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盛开慈善寓言之花

2020-05-28 09:35王前进
慈善 2020年3期
关键词:真善美进校园寓言

王前进

为贯彻落实《慈善法》第八十八条:国家采取措施弘扬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 2017年年6月22日,浙江省“慈善文化进校园”现场会暨推进示范省建设会议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启动。为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延续与深化,区慈善总会又和黄岩区教育局联合发文,自2017年底启动,在城区六所初中新生中开展一学期的慈善文化教育。为继续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自2019年开始,我们又在全区中小学(3-9年级)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建设。

黄岩北城街道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前身可追溯到南宋时期的翠屏山樊川书院、石龙书院,南宋思想家朱熹曾在此讲学。学校具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强大的师资队伍。多年来,学校恪守“重素质教育,创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坚持以“智慧寓言,点亮生命的北辰”的办学特色,以“寓言与学科教学整合,寓言与校园文化结合,寓言与校园德育相融合”為实践方向,让孩子们感受寓言的魅力,学会求真向善。

2015年11月,学校被授予“全国优秀寓言创作基地”的称号,成为全国唯一的寓言文学创作基地。学校不断发展“寓言教育”的特色办学文化。以寓言创作为特色的翠屏山文学社有自己的专门刊物——《翠屏山小作家报》。自创办以来,社员在省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2000多篇,在全国校园寓言大赛中获奖近500篇。文学社成为学校文化的名片,学校相继获得“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培训基地”“中国寓言文学创作基地”等称号。

为了传播慈善文化,让慈善文化走进校园、扎根校园,区慈善总会和区教育局将北城街道中心小学列为2019年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建设试点学校,树立典型,总结经验,普及全面,建设“慈善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慈善文化的内涵,与学校的育人目标不谋而合,学校在积极开展各项慈善文化活动的同时,结合办学特色,在寓言社团中开设慈善寓言写作拓展班,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多见识至善的高度,挖掘真善美的寓意,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积极创作慈善寓言,在创作中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孩子们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短短的一个学期时间,写作班的小作家们创作了上百篇的慈善寓言并向诸多刊物投稿。慈善寓言写作班的开设也点燃了孩子们向上、向善的信念之火,校园盛开了慈善寓言之花。

一年来,北城小学“慈善文化进校园”创特色,校园盛开慈善寓言之花。据统计,孩子们创作的慈善寓言向诸多刊物投稿,《未来作家》是浙江宁波一家颇具影响力的青少年媒体,发表于《未来作家》的作品有:林奕瑄《慈善之心》、章芷媛《农民的选择》、张美琪《大树与种子》、魏乐丹《大树和芦苇》、林梦夕《黑玫瑰》、尤欣婷《鸡妈妈和小鸡》、俞晰淳《小山羊救小兔》。发表于《少儿文苑》的作品有:冯江洁《一对好姐妹》、洪敏涵《竹笋》、林鸿坤《善良的人总有好报》、项思萱《真善美》。发表于《在翠屏山下起飞》的作品有:李馨王悦《美与丑》、符斌龙《给予就是快乐》、沈佳瑜《真善美》、毛雨欣《最后的灰烬》、周何雅《真善美》、叶炳宇《真正的慈善》。汇编于《翠屏山小作家报》的作品有14篇:已投《台州晚报》的稿件有5篇……

“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慈善读本》的学习,慈善之花开放在同学们的心坎里。林奕瑄写了寓言《慈善之心》,明白了“最好的帮助不是那冷冰冰的金币可以换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这才是世间最温暖的慈善。”张美琪的《大树与种子》,懂得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呀!奉献是不分多或少,而是看他究竟有没有那般无私。”林梦夕的《黑玫瑰》,知道了“做人不能只看外表而随意嘲笑讽刺,要看内心深处的才华和那内心深处的美!”俞晰淳的《小山羊救小兔》,冯江洁的《一对好姐妹》,都感悟到“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这是我应该做的!”林鸿坤的《善良的人总有好报》,看到了“这是播下爱的种子发芽了呢!”符斌龙的《给予就是快乐》,明白了“给予就会受到别人表扬给予才会使自己快乐。”周何雅的《真善美》,告诉我们“真善美比外表的美更重要。所以我们要用知识丰富自己,而不是用装饰品来装饰自己。”叶炳宇的《真正的慈善》,明白“慈善不仅仅是施舍、给予,它还有更高一种境界,那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北城街道中心小学,作为继续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区中小学(3-9年级)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建设的试点学校,自2019年开始,经一年来的实践活动,广大学生接受了慈善文化的洗礼,有所学、有所思、有所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猜你喜欢
真善美进校园寓言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我想
时装寓言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经典彩调进校园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习惯了真善美才能拒绝假恶丑
优秀剧目进校园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