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诗词鉴赏中的虚与实

2020-05-19 15:05胡素香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设想梦境诗句

胡素香

中国古代诗词存在大量的虚实结合现象。在此,我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谈谈诗词鉴赏中的虚与实。古人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形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谈中国诗歌中的虚与实。

一、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

作者把已逝之景写入诗词,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如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表面上,后三句作者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但实际表达的是词人现实中的无限凄凉。以虚衬实,抒发亡国之痛。这种写已逝之景,用虚实结合手法表达感情的诗不少,特别是借古讽今的怀古诗,大多使用这一手法。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

二、当前之景为实,设想未来之景为虚

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的境况还没有发生,仅是一种设想。诗人把它与当前之情景进行比较,以虚衬实,来抒发心中的情怀。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就是设想酒醒梦回后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残月挂枝头。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当前和恋人分别之场景平添了些许惜别感伤之情。再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此诗前三联均为已发生之事,老友要我去喝酒谈天,何等惬意畅快;最后一联笔锋一转,约定到重阳节,我们还要来一起赏菊。这是虚写,但它必不可少,不仅深化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情谊,更使诗歌有了时空的交叠变换,整个诗境就拓宽了。

三、从己方角度写为实,从对方角度写为虚

所写本来是讲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却转换角度从对方出发,想象对方如何深刻地思念自己。这种写法也叫对写法,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句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怀念妻子是实,诗人却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如何对月念己。再如柳永《八声甘州》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失意及久客他乡思家念归的情感。“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时归舟。”这几句却设想故乡家人正盼自己归来,是虚写。以上两首诗词感情都达到双向交流的效果,因而更动人,艺术感染力更强。运用“对写法”的诗词还有高适的《除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欧阳修的《踏莎行》等。运用虚实结合沟通了双方情感,无论写思念还是愁苦,都有一种断肠之效果。

四、客观之景为实,梦境、仙境、誓愿为虚

作者写完对现实的认知之后,更多地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情,表达理想的诗词也不在少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瑰丽的诗句写吉祥美丽的神仙世界,来反衬现实世界的凶险与丑恶,从而抒发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憎恶。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则以梦境“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來写对亡妻的怀念。虚实结合,可见思念之深之切之苦。再如汉乐府诗《上邪》:“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这是设想了五种不可能发生的景象。女主人公把这些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实际是坚定了誓死不“与君绝”的信念。这种誓愿是虚写,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之情。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诗歌艺术的意境往往与“虚实”关系紧密。虚与实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从而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可以大大丰富诗歌内涵,拓展诗词意境,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实结合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切入点,许多原本我们说不出好处的经典诗歌,从“虚与实”入手,很快就能得到解释。

猜你喜欢
设想梦境诗句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光影流年
绝美海滩
梦境
白昼之月
跟踪导练(一)1
我设想
“中国现代风云人物雕塑群像”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