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并发房颤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评价

2020-05-20 07:31任忠杜代秀
药品评价 2020年3期
关键词:缬沙坦房颤肾功能

任忠,杜代秀

1.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重庆 忠县 404300;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 400042

高血压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心房颤动,其危害性不仅与患者血压水平相关,还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他疾病有着密切联系[1]。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在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治疗中,必须重视患者血压的控制,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不仅能减少各种并发症,还能缓解肾脏功能,对肾单位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2]。因此,临床必须为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缬沙坦是一种临床常用药物,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对重要脏器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在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研究表明,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取得的治疗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选取我院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90例,评价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选取我院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女为27例、18例,年龄34~73(52.47±6.35)岁,持续性房颤34例,阵发性房颤11例,观察组男、女为25例、20例,年龄35~72(54.75±5.22)岁,持续性房颤33例,阵发性房颤12例。一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预计生存时间1年以上者。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不稳定心绞痛;治疗药物过敏者;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80mg缬沙坦(桂林华信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820)治疗,观察组给予160mg缬沙坦治疗,1天1次,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心功能指标: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左心室舒张早期/晚期速度峰值比值(early diastolic peak velocity/late diastolic peak velocity,VE/VA);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肾功能指标:24h蛋白尿、BUN、尿肌酐、Cr。

1.4 统计学方法以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功能指标对比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CO(7.79±3.40)L/min,EF(56.35±11.76)%,SV(95.32±30.76)mL/s,VE/VA(0.96±0.20),与对照组相比,P<0.05,见表1。

2.2 血压水平对比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122.37±3.45)mmHg,舒张压(75.26±2.82)mmHg,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肾功能指标对比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指标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24h蛋白尿(1.50±0.51)g/L,BUN(7.28±1.54)mmol/L,尿肌酐(18.11±2.01)mmol/d,Cr(83.26±6.27)mmol/L,与对照组相比,P<0.05,见表3。

3 讨论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房颤也是导致脑卒中及死亡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3]。房颤的发生、发展与心脏结构改变有密切联系,还会导致心功能改变。有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失去平衡是高血压出现的主要原因,进而容易出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心房及心室压力出现变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过度表达,心肌细胞钙离子出现超负荷,进而导致房颤,并且引发心房肌电重构[4]。在高血压并发房颤治疗中,常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式维持窦性心律的概率相对较低,并且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临床治疗安全性得不到保证,进而这种治疗方式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了较大限制,必须为患者选取更为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5]。

表1 心功能对比()

表2 血压水平对比[()mmHg]

表3 肾功能指标对比()

表3 肾功能指标对比()

房颤是一种难以治愈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高血压。近年来,高血压并发房颤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并且患者容易并发血栓栓塞,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已经成为了心脏病致死的主要影响因素。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能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进而有利于释放醛固酮,对血管收缩起到抑制作用,最终使心肌肥厚得以有效改善[6]。该药能有效将患者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且能预防房颤电重塑。除此之外,该药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也得到了人们广泛认可,有利于肾脏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的提高,还能有效控制尿蛋白。该药在使用2h后即能达到峰值,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在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治疗中,不仅要较好地控制血压水平,还应重视心室重构逆转[7]。缬沙坦半衰期为6h,能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使其处于平稳理想状态,对心肌重构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进而防止房颤电重塑,最终使患者心功能得以有效改善[8]。缬沙坦应用于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其剂量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小剂量缬沙坦治疗,大剂量治疗效果更佳,患者心功能得到了有效改善,血压水平控制好,并且肾功能改善情况良好。可见大剂量治疗整体效果优于小剂量治疗,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可能选择大剂量治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身体康复。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并发房颤治疗中,缬沙坦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保护肾功能,降低血压,并且大剂量缬沙坦治疗效果优于小剂量治疗,由此可见,疾病治疗效果与该药用药剂量呈正相关。

猜你喜欢
缬沙坦房颤肾功能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预防房颤有九“招”
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