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造林绿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对策

2020-05-25 08:27罗婕
中国科学探险 2020年6期
关键词:造林绿化生态环境保护

罗婕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往往是难以挽回的,伴随着关于生活环境破坏和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相关部门需要引起重视。在我国目前提倡社会建设低碳环保经济模式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其中造林绿化可以使城乡地区的植物覆盖面积有效增加,使林地的生态效用有所增加,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意义重大。

关键词:造林绿化;生态环境保护;造林绿化的对策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在对资源开发以及使用的过程中会排放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垃圾,例如废气、废水、煤烟等,这些垃圾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坏生态环境,例如对水源、空气、土壤等的污染。因此以改善生活环境为前提,加大对造林绿化的投入,提高绿化建设水平,以及在改善环境水平的同时对环境污染也要有所减少,对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十分重大,树木既可以吸收噪音及有害气体进行光合作用,还可以改善土壤的质量,美化城乡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因此需要把造林绿化工作提到重要日程上来。

1    造林绿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人们生存的基础是要有一个平稳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保障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林绿化是在为生态环境提供保障,也是致力于生态环境平稳的一重要举措,而当前促使生态建设高速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任务就是森林覆盖率的提高。造林绿化对生态环境保护有诸多方面的意义,第一是净化空气,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就是净化空气最有效的措施,其宗旨是既能吸收、阻碍噪音传播又可以美化环境。人们向大自然释放过多二氧化碳会形成温室效应,目前国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居高不下且有上升趨势,严重威胁到了临海城市的生存环境,据相关报告显示,每667 m2树林每天能对70 kg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可释放48 kg的氧气[1]。由此可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们身心健康的保护以及其他领域都有着重要意义。第二是造林绿化可以有效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防风固沙可以理解为植树造林的最大价值的体现。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不断恶化的环境,过度的开采使土地荒漠化,据统计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面积已达到了75%[2],这一现象直接导致沙尘暴、泥石流、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不断肆虐,若想防止这些自然灾害的产生,就要改善生态环境,其中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效果最为明显。当用防护林抵挡沙尘暴时,可以降低沙尘暴的速度,若想使防风效果更加有效,可以在一定距离多层种植防护林。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其根茎会牢牢地抓紧地面,防止水土流失,因此造林绿化对防风固沙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第三是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对木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木材的运用成为一项保障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木材的运用逐一体现在房屋的建设、桥梁的搭建、纸张制造以及其他领域等等,此外树木类别中的果树还可以结出丰硕的果实、农林作物等,技术嫁接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因此应对绿化造林加大扶持力度,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迈出重大一步。第四是绿化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涵养水源[3]。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存在。然而温室效应的产生以及社会发展带来的生态污染致使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可用水供应不足的现象,与此同时部分工厂违规肆意排放污水导致水质严重下降,水资源再次受到了侵害。面对这种情况,植树造林能够达到涵养水源的目的,同时树木可以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因此造林绿化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重大。

2    造林绿化过程中要遵守的原则

树木种植过程不可盲目执行,需要考虑到种植的多方面影响因素,因此就生态环境保护所开展的造林绿化提出几点相关原则。第一,生态及地理适宜性是造林绿化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4],树木要想发挥其植物作用就需要在适合的地区生存,使树木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均得到有效提高。所以,在植树造林的工作开展前要充分考察造林的地理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掌握和了解种树习惯和林业布局是否合理,然后将效益好生态功能较好的树木种植在优质林地上。第二,当对山地开展造林绿化时,对造林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地势的高低。由此看来,造林绿化需要对空间优化表示重视,依据地理空间布局相结合,确定树种结构,建立层次性较强的生态林地。结合地形空间进行树种选择和分布,举个例子,将耐寒的树种选择山体的阴面进行种植,常绿树种或喜光树种种植到有长时间光照的区域或山体的阳面,将光照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在造林绿化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保持树木物种的多样性,整体种植的层次感,对于树木间争夺营养的现象要加以阻止,及时避开,使土壤结构得到改善,让林业环境实现自我调节。第三,造林绿化可以有效保护荒山原有植被,山地植被可以有效稳定水土资源,使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有利于调节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从某方面而言,对于荒山原有植被的保护也是造林绿化所要遵守的一个原则。不能使原有物种受到外来物种的侵害,使地域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得到保障,进而使林地的生态环境调节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3    造林绿化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首先,对资源配置进行科学规划。选择树苗在造林绿化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综合分析来看,乔木应作为造林绿化的主力,结合乔木、灌木、草类的配置原则,建设多种树木相结合的混成型树林的林区,根据生态有序发展需求,将灌木或其他种类的小树苗种植在相应的林区,形成合理的种植规划,比如林林兼种或林草兼种。将叶面相加的面积基数达到最大化,对于二氧化碳的吸收更加有效,可以得到更多的氧气,建立良好的多层次林区使森林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既可以提升防风固沙的能力又可以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还需考虑到因地制宜,对树种的种类及特点及时进行合理的规划,适当加大对于抗旱、抗病虫害树木的种植,在虫灾发生时合理配置施药将对树木的损失降到最低。对生态公益林、阔叶林等加大推广力度,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还要保证经济效益。然后提高相关技术,第一是栽培技术。在树木栽培技术上,增加收集力度,筛选最为先进的技术成果,引进先进的栽培种植技术。种植技术得到优化,对芽前插杆、压条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规范处理[5],以提高生产率、移植成活率为目的,使技术与生产共同发展。第二是养护技术,在养护的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是病虫害,要掌握抗病虫害药物只是合理运用,对于较为顽固的病虫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伤害树木的前提下针对性用药,确保消灭全部病虫。其次提高树木的抗害能力,合理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来提高树木抗害能力。第三是树木的灌溉技术,灌溉可以及时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同时,根据树木的分布情况及树木的吸收状态做到合理施肥最后可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加大对于林区的管理,管理负责人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促进造林绿化的全面展开。最后,加大造林绿化相关措施,就目前的生态恢复角度而言,退耕还林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也是国家所倡导的。不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会导致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结合实际考虑退耕还林的实施有必要性及可持续性。必要时,可采取封山育林来进行造林绿化,封山育林是指在遵守森林资源的更新能力的前提下,适当地禁止一些垦荒、放牧、砍柴等对森林资源具有破坏性的活动,是保护森林资源并对林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育林方式。该方式的实施所需人力较少,投资需求不多,并且还能保障生物多样性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造林绿化工作对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具有一定影响,要积极进行森林种植面积的扩大,绿化覆盖面积的提高,对森林资源的配置和保护需要技术人员加强管理,要做好综合推广树木树种的选择以及育苗技术,运用造林绿化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奎颖,潘晶,郝英.造林绿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对策[J].江西农业,2020(14):84-85.

[2] 王璐璐.造林绿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对策[J].种子科技,2020,38(10):112,114.

[3] 苏畅.造林绿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9(33):134-135.

[4] 高涵,叶维丽,张文静,等.编制好用、管用、解决问题的规划[N].中国环境报,2020-09-15(003).

猜你喜欢
造林绿化生态环境保护
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探究
当前造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浅谈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
造林绿化的意义和管理方法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
京津冀一体化的研究现状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