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教育,开设绿色网络快车之路

2020-05-26 02:10谢伟强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3期
关键词:保护措施网络技术

谢伟强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生活中的每一角落都留下了它的影子,当今社会是一个没有了网络就要面临瘫痪的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民大众的必须品,甚至有很多的人在通过网络进行工作。然而网络技术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它的便捷和高效,也有很多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的影响对中学生尤为严重。为此学校和家长应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保护中学生在网络的海洋中畅游。

【关键词】网络技术:网络影响;保护措施

网络技术应用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人通过网络来获取新闻,获取对外界知识的了解,同时网络的便捷和承载量大的特点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坐在家中就知道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领略世界任何地方的风光,这些千姿百态的东西都吸引着好奇心极强的中学生。目前,我国网民低龄化的趋势正在逐渐的加剧,中学生渐渐成了网络使用的主力军。

网民低龄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件好事,因为它足以证明我国近年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程度,然而网络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诸如色情和暴力,以及网络游戏带来的沉迷等。中学生这个群体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正是学习知识;人格塑造;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网络诸多的负面影响对还没有足够自控力和判断力的中学生都是致命的诱惑。近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率直线上升,这其中有很多是因为沉迷网络所致。有很多学生受当中的暴力因素影响,单纯地去模仿而酿成大祸;又有很多是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由于中学生的经济能力十分有限,而玩游戏又要耗费很多的资费,因此有很多的学生就产生了偷窃和抢劫的念头,甚至有些还走上了不归之路。

这些情况的造成不能完全归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家长和学校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中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判断力比较薄弱,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往往是凭借他们的好奇心,网络世界的虚拟和浩瀚使得他们沉迷而不自知,这就要家长和学校加强教育,让学生们在网络的海洋中能够更加安全的遨游。

一、控制中学生合理的上网时间、减少其对网络的依赖性

南方日报2007年03月28日报道:化州市某镇农村信用社的女职员,其刚读初中的儿子迷恋网吧玩游戏不思归家,而无心向学,母亲寻至机室欲拉其回家,但他不肯,母亲便声言跳河死掉算了。但顽儿无动于衷,还对母亲说跳就跳吧,母亲绝望之下竟跳河自尽。由此可见,长时间地沉溺于网络之中会导致中学生变得沉默寡言、自闭,容易造成他们性格上的冷漠、固执、自卑、孤独、嫉妒和报复等方面的缺陷,改变他们的人际沟通方式。中学生在网络的海洋中更偏向于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找倾诉的对象和获得自身的成功感、满足感,久而久之就变得无法自拔,甚至有很多的学生为此逃学甚至辍学。这些都是由于学生们长期沉溺于网络所产生的后果,他们已经适应了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找寻自己的位置,而在现实之中却变得格格不入,离开了网络世界他们会感觉到非常的不适。这就要求家长和学校对中学生们上网加强监管力度,合理安排学生们的上网时间。有些人认为应该完全拒绝中学生上网,这样的做法是有欠妥当的,因为网络的快速和便捷能够让学生广泛地认识外部世界,能够有效的拓展自己的眼界和加深阅历,这些都是被封闭在学校和家长为其铸造的“象牙塔”里的中学生所欠缺的。因此,单纯地拒绝中学生上网也非明智之举。而最佳的办法就是有效地利用网络,让学生们去看一些积极的正面的消息,帮助其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磨练自己的性格,同时又要有效地限制学生们的上网时间,让学生们不至于对网络产生依赖,培养学生们理性使用网络的能力。例如: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作息规律,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陪子女上网浏览,既可以监督孩子,又可以了解子女的爱好兴趣,还可以放松自己,一举多得;学校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安排一定的内容、任务,组织学生利用网络来完成,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长了学生的见闻,杜绝了放羊式让学生自由上网漫游产生的影响。

二、加强学生们的思想教育,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入侵

网络中存在着很多很多的不良文化因素,这些即便是再加大监管力度也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这就要求家长和学校的老师要加强学生的自控意识教育,提高学生们的思想素质,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学生自身内在的思想素质不强,就容易被一些负面的影响和消极的思想所腐蚀。例如近期网络出现的许多恶意的炒作,以及一些非常低俗的网络节目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某某节目中走出一位“名人”,其借助自身不知廉耻的言行进行炒作,大有哗众取宠之意,然而却有相当多的商家和观众去关注、追捧这位“名人”,这就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一种错误的导向,认为只要达到目的,可以丢弃礼义廉耻,诸如此类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还有很多。要避开这些负面影响,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们的自控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作为家长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们去搜寻一些中国古时候的名人轶事,通过网络来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量,也让学生们学习这些名人的高尚品德,耳濡目染地对他们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产生影响。例如数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去搜一搜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学习事迹;生物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去自主了解达尔文和童第周先生的感人事迹;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去学习课本以外的一些古诗词和优秀文章等。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同时还对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成长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网络的海洋不仅仅有波光粼粼的景色,也有波涛汹涌的暗流,中学生就是置身其中的一只小船,很容易随“波”摆动。作为保驾护航的家长和学校教师,我们要经常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思想状况,经常与学生们进行一些实事的探讨,多听听学生们的见解。这首先是培养学生们的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避免学生们沉溺于网络中而造成的人际交往的缺失,其次是我们能够通过学生的这些自主表达来判断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成长历程,让我们能够及时地掌握學生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波动,便于我们对学生的成长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

三、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紧密合作的德育模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好的环境,而学校、家庭、社会环境对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网络时代,学校的德育成效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因此,应该优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德育环境,落实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德育责任,建立起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共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1.学校是中学生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物质文化方面,要加强学校的基本建设,如德育活动室、团队活动室、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营造一种德育氛围。要充分利用走廊等公共场所悬挂或张贴名人画像、格言、警句,并设立阅览橱窗、宣传栏等,这样,通过净化育人环境,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此外,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具有能够体现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使教师、学生的精神境界在这样的文化中得到升华。只有师生的目标一致、追求一致,才能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并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要经常开展健康有趣的文体活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

2.家庭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启蒙老师的所在,是中学生学习生存技能的地方,家长应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家庭环境,使他们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家长良好的品德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同时,家长要密切关心学生的成长,因为中学生的心理具有不稳定的特征,需要别人的了解和关爱,作为家长应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使他们敢于并乐于向家长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释放紧张和压抑的心情。特别是对于经常上网的学生,家长也应该不断学习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既提高了自己的网络知识水平,又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言传身教,从而使孩子正确地利用网络。

3.社会是中学生参与具体实践活动的地方,我们应该大力改善我们的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国际环境看,我们应该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网络德育的经验,为我所用。从国内环境看,我们应着力于社会环境的整治。特别是文化管理部门加强对网络的立法和管理工作,抓好“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建设,坚决取缔那些无证经营、违法经营,侵害广大中学生身心健康的非法网吧,为中学德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而言之,在网络不断发展的新时代,让中学生拒绝网络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非常不人性化的。因此我们让学生在网络世界遨游的同时就要考虑到网络世界所带来的负面的影响,趋利避害,从学生的内在素质人手,加强教育,努力提高学生对网络世界的认知、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让其自主地抵制不良消息带来的影响,而不是我们一味地去限制学生接触网络,应该堵与疏结合,吸收其精华。这种判断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也会为学生们今后的人生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树民.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及应对方式《素质教育大参考》2011年第7期.

[2]王巧儿.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绿色上网《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年第8期.

[3]侯亚琴.淺谈网络对中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猜你喜欢
保护措施网络技术
保护措施
关于林业造林技术的研究
浅析武汉老房子里份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基于区域视角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点滴谈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物流信息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