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纤维化的调控作用

2020-05-23 05:11郑小鹏宋朝宇王芳芳张慧明隋洪玉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造模黄芩纤维化

郑小鹏,冯 静,宋朝宇,王芳芳,张慧明,隋洪玉,辛 华,陈 光

0 引 言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终生代谢性疾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出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2]。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作为DM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发生过程十分隐匿,临床诊断只能依据大量蛋白尿,一旦发现蛋白尿肾损坏往往比较严重且不可逆转,最终只能通过肾替代治疗来延续生命[3-4]。开展DN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不仅是国际医学研究的热点,而且也是我国肾病领域丞待解决的难题。目前,临床中对于DN的治疗尚无特效疗法[5-6],寻找有效的治疗策略迫在眉睫。为此科研工作者将肾的中药治疗作为当今临床治疗肾疾病的突破点。

黄芩属唇形科植物,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7]。黄芩苷是黄芩中一种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抗氧化作用、在治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许多方面都有很好疗效[8-9]。近年来,黄芩苷在降血糖血脂、改善代谢综合征方面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在DN的治疗方面展现了更好的应用前景[10-11]。本实验使用黄芩苷灌胃DN大鼠,旨在研究探讨黄芩苷的抗纤维化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雄性清洁级SD大鼠45只,体重180~220 g,购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动物许可证号SYXK(黑)2016-014)黄芩苷购于源叶生物;链脲佐菌素(STZ)购于美国Sigma公司;柠檬酸钠和柠檬酸购于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公司;血糖仪与血糖试纸购自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 β1,TGF-β1)抗体购于Santa Cruz Biotechnology公司;α-SMA抗体购于北京博奥森公司;β-actin抗体购于美国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PAS染色试剂盒购于Solarbio公司;Masson染色试剂盒购于Solarbio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 coulter);曝光机(Tanon-5200Multi);希森美康尿液分析仪(UF-1000i);显微镜(Leica DM4000B)。

1.2 方法

1.2.1 分组造模与给药 本次实验大鼠在佳木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饲养,SPF级饲养环境,环境温度为(24±1)℃,相对湿度55%±10%,自由进食、饮水。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苷处理组,各15只。正常组不予处理,模型组与黄芩苷处理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72 h后尾静脉采血,血糖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值(禁食 ≥8 h),按照连续3 d检测的大鼠空腹状态下血糖值均≥16.7 mmol/L为标准,可确定DM造模成功,自DM造模成功起,对照组正常饮食,其他组大鼠均给予高脂高糖饮食,黄芩苷处理组给予黄芩苷160 mg/kg/d(黄芩苷纯度≥98%,使用三蒸水进行稀释)灌胃,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等渗盐水灌胃,于第4周、第8周代谢笼收集尿液进行尿常规检测,结果为阳性可判断DN大鼠模型构建成功(参照药理实验方法学第四版),8周后处死。

1.2.2 一般指标检测 所有大鼠每周固定时间称重,尾静脉采血使用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第4周,第8周将大鼠转入代谢笼中,不禁食不禁水,收集尿液进行尿常规检测。正常记录各组大鼠饮食和饮水量,随时观察其精神状态及毛色变化,每周固定时间监测血糖/体重变化。采用尾静脉穿刺采血法取血,血糖检测仪测定大鼠血糖值变化。

1.2.3 肾功能检测 各组大鼠眼球取血,分离血清,4 ℃离心(离心半径40 cm,3000 r/min,15 min),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的生化指标检测。第8周于代谢笼中收集各组大鼠尿液进行尿常规检测。

1.2.4 肾组织病理学检测 所有大鼠第8周末处死取材,大鼠称重后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4 mL/kg) 麻醉,取部分肾组织置于10%中性甲醛中固定,大鼠肾组织包埋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PAS及Masson染色。400倍镜下随机挑取3张图片进行肾组织病理学观察;另一部分肾组织冻存于-80 ℃冰箱保存,用于Western blot相关蛋白检测。

