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翻译“三要领”

2020-05-19 15:04李红玲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通顺语序意译

李红玲

文言文与现代文是能够相互转化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帮助学生快速地学习和领会文言文的意思。翻译小古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要领。

信。“信”即忠于原文内容,把原文的意思准确地用白话文表达出来。小古文翻译中,做到“信”,原则上必须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字句一一译出,并且竭力保留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如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中的“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直译就是“宋国有个耕田的人,田中有个树桩”;“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直译就是“(耕田的人)于是放下他的农具去守着树桩,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再也得不到,他自己反倒被宋国人嘲笑了”。对于刚接触小古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讲,直译是比较好掌握的方法,教师应进行训练。

达。“达”指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而追求译文的通顺明白。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中有这样一句话:“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直译就是“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己讨毛病了。”这样翻译,读起来不通顺,所以这句话宜用意译。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容易理解,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如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上面这句话意译就是:“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由此可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即为“达”。

雅。“雅”指追求文章本身的典雅,是翻译的最高境界。文言语序与现代语序有不同之处,翻译时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补充,重点把握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特点,掌握其翻译技巧,使译文符合原文的语言风格。

首先,翻译小古文时要有所取舍。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和度量单位等,在翻译时可以保持不变。而对一些没有实义的虚词,不要强行翻译,否则会词不达意。其次,翻译小古文时要学会扩充。将文言句子的单音节形容词、名词、副词等译为双音节词,可使句子流畅,句意清楚。再次,翻译小古文时要学会调换语序。对活用的词语和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对语序做一些细微的调整。如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中,“群儿戏于庭”,直译就是“一群小儿玩耍在庭院”。按“雅”的要求,这里就需要调换一下顺序,改成“一群小儿在庭院里玩耍”,使句子变得简明。最后,翻译小古文时要学会增补内容。增补的内容一般是句子省略的部分,如實词的意动或使动用法中的介词部分或行为动词等,翻译时要根据前后文语境和词语本身的含义选择恰当的增补对象。如,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中,“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翻译时应根据上文,在“出”的后面将省略的“去人”补上,即“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简言之,教师在翻译小古文时,要达到“信”“达”“雅”目标,应将“取”“舍”“扩”“调”“补”等有机结合,其中“取”“舍”“扩”都是在直译时要落实到位的,“调”“补”则是意译时的方法技巧。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小古文方能“信”“达”“雅”。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猜你喜欢
通顺语序意译
读写大闯关
汉韩“在”字句的语序类型及习得研究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
句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