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动人故事

2020-05-26 01:58居平
翠苑 2020年2期
关键词:口罩儿子疫情

居平

谁是真的英雄

——非常的爱给非常的你

平凡世界  无名英雄

2020年庚子初春,真是一个非常时期,非常的印记,铭刻在每个人的心间。

我的老爸以前是军人,转业后在核工业部下属的地质勘探队找铀矿。因为辐射,他得了严重的职业病——心脏病。十几年来,他凭着军人的坚强意志同病魔抗争,1月5日,医治无效,与世长辞。惊闻噩耗,我失声痛哭。儿子懂事地安慰我说:“妈妈不哭,外公是大英雄,他打败了病魔,很累了,睡着了!”我含泪应道:“是的,男儿有泪不轻弹,你长大也要做英雄!”儿子听话地停止了哭泣,还递了张纸巾给我。

我自漫步轮回里,独品莲心万般苦。“离人愁,伤别离,凋零落,空悲戚!情悠悠,哀悠悠,梦里飞花思不休,碎碎念、深深叹……”埙曲《追梦》,如泣如诉,慢慢治愈我伤痛的心。

却不料,1月22日,一场史无前例的战“疫”又扑面而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武汉封城,席卷全国。

大年初一,我们一家从上海出发,开车赶回常州金坛老家安抚伤痛中的77岁老妈。一路上,看到急驶而过的车辆里,每个人都戴着口罩。在休息站加油时,也看到急匆匆的人们严严实实地戴着口罩,我们也有点心慌,赶紧拿出包里的口罩戴上。

江南古村落,诗情水墨画。在宁静的江南水乡老家,正准备多待几日陪陪老媽,让天伦之乐治愈她伤痛的心。然而,正月初四一大早,先生突然接到单位电话,要他尽快赶回医院值班,还要给本院医护人员和职工上心理健康辅导课。命令如山,作为医院骨干、中共党员的他义无反顾,默默地戴上口罩,还催促我们娘仨快点整理行李,准备上路。

老妈看到我们要走,在一旁泪水涟涟。我真是内心痛苦,左右为难,既想多多陪伴老妈,又不放心“书呆子”先生,他平时上班,工作很繁忙,门诊量最高。特殊时期,就医的病人肯定很多,回到家,如果没人照顾,他一个人该怎么办?现在新冠病毒潜伏的患者很多,万一门诊时防护不当,感染上怎么办?万一我们一家回上海,老妈孤独又怎么办?上海人口密集,带老妈一起回上海,万一她病倒怎么办?万一……

办事一向雷厉风行、动作麻利的我,脑子里一下子冒出了无数个“万一”,让我内心纠结,难受万分,动作缓慢,反应也变得迟钝。再看一眼老爸的遗像,潸然泪下。老爸“五七”还未过,老妈与他情深义重,执意留守老家,不肯跟我们回上海。

先生走过来,对着老爸的遗像深深鞠了三个躬,拉开我说:“我们快上路吧,院办又来电话了,我明天一早有门诊,还要为全院医护人员和职工上课呢!”

千般乡愁,万般无奈。我和儿子紧紧拥抱了外婆,关照好左邻右舍,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匆匆上路。沪宁高速一路拥堵,平时只要两个半小时的路程,我们开了7个多小时,一路看到的,除了口罩,还是口罩。

战“疫”利器  良好睡眠

第二天,先生一早戴上了医用大口罩,首当其冲地去了医院,站到了医院的第一线上。他作为中医医院的神志病科的主任医生,认为疫情时期,中医的辨证论治必不可少,而对患者来说,提高认知和开展积极防治心理处方显得尤为重要。

人们对17年前的“非典”记忆犹新,此次新冠病毒疫情再次凶猛来袭,猝不及防,遍及全国。上海是全国经济中心,尤其是面对上千万返工潮来到,在防控的关键时期,人们的睡眠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面对凶猛的疫情,人们会出现紧张焦虑、失眠恐慌、入睡困难、频繁醒来、早醒、睡眠表浅以及白天精力不足、困倦等所谓的“疫情综合征”。

在巨大的应激和工作压力之下,先生不光在一线门诊耐心劝导、诊治病人,还及时地在《新民晚报》上刊登医学科普文章《战“疫”:用“心”防控新冠肺炎》,提出该如何做好心理健康的自助,预防心理创伤和应激障碍。他说,在任何压力下,不要责怪自己。医务人员也不是神仙,最重要的是,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真正认识到“从我做起,健康为我,也为人人”,积极地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如果出现失眠或心理障碍,他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步骤,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期间的压力,改善睡眠状况。

比如,可通过以下方法,大部分人无须服药,就可以改善自己的睡眠状况,甚至只进行前4个步骤就可以了。

1.避免过度惶恐,学会倾诉(电话和微信),寻求亲情和友情的支持。

2.审视自己是否存在不良睡眠卫生状况,进行修正。

3.审视自己是否存在不正确的睡眠认知,进行改正。

4.放松训练:不仅是睡前,全天任何感到紧张和不安的时候都可以进行。

5.刺激控制:即“睡不着就离床,有睡意再回床睡眠”,通常坚持几晚,即可以恢复正常的睡眠。

6.睡眠限制:即限制卧床时间,可以严格按照上面的方法执行;如果坚持不了,只能在自己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减少在床时间。最为重要的是,固定上床和起床时间。

7.药物治疗:针对危急情境下的短期失眠,在以上非药物疗法尝试无效后,可以辅助安眠药物。这是最为简单和有效的方法,短期和间断使用也不会出现成瘾问题。

他特别提醒人们:非常时期,对抗疫情,提高免疫力的利器是良好的睡眠。大敌当前,有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可以适当配合些功法,如:打太极拳,练瑜伽,做八段锦等,通过锻炼,强身健体,提高抗病能力。

若因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而导致的免疫力下降以及抑郁焦虑等相关的疾病,还得尽早去专科专病门诊进行相关量表测试,使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身心同治,这不乏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在医院给医护人员和职工的培训课上,他说,春到人间草木知,阳光开始明媚,阴湿的疫毒还不快消,心理指导结合中医调治,显得格外重要。

小爱大爱  处处有爱

先生在医院前线奋战,我则带着儿子坚守后方,宅家隔离,提着心,吊着胆,忙里忙外地打理家务,一遍遍地消毒,洗菜做饭,戴着口罩飞速上下楼梯丢垃圾,尽量微笑着安慰孩子,安排好各自的学习与生活,还要每日早晚两个电话安慰病痛中的老妈……

在严峻的防控形势下,为了减少传染病的传播与暴发,普通居民居家隔离,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垃圾站的老陈已快70岁,瘦瘦黑黑的安徽人,他在我们小区收垃圾快20年了,人人似乎都认识他,平时都开玩笑叫他“垃圾大王”。上海小区实施垃圾分类时,年轻的居民们都搞不清楚哪是干垃圾,哪是湿垃圾?不识字的他却能很快告诉你。非常时期,他的爱人要照顾居家隔离的孙女,不能帮他垃圾分类。他饱经沧桑的黑脸和白色的口罩黑白分明,特别醒目。起早贪黑地守在垃圾房,一边归类,一边听他那脏兮兮的老收音机,一边悠笃笃地跟着哼唱:“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我正神色紧张地准备避开一大堆垃圾,好像哪儿都是可怕的病毒潜伏地。然而,当我听到他“视死如归”般的歌声,我的心情似乎放松了一些,我乐观地想,阳光总在风雨后,病毒的末日就要来到。

刚回到楼上,居委会登记买口罩的电话来了,预约我半小时后去楼下指定地点买口罩。可是,厨房煤气灶上正炖着热汤,一大堆事情等着我一件件去做,外面大雨哗哗地下,我分身无术,左右为难。这时,12岁的儿子自告奋勇地说:“妈妈,你在厨房忙吧,我下楼买口罩!”

从小立志学中医的儿子许优,在“老中医”爸爸许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教导下,希望子承父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优出于良而胜于良”,许优已经记住了《汤头歌》中很多药名和功效。非常时期,父子俩在一起研究现在吃啥中药可以抗病毒,还积极帮助身边的亲朋好友们,朋友们都叫他“小中医”!说时迟那时快,“小中医”已全副武装好:他瞪着大眼,戴着游泳眼镜、医用大口罩、一次性手套、零钱,穿着妈妈的红色大雨披,直奔电梯,小小的背影勇敢又坚定。电梯口有个戴着口罩的小孩,和父母一起出门,羡慕地说:“哇,这个哥哥好像是超人英雄呀,我也要穿,我也要去!”

2月6日,武汉市中心医院疫情吹哨人、35岁的医生李文亮离世,带给我们莫大的震惊与伤痛。“死别碎碎念”,刚刚失去老爸的我,尤其同情、理解李医生家人内心的伤痛与委屈。如果不是他提早吹哨疫情,及早防控隔离,那么,正值中国春节来临春运高峰,不知道这可怕的后果会怎么样!我似乎看见他泪眼婆娑的父母和羸弱无力的妻儿,尤其是他那正怀着二胎身孕的妻子,这是怎样一种痛心和悲凉啊!

