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0-05-26 02:10陈纯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3期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阅读教学策略

陈纯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命脉,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进取心,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在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城乡结合部小学,阅读教学却一直面临困境,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给出策略,以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城乡结合部;策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言: “让学生在图书世界里生活是当今学校一个最重要的任务。”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城乡结合部的小学语文教师却面临着这样一个困境:学生步人中高年级后,明显呈现出阅读能力的不足从而导致语文成绩大幅下降。我们望岗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这里的学生读书目的模糊,进取心不强,课外阅读学习氛围不浓厚,语文课堂表现不够活泼,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完全依赖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城乡结合部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现状及困境做了分析,相应提出几点策略。

一、现状及困境

(一)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得不到体现

城乡结合部的环境相对复杂,这里既已失去了乡村原有的乡土气息,又未真正融入现代化城市中,人口的构成相对复杂,学生处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也逐渐在从乡土儿童到城市儿童过渡,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既失去了浓厚的乡土文化作为底蕴,又很难融入城市文化中,而自己又不具备人格的完全独立,再加上家庭环境等原因,很多学生进取心不足,没有学习的动力,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引导学生掌握字音字形,学生就算在这方面能力有所欠缺,通过抄抄写写也能掌握。到了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强调学生能对句段篇章进行理解和分析,甚至要对文本有较深的感悟,理解文本较深的意蕴,城乡结合部小学的学生既无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知识的补充,课堂上又一向依赖教师去理解分析,所以课堂气氛往往十分沉闷。课程改革进行多年,“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就得不到体现,在这样的课堂上,往往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城乡结合部的教师由于自身的素质和信息闭塞等原因,教学思想容易出现偏颇,所以就算想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往往是采用淡出课堂的形式,给不了学生有分量的评价和引导,学生囿于生活阅历、知识匮乏,往往对文本理解会片面或出现误解,教师主导地位缺失,这样的阅读教学也不能说十分有效。

(二)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得不到落实

城乡结合部的形成,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在这一过程中,城乡结合部中的许多小家庭逐渐富裕起来了,物质生活富足了,可以看到城乡结合部的孩子比以前快乐自信了很多,但与城市里的儿童相比,他们的信息还是相对闭塞,学习的氛围不够浓厚, “小富而安”的城乡结合部大环境让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上缺乏进取心,所以有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也比较浮躁,在这一背景下的教师,尤其是教授社会人文科学之母的语文学科的语文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落实双基,更要体现阅读教学的人文性,用好的文章熏陶学生,利用文章中优秀的思想来启迪学生。而现实是由于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在校时间几乎是他们所有的学习时间,所以往往在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课堂中,字词理解,通读课文已占去了大半时间,剩下的时间还要完成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重点句段的仿写,留给学生去感悟课文的时间少之又少,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被割裂开来,人文性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二、策略

(一)以环境创设培养阅读兴趣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缺乏热爱阅读的大环境,阅读能力差,阅读教学就举步维艰。而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特别对儿童的发展来说,社会环境的影响起着主要作用。所有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更要尽力去为他们创设这个环境,从而延伸语文课堂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

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捐献可读性书籍,建立班级读书角,实现资源共享。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一个人终其一生能够读完的书不会超过两千本,而且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应当在上学的年代里读过的……”而对大多数城中村的小学生来说,学校图书角是他们最容易接触到课外书的地方,所以班级读书角的书教师要严格挑选,既是他们感兴趣的,又是适合他们读的。让他们在伸手就能接触到的课外书是能够吸引他们的,这样才能尽量吸引孩子们到图书角来,渐渐培养阅读兴趣。笔者教过三年级的一个班级,在开学初让他们捐书建图书角,许多小孩拿来上学期学校奖励给他们的关于学习习惯等的书,可是由于故事性和趣味性不强、说教意味浓厚,这些书实在不适合三年级的学生,孩子们都是因为自己不喜欢这本书才拿来学校捐的。果然,图书角成立后,门可罗雀,几乎无人问津。所以教师应该把好挑选图书这一关,和学生说清楚捐给图书角的书必须是自己觉得优秀的,想推荐给大家的,教师更可以结合班级图书角的捐书活动举办一次“图书推荐大会”,讓学生们觉得在图书角的书都是伙伴们喜欢的好书,也对图书角的图书有了大致的了解,为以后的借阅提供便利,让学生们能多去图书角看看读读。图书角的环境也应该是整洁安静的,适合阅读的,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便于阅读的大环境,让学生有培养阅读兴趣的可能。

