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坚守 把小毛笔做成大产业

2020-05-19 15:13
科学之友 2020年5期
关键词:制笔刘家毛笔

立志传承 勤奋学艺

刘好勤的父亲刘家祥制笔技艺高超,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制笔大师,由他制作的毛笔总是供不应求。刘好勤在年幼的时候就受父亲影响,钟爱毛笔。遇到阴天下雨,父亲不能下地干活,就给几个孩子讲述先祖们的传奇故事和汝阳刘村的来历。父亲告诉刘好勤,刘氏家族中制笔名师辈出,东汉初刘继恬、东汉末刘崇、东晋刘天运等皆有故事流传至今,这让幼年的刘好勤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就是从那时起,他暗暗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人。

16岁时,刘好勤进入毛笔厂当了一名学徒工,正式开启了他的学艺生涯。在毛笔厂的那段时间,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到厂后,他先把车间打扫干净,然后把制笔工具、原料等拾掇利索。就这样,刘好勤得到了老师傅们的关注,开始真正接触到毛笔的制作工序。

汝阳刘毛笔制作一共有128道工序,在厂里每个人一般只负责一道工序。然而,人勤、脑勤、脚勤、手勤的刘好勤并不想只学一道工序,他一项一项地学习和钻研,谁做得精就向谁请教。因为勤于钻研、善于学习,刘好勤赢得了厂里员工的喜爱和肯定,大家都愿意把自己的绝活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给他。很快,他就把128道工序全部学完学会,掌握了毛笔制作的所有技能,并将整个流程谙熟于心。

刘好勤的勤学好问,源于父亲对他的教诲。虽然父亲早已辞世,但刘好勤无时无刻不牢记父亲说过的话:“制笔如做人,你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勤学好问多干活,把手艺练精,有绝活,将来才能有用武之地。”

潜心钻研 崭露头角

为了将制笔技术琢磨透、把祖先技艺传承好,刘好勤曾把自己关在地窖,吃饭睡觉全在里面。正因此,他成了乡亲们眼中的“怪人”,一下子在十里八乡“出了名”。每次谈到这段经历,他总是说:“跟中华毛笔几千年文化相比,我这又算什么?”

19岁那年,经过潜心研究,刘好勤制出了一支蓄墨多、提按幅度大、适合草书书写的长毫锋颖笔,一下子轰动了全村。这支笔一上市,就受到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的一致好评,从此上门订货者络绎不绝。就这样,刘好勤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制笔匠人。

刘好勤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认为在制作过程中齐、垫、切、梳四个环节最为重要,制成的毛笔需尖、齐、圆、健“四德”兼备。毛头收拢,锋颖尖锐,犹如锥状,运笔方可粗细兼有;笔尖收纵运转,笔毫镜鉴自立,着案方可弹性适度。

创新技艺 诠释匠心

对传统技艺的继承与创新重在尊古而不泥古。在传统制笔工艺的基础上,刘好勤发明了一项“头刀贴锋”技术,采用此技术制作出的毛笔笔头锋颖清晰,顶口齐,无杂毛和废毛,笔身光、白、圆、直,美观新颖。除此之外,他还研制发明了狼毫“干磕干压”创新技术,提高了狼毫笔的性能,开创了狼毫制笔的新境界。

多年的钻研使得刘好勤逐步成长为国家级的制笔大师。“专业人做专业事,而我最大的事就是做毛笔。”几十年如一日执着坚守的刘好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制笔需要超乎常人的耐心和毅力,而我的目标就是做出一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好笔。”刘好勤说,自己与毛笔打了40多年交道,最高的追求就是做一个心无旁骛的制笔匠人。

刘好勤制作的毛笔用料都十分讲究,必须精选特定区域的上等原料。刘好勤说:“做毛笔是精细活儿,贵在一毫一厘的坚持。每一支笔都是文化的传承,不好的材料宁可弃之不用,也不能以次充好。”

“汝阳刘毛笔工序严谨,历经分毛、脱脂、去绒、装毛、齐毛等128道工序。”在制笔车间,刘好勤一手拿着经过处理后的羊毛,一手用牛骨梳慢慢梳理,仔细把杂毛一根根去掉,直至把羊毛理顺,露出有光泽的锋芒。

如今,刘好勤的儿子刘光辉等人成为汝阳刘毛笔第六十七代传人,汝阳刘毛笔制作技艺及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正在一代代汝阳刘人的接力中越发耀眼。

创立公司 扭亏为盈

汝阳刘毛笔和道德经、淮阳泥人张一直并称周口“三大宝”,但鲜有人知的是,这项重要的传统文化精粹也曾经历不小的曲折。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钢笔、圆珠笔等书写工具的增多,毛笔开始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此时的汝阳刘传统笔刷厂陷入亏损局面,不少员工认为毛笔生产没有前途,纷纷弃厂外出打工,股东也大都选择另谋职业。

