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毒品治理之路:历史、现实与攻坚

2020-05-29 09:01蒋玉莲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戒毒毒品犯罪

蒋玉莲

(广西警察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必须总结历史经验,立足现实,加强党的领导,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完善中国特色毒品治理体系,发挥中国特色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增强毒品治理能力,形成“预防—打击—处罚—帮助”一体化的新时代中国毒品治理体系,走中国特色的毒品治理之路。

一、历史之鉴:鸦片战争的警钟与新中国毒品治理之路

牢记历史是一个民族继续前行并走向复兴的动力,是后人汲取经验教训而避免重蹈覆辙的前车之鉴,是“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价值体现。

(一)警钟长鸣方能避免重蹈覆辙

很久以前,中国的茶叶闻名于世,深受西方青睐,大量的白银随着茶叶的出口而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英国商人为了扭转货币单向流动的贸易局面,在中国制造了一种相当缺德和残忍的需求——鸦片,以补偿进口茶叶的逆差。“从1813年至1833年,中国茶叶出口只翻了一番,但进口的鸦片却是原来的4倍”①中国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上)》,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第12-13页。。这样,英国的鸦片贩子让中国的茶叶换回了腐蚀中国人的毒品,导致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俗称大烟,由罂粟的蒴果的果汁烘干制成,毒性强,吸食后容易上瘾,长期吸食导致人们两眼无神,精神萎靡,其危害甚于洪水猛兽。清朝末年,鸦片不仅摧残了中国人的肉体,腐蚀了中国人的思想,摧毁了中国人的意志,还动摇了大清帝国的根基,加速了清朝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与崩溃。当时的英国是严禁吸食鸦片的,但其殖民主义心态和帝国主义逻辑是不可能领略和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国智慧和优良道德。英国的鸦片贩子依靠非法贸易使得鸦片在清朝中后期泛滥成灾,并从中获取大量利润。正是鸦片这种特殊的商品成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与麻醉中国人民的致命武器,大量中国人由于吸食鸦片成瘾而离不开毒品,致使毒品在中国泛滥。面对毒品危害,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反抗,如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家喻户晓,左宗棠为西北地区禁毒作出了卓越贡献,两广总督邓延桢与林则徐协力查禁鸦片,击退英舰挑衅。其中,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禁毒的坚定决心和勇气,也取得了禁烟的阶段性胜利。但由于中国封建制度与文化方面的落后,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惨败。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使之成为旧中国衰败与耻辱的象征,也成了中华民族的噩梦和心中永远的伤痛。因此,牢记历史是为了警钟长鸣,毒品的消极作用摧毁的不仅是国人的身心健康,更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意志和理想追求,切勿重蹈覆辙[1]。

(二)新中国的毒品治理之路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非常重视毒品对中国的危害问题,在各苏区成立了戒烟局。抗日战争时期,颁布了专门性的禁毒法规,如1942年《陕甘宁边区禁烟禁毒条例(草案)》和《陕甘宁边区查获鸦片毒品暂行办法》,包括禁种、禁贩、禁售、禁吸以及惩处办法等内容,最严厉者处以死刑。解放战争时期,更加重视禁毒工作,颁布了《晋察冀边区鸦片缉私暂行办法》《苏北区禁烟禁毒暂行办法》《辽吉区禁烟禁毒条例》与《华北区禁烟禁毒暂行办法》[2]108。虽然未能清除毒患,但为今后的禁毒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面对危害了中华民族长达百余年之久的毒品之患,深刻感悟到中国人民对毒品的深恶痛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禁毒斗争。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下,立足于当时的国情,准确判断毒品形势,科学分析毒品泛滥的根源,从反帝反封建的高度认识禁毒斗争的战略地位,依托“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把毒品弥漫的中国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将被毒品泛滥困扰了一百多年的中国治理成无毒国,创下了世界禁毒史上的奇迹。

