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纵向约束与制造企业效益的互动关系研究

2020-05-23 03:59马会杰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分工专业化零售

马会杰

(天津天狮学院 天津 301700)

引言

随着零售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与信息技术的持续普及,零售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增强,这使得其对制造企业行使纵向约束的能力逐渐增强,这种全新流通组织模式有效提升了制造企业的产品服务绩效。对于纵向约束的定义还存在较多争议,目前认可度较高的定义是:制造企业与零售企业之间一般会存在许多合约、合同的限制与约束,而这些限制与约束通常就被称为纵向约束。对于制造业而言,零售企业纵向约束能力既能够促进制造业产品市场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制造业本身提升效益(薛庞娟,2018)。现有对于制造企业效益的研究,主要从制造业自身作为出发点,对于零售企业纵向约束对制造业企业效益的作用研究较少(汪寿武等,2018;但斌等,2016;覃伟华,2018),因此研究二者关系对于我国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零售企业盈利能力和水平、零售企业产业结构和规模、零售企业专业化程度、零售企业服务能力四个指标展开讨论,并提出零售企业分工和密集程度能够提升制造产业的效益、零售企业服务能力能够提升制造产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不同地区零售企业纵向约束对制造企业效益的影响能力不同三个假设,建立独立同分布模型进行分析,为正确利用零售企业纵向约束提高制造企业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借鉴。

零售企业纵向约束的演进机理

按照分工划分所产生的交易费用和收益分配能够促进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产业分工的形成(刘昊等,2017)。产业分工能够提升产业收益,产业分工对于产业收益的影响要高于产业成本对产业收益的影响,因此产业分工和产业成本的持续优化能够促进产业向更深度、更广度发展,也促进了零售企业纵向约束的深化。

杨格定律指出,迂回生产链条能够促进分工中报酬逐渐增加,当销售企业销售产品时运用迂回销售模式,则能够促进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之间收益向专业化转变(冯峥,2017)。受市场经济的不断冲击,自产自销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已逐渐被市场淘汰,销售企业的产生正是迂回销售链条的表现,也提升了销售效率。

而销售链条的完善也提升了销售企业纵向约束报酬的不断增加,随着销售市场的不断发展,零售企业壮大后会跳过批发企业,通过自建配送中心、聘用专业采购人员、实地了解生产企业情况等方式确保所采购商品的品质,通过各类促销活动合理配置库存,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模式提升补货效率。相比于传统销售模式,迂回销售链条得到了进一步延伸,销售环节分工进一步优化。销售链条的不断延伸,虽然表面增加了环节,但实际上却在提升整体效率的同时降低销售成本,最终增加了专业化收益。

基于零售企业纵向约束的演进机理,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零售企业纵向约束与制造企业效益的互动关系,本文将提出一系列符合机理与现实条件的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

细化分工、顾客价值、信息化管理模式是零售企业纵向约束的产生前提,零售企业纵向约束能够对销售流程进行优化,挖掘顾客价值,促进供应链报酬逐渐提升;信息化管理模式和标准化销售模式能够规范交易流程、降低交易费用,中间环节的专业化使得销售环节整体效率提升;而上述优化的最终结果可总结成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也可以用零售业纵向约束的指标研究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本文选取零售企业盈利能力和水平、零售企业产业结构和规模、零售企业专业化程度、零售企业服务能力4个指标展开讨论,并提出下列假设:

表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假设1:零售企业分工和密集程度能够提升制造产业的效益;

假设2:零售企业服务能力能够提升制造产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假设3:不同地区零售企业纵向约束对制造企业效益的影响能力不同。

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本文建立下列独立同分布模型以验证假说:

其中:制造业人力资源生产效率(proit)是被解释变量;零售企业专业化水平(dlabit)、零售企业零售规模(lsgmit)、连锁经营门店数量(lsmdit)、连锁经营面积数(lsjymjit)、零售企业主营利润率(lrit)、零售企业库存率(kclit)是解释变量;为了使结果更加准确,本文引入人力资本(shiit)、城市化水平(cityit)、工资水平(gygzit)三组控制变量;各变量参数表示3组控制变量在同一水平时各解释变量对于被解释变量的边际影响;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λi表示区域效应,ε为随机扰动。

为更准确讨论不同地区零售企业纵向约束对制造企业效益的影响,在上述模型中加入地区虚拟变量(D),通过地区虚拟变量(D)与解释变量的交互项验证模型交互性。地区虚拟变量按照东部地区为1、非东部地区为0的原则设置。

分别检验不同地区样本模型,判断不同地区零售企业纵向约束对制造企业绩效影响的不同。本文选取2005-2018年间30个制造行业作为样本数据,样本数据包含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按分组分别进行回归检验,对比各组回归系数,以确定零售企业纵向约束对不同行业制造企业绩效影响的不同。

