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语境下大学生“拾光”工作室建设与商业策划

2020-05-20 16:08王茜韩梦林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工作室双创

王茜 韩梦林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园拾光文化纪念品工作室”(项目编号:201913001049X)。

摘 要:教科研并举、创新创业齐行是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一代校园有志青年共同发起并创办了以校园文化与产品设计开发为主体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工作室——“拾光工作室”。创业者们努力探索如何将专业知识融入社会,融入区域社会性服务与经济建设的途径。以“红鹰精神”“区域文化”探索为核心的“拾光工作室”在组织建设、产品开发、经营理念、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并形成“拾光”工作室特有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校园文化传承;“拾光”工作室;运营机制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也是高校积极打造学校品牌的途径之一。如英美等国家的大多数高校都有对自己学校纪念品设计进行经费投入,也非常重视校园文化的传播。高校通过这种独特的宣传方式来对外展示不仅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形成学校产业,还是一个对外良好形象的宣传平台。伴随着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自主创业成为全社会中的新浪潮,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以服务校园师生学习生活为主体的大学生工作室形成高校文化建设的一道特色风景线。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校园纪念品市场也成为大部分高校学子创业起点的有利选择。

“拾光”工作室来自于宁波财经学院的一家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实体经营店。应学校教科研并举、创新创业齐行的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理念的深入推广,新一代校园有志青年共同发起并创办了以经营文化旅游纪念品为主体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工作室。历经两年的建设与经营,“拾光”工作室在产品开发、工作室组织建设、经营模式上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形成“拾光”工作室特有的风格特点。

一、“拾光”工作室SWOT分析

优势(S):宁波财经学院以传承宁波历史文化为己任,将宁波历史优秀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渗透于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之中。以“阳明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环境建设在校园处处可见。另外,以“红鹰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遍布校园每个角落。正是这些校园文化对师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传播与渗透。得天独厚校园文化资源的唯一性是“拾光”工作室在同行业竞争中获取生存空间的有利条件。

机会(O):高校纪念品的国内市场才刚刚起步,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增长空间,发展潜力不容忽视。校园文创产业近几年虽然发展迅速,但以校园文化精神为主题文化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浙江省高校在校学生比重较大,校内消费群体比较稳定。仅宁波财经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近2万人,拥有教职工千余人,每年拥有近五千毕业生,这些稳固的群体将是校园旅游纪念品潜在的消费市场开发的动能。

劣势(W):物联网时代,产品信息几乎毫无掩饰呈现于消费市场。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创新度、个性化等审美要求逐步提高,致使产品创新的难度不断增大,市场竞争逐步加剧。其次,在校大学生对于创业经验、能力等方面的社会实践经验十分不足,在校接触到的实践活动较少,对工作室管理、产品开发、产业运营等方面的知识与经验相对比较匮乏,与同行业企业的竞争存在明显的劣势。

威胁(T):互联网时代,信息互通对于消费者来说带来的是更加广泛的选择。对于生产者来说,产品面向市场的行业竞争日渐激烈。产品的多元化意味着消费者的选择变得更加不确定,市场对消费者的竞争更加激烈。争取消费者就是获得产品销售的机会。因此,对于校园创业者来说,与市场经验丰富的同行业竞争,生存空间显得极为有限。

二、“拾光”工作室的构建与特色

(一)人事组织建构与职责

“拾光”工作室的团队组织是以在校大二、大三学生为主体,依据工作室运营需求定岗定位,成员吸纳根据学生专业特色与能力特长,经过全面调查与严格的考核,择优录用。“拾光”工作室效仿企业人事组织架构, 设置总负责人(总经理1名),下设设计组、营销组、财务组,每组设置经理一名。总经理负责工作室各项任务的分配和监督,以及工作室的管理和运转,组织实施工作室经营计划,全面掌控工作室发展与市场的融合。设计组主导旅游纪念产品的开发,下设产品调研、产品设计与产品打样三部分。产品调研组主要负责产品的市场信息收集、市场调研、消费调研等前期工作;产品设计组负责产品创意造型;产品打样部门保证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顺利转移。营销组主要负责产品的营销策略分析与定制、产品市场推广与销售;业务组则负责工作室业务对外的一切联系;财务组负责工作室生产经营所需的各项资金流动管理与业绩考核,以及工作室采购管理。

