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分析

2020-05-25 08:27薛佳
中国科学探险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态补偿环境影响开发利用

薛佳

摘要:稀有矿产资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十分重要的原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是稀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污染,阻碍了稀有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当下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对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做出深层分析,并对如何保护环境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希望可以对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生态补偿

目前,对于稀有矿产资源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其大致可以分为稀有放射性金属、稀有高熔点金属、稀有轻金属、稀土金属、稀散金属等五类,例如锂、钛、镓、铂、石墨等都属于稀有矿产资源。稀有矿产资源在现代工业中用途十分广泛,但是由于在地壳中分布稀散,往往难以提取。近些年来,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国防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对稀有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国际竞争也日渐加剧[1]。

我国是矿业大国,稀有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并且储量丰富,被称为“稀土王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这种增长是建立在大量矿产资源消耗的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对稀有矿产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国家不得不加大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这种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会增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一旦超出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就会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危及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由矿产资源开采引发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沉陷、土地沙化等一系列问题还会对当地居民的生存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对此,笔者在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以促进稀有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

1    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稀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生态环境是构成稀有矿产资源开发经济活动的基础,矿区内生态环境的结构组成、质量水平、空间布局直接决定着稀有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规模大小。而稀有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则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干扰和破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矿区生态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我国在稀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具体影响如下。

1.1 造成空气和水资源污染

稀有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主要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式,因此被称为矿区“三废”,对环境的影响极大。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工程活动产生的工业废气和粉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过滤处理,就会造成空气污染现象,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诱发呼吸疾病。由于稀有矿产资源多为金属,在稀有金属冶炼过程中排出的工业废气会造成空气的重金属污染。例如,钼在冶炼过程中会产生烟尘、二氧化硫、酸雾等气型污染物,对空气的污染程度很大,严重损害了矿区矿工和居民的身体健康。

另外,稀有矿产资源开采中的许多过程都需要排放大量工业废水。我国每年因矿产资源开采排出的废液总量达到了3.6亿吨,但处理率仅有4.23%,污染危害十分严重。一方面,未经处理的矿业废水如果流入河道,会导致河流中的PB、Cu、As等有毒元素超出允许浓度标准,对地表水造成严重污染。而且由矿山废水引起的污染还会扩大到其他区域,对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另一方面,在稀有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有些资源需要井巷、露采,这样的工程会使地下水的天然径流和排泄条件发生改变,使矿区地下水的水位下降,矿区水文地质环境趋于恶化。再有,开矿过程中产生的油污也会污染地下水的水质,破坏地下水的原有状态。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居民的生活都需要依靠地下水,受污染的地下水会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1.2 引发泥石流等自然灾难

由于稀有矿产资源在地壳中的储藏位置较深,所以在开发前期需要先清除外层土壤。矿井挖掘和矿山清理会产生大量的弃土弃渣,这些未经处理的固体废料会使最表层的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雷雨天气,失去植被保护的地表就会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

另外,稀有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挖出的大量矿渣以及尾矿的堆积会诱发多种地质灾害。废弃矿渣、矿石毫无规律地乱堆乱放,一遇暴雨就会形成泥石流。例如稀有矿产资源中唯一的非金属矿产——石墨,在选矿、开采、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废渣。这些废弃土石如果处理不当,随意地倾倒在山坡和溝谷中,就会造成泥石流的爆发。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流体现象,经常发生在山区、沟谷等地势险峻的地区,爆发过程中会携带大量的石块、沙土,破坏性极大。过量的雨水和泥沙是泥石流现象发生的两大诱因。而矿区开采产生的大量废渣又是造成泥沙、石块堆积的主要原因。因此,矿区资源开发间接导致了泥石流现象的发生。一方面,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为泥石流提供了水动力条件。另一方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松散固体废渣也促使了泥石流的形成。传统的稀有矿产资源开发方式导致地质结构发生变化,矿区周围的岩石丧失原有的稳定性,就容易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2    稀有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对策

2.1 做好矿产开发的总体规划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对稀有矿产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生态环境压力也随之增大。因此,要想保护好生态环境,必须在开发稀有矿产资源前做好总体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首先,要对所开发的矿种、矿区进行合理规划。在制定开发计划前,要充分研究我国稀有矿产资源的实际情况,了解到何为优势矿种、何为主要消耗矿种,使不同类型矿产资源的消耗速度和利用水平尽可能趋于平稳,并且在选择矿区时也要紧密结合矿产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和资源消耗状况,尽可能实现矿区规划的相对集中,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效益。

其次,对于稀有矿产资源的开发规模也要提前进行合理规划。从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来看,一个国家工业化的实现要合理支配自身资源和外部资源,不能一味进行自我开采,以免造成资源枯竭。因此,在制定稀有矿产资源的总体规划时一定要充分分析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矿产资源需求量、矿产资源的储存量以及不同区域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尽可能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只有合理制定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和水平,才能够解决好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问题。

2.2 有效处理矿区废弃物

生态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同等重要,因此在重视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环境的污染防范工作。合理的污染问题解决策略能够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稀有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为避免生态环境恶化应有效处理矿区废弃物。

矿区废物的有效处理是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首先,对于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废渣,可以修建拦截土石的堤坝或者挖掘引流雨水的排水沟,从而防止并阻拦由暴雨天气形成的泥石流。其次,对于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排出的废水,一定要及时进行检测并实施不同形式的解决策略。例如酸性废水可以加入碱性物质进行中和,碱性废水可以加入酸性物质进行中和,只有达到排放标准之后才能够进行排放。净化处理能够有效防止水污染,并且经过处理的矿区废水还能够进行二次利用,在缓解污染现象的同时降低经济投入,获得更大的收益。最后,对于矿山开采中出现的粉尘、废气等,可以在矿区安装保护罩或者工业空气净化器,从根源上防止粉尘、有害废气的排出,进而降低空气污染给居民生活环境带来的影响。

2.3 加强矿区环境恢复

稀有矿产资源的开发工程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程度很大,容易诱发诸如泥石流、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因此,必须及时建立健全矿区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相关制度。首先要加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资金投入,使矿区有能力引进最先进的矿山治理技术和生态恢复技术,实现绿色矿业开采。另外,要加快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要按照法律的形式确立一套统一有效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明确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促进稀有矿产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法律应确保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渗透到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讓开采者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将末端治理转向全程监督,从源头上遏制矿区开采对环境造成的不可逆转、不可恢复性破坏,切实保障稀有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3]。

参考文献

[1] 戴茂华.中国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3(10):134-137.

[2] 杨丹辉,渠慎宁,李鹏飞.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S3):230-234.

[3] 闫军印,丁超.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5):28-35.

猜你喜欢
生态补偿环境影响开发利用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的评价要点相关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比分析
生态补偿概念的理论辨析
从生态转移支付角度谈完善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补偿的建议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我国生态补偿法律问题探析
浅析农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策
土地开发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联性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