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高岩 幸福蝶变

2020-05-29 09:30
审计月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宜昌市工作队驻村

高岩村是宜昌市点军区土城乡西北部的一个边远山村,距宜昌市中心城区约50公里,地广人稀、四面环山,面积20.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米左右,共有耕地面积1675亩,林地面积1640.58公顷,辖10个村民小组,共533户,1296人。曾经的高岩,地如其名,山高路远,地势崎岖,交通不便,农民在贫瘠的土地上沿袭着传统农业种植,是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2010年被湖北省评定为插花贫困村,2015年被定为省级贫困村、宜昌市特困村。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以宜昌市审计局为队长单位的市直扶贫工作队到高岩村驻村扶贫。在工作队的帮扶下,四年来,这个省级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通了、水通了、电通了、网通了,贫困户脱贫了,村民们的获得感越来越强了。2018年底,高岩村实现“整村出列、户户脱贫”的整体目标,同时被点军区政府表彰为“生态新城建设”先进单位。

厘清发展思路 精心谋划蓝图

2015年,高岩村迎来了宜昌市审计局、中石化宜昌分公司和宜昌监狱三个单位组成的驻村工作队。宜昌市审计局作为牵头单位,非常重视扶贫攻坚工作,先后派驻3名副县级领导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有10名同志在此工作,党组书记、局长李鹏宇每季度都会进村入户,指导扶贫工作。

驻村工作队来到高岩村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开展走访入户实地调研,既关心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也了解当地文化传统,紧扣“生态治理宜昌实验点军试点”的发展定位,与村委会反复研究讨论,形成了“三个高岩”的发展思路,即“传统高岩·智慧高岩·生态高岩”。围绕这一思路,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制定出乡村发展规划,结合村情村貌、落实“一村一品”要求,以高岩水库为中心,推进“杨家老屋”修复保护工作,建设潮水沟沿线核心景观带,优化村庄人居环境,发展黄角岭竹笋、小水果、蔬菜、茶叶等休闲采摘园等生态农业,努力打造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民俗旅游村庄。

狠抓项目建设 夯实发展之基

“以前都是靠天吃水,现在终于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水真甜呀!”高岩村十组胡启富老人拧开水龙头,哗哗流水倾泻而出,水花四溅。

工作队刚到高岩村时,全村没有一条硬化公路,通组道路都是乡间小路,从乡里过来也只有一条一车宽的路到村口,交通极不便利,村民喝水都是靠自己引来山泉,电话信号时有时无,互联网更是没有覆盖。

改变村貌,基础先行。工作队迅速行动起来,在村委会原来的工作基础上再加“一把火”。他们联系市、区两级交通、公路、扶贫部门,落实项目入库、争取项目资金;爬山入林,选取蓄水池的建设地点;广泛利用社会资源,争取电力、电信等部门的资源倾斜。四年过去了,高岩村硬化道路28.7公里,其中6.5公里的通村道路宽6.5米;修建提水泵站1座、蓄水池15口,架设饮水管网10万米;新增变压台区4个,改造增容台区1个,低压线路改造7公里;新建移动通信基站1座,移动信号、宽带网络覆盖全村。

胡启富老人子女均不在身边,他独自居住在鼻拱梁子山腰,比附近的水源点高,压力不够,导致水不能直接到户,时任第一书记金勇听说后,带队到胡老家中,勘察周围地形地貌,与安装工人沟通,确定了采取室外加压引水入户的办法,随后,工作队又协调购买增压泵、电线等设备,赶在当年腊月二十八把水接通,让胡老过了个有自来水的春节。市审计局将继续帮助高岩村完善基础建设,将入村道路打造成为“四好”景观路、打通“朱高公路”,实现40分钟进市区的目标,为“美丽乡村建设”夯实基础。

依托自然禀赋 做活产业文章

扶贫,不是简单的物质赠予,更不是“施舍”,而是要为当地注入“产业活水”,提供“造血”功能,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实现村民整体脱贫致富目标。

工作队经实地考察走访了解,发现高岩四周有山泉溪流淌,地处高山,气候温润,得天独厚的环境适合发展高山蔬菜、茶叶等作物,但由于村民种植技术缺乏,投入不足,并未形成规模,无法发挥优势。工作队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与相关部门对接,推动成立了凤凰坪蔬果专业合作社、黄角岭雷竹专业合作社、思博蔬菜专业合作社等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并积极动员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把村集体利益与贫困户脱贫捆绑,既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又稳定增加了贫困户的家庭经济收入。凤凰坪蔬果专业合作社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通过租赁村民土地并请村民务工的形式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合作社共带动村民30余人,其中困难群众11人,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同时,工作队积极落实“一户一策”要求,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发展蔬菜、茶叶和养猪、养羊、养牛、养蜂等种养增收项目,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近3年,共有184户困难家庭享受产业扶持政策,享受产业资金数百万元。

化解社会矛盾 构建和谐高岩

群众利益无小事。扶贫工作队在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的同时,与当地村民有效融为一体,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构建和谐高岩。工作队员们认真对待群众反映的每一件事,做实、做细、做牢扶贫工作。针对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质量问题,工作队实地查看,收集安置户反应的问题,向乡政府提出书面建议,引起乡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落实整改;针对党员群众活动中心改造项目工程进度缓慢问题,工作队出面对施工方负责人进行约谈,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针对村内邻里间的矛盾问题,工作组积极帮助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乡村和谐稳定;针对困难群众危房改造问题,积极协助落实危房改造补助政策。

此外,工作队还号召各单位的结对帮扶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开展“实现微心愿”活动,此项活动拉近了帮扶人与贫困户之间的距离,受到各方好评,各结对帮扶党员干部纷纷捐款捐物,折合金额达十万余元。

宣传富民政策 迈步新的征程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是扶贫路上的“辩证法”。

扶贫工作队利用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大会、村民小组会、代表会、屋场会等机会积极宣传十九大精神,向群众作产业发展动员,宣讲各项惠农政策,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带领人民群众听党话、知党恩、跟党走,仅2018年就召开屋场会20余场次。为避免影响村民白天的劳作,屋场会几乎都是在夜晚举行,工作队多次深夜12点才回到驻地。

“富口袋”的同时更要“富脑袋”。工作队既要让村民们的物质生活丰富起来,也要让村民们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在工作队的大力协助下,村内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全村改造卫生厕所106户,安装路灯102盏,新增垃圾桶110个;修建了村民图书室,发动各帮扶单位、干部赠书捐书数百本;鼓励村民开展业余活动,现在,高岩村民也纷纷跳起了广场舞。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今的高岩,宽敞整洁的水泥路通村到户,家家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全面覆盖,村民改房改厕如火如荼,路灯、垃圾桶等城市“时髦品”成为标配……从封闭到开放,从贫困到富裕,从深藏深山“无人识”到不断掀起的“高岩热”,美丽的高岩村正在快速发展中实现幸福蝶变。扶贫工作队用心做事、以诚感人,四年的艰难跋涉、四年的摸爬滚打、四年的潜移默化,换来高岩的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初具规模、乡风民风和谐、村民富足安康,为全市脱贫工攻坚树立了“高岩样本”。

猜你喜欢
宜昌市工作队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宜昌市举办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桥陈村来了一支扶贫工作队
务实创新 开拓奉献——湖北宜昌市第三批援藏干部援助西藏加查两周年扫描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