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可调式充气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2020-05-21 04:10林桦蒋维连韦春俏张芳颜承荣
护理学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充气气囊体位

林桦,蒋维连,韦春俏,张芳,颜承荣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也称下腔静脉压迫综合征,为妊娠晚期孕妇仰卧位时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和不同程度的血压降低等症候群,一旦未得到及时调整就会严重危及孕妇和胎儿健康与生命[1-2]。据文献报道,SHS发生率在55%~90%[3]。因为产妇平卧时,胎儿和增大的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使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阻力增加,致使短时间内回心血量锐减;加上剖宫产术中使用麻醉药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平面以内的血管扩张,静脉血液淤滞,导致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4]。目前临床上为降低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主要采用两种措施预防,一种是麻醉后调整手术床让产妇身体向左侧倾斜15~30°,并抬高右腿20°的方法[5];另一种是侧卧麻醉后使用气垫或小枕垫高产妇右髋部。以上方法增加了产妇坠床的风险,且不利于腰硬联合麻醉平面控制,增加剖宫产手术风险。为解决上述问题,我院手术室自行研制可调式充气装置应用在剖宫产手术中,预防SHS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下实施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20~37岁;②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择期剖宫产;③孕37~40周,术前未使用镇静药物。排除标准:并存高血压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症。符合标准者275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对照1组91例、对照2组92例、观察组92例。三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三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1.2.1术中体位摆放护理 对照1组麻醉后,采用传统的方式由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将手术床左倾15~ 30°的体位摆放方式。对照2组使用长、宽、高分别为25 cm、25 cm、20 cm的体位垫,于麻醉后抬起产妇将体位垫垫入其右髋部使身体左倾的体位摆放方式。观察组采用自主研发的可调式充气装置协助体位摆放。①可调式充气装置结构:该装置长、宽分别为80 cm、50 cm,装置外层表面使用优质防雨布,内层使用透明可充气橡胶气囊,防雨布及气囊之间使用25 cm×80 cm PUP板作为支撑材料。整个装置由2个重叠气囊组成,一次加压成型,包括两组单独连接气囊的可调节进气口及大口径排气口。装置左侧有一可充气弧形独立防侧滑柱状气囊;装置四角有固定带各1根。装置表面放置高分子凝胶垫,以预防压疮发生。②应用方法:将装置平铺于手术床上,固定带固定于手术床两侧床缘,有气囊的一侧放于产妇身体右下方,上端达产妇肩峰,下端达臀部。装置进气管三通阀连接二氧化碳气源接口,借助二氧化碳压力5 s内即可完成充气,使产妇从右侧肩部到臀部整个身体平衡缓慢抬起,产妇身体整体向左倾斜20~30°,完全解除胎儿和增大的子宫对腹部下腔静脉全段的压迫,充气完成后,关闭三通阀保持装置内气囊压力稳定。给装置左侧防滑气囊充气防止产妇身体下滑。手术开始切皮前或根据产妇情况,打开三通阀借助产妇自身体质量,或连接吸引装置依靠吸引器的吸力,将气囊内的气体排出即可降低倾斜高度。

1.2.2评价方法 ①三组手术期间SHS发生情况。产妇仰卧位数分钟后,收缩压低于100 mmHg,或者低于基础血压的20%[6],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产妇频频打哈欠、全身出冷汗、脉搏加快等即判断为SHS。随血压下降胎儿也受影响,表现为胎心加快,胎动增强,继而胎心减慢,胎动减弱,甚至出现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表现。②体位变化前后采用超声检测产妇下腔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变化。③体位侧滑。于手术前后测量产妇肩部、髋部和膝部的水平侧滑距离。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行χ2检验和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三组手术期间SHS发生情况 对照1组26例(28.57%)发生SHS,对照2组31例(33.70%),观察组9例(9.78%),三组比较,χ2=15.979,P=0.000。

2.2三组产妇下腔静脉血流速度和管径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 三组产妇下腔静脉血流速度和管径变化比较