(二)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使用各地区零售行业从业人员占本地区就业人数比例反映零售企业专业化水平(dlab);使用各地区零售行业销售额、零售企业数量反映零售企业零售规模(lsgm);使用各地区直营、加盟模式连锁加盟门店总面积反映连锁经营面积数(lsjymj);使用各地区直营、加盟模式连锁门店数量反映连锁经营门店数量(lsmd);以规模以上零售企业产品库存量占规模以上零售产业采购总量的比例反映零售企业库存率(kcl);以规模以上零售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反映零售企业主营利润率(lr)。

本文使用不同地区不同制造行业技术人员数量反映人力资本(ski),受到大数据、信息化的影响,“互联网+”已经融入各行各业,制造业人力资源生产效率对行业发展日渐重要;使用不同地区城镇总人口占地区总人口比例反映城市化水平(city),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也显示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城镇化水平(city)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地区制造业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本文使用制造产业平均工资待遇反映工资水平(gygz)。三组控制变量分别从三个角度从自身分析制造业发展状况。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5-2018年《国家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年鉴》,重点研究2015-2018年我国河北、山西、吉林、辽宁、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山东、福建、浙江、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等30个省、市、自治区(由于西藏自治区数据缺失严重,故本文未将西藏自治区包含在内)的30个制造企业效益和零售企业纵向约束下的互动关系,建立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对于缺失数据,使用前后年平均值方法取得。按照数据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对数处理,使用EVIEWS7.2软件得到表1所示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三)检验方法

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验证结果的真实性和平稳性,避免模型出现伪回归。本文使用Eviews7.2软件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检验结果显示,只有制造业工资水平没有单位根,其它变量均存在单位根。一阶差分结果显示,所有结果均在1%水平显著,拒绝原假设,模型中各变量一阶差分后均通过平稳性检验,并符合一阶单整。

(四)计量结果与解释

零售商纵向约束提供的生产服务绩效。对2005-2018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地区面板数据进行逐步回归,结果显示:零售企业连锁店铺数量与连锁店铺面积的回归系数在10%的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正,库存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在5%的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正,说明连锁经营的标准化经营模式和供应链能够提升制造业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零售效率的提高也降低了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滞留成本,进而提升制造业生产率。控制变量人力资源成本和城市化水平的回归系数符号在5%的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正,说明了人力资源成本和城市化水平对制造业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控制变量人工工资在1%、5%、10%水平下均不显著,符号为正,说明工资水平对于制造业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作用不显著。

不同地区零售企业纵向约束的生产服务型绩效。对模型(5)-模型(8)进行回归,结果显示,零售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和加入地区虚拟变量的回归系数符号为正,说明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市场化专业化分工优势对制造业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有促进作用;零售企业市场规模回归系数在10%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正,加入地区虚拟变量的回归系数在1%、5%、10%水平下均不显著且符号为正,说明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市场法规较为健全,零售企业市场规模较大,能够充分规范零售企业经营行为,并促进制造业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提高。连锁门店、连锁经营面积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正,虚拟变量在1%、5%、10%水平下均不显著且符号为正,说明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零售企业连锁经营能够促进制造业绩效的提高,且促进作用明显。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2005-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30个制造行业数据进行分组讨论,得出下列结论:第一,随着零售企业自我革新,信息化水平、专业化分工、市场拓展能力的不断增强,零售企业的纵向约束能力逐渐扩大。第二,零售企业纵向约束能够促进制造企业绩效提升。专业化分工、外包运营模式能够提升产业运营效率;零售行业规模化能够产生规模效应,产生范围经济;零售企业经营模式创新后能够降低运营成本;零售企业纵向约束在不同地区对于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的作用能力不同,作用能力在经济发达地区较强。第三,零售企业纵向约束在不同范围内对制造企业人力资源劳动生产力的作用能力不同。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作用更加明显,对于资本密集型企业作用能力稍弱,对于技术密集型企业作用能力相对最弱。

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但总体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核心技术缺失、品牌意识不强、高端产品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何破解外国企业对于核心技术、品牌的垄断,生产出高端产品,是摆在我国制造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第一,我国还需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建立行业制度。在规范制造企业行为的同时也保护制造企业的合法权益,引导市场公平竞争,减少政府过度干预,以促进制造企业健康发展。目前,我国零售市场法律法规并不健全,部分规定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可行性,而且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市场环境的法律法规要科学制定,实现地方法规和国家法律互补,建立针对性、可执行性强的法律体系。第二,提高零售市场集中程度,提升零售企业纵向约束对于制造商生产性服务的作用效果。积极鼓励规模零售企业发挥主导作用,提升市场集中程度。上文研究结果显示,引入地区虚拟变量之后,零售市场规模程度对于制造企业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作用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应加强对于零售市场的管理,汇集零散零售市场,以规模化提升零售市场竞争力。第三,推进社会专业化分工进程。我国社会专业化分工水平相对较低,自产自销经营模式仍然存在,社会专业化程度较低引发的就是生产效率较低、专业性不强、经济效益低,不利于制造企业发展。因此,通过细化制造企业和零售企业间环节,提升专业性,完善产业链条,为产品创造更多价值,发挥零售企业纵向约束对于制造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

猜你喜欢
分工专业化零售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零售工作就得这么抓!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万利超市的新零售探索之路
新零售 演化已经开始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施工图任务组织分工之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