1.2.5 HE染色 取材组织块,常规固定,包埋,切片,脱蜡水洗2 min后苏木精染色5 min,1%盐酸乙醇分色30 s,自来水浸泡15 min,置伊红液中2 min,常规脱水,透明,封固,显微镜观察并照相。观察各组大鼠肾基本病理改变和炎性反应情况。

1.2.6 Masson染色 取组织切片,常规脱蜡至水后用配制好的 Weigert 铁苏木精染色液(24 h之内使用)染核7 min,酸性乙醇分化液分化10 s,水洗,Masson蓝化液返蓝3 min,水洗。三蒸水洗1 min。丽春红品红染色液染色8 min,磷钼酸溶液洗90 s,用配置好的弱酸工作液洗1 min。苯胺蓝染色液中浸泡80 s。弱酸工作液洗1 min。95%乙醇快速脱水。无水乙醇脱水5 min×3次,二甲苯透明10 min×3次。中性树脂封固。显微镜观察并照相,观察各组大鼠肾纤维化程度。

1.2.7 PAS染色 常规固定,常采用 10%的福尔马林,常规脱水包埋。石蜡切片脱蜡入蒸馏水;自来水冲洗3 min,再用三蒸水浸洗5 min×2次。 置于氧化剂中,室温(25~30 ℃)放置7 min,自来水冲洗2 min,三蒸水浸洗5 min。切片放入Schiff Reagent中,于室温中用锡纸避光浸染15 min。自来水冲洗10 min。 样本置于苏木精染色液中,染细胞核90 s。酸性分化液分化5 s。三蒸水冲洗15 min使其返蓝,逐级常规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脂封固。显微镜观察并照相,观察肾小球系膜基质及胶原纤维含量。

1.2.8 Western blot检测 取50 mg肾组织,加入裂解液,蛋白酶抑制剂(PMSF)于研磨器中,均匀研磨后转入1.5 mL离心管中,超声破碎7 s×3次后冰浴30 min,4 ℃离心15 min(补充离心半径14 000 r/min)。取上清液,BCA法测定蛋白浓度,将蛋白样品与5×Loading Buffer 1∶4混匀后煮沸10 min,冻存于-20 ℃冰箱备用。蛋白样品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转膜至PVDF膜(PVDF膜甲醇浸泡10 s激活),5%脱脂奶粉37 ℃封闭90 min,加一抗(TGF-β1,β-Actin,α-SMA浓度为1∶1000),4 ℃过夜。次日,TBST洗膜5 min/4次,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二抗 (1∶7000) ,室温摇床30 min后37 ℃孵育1 h,TBST洗膜4次/5 min。化学发光试剂ECL显影,曝光。Tanon Gis对其进行吸光度分析。以所测得的各指标的吸光度与内参β-actin吸光度的比值代表定量值。

2 结 果

2.1 大鼠一般情况观察 与正常组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不喜运动,毛色黄无光泽,饮食/水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处理4周后,上述情况有所改善,治疗8周后整体状况明显好转。实验全部时间内,正常组大鼠全部存活,造模后第2周模型组大鼠死亡1只,第3周死亡1只;黄芩苷处理组第2周死亡1只。

2.2 各种大鼠FBG和体重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在造模后4、8周明显升高,而体重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治疗组大鼠在造模后4、8周血糖明显下降(P<0.05),体重无明显改善(P>0.05)。见表1。

项目nFBG(mmol/L)造模4周造模8周体重(g)造模4周造模8周正常对照组156.20±1.067.44±1.08521.14±36.56522.00±38.98模型组1324.49±1.76*30.40±2.98*287.22±83.05*307.44±80.76*黄芩苷组1419.62±2.82*#22.03±1.70*#281.78±47.96*334.44±77.53*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5

2.3 各组大鼠肾功能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大鼠BUN、Scr、24 h尿量相比,模型组大鼠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黄芩苷处理组大鼠的BUN和Sc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见表2。