看到这个惊心动魄的消息时,我正准备下楼买菜。刹那间,泪水不自觉地奔涌而出,一下又想起了失去老爸的痛,又擔心起每天奋战在一线的先生。此时此刻,作为医生的家属,伤心、担心、焦心交织在一起,涕泪横流,浸润口罩。但,同时作为记者、作家、心理咨询师的我必须勇敢无畏地面对这一切,还要安慰、劝导身边的亲朋好友们,“步步为生,时时可死。”化小爱为大爱。此时此刻,我猛然想起了《论语》中的“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中医救“疫”夫妻出征

谁是真的英雄?谁是最可爱的人?

钟南山院士讲:“李文亮是中国的英雄!我为他骄傲,我也是!”

疫情发生以来,先生所在的上海市中医医院已先后派出4批43名医务人员赴武汉等地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医院为抗击疫情做了充足的准备,疫情发生后,各临床科室踊跃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多数科室递交了全科请战书。一些医师甚至迫不及待,先科室一步递交了个人请战书。医技、药剂部门也争先要求报名。厚厚一沓请战书中,有文言文,有白话文,有诗词,有歌赋,一页页慷慨激昂的文字,一枚枚鲜红清晰的手印,映射出市中医医院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疫情凶猛,挑战严峻。中医医院正式接到上级有关组派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援助湖北的特急函,距离规定的出征时间,只有短短不到1天的时间。医院迅速从前期招募的支援湖北后备医疗队员中挑选精兵强将,组建了一支30人参加的,责任担当意识强、专业能力强、能够承担高强度医疗救治工作的援鄂医疗队和上海其他3家市级中医医院接管新开设的武汉雷神山医院2个病区120张床位。

此次出征,医疗队带了3台无创呼吸机、2台有创呼吸机,以及各类治疗用的中药自制制剂,将对新冠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他们带去了对症治疗的中药,如:医院专家自拟的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辨证治疗协定处方1号方(疏表清热方)、2号方(清肺止咳方),能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的作用。

情人节那天,先生一回家,来不及摘掉大口罩,就告诉我们一件发生在他们医院激动人心的事:肺病科(呼吸科)的折哲医生是一名少数民族党员医师,与这批医疗队其他成员不同的是,她的丈夫也是上海某三甲医院肿瘤科的医师,这一次同样被选派为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出征武汉。医生是普通人,不是神,医生有家,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儿女情长,人之常情,本来折哲医生可以申请暂缓驰援,或是留在上海坚守救治岗位,但是深明大义的她仍旧选择了“最美逆行者”,她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支援武汉的行程。夫妻两人分别在不同单位报名援鄂,又在2月14日情人节这天先后被批准到最前线救“疫”,彼此都为对方送上了一份最特殊、最有纪念意义的情人节礼物。为了怕年迈的父母担惊受怕,夫妻两人还“瞒报”驰援武汉的事情,善意地对父母谎称“在上海被隔离观察”,将年幼的孩子交给父母照看。惺惺相惜,热泪盈眶之余,想起《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众志成城,阻击疫魔!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王将兴师,修我戈矛!召之能战,战必凯旋!”2月15日中午,中医医院30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在医院党委徐书记的带领下庄严宣誓,他们作为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队员,将马上奔赴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展救治工作。陆院长在援鄂医疗队誓师出征大会上要求队员们不辱使命和重托,在救治工作中体现出上海中医界的优秀水平,并嘱咐大家一定要平安归来!此次,“雷神山战士们”冒雨出征,将以沉着冷静、勠力同心、专业专注的工作作风,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完成上级交予的救治任务。

先生工龄33年,他留守上海,但心系奔赴武汉战“疫”前线的同事们。他在门诊小空时,还通过手机微信发了众明星唱的歌曲《真心英雄》,赞扬他(她)们是“真心英雄”,鼓励同事们勇往直前,争取平安凯旋!

“卑微者”与“大英雄”

现在,新冠病毒像雪片一样,随时随地可能降临在防不胜防的人们头上。前日,我又惊闻老家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有名护士感染上了新冠肺炎病毒,整个医院的工作人员和职工全部就地隔离。我有好几个同学朋友在医院工作,老爸生病住院的时候,他们帮了我们很多忙。他们奋不顾身战斗在医护前线,自己家的后门却被封隔离,老人孩子在家守候,不知道何时能解禁?真是心急如焚,我只好每日通过微信、电话安慰鼓励他们,英雄终归是英雄。

“我只有一块钱,那就给你一块钱吧!”这是一群“卑微者”,他们把自己仅有的好东西,都送去了武汉。云南省河口县莲花滩乡石板寨村,是位于边境线上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全村93户中有47户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主要收入就是靠种植香蕉和装香蕉务工,然而,他们却决定捐赠22吨香蕉给武汉。当浩浩荡荡的运载香蕉的摩托车大军行驶在公路上时,人们刹那间感动落泪了,难道他们不是此次战“疫”的大英雄吗?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我心中,有一个问:苍茫星空,谁是真的英雄?我想,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非常时期,非常的爱给非常的你,但愿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

唯愿人长久

■李俏红

3月初,米兰的樱花已经开放。这个春天,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困扰,意大利已经陷入了危急状态。米兰街头虽然没有往日热闹,但仍能看到当地人悠闲地散步、遛狗、喝咖啡,人们继续以自己喜爱的方式享受着生活。

正是由于前期民众没有意识到新冠病毒传染的可怕性,不够重视,从而导致意大利确诊人数不断增多。意大利又是老龄社会,所以死亡人数上升很快,一组组数据牵动我的心,疫情讯息不断更新,每一天都揪心。之所以除了中国武汉之外,我最关心米兰,是因为我唯一的孩子在那儿。

米兰是意大利的经济之都、伦巴第大区首府、意大利最富裕的地方。如果把米兰当成一个国家,它将是世界第20大经济体,区域GDP位列欧洲最高。同时米兰又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艺术时尚之都,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

但今年我和儿子聊天,不再聊米兰的春色,而是聊“千万别出门”。

儿子是2012年拿到国际学生全额奖学金去的米兰,在米兰读完本科和研究生,留在那儿工作,今年是他工作的第二个年头。疫情暴发后,我们全家都很牵挂他,每天都要和他微信通话。

2012年夏天,首次从浦东国际机场送儿子出国,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我们下午5点到达机场航站楼,以最快的速度办好了行李托运,儿子还有几个小伙伴一起出去,大家就集中了一下,然后分头吃晚饭。因为是8点半的飞机,说好6点50分在安检口集中。7点不到我们送孩子到安检口时,一个女孩就和妈妈抱在一起哭了,另外一个妈妈也哭了。我鼻子酸酸的,想着孩子一下子要离我们这么远,特别是看到她们开始哭,我也有点百感交集,想和儿子拥抱一下,结果儿子早已经潇洒地转身进了安检门。家长就进不去了,我的拥抱也泡汤了。想到朱自清写的《背影》,于是我很文艺地走到里面想看一眼他的背影,然后感受一下类似文章的情景,结果他在安检窗口前一闪就没了踪影,他爸爸说“与其他家长比,你最淡定了”,他哪里知道我是没反应过来啊。想来此刻的儿子是如此兴奋,他一心向往着陌生的远方,一门心思奔着外面对他来说有着无穷吸引力的新鲜事物去了。

下午2点50分,我们乘坐动车回家,车开出不久,儿子借了别人的手机给我发来短信,告诉我已经在马尔彭萨国际机场降落了。意大利的朋友也第一时间告诉我好消息,他们已经在机场接到儿子。这下,我一颗悬着的心才真正放下来。

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吧。

手头有很多事情要做,这两天却静不下心来做,因为牵挂着儿子。连日来,网上各种铺天盖地的资讯,看得我心慌意乱。

2月20日,意大利确诊了38岁的“一号病人”。2月23日,意大利一夜之间多了很多确诊病例,一下子达到了65例,欧洲排名第一。而且是在米兰所在伦巴第大区,这个消息让我很害怕。我赶紧交代儿子要提前备好物资,自己做好隔离,尽量少出门。但是儿子说,国外并不觉得新冠肺炎有多恐怖,企业要求员工正常上班,他们公司里除了他没有一个人戴口罩。

看着他们如此不上心,只能心里干着急,使不上任何力,只能叮嘱儿子一定要戴好口罩。可儿子说中午大家在一个休息室里吃饭,坐在一块,不可能戴着口罩吃饭吧,还有办公室喝水也要拿下口罩。他们的头儿跟他说,你不戴口罩的样子更好看。路上更是很少有人戴口罩,你戴口罩人家把你当另类看。

