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活动

2020-05-25 10:04温海英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指导兴趣小学语文

温海英

摘 要:朗读是阅读的起点,只有学生学会了朗读才能深刻地理解文本所传递的情感,才能在感悟和体验中真正了解作者在文本中所寄予和传递的思想。所以,组织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也就成为了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因此,本文笔者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从基础入手,注重朗读形式,再加上教师示范作用的发挥来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做出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感情的朗读;兴趣;指导;泛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9-0185-01

众所周知,朗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可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只注重了流利,常常与其他学生比较谁读的更快,而忽视了有感情这一要求,导致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很少会表达出文本中的情感。所以,本文我们就对如何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活动进行论述,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质量。

1.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对文本内容感兴趣、对朗读感兴趣才会注入感情,才会实现有感情的朗读。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兴趣培养,以确保学生能够以积极地态度去读,有感情的去读。那么,在朗读教学时,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呢?在笔者看来,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直观化的作用来激发小学阶段学生的朗读热情。

例如,在读《桂林山水》时,为了能够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也为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组织学生朗读这篇文章时,笔者选择了先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的方式,也就是说,在学生阅读之前,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有关桂林山和水的图片,并通过说解词的加入来帮助学生初步对桂林山水有个了解,而且,直观图片的展示也将学生带入到了桂林山水的情境当中,学生在这山水图中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之后,在组织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朗读,学生因为图片情境的创设,很容易走进作者的描写当中,也能很好地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接着,在组织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时学生才能真正的读出感情,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当然,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方式不只这一种,这需要我们教师结合所读文章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方式,以期能够真正调动起学生的朗读意识,同时,也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好基础。

2.有感情朗读的形式—指导的多样

有感情的朗读是阅读的一种形式,它不是简单的将文本中的汉字、词语等读出来,而是要带有感情的去读,去感悟和体验。所以,要想真正的开展有感情的朗读活动,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指导,选择恰当的朗读形式来给学生搭建有感情的朗读平台,继而,使学生在有效的朗读中学会感悟,懂得欣赏。

例如,在朗读《巨人的花园》时,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是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体裁,但是,如果我们一上课就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不难想象学生能流利的读下来就很好了,根本不能强求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所以,要想组织学生对这篇故事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可以选择分角色表演法来对学生进行指导。首先,我们要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人物,比如,巨人、旁白、孩子甲、乙等角色,之后,组织学生按照事先编排好的剧本进行表演,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熟悉这篇文章的基调,明白巨人的性格变化过程等等。最后,当表演结束后,我们先组织学生说一说巨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巨人为什么会有前后态度变化等,接着,在组织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样学生才能读出巨人前后的变化,才能真正让学生懂得快乐是需要分享的这个道理。总之,我们要教会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多种指导方式的应用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朗读技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有感情朗读的提高—范读的展示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被学生模仿,尤其是對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甚至多数学生认为教师说什么都对。所以,在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我们要注重范读活动的开展,要通过示范来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为什么要在朗读的时候分出快慢节奏、分出轻松和悲哀等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能够读出文本中的情感。

例如,在朗读《小英雄雨来》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当时情境的紧张,也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小雨来的聪明和勇敢,在范读的时候,我特别注重语速以及语气的调换,比如,在读雨来玩水被妈妈追逐的时候,虽然紧张,但语气是很轻松的,是为了体现出小雨来也曾经是个调皮的孩子;但当读到鬼子来了之后,语气越来越低沉,没有了前面的轻松,目的就是要向学生传递现在的时刻是紧张的,再加上一些短句、一些重点词语的读出等,让学生真正在教师范读中去感受小雨来的勇敢。之后,鼓励学生模仿着进行朗读,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文本中的一些句子进行分析,慢慢地学生就会有感情地朗读,进而,提高自身的朗读技能。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重视朗读,但不是机械地读文字,而是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学生才能懂得去感悟文本中的情感,才能在朗读中形成自己的认识,才能感受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魅力,进而,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淑娟.基于情境体验的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策略[J].教育观察,2019.8(17):106-107

[2]林景.浅谈新理念下“有感情朗读”的指导策略[J].就业与保障,2018(17):31-32

猜你喜欢
指导兴趣小学语文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