(二)“拾光”工作室特色

目前,许多高校的校园文创产品缺乏了多样性,高校间推出的文创产品从品种到款式雷同现象较为普遍。部分高校甚至还停留在单纯的将校园logo印在水杯上、钥匙扣或u盘等产品上,并称之为校园文创产品。校园文创工作室要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品牌,产品应向师生们传达健康、积极、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精神。“拾光”工作室突出产品原创性,产品开发与设计立足于学校“自信专注”“百折不挠”的红鹰精神,以及学校推崇的宁波长期以来传承的阳明文化、浙东文化、水文化等特色文化为创作源泉,深入研究、积极探寻设计元素。将校园文化嵌入产品开发与设计,打造实用、新颖、独具个性的产品。工作室旅游纪念产品的原创设计,在产品中融入学校的情感,以宁波特色文化输出为设计主旨、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理念,积极打造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纪念品开发,满足现代青年时尚文化的精神追求。校园文创工作室旨在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展示弘扬校园精神,创意传播校园文化。在提高工作室学生的综合水平的同时,满足了用户对校园文化精神的需求。

三、“拾光”工作室商业运营机制

(一)“拾光”工作室的服务宗旨与理念

“拾光”工作室注重“校园文化+设计”的产品开发理念,强调产品中融入对学校的情感以及学校文化精神的传承,确立了“以用户为中心”个性化服务与“科技+营销”的互联网思维发展理念,以及“以消费者为中心”,从品牌维护、市场定位、產品开发、营销方式等全产业链的管理转型。产品设计应该要从产品转向用户,要从说服客户购买转变为让用户加深对产品的体验和感知。

(二)“拾光”工作室营销策略

“拾光”工作室效仿企业制经营模式,将产品的营销推广作为工作室发展的重点。产品营销采取线上线下“组合式”营销策略。一方面,线下消费努力开拓校内校外市场。校内消费市场,关注校园一切组织活动,努力打造校园活动与工作室文创产品销售的契机。“拾光”工作室的线下消费市场主体是在校内,消费群体主要为在校学生群体、教师以及毕业校友,他们均对学校有着浓厚的情感寄托。其次学校各部门的活动、学校对外交流等都需要大量的纪念品作为礼品馈赠,这也是工作室招揽业务的大好时机。同时工作室也在校内拥有自己的销售实体门店,成为校园大学生购物、交流的休闲场所。

另一方面,“拾光”工作室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积极发展线上营销平台,进行多渠道线上消费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将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朋友圈作为线上重点打造的营销平台。微信是当前最火爆的聊天娱乐工具,也是日常沟通应用最普遍的聊天工具,微信朋友圈也是微商经营者的重要窗口,在朋友圈中发布纪念品图片以及设计理念,营造出一种对母校文化输出以及对母校情感的氛围,带动同学校友购买文创产品。同时公众号也是“拾光”主打的营销手段之一。通过公众号文章推送,插入售卖产品,吸引消费者目光,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工作室在“拾光”微信公众号建设上精心策划、全心维护,打造文化品质公众号,使工作室经营向品牌发展。

四、“拾光”工作室应对风险的策略与路径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拾光”工作室全体成员团结奋进,以积极的态度面度现实,在应对风险方面主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加强产品开发的前期市场调研与分析

工作室坚持人性化服务理念,建立自己的服务体制,以消费者需求为目的,进行产品开发与设计。为捕捉消费者需求,及时掌握消费心理,工作室成员频繁深入消费群体,与潜在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加深用户对产品的体验和感知,观察并收集同学们认为值得留念的校园事物,做好全面的调研工作。

(二)加强产品的创新设计

增加产品创新理念的培训,通过指导老师、专业课老师对工作室成员进行集中的基础技能培训,对校园文化精神进行深入学习与提炼。利用校园内各种文化资源,加强原创设计。以在校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生产其所需求的校园文创产品,做到求实创新。以老师带动学生、指导学生的形式来开展工作,重视产品的原创性和实用性,通過个性化的设计来达到款式新颖的指标,形成独特的产品风格。

(三)推进工作室产品营销渠道

将重点放在线上产品的销售,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加强线上销售平台的更新与维护工作。线下对校内外人脉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积极宣传学校文化精神,渲染文化输出氛围,扩大校内的宣传力度和影响。

(四)加强工作室组织管理

在工作室人事结构上定期调整,发挥个人优势,实施“以能定岗、以岗定责”的管理方式。对员工实行业绩奖励、年终分红等激励措施。同时,定期吸纳新会员,充实工作室人才储备;加强工作室制度建设,严格管理程序,以工作室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参考文献:

[1]武峰,潘志广.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纪念品的商业模式分析[J].中国市场,2018(27):122-123+130.

[2]张德群,黄萍,石莹.高校创意纪念品设计项目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3):132+134.

[3]冯亚森,刘维尚,杨洋,张唯希.基于高校文化视角下校园纪念品创意研究[J].

[4]王瑾.浅谈高校纪念品[J].科技创新导报,2011(18):236.

作者简介:王茜(1999-),女,汉族,浙江省台州市人,宁波财经学院本科。研究方向:产品设计;韩梦林(1969-),女,汉族,甘肃省张掖市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时尚文化管理与方法。

猜你喜欢
工作室双创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工信部:五措施打造制造业“双创”升级版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