除此之外要常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感到阅读是日常生活中再熟悉自然不过的事情,阅读的氛围无处不在,阅读的好处常常可见。例如我教过的一个班就曾发起“爱阅好少年”的活动,鼓励学生阅读,以一切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呈现分享,可以是绘画、可以是朗读、可以是表达感想,不要求人人参加,但不限制次数。因为活动发起时正值寒假,学生有大量自由时间,在活动发起后的一两天就开始有同学在班级群里分享,甚至有学生天天分享,阅读速度跟不上,就回想以前阅读过的课文、课外书,权当梳理自己的阅读内容了。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这项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能在班级中开展“共读活动”、模仿成功的文化节目进行“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等。“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最大程度上创设阅读的良好环境、氛围,也给他们创设“舞台”,让他们通过阅读也能体会到成就感,用学生对于成就感的追求来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增强自信心,用享受阅读的大环境来使他们习惯阅读,促兴趣的培养。

(二)以课前预习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中高年级的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其实大部分能完成自主识字这一环节,有效的预习,能让学生在课前即进入对文章的学习,知道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知道自己在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学着根据文章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对不能理解的地方也心中有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才会更强一些,同时也能将更多的课堂时间让位给阅读能力和阅读技能的训练,使教学安排更加合理。那么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预习呢?

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预习。并不是教师简单布置预习课文就可以了,从低年级的圈画不会的字词,到进入中高年级的对文章进行批注都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去教授。最好是教师能设计预习作业单,让孩子能够有方向地进行预习,逐步了解有效的预习都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还要教学生善于、乐于发问,即对思考进行指导。导入课文时我们常问学生: “看了文章题目,你想问什么?”或“初读文章后,你想问什么?”问,就是对自己的思考内容进行梳理,要学会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这样才是带着问题来学习。当然也要教会学生怎样收集资料,检索自己想要的答案,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真的有所得。

以课前预习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提前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把“老师要教什么”转变为“我想了解什么、学什么”,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以深度挖掘文本丰富学生人文知识

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在校时间几乎是他们所有的学习时间,作为教师,我们的影响范围能力有限,那么就要将这宝贵的学习时间充分利用,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贴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生活,让学生对文章有深刻感悟,能理解文章的深厚意蕴,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有效的。到了中高年级,教师不应该只追求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应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度挖掘,拓宽与文本相关的人文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将阅读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真正沉浸在阅读中。

如部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守株待兔》一文,学生刚接触古文不久,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所花费的时间是必要的,但这个寓言故事背后所包含的我们这个一贯勤劳的民族对好逸恶劳的嫌恶同样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引导学生关注和挖掘。再比如同册教材中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所包含的人文知识:重阳节、登高望远,男子簪花……很多现代人都对这些习俗不甚熟悉,但我们仍要让学生们去了解,去对比古今重阳节习俗的不同,重阳节的来历,了解习俗的含义等等。我们常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生有了文化的根,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对生命的直接感发才能最大限度地传达给学生,这样学生才是理解了文章,而不止是对字词的机械翻译,这样的古文古诗也才有让学生喜爱和感动的魅力。

身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更好的開展,我们要正视目前的困境,以环境创设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课前预习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以深度挖掘文本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走进语文阅读世界,逐渐掌握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题论文名称: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进取心培养的策略研究;编号:2019XKT11】

【参考文献】

[1]余永梅.城乡结合部小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研究[J].青春岁月,2013( 07).

[2]丁雄鹰.浅析当前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吉林教育,2010( 34).

[3]徐隽.城乡结合部小学生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J].读天下(综合),2018( 10).

猜你喜欢
城乡结合部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与解决的策略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城边村”学校周边环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与建议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