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丽的扎染”系列活动开展的探索与实践

2020-05-21 09:52冯国平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皮筋扎染布料

冯国平

扎染是我国民间特有的印染方法,从工艺到扎结再到浸染都具有丰富的创造性。扎染作品色彩艳丽,图案变化无穷,对于幼儿容易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为了引导幼儿从小感受民间扎染艺术的风采,体验扎染的图案美、色彩美、形式美,激发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关注和喜爱,基于我园省级课题“在环境创设中营造民间文化氛围的实践研究”,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将扎染活动作为本园的艺术特色课程,在幼儿园“民间艺术活动室”开展了系列探索与实践。

一、创设民间艺术活动室的互动环境,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为了让幼儿接触更多的民间文化内容,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感知特点创立了优美的、开放互动式的“民间艺术活动室”,让幼儿在浓厚的民间艺术氛围中欣赏、发现各种优秀民间艺术作品的色彩美、形式美,从而潜移默化地体验文化内涵,自发地产生对艺术美的表现与创造欲望。“民间扎染”区域正是让孩子在充满扎染的艺术氛围中开展各类欣赏、创作的场所。 如创意空间:主要布置有各种各样的扎染欣赏作品,如房顶、墙上悬挂师幼共同制作的大型扎染作品,各种扎染花布、扎染服装、蕴含美好寓意的扎染作品,其色彩艳丽,造型、图案新颖别致,令幼儿眼前一亮;四周摆放有幼儿作品的展示架、展示台、幼儿开展各类活动的照片等;操作台设有各种活动的流程图等。创作区角:分阶段展示幼儿作品等,如基于教育内容,分阶段展示了 “好看的扎染服装”“我设计的手帕”等活动的幼儿作品。

二、构建“民间扎染”系列活动框架,凸显扎染活动的独特魅力

遵循幼儿教育规律,遵照大班幼儿身心发展及认知特点,我们对传统民间扎染内容进行挖掘、筛选,初步构建“扎染系列活动”框架(如下表所示),活动内容体现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幼儿在做做、玩玩、秀秀中获得收益,在与家长、教师的互动中体验成功。

三、因地制宜,有创造性地开展扎染活动

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扎染活动中要给予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与创作,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分享创造的快乐,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

(一)技能练习与情景交融——游戏法

扎染材料相对简单、廉价,易寻找,一般是来自日常生活或自然之中。活动前通过调查与筛选,我们寻找出一些适合幼儿捆扎的材料和方法:有幼儿游戏中用的小塑料玩具、塑料雪花片、纽扣等;有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筷子、夹板,还有各种夹子、绳子、皮筋、毛根等,将这些各种形状的材料包裹在白色棉布里,用不同方法进行捆扎、缠绕,染色后会出现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图案。

绕皮筋是幼儿在扎染初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但对刚刚升入大班的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让枯燥的纯技能练习变得有趣生动,我自编了一些简单的儿歌:“(左手)小手帕、伸出头,(右手)大拇哥、二拇弟,团结友爱做游戏,拉开小皮筋、套一套、拧一拧,套一套、拧一拧,拧成项圈真神奇。”又如裹弹珠、裹雪花片等玩具活动,我启发幼儿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想象:“小朋友,我们玩裹珠子游戏,将弹珠、雪花片裹在手帕里,像什么?猜猜看能变成什么?看谁变得又快又多。”幼儿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想象力也随之发散:有的说像冰糖葫芦,有的说像一朵云、一片花……幼儿争先恐后地参与做“冰糖葫芦”“做花”的游戏,边操作边和同伴交流:“我包了一串棒棒糖。”“我种了好多花。”“我种下一片蘑菇……”捆扎技能练习与游戏融合,幼儿积极投入,创造性、想象力都得到了发展。

(二)“单一”向“丰富”的转变——材料组合法

扎染活动中常有惊喜和意外,这也是扎染吸引幼儿的特别之处。多种材料与技能的组合,可以让单一的活动变得丰富。活动组织中,我注重多种材料与多种折叠方法的综合运用,如多种材料的组合:皮筋空扎、夹棍法、夹棍与夹板、生活中废旧材料的任意组合等,同时融合各种折叠方法,让单纯的技能练习变成了材料与方法、材料与染色变化等的综合运用,使作品呈现出五彩缤纷、绚烂夺目的效果,孩子们在活动中都能体验不同扎染的独特效果,感受到扎染工艺的神奇与特殊魅力。

