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筷子

2020-05-18 09:19潘春华
食品与健康 2020年5期
关键词:公分筷子

潘春华

筷子古稱“箸”,后因民间风俗忌讳“箸”音,便改称作“快儿”,寓意为一帆风顺。 明人陆容《菽园杂记》云:“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又因那时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制作的,就在“快”字上头添上“竹”字头作“筷”。

筷子是中国人日常用餐的工具,被视为吉祥之物,常出现在婚庆葬等礼仪中。筷子最早以毛竹制成的为多,以后逐渐出现兽骨、玉石、金、铜、银等质地的筷子。据说,银筷子碰到有毒的食物,会很快变黑,能够起到检验食物,预防中毒的作用。《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国君。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已出现了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中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已经超过了3 000年。

汉代,筷子的使用已很普遍。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出土了三千多件精美文物,其中有一双竹箸,长17公分,直径0.3公分。这双2 100年前的西汉圆箸实物,现藏于湖南博物馆,可谓弥足珍贵。隋代长安李静训墓出土一双银箸,长29公分,素面圆柱体,两头细、中间粗,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银箸。

唐代,由于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冶炼技术有较大发展,金箸银箸在餐桌上不断出现,黄金餐具器皿为皇宫所垄断,银箸却为贵族及士大夫阶层所宠爱。1982年,镇江东郊丁卯桥出土的一批唐代银器,发现银箸36支,首粗圆,顶端齐平,足细圆,呈圆柱形,单支重117克,是罕见的粗重银箸。

宋元时期,筷子的制作有了很大发展,制作较为精致,质地多为银制和铜铸,与唐代筷子相比,长度较短,约在25公分左右,最短者仅15公分。四川阆中丝绸厂出土了一批南宋铜箸,数量之多大大出乎意外,竟有122双。这批铜箸粗细不一,直径0.3~0.6公分不等,箸长25公分,器形首粗足细,中部有弦纹。江西安乐溪航桥东陂湾水库的一座南宋银器窖藏中,出土文物一百余件,其中银箸44支,银箸长24厘米,直径0.8~0.4厘米,首部为六角形,其下有6道弦纹,作竹节状,再下面又是三道弦纹,足圆,每支箸刻正楷“仁”或“德”字,两支合并为“仁德”两字。

到了明代,筷子的发展最明显的一点,是对筷子形制作了改进革新,即首方足圆。所谓“首方”,即上部为方形;“足圆”,即筷箸的下半部为圆形。明代以前无论是银、铜、竹、木箸等,大多为圆柱体,也有六棱形,但四方形极少,可是明代筷箸却以首方足圆为特征。由前代的首粗足圆柱形箸改为首方足圆体,看起来变化并不大,但这一小小的革新有三大好处:一是,设宴待客时筷子在桌上很稳重,不会滚动;二是,使用方头筷用力夹菜也不易打滑,吃面条更得心应手;三是,四楞方箸为能工巧匠在箸上题诗刻字雕花提供了条件。

清代的筷子,制作工艺精巧美观,竹木筷镶银者多见。如上海民间民俗藏筷馆所收藏清代筷箸,就有湘妃竹镶银箸、乌木镶银箸、红木镶银箸等。这些镶银筷不但顶镶银帽,下镶6~7公分银套,还在帽顶镶有7~8公分银链,使两筷相系不离。现故宫珍宝馆陈列着不少慈禧太后用过的各种珍贵筷子,如金筷子、玉筷子、翡翠镶金筷子、金银三镶乌木筷子、珊瑚顶玉筷子等,皆极为精美。

如今,除了竹制的筷子外,还有木制、铝制、塑料制和不锈钢制的。但是,塑料筷冬天发脆易断,铝筷用后手上易黑,不锈钢筷导热快易烫手烫口,因此人们还是喜欢用木筷和竹筷。

木筷品种较多,红木、楠木、枣木、冬青木皆可制筷,而质地较硬的乌木筷身价最高,质坚体重,不弯典不变形,外形高雅,色泽黑亮,光润细腻,手感极好。竹筷轻便且富有弹性,物美价廉,品种众多,最受大众喜爱。市场上常见的有竹筷、竹烫花筷、雕花筷和竹漆筷等,其中尤以福州漆筷最享盛名。这种筷子以毛竹或楠竹为坯,外面涂有生漆,并印有翠竹、花鸟、熊猫等各种图案。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开料、水煮、上漆、印花等近20道工序。由于做工考究,在100℃的开水中煮,漆水也不会脱落。

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周恩来总理举行国宴教尼克松用筷,美国总统学会了用筷子品尝满桌的中华美食。后来,一位加拿大记者把这双美国总统用过的中国筷子收藏了起来。一些欧美收藏家争相请他转让这双筷子,最高价出到2 000美元,可这位记者说:“尼克松访华最独特的纪念品就是这双筷子,它是华夏民族的文明象征,出价再高我也不转让。”

1986年英国女王访问中国,英国《每日电讯报》刊出一幅照片:英国女王使用筷子吃饭。《太阳报》更以一篇“女王使用筷子夹龙眼”为题,风趣地报道了女王出席国宴的盛况。一时间,不少欧美国家和地区掀起了学用筷子的热潮。

目前,世界上以筷子为日常饮食工具的有中国、朝鲜、韩国、日本、 越南、蒙古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大约有15亿人口。一位日本学者专门研究过人用筷子的力学结构,发现使用筷子要牵涉人体30多个关节和50多块肌肉的运动,而且和脑神经活动关系密切。

“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宋人程良规的这首诗,是对筷子奉献精神的生动描绘。筷子,历经千百年的打磨和传承,不仅是一种餐饮工具,更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筷” 与“快乐” 的“快” 谐音,蕴含快乐、快生快长、快速等寓意。因此,筷子便成为馈赠的佳品——象征着快乐的生活。筷子制作工艺的日趋精美,使得如今的筷子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观赏、收藏价值也颇高。

猜你喜欢
公分筷子
数理:多少人吃饭
Chopp ed!
筷子礼仪
买鞋时的发现
筷子一直用到坏?这不科学
150公分的生活(二)等
筷子的神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