我坚定地告诉他,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要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地铁上、路上一定要戴口罩,这两天尽量到阳台去喝水、吃饭。他说:“妈妈,你别紧张,没这么严重,我们同事之间相隔都在一米以上的。”

回想起病毒剛刚在武汉暴发时,我还有点庆幸儿子在遥远的意大利。当时为了防止外国人歧视中国人,中国学生还在意大利街头进行行为艺术表演,举着“我是中国人,我不是病毒,希望你来抱抱我”的牌子。意大利人都表现出很好的素养,主动上前抱他们,让人看了非常感动。佛罗伦萨的市长也提倡拥抱中国人,还提倡学校的孩子吃中餐,为中国加油,希望中国的疫情早日过去。

去年圣诞节放假时,儿子从意大利飞回国内看望大家。儿子在上海与集团分公司的同事相处了几天,12月25日回到家中,我去高铁站接他时,他穿着一件酷酷的小背心。见到我,给了我一个惊喜的大熊抱,开心地说着各种见闻。我说这个小背心好奇特,他说在国外穿的时候,人们都会说,小伙子,衣服穿得真有品。在国内酒店吃饭时,却常有人跟他说,小伙子,来,帮我端盘菜。我笑了,说把你当成服务生了,他也笑了。儿子在米兰时间长了,受时尚之都的影响,比较新潮,穿着打扮已经完全欧化了。

这次回来依然给家人带了一大堆的礼物,表姐妹们有巧克力,表兄弟们有领带,给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带了松露酱、松露酒、松露香肠,还说这是秘密,先不要告诉老人,给他们一个惊喜,让他们也尝尝高档食材的味道。

余下来的日子,是一次次的家庭聚会、朋友聚餐,因为儿子回来了,大家都特别开心。晚上,儿子睡着后,我忍不住走过去坐在他的床边,用手轻轻地抚摸他的头发。他的头发像爸爸,又浓又密。看着他熟睡的样子和小时候一样,转眼间小屁孩就长这么大了。

儿子是中秋节的第二天出生的。中秋节晚上凌晨3点,我开始肚子痛,然后被送到了医院。儿子出生时是正午,窗外阳光明媚,高大的泡桐树结了很多棉花糖一样的果实,沉甸甸地挂在枝头。没有一丝风路过,世界一片安宁。

明亮的光线透过窗帘直射到我的手术床上,我看见医生把儿子从我的肚子里抱出来。那一刻整个手术室都是暖暖的光,柔和,充满了爱意。

医生说是个男孩,我听见了他第一声啼哭。我知道,从此人世间多了一种与我的血肉、骨骼完全相连的事物。从此我不再是单独一个人,我从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另外那一个人身上流着我的血液,长着我的骨骼,甚至有着和我相仿的大脑神经元。

回到病房不久,儿子被抱到了我身边。眼睛睁得大大的,仿佛早已认识似地看着我。这一眼就注定了我们之间的缘分。然后他睡着了,那样弱小、可爱,粉嫩的脸上会不由自主地露出笑容。我静静地看着,从那一刻开始,我发誓要守护他的一生。

接下来的日子,看着他蹦蹦跳跳去上幼儿园,蹦蹦跳跳去上小学,然后去城市住校,上初中、高中,每一个节点我都希望陪伴在他身边,每一次分开我都依依不舍。他奔跑,他跌倒,他开心,他哭泣,我都感同身受。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愿意为他点一盏守望的灯,让他看到温暖,看到光明,看到希望。女人都弱小,但作为母亲却是强大的,她愿意给孩子所有的依靠。

这次回来,儿子专门陪我看了一场电影,是我们两人的私享时光。已经多年没有和儿子一起看电影了,感觉时光又回到了从前,爆米花和可乐,一样也不能少。我们看的是一部动画片,画面纯美,情节简单,难为他这么耐心地陪伴。电影院出来时天下着小雨,我踮起脚来为他打伞,他不肯和我待在一把伞底下:“这么小的雨。”我说:“会淋湿的”,他说:“习惯了” 。我知道他从小喜欢在雨里奔跑,不喜欢打伞,我看着他连跑几步打好车,然后在路边等我,不由笑着加快了脚步。家人的陪伴是最实在的温暖,因为儿子在,家中这几天比过年还热闹。

1月7日,儿子要飞回米兰上班。飞回去前说2月份要回国出差,我们都很期待,很开心,这意味着分开不久又可以见面。我说:“好呀,回来请你吃喜欢的中国菜,还可以和爷爷奶奶团聚。”因为想着一个月后就能回来,而且现在交通这么方便,想飞就可以飞,送他去高铁站时,他还一路哼着歌,我的离愁别绪被歌声沖淡了。

没想到1月底疫情来了,1月23号武汉封城,全国都紧张起来。“新冠病毒”成了我们日常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词汇,这个“丑陋”的词,像一块巨石压得每个人心中沉甸甸的。每个清晨因为关心新冠肺炎,养成了在床上刷手机的习惯,今天确诊增加了多少?死亡了多少?有没有降下来?一个个冷漠的数据让我的心在流血。有时真想不关注,因为每天这样的消息,让人一大早就没有好心情。但是做不到,整个社会都被这个疫情打乱了。

那段日子,儿子很牵挂国内的亲人,每天问候、关心。到2月初,孩子纠结要不要出差回国。当时国内的疫情正呈现出暴发的态势,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我觉得此时最好不要回国。因为回来要被隔离,而且不知道路上会遇到哪些人。孩子还年轻,如果染上病就太冤了,能不回来就不回来吧。

幸好还没等儿子做出决定,中意宣布停航,他这个出差自然而然就被取消了。但是到新加坡、印度的出差还在考虑中。我依然觉得非常时期,能不出差就不要出差,因为飞机是一个高度密闭的空间,说不准会有感染源存在。最后孩子没有出差,我放心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一开始反应最快的意大利,一个月后,情况急转而下,成了除中国以外最大的感染国。

3月2日,意大利全国共有1715人感染,总理孔特签署法令“封城”。但意大利的“封城”与中国的封城不一样。3月初的米兰“封城”后餐馆、酒吧还开着,当地人照去。年轻人并未被要求“居家隔离”,街上照样人头攒动,锻炼的、闲聊的,看起来像是没事人一样。意大利病毒学家3月4日发文说:“我感觉很多人并不清楚我们的处境,过于平静的新闻报道,导致公民低估了新冠疫情这一问题。”更让人不安的是,哪怕已经明确会“人传人”的特殊情况下,意大利仍然有人因为自己的日常生活被短暂阻隔而上街抗议。

果然不久,感染病例急速攀升。

凌晨3时还没有睡着,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已经停了,辗转反侧,脑子里飞快转着的是意大利可怕的疫情。一开始,意大利人认为新冠肺炎只是普通流感,死的人都是年纪大的,根本无所谓。在确诊了4000多人、死亡了近200人的情况下,米兰还有人发视频,说“欢迎大家来米兰旅游,米兰没有停止。”证明他们根本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如果意识到了肯定不会这么说。

3月以来,我国由于举全国之力援助武汉,加上各地严防死守、防控得力,整个形势基本好转,而儿子所在的伦巴第大区却成了重灾区。我开始不断地发各种疫情防控知识给他,希望对他有所提醒和帮助。很多华侨华人打算回国,儿子要不要回国,我们也很纠结。他说目前还要上班,要回国除非辞职,最后商量的结果是再看看情况做决定。

每天叮嘱儿子注意这个,注意那个,他嫌我烦了。他说:“你的语音太长,我都不想听……我已经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判断能力的人了,不用这样事事告知。”可在一个母亲眼里,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总觉得他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小心、不仔细,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所以哪怕重复得再多,哪怕儿子的耳朵听起茧了,我还是要对他说,千万别出门,居家是目前最好的保护方式。

反正睡不着,就问儿子要不要给他寄口罩,口罩够不够用,儿子说本来屯了200个口罩,后来寄了一些给没有口罩的南部同事,现在只剩50来个。但目前不出门,应该够用。

我又问他,食物备足了没有,够不够吃一两个月的?他说艰苦一点,可以吃两周。我说这可不行,要多备点。他说:“我们只有一个冰箱,两个人在用,你以为能放多少东西啊。”我沉默了。是啊,一人孤身在外,条件自然比我们国内艰苦,和他同住的是一个中国留学生,想来这段时间,他的家人肯定也在为他担忧。目前最好的消息是公司终于下文让大家可以居家办公。

我叮嘱他,平时多喝金银花、三叶青和茶,多喝蜂蜜、牛奶,他连答:“哦哦哦”。

很多人提出异议,说中国有作业可以抄,為什么国外抄不好。事实上国情不一样,任何东西都不可能照搬照抄,抄了也不一定能执行得下去。

儿子说了欧洲各种神操作,为了搞清楚这到底是不是普通流感,他们吵了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欧盟并没有出台什么有力的措施。现在整个欧洲都缺少口罩,口罩首先要满足医疗人员,何况有一些民众即使有口罩也不戴,除非政府下令强制外出必须戴口罩,但政府一般情况下不会下令。

