的变化。失去个人的因果关系知觉会削弱运动员的自我认同,导致运动员训练内部动机的减弱[6]。这样运动员参与到运动训练中去,是出于压力或者内疚感。赵大亮的研究表明控制性执教方式中威迫对无动机和外部动机都具有最强的预测作用;心理需求中能力需要对无动机有最强的预测作用;关系需要对外部动机具有最强的负向预测作用[7]。

在健美操的实际训练中,提前让运动员来根据健美操专项身体素质和运动员体能情况来准备活动的内容,则能够提高运动员训练的参与度。另外,给予运动员一定的选择权,比如了解运动员的音乐偏好,并在训练中让运动员用喜爱的音乐来训练。而另外一组运动员没有自主选择权,虽然运动员听的是同样的音乐,但没有被问及他们的音乐偏好。结果表明,与处于自主选择状态的运动员相比,自主选择音乐的运动员则有更大的内在动机。

2.2 自我决定理论与运动员的幸福感的关系探讨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研究者将幸福定义为运动员自我实现的最佳状态,并能够在指定的环境(比如运动)中追求他们的潜力。幸福感能有效地提升个体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对成功的信念,更可有效地降低焦虑、沮丧与愤怒等负性情绪[8]。自主、能力和归属三种心理需求的满足会导致运动员幸福感的增强,而其中一种或多种需求的挫败则会导致运动员的心理疲劳。基本需求满足并不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它需要来自权威人物的支持。教练领导行为是影响运动员及其团队朝向某一目标的行为过程,是提升运动员心理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训练中,教练员在训练中,要加强运动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运动员创设积极的训练氛围,满足运动员的心理需求,激发运动员训练的内部动机,激发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

2.3 教练的自主支持能促进运动员的体育锻炼频率和参与度

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表明,教练在训练中采取自主支持型的执教方式会提高运动员的内部动机。运动员在训练的时候有一定的自主权,其认真训练是出于对运动项目的兴趣,或者运动员认为训练对自身发展来说是重要的。研究还表明,那些自我决定动机更强的运动员的情感更积极,比如学习更持久,更有毅力,训练也更加的努力;在训练中表现的更加的积极和有活力[9]。自主动机强的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面对压力的时候,也能够采取有效的比赛策略,容易取得比赛的成功。

而控制动机则往往导致个体的无动机,将导致消极的效果,导致运动员心理疲劳,甚至退出训练和比赛。个体积极的和消极的反应,将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研究表明体育活动个体积极的反应将导致个体的体育活动的频率增强。比如,运动员的自主动机会导致更积极的运动相关效应,增强体育锻炼的持久性,并能增加锻炼的频率(见图1)。

图1 教练员领导模式对运动员的影响流程图

2.4 阻碍教练自主支持的因素分析

在运动领域,许多因素可能不利于教练的自主性发展。包括从上到下的压力,来自上级的绩效压力或批评。教练认为自主支持等同于纵容或缺乏管理;教练担心运动员会利用被授予的自主权,会去争取更多的自主权;独裁的人格特质,或者是传统教练风格,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教练在训练的中的自主支持。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研究在自主的人际关系中导致更高表现的条件和环境。可以确认的是一个权威人士创造的不同的人际氛围对运动发展的心理健康和长期目标的影响。自主支持能够带来更多的享受,更多的自由选择和更少的压力,和增强对所学运动技能的信心,并能够在体育实践中投入更多的努力,并能够加深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受控制的教练风格所激发的控制动机表现出较少的感知选择,以及强制的压力和义务感。

3 教练员的反馈和运动员的内部动机关系探讨

在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能力进行积极的反馈,也是影响运动员内在动机的重要决定因素。在训练中,相对于教练员对运动员没有反馈,教练员的正面反馈对运动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研究表明反馈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事实上,口头反馈的表达方式非常重要。有人认为正面反馈有两个功能,即对运动员提供信息和控制功能。教练员能够及时的告诉运动员的能力状态,积极的反馈提高了运动员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反过来,这对他们内在的动机的提高有积极作用。然而,当控制因素显著时,正面反馈确会削弱运动员的内在动机。使用积极但有控制力的措辞进行反馈,比如对运动员讲“你在这个难题上做得很好,正如你应该做的那样” 或者“我希望你在下一场比赛中表现得更好”,则会导致内部动机的降低。这些措辞清楚地传达了实验者对参与者行为的期望和欲望。因此,正面反馈被用作一种控制形式,则会破坏运动员的内部动机。当它针对的是不可控的特性或传达较低或者不切实际的期望的时候,正面反馈会减弱运动员的内部动机。总的来说,研究表明,积极反馈可能会阻碍或促进运动员的内在动机,但具备如下条件,则是有利于促进运动员的内部动机(1)促进运动员对自主和能力的认知。(2)运动员控制下的目标行为。(3)传达高但现实的期望。

4 建议

4.1 教练创造的训练氛围的重要性。教练应当多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多从运动员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从而激发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投入到训练中,从而增加训练的频率。

4.2 教练应根据运动员的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的范围内下放权利,培养运动员训练的自觉性,这样不但能够激发运动员的内部动机,而且会使运动员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受益。未来的研究应该探索这两种教练风格的条件和环境,可以更有效地与运动成绩的改善联系起来。

[1]张庆凤.健美操课堂教师的自主支持对大学生内部动机的影响探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8(37):112-115.

[2]刘丽虹.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21):76-79.

[3]贺金波,陈艳.自主支持:促进动机内化的情境因素[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3):89-92.

[4]魏瑶.教练领导行为与大学生运动员自主需要、内在动机关系模型构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62-265.

[5]Marylene, Gagne, Deci. 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work motivation[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5(26):331-362.

[6]Vallerand R J, Losier G F. An integrative analysis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in sport [J].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1999(11):142-169.

[7]赵大亮.教练员执教方式对非自主性动机的影响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81-85.

[8]张海军.家长式领导行为对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幸福感的影响——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82-87.

[9]Vallerand R J, Losier G F. An integrative analysis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in sport [J].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2004(11):142-169.

Discussion about Coach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ZHANG Qingfeng

(Wuxi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Wuxi 214000, Jiangsu, China)

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自我决定理论促进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的路径探索”,项目编号2017SJB0893。

张庆凤(1982—),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教练员动机教练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睡着了
加油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