2.3三组产妇不同部位侧滑距离比较 见表3。

表3 三组产妇不同部位侧滑距离比较

3 讨论

3.1可调式充气装置可有效降低剖宫产SHS发生率 腰硬联合麻醉是择期剖宫产术首选的麻醉方式。对于产妇而言,低血压可导致其产生严重不适感及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及脑供血不足带来的濒死感。当胎儿足月时,胎盘血管最大化扩张,低阻力,自身调节作用明显降低,产妇长时间的低血压可导致胎盘血流减少,胎儿缺氧,主要表现为心动过缓及胎儿窘迫。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左倾仰卧位,但对于预防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并不十分显著[7]。本研究中三组手术期间SH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观察组采用可调式充气装置的方法比以往临床上使用的左倾手术床及体位垫垫高髋部的方法更具优势。观察组使用的充气体位装置,可以让产妇右侧身体在支撑板的平衡作用下达到身体侧卧20°以上的体位,并可根据产妇体型随时充气调整倾斜的角度,可以有效减少胎儿和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产妇平卧和体位改变后下腔静脉内径及血流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下腔静脉管径较平卧时增加,阻力减小,血流速度加快,进一步证实可调式充气装置可有效预防和降低剖宫产术SHS的发生。

3.2可调式充气装置提高了产妇手术体位安全性和舒适度 产妇体位可影响麻醉药物在脑脊液中的扩散,从而影响腰麻阻滞平面,间接影响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故体位对调节腰麻后产妇血压和麻醉平面起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床常规宽度52 cm,在此宽度的手术床采用传统方法垫高产妇臀部20 cm,对于妊娠后期体质量明显增加及体型增大产妇存在坠床危险和安全隐患。研究显示,手术体位是导致患者坠床的重要因素,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变动患者体位,如左右倾斜幅度过大而未及时采用保护措施时极易发生坠床[9]。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剖宫产手术主要采用的腰硬联合麻醉,麻醉穿刺点为L2~L3的间隙,硬膜外腔进入应用联合阻滞的配套针,经过硬脊膜、蛛网膜,待脑脊液流出,麻醉药注入经蛛网膜下腔扩散达到麻醉效果。而产妇臀部垫高后,处于臀高头低位。研究中发现充气垫组相比于臀部垫枕组的手术体位麻醉平面控制平稳,符合血流动力学的原理。另外单纯髋部垫高使产妇的腰部悬空,产妇处于强迫被动体位,导致身体扭曲,产生不适感。而采用另一种传统左倾床15~30°方法,由于腰硬联合麻醉的作用让产妇失去肌张力和知觉,此时将手术床左倾斜易发生下肢掉落的危险及坠床风险,需手术助手身体靠紧手术床防止产妇坠至床下,产妇会因此产生恐惧及不安全感,表现为产妇紧握巡回护士不放手,以此获取安全感。而使用充气式体位装置协助术中体位摆放,充气时产妇右侧身体从肩部到臀部平衡缓慢抬起,左下肢处于水平位置,充气垫形成稳定的楔形,手术床的另一侧是水平的,可根据产妇不同体型及体质量分别调整两个气囊的高度,产妇相当于自然侧卧,增加了体位的舒适度。同时装置左侧防滑气囊也可避免产妇身体侧滑,稳定产妇的侧倾高度,避免坠床危险。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产妇不同部位侧滑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侧滑距离最短,对照1组侧滑距离最长。可调式充气装置表面为高分子凝胶垫,充气时紧密贴合产妇从肩膀到臀部的皮肤,无悬空,高分子凝胶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减震抗压性能,同人体组织相似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压疮形成,为产妇提供良好、舒适、稳定的体位。

4 小结

剖宫产手术的护理管理不仅要保证产妇安全,而且要保证新生儿的安全,所以必须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和监测[10-11]。腰麻剖宫产过程中对低血压管理方法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可调式充气装置对产妇进行体位管理,不仅降低了SHS的发生率,而且固定稳妥,效果优于传统体位护理方法。但本研究仅对体位进行干预,更多其他相关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充气气囊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基于副气囊的平流层浮空器高度控制
充气恐龙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遥控充气枕让您睡出健康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高田气囊案
迷你救生充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