儿子告诉我,3月初,米兰有华人在市中心发放免费口罩,但没什么人要。为什么戴口罩在欧洲这么难推广?儿子认为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他们的文化是觉得生病的人要在家休息,尽量不要在公众场合露面,如果你戴口罩就是你病了,表明你是问题的来源。正因为有这样约定俗成的观念,大多数人不愿意戴口罩。

严格的管控会影响经济,所以欧洲各国一开始都不愿意这样做。事实证明,严格的社区管理和民众的自觉配合是杜绝病毒最有效的方法。而这两点恰恰是欧洲的弱项。

3月9日,意大利累计感染确诊病例9172例,死亡432人,米兰机场90次国际航班被同时取消。看来,意大利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开始动真格的了。米兰中心火车站乘客必须出示自我证明,才能够出行,所有娱乐和社交场所都暂停了,目的是让人们尽可能留在家里。事实上,我知道这一切已经太晚了。

如果一开始就很严厉,绝不因党派之争和民众陋习放松要求,何至于扩散得这么厉害。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这个作业就没法抄,因为本子不一样、笔不一样,甚至连墨汁都不一样,怎么可能抄得一模一样?

3月10日一纸“封国令”让整个意大利变成了“红色区域”,儿子回国的可能性更小了,但政府号召人人“待在家里”又让我放心了很多。

但儿子不无担心地告诉我,意大利的隔离是“佛系隔离”,看上去政府很严格,但老百姓不买账,不像中国政府一说隔离,还甚至没有说隔离,老百姓一听说这个病,就纷纷把自己保护起来。可意大利根本不是这样,他们认为没有酒吧,没有足球赛,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所以他们依然渴望着聚会,根本没把病毒当回事。他们心很大,仍然有很多人认为自己感染的可能性很小,不戴口罩到处走。因为这样所以病毒才会在他们的国土上肆意泛滥。

3月13日,意大利单日新增确诊病例2600多例,死亡1000多人,这些数据太残酷,让人不忍直视。意大利北部瓦雷兹市医学协会主席因感染新冠肺炎,导致呼吸衰竭而去世。

儿子说即使情况如此严峻,意大利各州的人还在为防御措施争吵不休,为用药争吵不休,医护人员已经被不断地感染,但他们依然在一些程序上争吵不休。正常的人类社会,人们出于自己的思考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很正常,但特殊时期就很无奈,只能说人性真的太复杂。说到底,对一件事物的批评或议论,只要是人,就有思想的本能。你没有办法限制他,也没办法制止他。轻症者在家中隔离,有些人依然会在隔离期外出购买食物,因为他们那儿没有严格的网格化社区管理,所以疫情在欧洲蔓延会比国内更可怕。

病毒无处不在,国外不大容易准确认定谁是密切接触者。因为一旦公布部分信息,很快将能查找到该人,那就是违反个人信息隐私的规定,所以要阻断传播链就难多了。

只是现状如此,如之奈何,我唯一能做的只是叮嘱儿子保护好自己。此刻,幸运是真正拿来安身立命的东西,而这幸运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生活中没有侥幸,只有因果。

全世界确诊人数在一天天增加,这个病毒真是人类的大敌,实在太可恶,潜伏期这么长,而且潜伏期无症状还会传染给他人。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恨一种病毒,它给人类造成了无数的灾难和痛苦,消耗了全球无数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儿子说病毒面前没有任何人是赢家,经济损失已经不可避免。现在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与国际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病毒如果不控制住,对哪个国家都没有好处。随着确诊人数暴发式的增多,意大利有限的医疗资源,将会被耗尽,住院或将越来越难,对病人处理或将越来越慢。

龙应台有一篇散文,名叫《幸福》,开头第一句就是“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可眼下的日子恰恰是时时恐惧,你不知道病毒藏在什么地方,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出现,不敢外出吃饭,不敢上学,不敢和陌生人拥抱,连最寻常的平凡日子都显得如此珍贵。

那天,我听意大利一个朋友讲,有华裔晚上出门被一个假警察骗了,说他戴口罩要罚款,罚了100欧元。我把这事讲给儿子听,让他晚上千万不要一个人出门。他说你太幼稚了吧,这种事情都会信,明明是谣言呀。戴口罩要罚款,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华裔会上当才怪呢。这种事情你也当真?想想都知道不可能。我说:“不是记挂你吗?听到任何对你有提醒作用的东西都想告诉你。”记得上次还告诉他一个事情,让他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网上说德国有劫匪假冒防疫人员上门对华人、华侨进行抢劫,我不知真假,立马截了图发给儿子。这些事情应该是极少数的,但是多一个心眼总不会错。儿子能不生病,不被骗,平平安安度过这段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

我在国内很紧张,看着各种不同的公众号,然后不断地提醒他注意这个注意那个。儿子让我不要看那些乱七八糟的公众号,“这里的情况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那些自媒体为了博眼球,为了点击量,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不惜胡编乱造、夸大其词。”说实话,看了这么多天的自媒体公众号,确实有这种感觉,很容易被误导。因为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出发点写自己需要的东西,同样一个素材,通过剪辑、组装、夸大、虚构就完全变成另外一种样子。有些公众号甚至开始暴露一个人最私密、最不可理喻的各种陋习了,我曾下决心不看自媒体公众号,但事实上做不到。

我在微信里告诉儿子:“国内的亲戚都很关心你,你也在各个亲人群里报个平安。”他说:“OK,知道了。”我以为他居家办公会和我们一样比较空,没想到他说天天加班,非常忙。第二天早上8点就有一个全球视频会议,一直开到下午5点。我觉得很奇怪:“现在全世界节奏都慢下来了,你怎么还加班?”他说:“只要全球还有地方没停业,我们战略组就不能停业。”

好吧,居家隔离时忙碌是件好事情,可以防止无所事事、胡思乱想。

他和我说前一天去了超市,我一听又担心起来:“超市尽量少去,那是高危地点,什么人都会去超市,现在米兰疫情密度如此之高,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他说:“放心,我很仔细地做了防护。”

我因为太过担心,总是絮絮叨叨跟儿子讲很多话,孩子他爸说我会把自己的紧张情绪传染给儿子,不许我再和儿子聊天。想想也是,我们除了一些口头提醒,确实帮不上任何忙。有一天我又和他说,这段时间不要出门,没想他居然很不耐烦地对我吼:“你够了没有啊,一天要说几次啊。”我总觉得他一个人在海外孤立无援,疫情越严重,心理压力就越大,也许和他聊天能够缓解他的压力。谁料想他如此不待见,于是越想越伤心、气恼,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朋友看了我和儿子的聊天记录,长叹一声,说了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觉得满腹委屈,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如果没有这个病毒,我就不会夜夜失眠、天天担心,不会无缘无故遭这份罪。想想那些被感染的病人和医务人员,内心的绝望和委屈又有谁知晓。

丰子恺说:“儿女对我的关系如何?我不曾预备到这世间来做父亲,故心中常是疑惑不明,又觉得非常奇妙。我与他们(现在)完全是异世界的人,他们比我聪明、健全得多;然而他们又是我所生的儿女。这是何等奇妙的关系!”静下心来想想,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如此吧,他已经长大了,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我应该相信他,是我一直把他当小孩看,老去指导他、干涉他,现在我应该理智地面对现实,哪怕内心再不舍,形影之间,他早已是一个独立个体了。

过了一天,他回我说:“妈妈,我真的没事,你不要太紧张。”

意大利的疫情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第一时间伸出了援助之手。

3月12日,一架自上海起飞的飞机,满载着救援物资,飞抵罗马。医疗队来自四川,携带了31吨医疗物资。物资箱上,用意大利语和英语写着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的诗:“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

儿子说意大利人对中国人一直友好,米兰有很多浙江人,他们都和意大利人是好朋友,儿子的同事都是意大利人,平时对他很关心。事实上,中意友谊有目共睹,1970年,中苏交恶的敏感时期,意大利就和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1988年,意大利无偿援助中国建立了好几个医疗急救中心。2008年汶川地震,意大利不仅送来了物资,还派了14名急救专家驻扎在四川绵阳的重灾区抢救伤员,约有900名伤员在意大利专家的指导下转危为安。

3月18日下午,第二批中国赴意大利抗疫的浙江医疗专家组13人和大批物资飞抵米兰,进一步提增了意大利民众和华人华侨的信心。祖国强大了,才有实力幫助别的国家。

对中国的援助,意大利民众很感激,有人在家中播放中国国歌,并高喊“GRAZIE CINA(谢谢中国)”,一位中国留学生拍下了这段视频。视频随后迅速刷屏华人朋友圈,无数人为之感动。意大利民众是善良、乐观的,他们对中国是友好的,想到这,我又放心了一点。