组别nBUN(mmol/L)Scr(μmol/L)24 h尿量(mL)尿蛋白正常对照组158.01±0.9224.15±3.2410.78±1.24(-)模型组1316.97±3.63*52.58±2.33*32.65±2.69*(+)黄芩苷组1412.73±0.67*#43.77±1.73*#19.34±2.16*#(±)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5

2.4 肾组织形态学观察 各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肾组织结构基本正常,无病理学改变;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区增宽,炎细胞浸润;PAS染色结果显示,肾小球系膜增生,呈紫红色,肾小球基质内有大量染成紫红色的糖原物质沉积;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肾小球染色偏蓝,肾纤维化严重。黄芩苷处理后肾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均明显改善。见图1。

2.5 Western blot检测 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的TGF-β1和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黄芩苷处理组大鼠的TGF-β1与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P<0.05),见图2。

图 1 镜下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 ×400)

Figure 1 HE, PAS, Masson staining to observ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rat kidney( ×400)

1:正常组; 2:模型组; 3:黄芩苷组

a:Western blot检测; b:TGF-β1蛋白表达量; c:α-SMA蛋白表达量

与正常组相比,*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5

图 2 黄芩苷处理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TGF-β1与α-SMA的表达

Figure 2 Baicalin treatment reduced TGF-β1and α-SMA expression in ra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3 讨 论

DN既是DM最常见而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又是其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目前国内临床上无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寻找高效低毒药物及有效治疗策略尤为重要。目前的研究发现,黄芩苷具有抗氧化、降低炎症反应等作用,尤其在DN的治疗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因此本研究目的是通过黄芩苷处理DN大鼠,检测其对糖尿病肾病肾损伤的干预作用,旨在为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所有慢性肾疾病发展的必然结局就是肾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12-13]。。然而,相关文献报道,黄芩苷能抑制不同组织器官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够抑制促纤维因子表达、抑制纤维化信号通路、抗炎、抗氧化等,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多组织器官抗纤维化药物[14]。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Yang 等[15]发现,黄芩苷对DN患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可通过下调24 h尿白蛋白、β2微球蛋白,降低血管通透性以改变DN患者的肾功能,通过抗炎、抗氧化等途径延缓DN的进展。黄芩苷是否通过其他机制保护肾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为此,本实验采用黄芩苷处理DN大鼠后首先对比了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体重、空腹血糖值、血尿氮素(BUN)水平、血肌酐(Scr)水平和24 h尿量。实验结果证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黄芩苷处理组大鼠一般状况有明显改善,空腹血糖、BUN、Scr以及24 h尿量均明显下降,但体重并无明显改善。高血糖作为引起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始动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黄芩苷的降血糖作用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作用。这与刘洋[16]等的研究结果一致。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DN组大鼠炎性病变,糖原沉积以及肾纤维化程度严重,黄芩苷的处理对这些病理改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TGF-β1作为业界公认的具有强致纤维化作用的重要因子,在DN发生过程中可通过多种途径(包括自分泌与旁分泌)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加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17-18],α-SMA作为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其在纤维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发现α-SMA高表达于DN大鼠肾组织,可作为纤维化检测指标[19]。Western blot结果发现:黄芩苷的处理可降低DN组大鼠TGF-β1与α-SMA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黄芩苷对DN大鼠肾功能及肾纤维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验通过建立DN大鼠模型,证实了黄芩苷对DN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苷通过低调节TGF-β1的水平从而降低α-SMA的蛋白表达相关,本研究为DN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黄芩苷的临床应用开辟了新的领域。

猜你喜欢
造模黄芩纤维化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黄芩苷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证小鼠造模方法的研制与评价
湿热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评价研究
张永新:种植黄芩迷上了“茶”
黄芩使用有讲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大鼠造模方法的文献研究*
黄芩苷脉冲片的制备
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