然而,刘好勤认为,毛笔承载了中华传统书法文化,一定会有用武之地。“经典的东西流传千年肯定有它的重大价值,大家会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可贵。只要認准形势,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小毛笔也可以做成大产业。”

2005年,刘好勤与兄弟刘好友、刘好奎、刘好亮,侄子刘建立等筹资50万元对汝阳刘传统笔刷厂进行改制,成立了项城市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后,刘好勤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汝阳刘笔业不仅继承了最初的制笔技艺,而且在传承中大胆创新,建立了现代化企业,成立了研发中心,组建了研发队伍,制定了全国毛笔标准,实现了从家庭作坊式管理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历史性转变。

与此同时,公司改变以往单一重复的产品结构,开发出中高档套笔、书画专用笔、油画笔、胎毛笔等,实现了多元化发展,销售收入稳步增长。2009年,公司投入3 900多万元,实施20万套礼品毛笔建设项目,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毛笔生产基地。2011年,刘好勤又规划建立汝阳刘毛笔文化创意产业园。

如今,汝阳刘毛笔产业越做越大,中国的毛笔文化也越传越远。

回馈社会 开创未来

为带动更多人致富,刘好勤采取“公司+基地+生产专业户”的模式,对各类制笔资源进行整合,让村里的毛笔生产专业户加入公司,并实行“四统一”(即统一原材料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销售),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在这种模式下,汝阳刘村的毛笔生产实现了由过去“单兵作战”到现在“集团冲锋”的转变,走上了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之路,使得“汝阳刘”这一民族品牌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在刘好勤的苦心经营和创新管理下,公司先后获得多项荣誉。2010年11月,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全国制笔行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2011年3月,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此外,公司还获得“河南省诚信示范建设单位”“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河南省‘双十重点企业”“河南省文化企业50强”“河南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生产的毛笔被评为“国家合格评定质量信得过好产品”“河南省名牌产品”“中原贡品”。

2011年,汝阳刘毛笔协会成立,刘好勤任会长。自此,除了制笔大师、公司董事长,刘好勤又多了一重身份,担负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

谈及未来,刘好勤豪情满怀,他说:“我的梦想就是全力打造中国汝阳刘毛笔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一校两馆三中心,‘一校即汝阳刘毛笔技艺培训学校,‘两馆即世界毛笔博物馆、项城历史名人馆,‘三中心即汝阳刘毛笔书画交流中心、中国毛笔研发中心、全国文房四宝展销中心,在此基础上拓展汝阳刘毛笔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将产业园打造成全国文化旅游胜地。”

“一生只做一件事——专做好毛笔;一生只写一部书——书好毛笔情。”这就是刘好勤作为汝阳刘制笔传人的责任和追求。

传承人档案

刘好勤,生于1960年7月,河南省项城市孙店镇汝阳刘村人,汝阳刘毛笔制作技艺第六十六代传承人,现任项城市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好勤自幼跟随其父刘家祥学习制笔技术,不仅有着执着的追求,而且具有很深的造诣。先后被授予“中国制笔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华传统工艺大师”“中华毛笔第一人”“高级民间艺术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毛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等称号,同时被评为“河南十大杰出技术创新人物”“首届河南省民间文化人才”“周口市最美非遗人”“项城市五一劳动模范”“项城市第三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所获荣誉不胜枚举。此外,刘好勤还组织出版了《坚守与革新·汝阳刘毛笔制作技艺》《根在中原》《妙筆之乡项城市汝阳刘毛笔文化探源》等多部专著。

传承谱系

据汝阳刘村《刘氏家谱》记载,2 000多年来,汝阳刘毛笔制作技艺已传承了六十七代,现列出第六十代及其以后的传承人。

第六十代:刘嵩山;

第六十一代:刘殿赢、刘殿进;

第六十二代:刘腾龙;

第六十三代:刘东楼;

第六十四代:刘汝鸿、刘汝汉、刘汝震、刘汝楫;

第六十五代:刘家齐、刘家桂、刘家祥、刘家丰、刘家典、刘家骥、刘家庆;

第六十六代:刘好友、刘好勤、刘好奎、刘好亮,其中,刘好勤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第六十七代:刘光辉,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猜你喜欢
制笔刘家毛笔
刘家祎 打破少年禁锢 诠释赤子灵动
毛笔的由来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制笔巨头百乐集团专利布局分析
论笔
论笔
My Summer Holiday
妈妈的白发
旧毛笔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