“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一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句话在网上广为流传。是啊,那些被病毒裹挟着的人们根本没有看清时代的真相就已经被清除出局。中国如此,意大利也如此,那些冷冰冰的数字后面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中国援助专家看了米兰的情况后认为管控还是太松,公交车还在运行,人们还在走动,酒店还有聚会,很多人不戴口罩,这才是真正让人揪心的根源。

更让人心焦的是意大利脸书上还出现了这样一个“人物”,他呼吁大家不要待在家里,说居家会影响经济,流感年年都有,难道这次要全国停摆吗?他宣言要组织“我出门”运动。这么多人确诊,报纸上讣告一页一页增多,49岁的威尼斯护士不堪重负自杀,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此人还要搞所谓的宣言和运动,想以此来博眼球,成为某一领域的号召者。这种把他人生命当儿戏的人,是人类的无良者。如果此事发生在中国,属于妨碍政务,肯定要被拘捕。但在国外,他的言论居然还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脸书浏览量达上百万。如果有人看了视频,思想被他带歪,疫情就更难控制了。

疫情是一面照妖镜,人类无论是哪个种族、哪个社会阶层,总有这么一些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的人,针不扎到自己的肉里,就不知道痛。中国有句俗语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赶走病毒,留住身体,只要人在,经济会赶回来的,其他的一切都会回来。

每天清晨,80岁的外婆会给我打电话,询问儿子的情况;83岁的外公特意在微信里给儿子留言:“意大利疫情暴发使人十分担忧,你要加强防护,注意营养,外出采购物品,必须戴好口罩和手套,回家勤洗手,外套用酒精消毒,总之,要保护好自己,免得我们挂心。”

81岁的爷爷则说,疫情过后还是让他早点回国吧,就这么一个孩子,放这么远干吗呢?还是留在身边好。

原本我想孩子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我们做父母的不能以爱的名义去约束他,更不能以孝顺的名义去绑架他。爱他就要给他一双翅膀,让他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让他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为人生的幸福拼搏。我们不可以成为他的负担和阻力,我想天底下父母的爱大抵都如此。

哪怕我们步履蹒跚、两鬓如霜,也还想着所有的问题自己解决,不想麻烦孩子。“懂你,不计较你的自私;爱你,给你我所能给的最好的一切。”

看我们越来越紧张,儿子反来宽我们的心。他说,站在科学的角度,我们没有必要对这个病毒特别恐惧,即使退一万步防控不住——正如上海医疗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所说,随着人类免疫系统对这个病毒识别能力的增强,最终可能变成一个治愈率很高、致死率极低的普通疾病——跟现在的流感和普通肺炎没有什么大的不同。

我对儿子说:“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疫苗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陈薇是我们老乡,2003年非典时期我采访过她,她非常优秀,我相信她的能力。疫苗很快会出来,一切都会安全,人类一定会战胜病毒。”

是啊,生活中一直有艰辛,有困苦,但也有希望。因此,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有所期冀,看到美好。王尔德说:“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即使在最最黑暗的地方,也总有人璨若星辰。”这些为人类命运奋力拼搏的专家、医生、护士,他们就是黑夜里的光芒。

《圣经·传道书》说:“哭有时,笑有时。哀伤有时,跳舞有时。”一个生命的诞生和一个生命的消失,那样的偶然和不可逆转,生命之所以如此,是想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想提醒我们什么?生命的苦难和艰难在这次疫情中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经过了这次疫情,我们终于知道除了生死,别的都是小事。其实以前也有感受,但没有这一次深刻。如此想来,一个人能够自由自在地活着,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事情,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只怕是疫情一旦过去,人们的想法就会发生变化,各种不满足,各种贪欲痴念又会重新跑出来。

我发现白发不知什么时候多了,难道是这几天担忧的结果?这段日子,我被焦虑情绪笼罩着,经常坐立难安,半夜里只要微信“叮咚”一响我都会秒回。

早上看米切尔·恩德的《出走的绒布熊》,它一直在探寻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到最后都找不到答案。其实,我们所有人都在寻找答案。等这段时间过去,人们对生死会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生命会不会给我们答案?生活从此会不会是另外一种样子?有多少人會回归内心,重新寻问生命的意义?

只是人太容易忘却,然而不忘却,又能怎么办?连医生都说忘掉那些使你悲伤的事情,这样对你的身体有好处。不然你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如何在现实社会中前行?

这个春天,我们被口罩、酒精、消毒液包围着,希望我们所付出的代价可以换取足够的教训,不让类似的灾难再发生。疫情中,人们对家的感受愈发深刻。家就是有可以牵挂的人,有可以依靠的温暖,就是某一天,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总要回去的地方。家是一扇随时打开的门,哪怕外面很荒凉、很冷清、很可怕,家里总有热气腾腾的茶饭等着你。

一位文友在朋友圈里说“武汉新冠肺炎零新增,樱花、桃花、海棠花都开了,一切都欣欣然的样子,蕴含着希望……地球那么大,其实都是一个村,彼此珍惜,彼此帮衬,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于是,我也在朋友圈发了一组春天的图片,姹紫嫣红,生机勃勃。因为病毒,阴郁的日子过得太久了,给生活增加点色彩吧,祈祷所有一切都会好起来。

春分那日,儿子发了一张图片告诉我,他炖了银耳雪梨汤。“你不要太担心,不要老想着米兰的疫情,忧心忡忡,我会照顾好自己,不要给自己压力是你目前最需要做的。”谢谢儿子的贴心,唯愿人长久,等疫情过去,他可以回国出差。到时,我一定要紧紧、紧紧地抱着他,像抱世上唯一的珍宝。“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对于某个人,你就是他的整个世界”,对一个母亲而言,孩子就是她的一切啊!

抬头看,阳光下的院子里,三五个孩子正带着一条小狗欢快地奔跑,苦尽甘来是人类最好的奔头。疫情过后,希望生活依然能够红红火火,一家人依然能够平平安安过日子,依然能够有絮絮叨叨的爱和关怀……我会更加珍惜这个风雨过后的人间,虽然所有的生命都是过客,但活着的时候是多么让人欣喜。

黄庄村里防疫人(外一篇)

■徐志俊

冬日,春节黄庄的黄昏,分外迷人。西天雪白的云朵在夕阳的辉映下,镶着一圈金色的边,血红的残阳似乎还在留念这美好的一天,迟迟赖在山头不肯离去。逆光下的黄庄显得格外美丽,绿水、蓝天,还有几缕冉冉升起的炊烟,远远望去,好似一幅动态的山水画。然而再美的景致,也不会有人去欣赏、去品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正在肆虐着中华大地。村民们大门紧闭,“巷上”(村中的商业区)没有昔日过年时繁华的景象,只有几只麻雀在树上“叽叽喳喳”地窃窃私语,好似在讨论着这其中的缘由。

渐渐的,夕阳还是掉到了山的那一头,小村庄在夜色笼罩下异常宁静。刚刚退休的村妇女主任王惠英的家里,老伴正紧锁着眉头,一个劲地抽着香烟,烟雾缭绕着他的额头。在冷色调的日光灯下,那张脸显得格外惆怅。“你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家里的孩子想想。村里那个返乡被隔离的外地人,别人把他当瘟神,你倒好,送菜、送米的。万一有什么事,你说我们全家怎么办?”老伴厉声地呵斥刚给隔离观察的村民送米、菜归来的王主任。王主任默默地吃着老伴保温好的饭菜,她没有反驳老伴,因为她明白老伴的话也是为家里人的健康着想。按理说,退休手续已办好,自己也该安享晚年了。但她那颗炽热的红心却丝毫没有因为退休而冷却、褪色。小屋里的空气,在她老伴的呵斥声中,刹那间凝固了起来。屋外的夜色慢慢地变得静默、浓厚起来。时而传来远处隐隐约约的狗吠声。“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王主任老人机的铃音打破了夜的宁静。

“王主任,闻家村董金宝家里两个在城里开残疾车的外地人回来了!”