如常用的几种折叠布料方法:(1)折叠法:对边折、对角折、折“扇子”,这与常见的折纸方法相同。(2)搓揉法:任意地把布料搓、揉,聚成一团,然后用橡皮筋、麻绳或棉绳等把布料绑起来进行印染,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染出来的图案难以预测,呈现出多个随意分散,看起来像“触电”的图案。(3)打结法:把布料变成长条状,任意打多少个结都可,经过染色,形成延伸到各个方向的白色细线条图案。(4)卷云法:将布打开或折叠后打开,从里到外一层层卷紧,再用皮筋或绳子任意捆扎或一节一节有规律地捆扎,呈现为外深内浅的效果,富有层次性。(5)盘旋法:这是传统的扎染图案,把布料卷成长条状,用拇指和两个手指捏着布的中心,另一只手则握着其余部分绕着中心旋转,布料开始形成螺旋形,然后用绳、皮筋等扎紧,晕染出来的效果为大大的螺旋图案,像魅力四射的光芒或大花,很有震撼力。但要注意每盘绕一圈后,尽量把布压平,以防皱褶凸起。最后用橡皮筋对角捆扎多道,以保持螺旋状。(6)夹子造型:将布料按意愿折叠,再将各种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夹子与其他材料进行组合,鼓励幼儿想象与创意。

(三)化枯燥为神奇——“玩”与“做”的融合

教师的指导策略是保持幼儿持续性活动兴趣的源泉。在不同的活动中我注重运用不同的组织策略,让幼儿“玩”扎染、体验玩与做的乐趣。如(1)“卷云法”折叠与皮筋结合——让孩子们玩“扎莲藕”游戏:将布从里向外一层层卷紧,然后隔一节扎一段皮筋,也可以卷后对折再扎皮筋。(2)多次有规律折叠与捆扎结合——玩“炸药包”游戏:多次有规律的对边折,并与麻绳、棉绳捆扎。(3)任意搓揉与捆扎结合——搓揉法:将布料任意搓一搓、揉一揉,再与皮筋捆扎,活动中让孩子们大胆想象与猜测染出来的效果会是什么样的?孩子们既兴奋又增加浓厚的探索兴趣。(3)反复对折与夹棍、夹板融合——让孩子们玩变“方格”游戏。(4)材料包裹法——玩“我会变”游戏:将各种圆形珠、塑料玩具、雪花片、纽扣等与皮筋、绳子包裹,让孩子们通过设计与想象进行猜测,然后经过晕染,发现效果呈现出大小不一的环状图案……卷折的次数越多、捆扎方法越多,图案就越密集、效果越神奇。另外,染色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有滴染、浸染、煮染等,染色技能由开始的单色染逐渐过渡到套色、多色染等。

总之,多种折叠方法、结扎技能、晕染法的综合运用,能将“单一”变“丰富”,将“枯燥”化“神奇”,让幼儿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正是扎染活动的独特魅力所在。

(四)“环境”与“资源”的利用——“室内”与“户外”结合

首先,我们发挥环境、表演游戏场所的作用。活动末期,我园开展走“秀”活动。孩子们穿戴着自己制作的帽子、围巾、服装等扎染作品,随着音乐走一走,秀一秀,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其次,发挥家长、社区等社会资源的价值。扎染活动需要调动家长、社区、民间艺人的资源,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家长、民间艺人等与幼儿共同开展各项活动,如亲子扎染、访谈、表演秀等,会让活动变得更有趣,幼儿的思路更开阔。

三、感悟与收获

扎染活动有助于启迪幼儿的智慧,丰富幼儿的审美情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此外,扎染活动有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在探索、玩耍過程中,可以提高幼儿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不怕困难、挑战自我、坚持到底的良好意志品质。通过对主体活动的实践与反思,我的感悟与收获如下:

(一)探索活动——多材料暗示、多细微指导、多个别帮助

以幼儿的探索、操作为主,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让幼儿在扎染活动中体验到从不懂到懂、从无从下手到逐渐了解的过程,通过亲自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使幼儿持续保持对活动的兴趣,积极参与体验与创作活动,最后逐渐过渡到对扎染材料与技术的运用自如。

(二)创作活动——多情景交融、多形式融合、多想象创新

扎染艺术的不可复制性与随机性是扎染的独特魅力所在。在创作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创设各种情景,给予幼儿充分发挥的空间,调动幼儿的双手及大脑,多情景交融、多形式融合、多想象创新,让扎染活动“自然花开、变幻无穷、美轮美奂”。

猜你喜欢
皮筋扎染布料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用布料拼图形
封二、封三/马兰开花二十一
会跳高的猫
皮筋小船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烧结机布料器的改进优化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按约定付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