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创新研究

2020-05-20 07:56刘尧史秋亚唐青生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7期
关键词:发展机制路径创新绿色金融

刘尧 史秋亚 唐青生

摘要: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进入上升期,发展快、效率高,但是相比较国外绿色金融发展而言,仍存在诸多问题,为能实现我国绿色金融高效、快速有质量、有保证的发展,厘清其发展机制与路径显得必不可少,本文通过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机制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剖析,从其发展的宏观与微观层面进行分析,深度剖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绿色金融;发展机制;路径创新

一、引言

我国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相应政策与制度不断完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不断创新,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实践,不断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绿色金融发展试点,绿色金融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尽管我国高度重视且绿色金融的发展在我国取得一定成就,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我国绿色发展意识觉醒较晚,绿色金融发展所需的政策环境尚未完全建立;第二,对绿色金融发展的长期增长缺乏总体的战略安排和配套政策,缺乏发展的长期战略准备;第三,由于起步晚和发展环境不充分导致绿色金融市场、产品与服务缺少高端、深层次创新;第四,因绿色金融的复合性且在我国发展不成熟,发展风险较高。基于以上问题,要实现我国绿色金融长足稳定发展,剖析其发展机制及其存在问题,提出新的发展路径尤为重要。

二、我国绿色金融现状

我国绿色金融正由单一绿色信贷向多维方向发展,绿色保险、绿色投资以及碳金融等都在不断发展,加上我国绿色政策的支持保障,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进入上升期。绿色信贷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绿色信貸余额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由2013年5.2万亿元增长到2018年9.7万亿元,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绿色信贷规模已经超过9.55万亿元。自2015年中央银行39号文正式启动后,绿色债券在国内多个省份开始发行,中国已发展成为国际第一大绿色债券市场。随着保险的普及,绿色保险进入大众视野,其发展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责任险、绿色农业相关保险和巨灾指数保险三个方面。碳金融方面,我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承诺过碳金融发展目标并提前兑现了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国际承诺,同时碳金融试点在国内发展迅速。

三、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有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经过了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理论探索研究阶段,绿色金融实践经历了2005-2008年的起步阶段、2009-2014年的初步发展阶段、2014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经过十几年的绿色金融实践,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发展体系,绿色金融发展机制正逐步健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分为外部影响机制和内部运行机制。

(一)内部运行机制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主要依靠绿色信贷推动,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的主要产品工具,绿色保险为主要保障。内部运行机制从绿色金融发展的微观层面来对其发展进行解释。绿色信贷是绿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中坚力量,绿色信贷通过信贷资金、产品、服务和相应政策,改善资源配置结构和效率,加快绿色技术进步,从而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进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绿色保险运用其资金融通功能、增信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促进绿色金融资源重新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引导资金流入节能环保产业,增强绿色环境效应,同时,促成绿色金融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绿色债券通过其市场筹资成本优势和资金融通功能来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绿色金融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

(二)外部影响机制

绿色金融发展目的在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外部影响机制分为绿色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和绿色金融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绿色金融从两个方面影响经济发展,一方面,绿色金融通过其资源配置功能和技术进步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绿色金融的投资抑制效应会抑制经济增长。绿色金融通过结构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规模效应影响环境质量,一方面,绿色金融通过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绿色技术进步,减少能耗与污染,环境质量得以提升;另一方面,绿色金融发展的规模效应,使得能耗提高且污染加大,造成环境质量变差。

因绿色金融发展有其特殊性,其发展机制存在很多问题,从外部影响机制来看,因绿色生产与消费理念尚未形成,导致绿色金融发展存在支持度不足的问题,人们更愿意去追求经济效应,而绿色金融发展的结构效应与环境效应发展滞后;从内部运行机制来看,绿色金融相关业务的发展不成熟,相应的机制建设不全面,如绿色认证机制、信息披露机制以及风险防范机制等。具体而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绿色发展理念尚未形成,绿色金融支持力度不够。2.绿色金融市场参与度较低、人才队伍建设缺乏。3.绿色认证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缺失。4.风险防范制度尚未完全建立。5.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缺乏且创新不足。

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创新对策研究

针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应完善绿色金融法规政策机制和加快市场机制建设。绿色法律法规而言,应做到以下几点:

1.应尽快落实形成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我国绿色金融因为缺乏标准的统一,导致绿色金融发展参差不齐,导致发展差异大。

2.政策激励制度应多元化。从政策激励来看,缺乏货币政策方面的激励,我国应该积极大胆尝试货币政策方面的激励措施。

3.加大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政策投入。我国应该在绿色金融发展的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应该从法律层面上明确政府、市场的责任与义务,细化到个人、企业、银行需要承担的责任,建立相关监督监管机构的同时建立起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风险管理机构。

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建设方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专门服务绿色金融的银行。我国应该设立专门绿色政策银行或生态银行,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合理分配金融资源,提升绿色金融的专业化水平,从而解决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融资难得问题。

2.培养专业化绿色金融人才。金融机构应该加强业务人员培训,组织相关绿色论坛,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会议,提供人才培养路径,积极联合教育机构、环保部门培养绿色人才。学校以及研究机构可以開设绿色金融相关课程,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专业人才基础。

3.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应该加强信息披露的管理,要求企业每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我国还应该加强绿色金融发展各个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努力构建中国绿色投资者网络,加大信息共享,保证绿色金融发展公开透明与效率。

除此之外,我国还应该尽快完善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机制中的创新机制,主要是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科技创新。从创新机制方面来看,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会加大绿色金融发展的风险,但是通过科技创新,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以及区块链技术等,完善绿色金融监督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乔君.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D].陈荣.湖南大学,2014.

[3]王卓.我国绿色金融支撑生态城镇化的路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

[4]吴晓亮.我国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的支持研究[D].南京大学,2019.

[5]吴雪云.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9.

[6]Salazar,J.Environmental Finance:Linking Two World[Z].Presented at a Workshop on Financial Innovations For Biodiversity Bratislava,2017(1):2-18.

[7]ang A,Chiara N,Taylor J E.Financing Renewable Energy Infrastructure:Formulation, Pricing and Impact of a Carbon Revenue Bond[J].Energy Policy,2012,45(11):691-703.

[8]Tzu-Pu Chang,Jin-Li Hu,Ray Yeutien Chou,Lei Sun.The sources of bank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a during 2002–2009:A disaggregation view[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12(7).

作者简介:

刘尧(1996—),男,汉族,籍贯:云南昭通。硕士,研究方向:农村金融、绿色金融;史秋亚(1993—),女,汉族,籍贯:江苏南通。博士,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唐青生(1964—),男,汉族,籍贯:湖南益阳。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本文为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创新”(项目编号2019YUFEYC02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发展机制路径创新绿色金融
从“南海仲裁案”看我国对外传播的路径创新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机制研究
精准扶贫创新路径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高校社区志愿服务一体化实践路径创新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