闻家村的村民老李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说道。

“好,我马上过去。”王主任急忙放下刚吃了一半的晚饭。

“老头子,你说的不是没道理。但是现在是特殊时期,我又是村里的老妇女主任,村子里各家各户,我比较熟,控制好疫情,为了大家,也为了我们的小家呀,要不一旦有疫情,所有的村民都得遭殃,我们家也不例外。今天全村的人都量过体温了,就剩这两个开残疾车的人,昨晚没回来,他们接触的流动人口多,等今晚量了体温,明天就关照他们不要再出去了。”王主任边开导着老伴,边拿着电子测温仪、消毒工具,急匆匆地推着电瓶车骑了出去。

“你要戴好口罩,注意安全啊!”老伴看着王主任在夜幕中远去的身影关切地叫道。声音打破了夜的寂静,传出去很远,很远……王主任在老伴谅解的关切声中,快速地驾驶着自己的二轮电瓶车,向着闻家村的方向奔去。

闻家村,又叫闻家棚,是黄庄村委下辖的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此刻异常的宁静。漫天的星星在墨绿色的苍穹中,像闪动的眼睛,注视着村间小路上孤独骑行的王主任。

“老董,开门。”王主任轻轻地敲着村民董金保家的门。

“谁呀,这么晚了?”老董打开了床头柜的壁灯。

“老董,这么晚打扰您了。是我,村委的王惠英,村里面的人体温都量过了,就剩你家那两位开残疾车的人还没有量,我睡不着觉呀。”王主任笑语盈盈地答道。

“唉,你还真是的,有什么事不好明天早上来吗?这么晚了,我们都睡了,明天来吧!”老董有点不耐烦地嚷道。

“麻烦您了,老董,疫情紧张,早发现、早隔离,我不敢等到明天呀!”王主任恳切地说道。

在老董的埋怨与王主任的恳求中,门终于打开了。王主任认真地量着体温,并细心地记录着。

“36.7℃,还算正常。这几天就不要出去拉客了,为了自己、家人和别人的健康,等疫情过了再说吧。”王主任耐心地劝说着。

接下来便是对其残疾车、住所消毒,并宣传了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知识。

王主任的诚心与热情,感动了在场的所有的人。从刚开始的勉强开门,到离开时的热情相送,王主任一颗炽热的心,就像一股暖流,在这个病毒肆虐的冬季,温暖着每一个人。

回家时,已是子夜时分。黄庄村在皎洁月光的铺洒下,格外的静谧、美丽。村民们早已进入了梦乡,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安静、祥和的景象。黄庄村里的防疫人,王主任在这童话般的景色中行进着。从此,她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劲儿头更足了。因为她明白:只要大家听从指挥,坚定信心,科学防治,就能共克时艰,玉汝于成,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暖流涌动

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充满了艰辛与多舛。从荒蛮到文明,从远古到现代。除遭受自然灾害、战乱、朝代更迭外,还要抵挡病毒的入侵、蹂躏。让我感触至深的是,两次病毒之魔肆虐人间时人们奋力抗疫的暖流涌动,在冲刷病毒的同时,也温暖着我的心。

2003年,当“非典型性肺炎”猖獗中华大地时,一时间百姓恐慌,犹如瘟神降临人间,惶惶不可终日。记得九十几岁的奶奶愁容滿面地说道,她曾听她的奶奶说过,旧社会一旦有传染病发生,有很多村庄的人几乎是全军覆没。然而当今的情况并非像奶奶所说的那样,现在是一座座帐篷搭就的检查站,矗立在小城的各个交通要隘,它们好似战时的烽火台,绵延不断,连起了一道道抗击“非典”的长城。逆流而上,奋不顾身,舍小家、为大家的医护人员;统一调度,联防、联控疾病预防的工作人员;爱心人士的一笔笔捐款、物资的无偿捐助;老百姓积极响应政府的一系列行动……这一切的一切,汇聚成了一股股暖流,冲刷着龇牙咧嘴的病毒,让那场在旧社会几乎是灭顶之灾的传染病——“非典病魔”,在短短的数月时间内,便收敛了它刚开始降临人间时横行霸道的风格,灰溜溜地夹着尾巴离了人间。

时间的车轮快速地旋转着,历史的时针庄严地指向了花团锦簇的2020年。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又像当年它的亲戚“非典”一样,以武汉为中心,犹如一阵沙尘暴,以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向全国蔓延开来。武汉实施了壮士断腕式的封城,确诊者的治疗,疑似者的隔离,返乡人员的登记、随访,各城市要隘的医疗检查站,社区居委会、村委对返乡人员的逐个排查……等一系列的举措,让原本气势汹涌的病毒,得以有效的遏制。

在这场与“新型冠状病毒”博弈的斗争中,那股曾让我记忆犹新的“暖流”一直感动着我麻木的心灵。

朋友圈里,有一好友的老婆,是某医院的一名护士。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斗”到来之时,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光荣地成为这场“战疫”的一名“战士”。在他的朋友圈里经常看到他老婆穿着防护服“战斗”时密不透风的身影,还有他老婆劳累过度后,穿着白大褂小憩时疲惫的神情,更多的是,他和他可爱的幼女,对他老婆的挂念和担心,以及祈求妻子平安的文字和图片。

一个幸福、快乐的三口之家,为了这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斗”。他老婆舍弃了过年时与家人温馨、欢快的团聚,却在家人无限的挂念中勇敢地“冲刺”!更何况,这种冲刺有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驱使他老婆如此的无畏、无惧呢?在与他的聊天中我得到了答案:“责任”!对,你没有看错,就是“责任”二字!这也是他老婆与他聊天时给他的答案。

是啊,“责任”。这两字,好似一阵清风,拭去了我心头的迷雾,让我豁然开朗。因为责任,医护人员在病毒肆虐之时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大家;因为责任,数天时间,火神山医院就得以交付;因为责任,各种措施、方案、政策,有条不紊地落实到基层、个人;也正是因为责任,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才不至于快速地传播。

也正因为各行各业,一代又一代负责任的人,汇聚成了我们这个伟大祖国的力量,才使得我泱泱中华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斗”,前方与后方形成了一个紧密的联合体。他们的组合,好似古代作战时的阵形一般,互相配合,只求完胜。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锲而不舍地救死扶伤,而后方返乡排查的工作人员,也是保证这场“战斗”告捷的有力保障。

年初一,回离城数里的父母家拜年。淅淅沥沥的小雨,像牛毛一般,在空中随着微风轻轻地飘舞着。车轮的“嗤嗤”声,与车厢里的音乐声,交织在一起,犹如一曲优美的交响乐。窗外景观大道旁的绿色植物,在车的行进中印染成两条绿色的长龙。在老婆对女儿叙述昔日这条颠簸石子路的笑语中,我们的车不经意间已行进到了老家的村口。村口处一幅殷红的横幅,甚是显眼——“群防群控、让新型冠状病毒无处可藏”。过了横幅,路旁便是由一张办公桌、两名村委工作人员组成的简易检查站。只见他俩,一人负责测量进村人员的体温,一人负责登记、询问进村人员是否是湖北返乡者,是否有过与确诊者的接触史……二人配合得是那么默契、测量是那样认真、询问是那么仔细。看他们一脸严肃的表情,好似他们正在执行一项光荣、神圣的任务。过了这道“关隘”便进入了村子,各式宣传条幅充斥着我的眼球,巷上(村中商业区)不再有往年过年时热闹的景象,只剩下寥寥的几个戴口罩的“红背心”在巡逻、在宣传预防病毒传染的知识。

到了父母家门口,只见大门紧闭,让我颇觉异常。往年年初一,热情的父母,大门大开,热情地迎接着拜年的晚辈。然后端上一碗象征着日子红火、甜美的红枣茶,还会递上为小孩压岁的精美红包。在我狐疑之际,手机的震动声,拉回了我的思绪。“小俊,刚刚村委逐户地关照,为了防止疫情扩散需要,就不要登门拜年了,隔着大门拜一下年好了,等疫情过了,再回来吧!”我和老婆、女儿、隔着大门,戴着口罩跟父母拜了一个特殊的年。

返回城里小区的时候,一路上新型冠状病毒的宣传车、宣传条幅、图片、志愿者……以及自家小区门口的检查站,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一条坚不可摧的长城,让肆虐的病毒无隙可乘。那些在这场与新型冠状病毒“战斗”中的无数“斗士”,汇聚成了滔滔不绝的暖流,冲刷着病毒的同时,也温暖、感动着我曾麻木的心灵!让我和我的家人在这个寒冷、病毒猖獗的冬天,有种欣慰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蜗居在家的我,看着楼下的马路上,穿梭忙碌的“红背心”志愿者,心头萌生出一种愿景——暖流涌动之处必将“春暖花开!”

