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20-05-23 20:21曾敏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9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曾敏

摘 要: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育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全面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社会实践技能的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政治觉悟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他們的为人之本、做事之道,而且还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成败。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育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全面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社会实践技能的全面发展,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学科融合,凸显人文教育

道德与法治学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从家教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结合语文、历史学科的相应单元主题进行活动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如何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与语文、历史学科有机结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效果,这对于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涵养他们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最为推崇的品德,贯穿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孝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孝”不是简单地照顾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爱戴父母,进一步引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种由小及大,由家到国的“大孝”,因此孝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是一种担当。在教学中,研读单元主题,开展如“我向父母说句心里话”“关爱社区老人”等活动,学生可以切身感受到“孝”的意义和价值,并自觉做一个孝顺父母、关爱他人的人,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良好氛围的形成;也可以结合单元主题,让学生搜集熟悉的家乡民俗,简单了解其他地方的民俗,通过分享民俗的来历、发展的过程、民俗与节日的联系、民俗的表现形式等内容,对中华文化有深刻的认识,从中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开展“红色课堂”,例如,课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昌起义》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把历史、道德与法治和语文三学科有机融合,让师生共同回望峥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勇于担当,砥砺前行。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有效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诚然,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与课本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相适应,要恰当、合理地运用诸如音乐、电视、广播、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运用小品表演、漫画等多种形式,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

2.注意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使教学来源于生活、贴近实际

要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资源,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和实际,以提高学生生活能力为依据,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认识能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生搬硬套,所列出的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要让问题成为他们“跳一跳”后方能摘到的“桃子”。例如,教学“关爱他人”这一内容时,课堂主要提出学生应当怎样将关爱付诸实践的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该不该扶起跌倒老人”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开展实践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讨论该怎样处理这样的情况。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表演,探讨“扶”与“不扶”产生的社会影响问题,通过交流得到启示,从而让学生深度学习,并建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

以“问、引、探、究、练、延”相结合为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六步法的新授课模式、“点面结合、由表及里”的复习课模式和“拓展延伸,师生共评”的讲评课模式,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师生互动流畅,寓教于乐,让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变成学生和自己最好的享受,师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利用“情境法”“辩论法”以及“比赛法”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注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做好特长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前者侧重能力训练,对后者侧重补习基础知识,分阶段实施目标,让他们“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在课堂上适时组织开展“小记者采访”“新闻播报”“我的道德银行”等小活动。人人参与,学生兴致非常高涨,深受学生的欢迎。

三、开展校园主题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科任教师,团结一致,共同把班级管理好。以“学国学 诵经典”等学习平台,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远大志向,增加爱国情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生活态度,养成良好习惯,并带动他们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弟子规》;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朗读者》《开学第一课》和《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感动中国》等精神大餐,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课后组织“慰问留守儿童”活动、“为父母长辈分担家务”比赛活动、“学雷锋、树新风”手抄报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深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除此以外,在每年的9月30日法定烈士纪念日,还开展一系列红色传奇的爱国教育活动、寻访红色足迹活动,开展红色乡土教育,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党建展示室、走进北流市李明瑞、俞作豫纪念馆和中共广西省委旧址,缅怀先烈,砥砺前行;学习红色经典,分享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共绘红色画卷;传承红色文化、书写时代经典活动——硬笔书法比赛;唱响红歌颂祖国、红色朗读润心灵的朗诵会与文艺演出。这些活动让师生深受洗礼,从“红色土壤”中汲取更多的营养,让红色基因蕴藏于人心,作用于精神,成为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四、着重德育作业实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名片、让学生分担家务比赛等独特的“创意作业”,体现了“立德树人”理念,为我校有效教学的研究实践工作树立了榜样。如,每年秋季期开学时,为了让新生融入新的校园生活,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名片,将制作出的形式多样的名片展示在班级上,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班级凝聚力的增強。又如,布置寒假“德育作业”:为父母倒一杯水、洗一次脚等形式,给长辈拜年等内容的特殊寒假作业,目的是让学生把孝敬父母的行为常态化,达到知、行的统一。

2020年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既是战场,又是考场。在这个“加长”的寒假里,各地“停课不停学”,开启网络空中授课模式。在不能当面授课的情况下,我经过深思熟虑后设计学科学习方案,让“宅”家变得不“宅”,让学生进行以下五个项目的学习或体验,以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1.就事件取材写感想

布置作业:从爱国教育、生命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规则教育、爱与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以及科学教育这七个角度任选一个,结合公共卫生事件中令人感动的相应情节写自己感想。此作业的布置,目的就是以生活中的典型素材作为学生抒发感想的依托;让学生自选角度,既尊重学生,同时也有一定的挑战性。

2.手抄报的设计

这次公共卫生事件牵动国人的心,在这个“宅”的春节里,足不出户的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让学生设计相关内容的手抄报。此作业是第一个项目中的写感想的更深一层,也是对爱国情感、规则意识、生命教育、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诚信教育、科学教育以及爱与感恩教育这几个方面的有机整合,以手抄报形式呈现,进一步落实了我们的教育。

3.小活动:“我是小记者”实践体验

“宅”在家中的这段时间,让学生关注新闻事件或留心发现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确幸”,并且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写下自己的感言,这样在放大幸福的同时也就把焦虑、恐慌、烦躁等不良情绪抛之脑后了。“我是小记者”活动,让学生形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意识,关注社会和国家,感受体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我是家庭环保小卫士——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活动要求:用家里的一些废弃物(废纸盒、塑料罐、烂布等)制作一件创意作品,并在班级展示评比。此活动的设计基于此次公共卫生事件,倡议学生保护大自然,养成环保节能的好习惯,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家校携手共同搭台,齐促学生健康成长

家校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学生争做新时代有担当的好少年。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与家长共同配合,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 我是家里的小能手”家务劳动表,每七天为一个周期,每天至少做两项家务劳动,家长监督。每天完成后如实填写,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后简单总结或体会。本活动让学生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培养自立能力,让家务劳动成为亲子关系融洽的催化剂。

综上所述,课堂渗透核心素养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学生在各个阶段需要培养的终身素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认知发展理论为原则,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不断拓展学习内容,渗透丰富的知识信息,并积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38-54,107-123,191-205.

[2]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13-136.

[3]朱文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政治学科视点,2015(13):53.

[4]谢友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助推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J].思想理论研究,2015(2):85.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