暖心的小米粥

■刘  北

晚上10点多,雪花飘落着,鲁西的一个村庄静谧得能听到雪落的“沙沙”声。街道、屋顶渐渐地铺上白色的绒毯,村外的百年杏林穿上了银色的素装,渐渐变成传说中的瑶坡了。正在村头出入口抗击疫情值班的几个人也快成雪人了,雪花落在他们脸上,一会儿就融化了,变成冰凉的水渍。冷风顺着脖子往棉衣里钻,侵袭着身体。为了驱除寒冷,他们在值守点不停地兜着圈子,不时地抖落身上的雪花。

一个瘦高个子的男人说:“张书记,咱们回去吧,这冰天雪地的也没人来。”他叫张子林,平时做轴承生意。

正在拍打身上雪花的中等个子男人叫张红磊,是瑶坡村党支部书记。他掏出揣在棉衣兜里的两只手,搓搓脸,慢条斯理地说:“咱们可不能松懈,不就是个冷吗?咱能扛得住。”

另外一个穿得圆乎乎的40多岁的村委成员说:“张书记,你是晚上值班,白天闲不住,说不定明天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您去办呢。”

张红磊显然脚也冻得不轻,连连跺着脚说:“让咱3000多村民平稳度过这次疫情,才是咱村党支部的头等大事。”

张子林摇摇头,说:“张书记,我们是心疼你,担心你这样下去,身体吃不消。”

张红磊拍拍他两个人的肩膀,说:“我理解你们的心,就我这百十斤,能换来群众的安全也值。”

张子林从棉衣袖子里伸出多半根大拇指,说:“我们都知道,你是为了村民敢把命豁出去的。”

张红磊摆摆手,说:“没你说的那么高大,我就是想让咱村的乡亲都过上好日子。”

村委委员唠叨起来:“是啊,你正儿八经的大学毕业生,非要回来当‘瑶坡人的领头雁。这领头雁这么好当啊?你给村里村外铺了柏油路,闲地里建起了一片大棚,咱杏林又看花又卖果,像子林这样的小百万就几十户。你还要搞什么村集体经济,说不能让一个村民掉了队,重新发包集体沙荒地800多亩,让200多户村民签了承包合同,年增集体收入接近30万。你说你,又建了文化广场,又组建了舞蹈队,村民的日子都滋润着哪。”

张红磊连连摆手,村委委员像打开了话匣子,停不下来。

忽然,张洪磊看到村里有人朝着他们走来,还在叽叽喳喳说着什么。他指着走来的人,说:“还没到换班的时候啊,我看不清,看看是谁来了,是不是村里有什么情况?”

村委委员伸长脖子,瞪着眼看了一下,疑惑地说:“咱妇联主任啊,还带着两名执委,手里好像还提着什么。”

等她们走近,一切都清清楚楚了。她们一人提了一只保温瓶,手里还拿着一袋子纸杯。

妇联主任把小米粥倒在纸杯里递给张书记,说:“正热着呢,趁热快喝吧,那只袋子里是刚煮熟的鸡蛋,你们一会儿可以先暖暖手。”那两名执委也分别给张子林、村委委员倒了一杯小米粥。

张红磊端着纸杯,喝了一口,顿时觉得热流传遍全身。他激动地说:“你们这半夜的,下雪路滑,咋能这样啊?”

“不就是熬个小米粥吗?这冰天雪地的,你们在这里执勤才不容易呢。”妇联主任心直口快,说话干净利落。

张红磊一大口喝下半杯米粥,声音有点沙哑地说:“不就是夜里值個班吗?不值得一提。”

妇联主任啧啧两声,说:“咋不值得一提啊?别的村支部书记都是带班,可你拍着胸脯说‘我是党员,不顾干部群众的劝阻,把自己第一个排上了班。”

张红磊认真地说:“党员在关键时刻要冲得上去,在危难时刻要豁得出去。习总书记说,面对危机要敢于挺身而出。”

妇联主任笑起来,说:“你说的俺赞成,越来越多的村民踊跃地报名加入到防控工作中来,很多人没有排上班呢。我们几个今晚商量好了,从今天起,每天为值夜班的干部群众熬碗小米粥,算是送点儿温暖。再给你们一人倒一杯,我们去那几个值班点上送一些。”说着,她们给每个人倒了一杯,转身朝右边的村口走去。

张红磊端着热乎乎的小米粥,望着她们的背影,终于控制不住眼里的泪水。他突然想起一首歌,好像在耳畔响起来。“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抗疫”夫妻档

■于晓庆

古有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今有“抗疫”夫妻档。在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斗中,涌现出许多并肩参战的夫妻档,阳湖名城小区年近古稀的鲍和平与许菊芬便是其中的一对老夫妇。

小区里有位刚从日本旅游回来的小伙子,在返程途中乘坐飞机时被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转运到诊治定点医院接受治疗,他此前到过的小区两家亲戚被居家隔离,他到过的小区门口一家商店被责令关门停业。这里消息一经传开后,原本情绪就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小区居民们顿时恐慌得不知所措,再也没有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喜悦心情了。

在此关键时刻,作为社区居民主心骨的长安街道蒋湾社区党总支迅速行动起来,向所辖的阳湖名城、隆德花园等4个小区的广大居民发起了倡议,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协助做好各个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得知这一信息后,许菊芬心想,自己是一名入党45年的老党员,在组织需要的时候必须挺身而出,当群众有难的时候就得迎难而上。她带头响应社区党总支的号召,主动参与小区疫情防控工作,给群众以信心,让群众能安心。当她回到家中把想法告诉了老伴鲍和平后,没想到也已得知社区要招募志愿者的他竟然与自己不谋而合,于是俩人抢在第一时间报了名,积极参与到小区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活动之中,成了小区第一批8名志愿者中仅有的一对夫妻,得到了党总支书记周国明等社区干部的充分肯定,也受到了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个把月时间里,他俩与其他志愿者们一起配合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按照市、区、镇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关规定,广泛向小区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精心做好组织进出小区人员填写出入登记、接受体温测量等各项工作,守护着整个小区的正常秩序和安宁稳定。特别是在刚开始的一周内,由于人手不足,再加上寒流袭击,他们每天迎着寒风坚守在小区唯一的出入口长达8个小时,这对年轻人来说都很不容易,对他俩可以说更是艰巨的考验,傍晚回到家里,俩人都累得身子骨像散了架似的。不仅如此,他们每天还要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定时给居家隔离的两户人家和一家商店代买蔬菜水果和生活用品,递送报刊资料,清运生活垃圾,把社区党组织的温暖送到这些家庭和店家,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和政府的关怀。

然而,他们也曾多次遇到因一时还不适应,或者嫌太复杂、太麻烦而不理解、不配合的少数居民,在出入小区时不愿登记信息、测量体温,还有少数人出言不逊,更有极个别者恶语伤人,这时他们也免不了感到委屈,甚至内心觉得痛苦和矛盾,想不通自己究竟图个啥?到底是几十年的老党员、老先进,他们心里都很明白,只有整个小区安宁了,每家住户才能安宁,只要能够保住家家户户的安宁,自己受点委屈也就认了。所以迅速自我化解了心中的怨怼,继续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之中,以他们那颗真诚的心,以及他们所做的耐心细致的工作去感化和感动小区的所有居民,最终赢得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为了不让女儿担心,他们一直没有将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队这事告诉女儿。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女儿在得知情况后,非但没有怪罪他们,还很理解和体谅他们。此后,已经成家的女儿每天都赶回来,帮他们买菜、做饭、洗衣和打扫卫生,保证他们不用再为家里的事情操心,回到家里就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小区的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去,让他们感到非常的欣慰。

他们向来热心公益,乐意为他人做好事、办实事,早已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周围居民中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小区里不少居民在他们率先参与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活动善举的影响和带动下,纷纷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薛志霞等热心居民协助做好给居家隔离家庭分送从菜场、超市代买来的蔬菜和水果等,小区志愿服务者队伍不断壮大,疫情防控工作也非常有成效,除了那位在日本旅游回来途中被感染的小伙子外,没有其他任何人受到感染,守护住了小区居民的安康。

虽然目前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已经完成了使命,但是鲍和平、许菊芬夫妇仍然时刻关注着疫情防控的形势,准备随时听从社区党总支的召唤,不获全胜决不休。

距  离

——写在抗击新冠肺炎特殊日子里

■吴  俊

2020年元月到2月的每一天,将注定给每一个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留下无法抹去的记忆。说它惊悚、恐惧、悲怆,一点也不为过。说它悲壮、激昂,亦是名副其实。

元月19日中午,和平常的生活節奏一样,我们一家三口轻松地吃完午饭,携包拖箱赶往常州火车站,共同乘坐去南京的动车,转乘机场专线大巴抵碌口机场候机厅。儿子将于下午2点半登机前往遥远的大西北边城伊宁,而我们夫妻俩将在同一时间登机南下广州,开启常州老人南下候鸟度假的休闲之旅。这是我们与儿子第一次同时、同一机场出行,我的心情异常兴奋,似乎觉得要牢牢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尽可能多地留下弥足珍贵的瞬间,留下三人并行的足迹,留下我们开心舒畅的记忆。微风轻拂,阳光和煦,一架架银燕发出轻盈的奏鸣声穿过跑道,腾升到蓝天……

此刻,我对多次经停的碌口机场候机楼逐一眼看心赏,怎么以往没见这荷花美景雕塑如此美不胜收?我们赶忙用手机拍下照片,留住影像。因新疆乌鲁木齐机场大雾,儿子所乘航班延误,他依依不舍地送我们进入登机口后,便独自留在了机场。

广州白云机场共有两个航站楼,我的老朋友,全国劳动模范候加星在空港区开了一家正宗的“新疆大盘鸡”餐馆。因手机微信故障,他接机晚了一些。见面时,看到他从车内艰难地下地,我才知道他是带着腿伤、忍着疼痛前来接我的。都说新疆大盘鸡好吃,但要真正地品尝,以前只有去新疆。而候加星却把新疆的大盘鸡原店堂、原工艺、原汁原味搬到了广州白云机场空港大道28号。他们靠夫妻俩的辛苦打拼,不仅解决了一个全国劳模在改革开放经济大潮中的经济困境,而且还间接地传播了新疆乡土文化。

华灯初上,珠江两岸的游船鸣笛声高亢。南来北往的游客和即将返乡的打工一族汇集在这灯红酒绿的南粤之都。广州电视塔座下的美食广场人群如织,佳肴飘香。紫荆花和红、黄、粉色的三角梅争艳斗奇,鼠年生肖石雕的活泼老鼠手捧红包向行人、游客恭祝幸福……一切是那样地祥瑞,又是那样的喜庆。正当我们踏上由广州开往湛江的列车呼啸前行时,一场闻所未闻的大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正以超强的传染速度,向正沉浸在迎接鼠年春节的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扑面而来。

湛江的三天,观海长廊波连波,霞湖公园彩虹秀。人龙大战群雕威,军港雾浓百轲流。这个位于广东最南端,与海南岛隔海相望的湛江市,虽无大城市的繁华喧闹,但却因地理位置的独特和战略要地的显著,焕发了她的蓬勃勃生机,发挥了她的聪慧才智,也更多层次地展露了她的妖娆多姿。她温和的一面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她严肃的一面是“‘高堂明镜悲白发,朝为青丝暮成雪,挖螺滩涂变公园,跨海大桥起宏图。”我是第一次在紫荆花盛开的树下佇立良久并用手机拍摄下它们的倩影,我专注地观赏着紫荆花的花叶、花梗、花蕾和花瓣。虽然是繁花似锦,但繁花也懂得感恩,她知道用葳蕤的葱绿、色彩的艳丽来回馈培育、养护她的湛江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我在湛江停留了三天,我对只居住了三天却感受到温馨呵护、热情接待,中途因疫情突变而提前终止续住协助我办理网上订房退款的天鹅湖宾馆道一声:谢谢你们,谢谢湛江。如有机会,我还会踏进这个未曾尽兴的南粤小城。

最初的南游计划是经佛山到广西北海市,听说那儿的海湾沙滩风光旑旎,还有不少候鸟群在沙滩公园欢乐地跳新疆麦西来甫。妻子对麦舞有着特别的爱好,虽然她不像麥舞圈中那些教师舞姿独秀,名声大噪。但她起舞轻盈,幽默风趣,韵味十足,也算是情到曲深处,貌似青春驻。我喜欢近距离地欣赏妻子在不同场合,同不同的舞伴共舞。愿意用摄像机和手机捕捉她起舞的瞬间,用已学会的彩视、云巧摄、美篇和小年糕等软件,将妻子的不同服饰、不同时段、不同地点和场合的麦舞编辑成集,回放到电视上细看。虽年过60,但能起舞弄清影便是对步入老年生活的最好回答。问君能有几多欢?恰如一曲麦舞《牡丹汗》。

一天一个信息,武汉于元月23日正式封城。这一断腕决策,震醒了欲去北海、南宁、东莞、厦门游玩后再直飞常州奔牛机场的我们。退掉网订的高铁、飞机票,急购最快返程的机票以免被阻隔、封闭在旅途,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此刻,一切经济损失与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舍弃。登上湛江飞往南京的飞机时,天色渐晚,一场倾盆大雨透过夜幕不期而至。仿佛是对匆忙辞别湛江游客们的畅快送行,又仿佛是对游客们的留恋不舍。总之,飞机在雨中穿行,昂首冲向了天际……

26日凌晨4点半,常州火车站南广场,细雨绵绵,街灯朦胧。没有了往日的夜客生意,也不见了争夺旅客的拉客人,静寂的城市夜晚犹如我沉默无语的心情,与妻子打着雨伞,顶着寒冷,拖着行李包箱,踏着细碎的雨花匆忙向家的方向行进。灯光暗,行路难,心愈急,妻子在快进入大楼台阶的时候摔在了雨中……我急忙上前搀扶并自责,一切都于事无补。妻子的脚崴了,行走至电梯相当困难。从进入房间的那一刻,我们像逃难一样的惶恐不安之心,终于安放到了应该属于它的地方。

当晨曦透过大厦的玻璃幕墙照进我的小床时,我清楚地意识到;自我隔离的半个月,是需要一定的物资储备来维持生活的,也是需要有一定的毅力和科学知识来坚定信心,打发时光的。奔向超市时,为时已晚。超市除了少许挑剩的萝卜和山药,绿叶菜荡然无存。好在远在万里之遥的儿子得知消息,通过网上查询下单,于下午送到够10天左右的各种蔬菜,解了我们老两口的燃眉之急。自我隔离的这些天,除了刷屏、晒各家亲人的菜饭和抢、发红包外,偶翻深奥难懂的古文诗句,觉得可以有时间去细嚼慢咽,也可以从容不迫地做读书笔记。初始几天,绿叶蔬菜充裕,可以多菜多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便是单菜单样了,不似儿子和妹子们在网上发的有蔬菜,有鸡鸭牛肉卤制品拼盘。我隔空喊话:这便是现实版的贫富差距。今天,儿子在微信上给我发了一段话:年前朋友送的卤制品大礼包到今天,己所剩无几了。伊宁的严控较之内地更为严格,居住在家的人一律不得出小区。蔬菜只在各小区少量销售,看来他也和我们一样的标准了。我回复:终于到了一个档次,我们有了共同语言,可以平起平坐了。

有时候,距离产生着美,发现着美,又赏心悦目地体验着美。元月4日,当儿子腹泻不止时,应我们的要求,儿子飞来常州,并于元月14日下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忐忑不安地做完无痛肠镜检查,我与妻子用眼神交流着焦虑与不安,用握手传递着自信与力量。当拿到肠检报告单并显示一切正常后,儿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长大成人后他第一次在我和妻子的脸上深情地亲吻了一口。这个已消失的吻印从此深深地铭刻在了我们的心中。“爸爸和妈妈,儿子是深深地爱着你们的。”儿子与我们虽远隔千山万水,却近在咫尺相思。我不禁想起了龙应台《目送》中的几句经典句子:“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见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这是对儿女的放手,无论你是多么不舍,多么自怨自责,终归要放飞。“纵有千般不舍,终有离别时。”“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老年人的黑夜,这段路将是漫长而艰辛的。同样,儿子的打拼生存之路,也将是异常坎坷不平的。能够在心中装着父母,并在一切可能的时候给父母还以儿时的吻,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孝心,此生足矣,意复何求?

常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为阻击疫情扩散的10天,常州市政府和常州市人民都做了哪些工作?一组组数据和一桩桩事实,显示了在疫情最严重、阻击疫情最关键的时候,常州市的领导始终和市民在一起,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党、政府和人民心心相印的距离。受疫情隔离影响,每天活跃在兰园的麦西来甫欢乐舞团的舞友们,因久未欢聚共舞而突发奇想地搞了一个时长两小时之久的网络大联欢。舞友们各在自己家中或歌或舞,或乐器独奏,更有成语接龙大联赛。远在新疆库尔勒市的舞友都献歌献舞,给了我们一个虽然遥远而又十分亲近的感觉。距离是什么?是数学中的概念,是地理中的尺寸,是环境、突发事件中的真实记录,也是人与人的心灵沟通。

在湖北武汉疫情暴发的日子里,戴口罩,勤洗手,不出门成为人人自我防范的唯一工具。我们和重疫区的湖北武汉相距甚远,可以无忧疫区的扩散带来感染的毁灭性冲击。但是,我们常州市在最危险的时候毅然派出了一支29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队伍奔赴武汉,抗击疫情。这种逆方向而上,逆危险而挺的舍己行为,代表的是我们常州人柔中有刚的精神魂魄。国家有难,舍我其谁?上思报答国家的恩德,下思创造家庭的幸福,外思救济他人的危难,内思防止自己的私心杂念。连佛语都规劝的箴言,自当疫情宅家里的自我反思之念。

失去了南游粤地的乐趣,失去了观赏鼓浪屿潮涌堤岸的白鹭蓝天,失去了与词赋散人王一丁的如面增慧,失去了同儿子、儿媳及亲人们的相聚共餐,也失去了同常州兰园欢乐舞团舞友们的嬉笑对舞。但,这一切都是暂时的。

坐客笑谈有远志,

友人心存念当归。

且行且珍惜,回眸更深情!

猜你喜欢
口罩儿子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雾霾口罩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