回顾这一奇迹的历程与原因,目的是以当时禁毒的决心、能力、主张、政策、法制、经验等为今日治毒之启示。一是党和政府对禁毒斗争的高度重视,明确了新中国禁毒战争的意义和方向,顺民心的毒品治理信心、科学合理的治理决策、明确可行的治理路径、高瞻远瞩的整体规划、强力的严打措施、高效廉洁的组织协调及宣传教育等,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积极参与的毒品治理之战,营造了毒品治理必胜的社会氛围和大势已成的禁毒环境。二是有效的政策和法规的保障,通过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如1950年2月24日,政务院第21次政务会议通过并发布了《政务院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接着是西南、中南、华东、西北等军政委员会相继颁布了禁毒实施办法或条例或通令。1951年2月6日,周恩来总理签发了《政务院重申禁毒禁令》,通过禁毒立法,完善禁毒法制,对禁毒宣传、禁毒方式、违禁处罚等作了严格规定。三是高效的执行能力。首先,深入分析毒品的来源与泛滥的原因。揭示了西方殖民者为入侵中国而对华进行毒品贸易并从中获利是造成近代中国毒品泛滥成灾的始作俑者和直接责任人。而军阀混战,为筹集军饷抽取鸦片税而强迫农民种植大烟,也是造成近代中国毒品泛滥成灾的重要原因[3]40。找出毒祸的根源是打赢禁毒战争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切断毒源才能有效治理旧制度遗留下来的毒品问题。其次,准确把握毒情。新中国成立之初,罂粟的种植,毒品的制作、贩运与吸食呈蔓延之势。“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罂粟种植面积高达2 000万亩,种植罂粟的农民达1 000万人以上;全国以制贩毒品为业的有数十万人;全国吸食鸦片等毒品的烟民约有2 000万人,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4.4%。”①齐霁、赵永飞:《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和世界禁毒事业的重大贡献》,《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年第4期第43页。准确掌握毒情,是制定禁毒政策和法规的依据。新中国打响的禁毒战争,既是毒品危害问题的倒逼,也是巩固新生政权的必然要求。最后,多管齐下的禁毒方式。新中国的治毒实践,主要在禁种、禁运、禁售、禁吸等方面重点发力。禁种是为了断绝毒源,管住出口,同时号召农民改种其他粮食作物;禁运与禁售是打赢禁毒战争的核心环节,阻断毒品流通,严惩毒贩、封烟馆,没收吸毒工具,使之无处买卖、无处可吸,毒品泛滥的状况得到了有效遏制;禁吸是打赢毒品战争的最终目标,管住毒品入口,针对毒瘾的实际情况采取逐步禁吸的方针,通过教育、监督、处罚、强戒等方式帮助戒毒。四是全面根治毒害。当时的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采取大规模全方位的群众性禁毒斗争,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对吸毒者进行摸底登记,建立戒毒所,研制戒毒药,帮助戒毒。五是营造良好的禁毒环境,“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为当时的禁毒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杜绝了外来毒品的入侵,扫除了外部干扰,专心做好自己的毒品治理工作[2]109-110。总之,打赢禁毒战争离不开党的领导、高效廉洁的政治组织,正确的方针政策及法律制度;离不开得力的宣传教育和人民群众的支持;离不开大规模的全面禁毒和重点打击毒贩相结合、宽严相济与区别对待相结合的方式方法。经过努力,消除了中国历史上一百多年的吸毒恶习,创造了中国和世界禁毒史上的奇迹[3]40-41。

二、现实之艰:改革开放后的毒情泛滥与治理之难

20世纪80年代初,正逢我国改革开放起步,伴随着国门打开而来的毒品走私与贩运,使得毒品的违法犯罪现象死灰复燃,毒品的贩卖、制造、运输、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虽然经过多次严打,但改革开放后的毒品治理环境“今非昔比”,加上毒品犯罪带来的经济利益和毒品本身的成瘾性特质,使得毒品治理的“严打”模式失去了往日的效果,毒情愈演愈烈,其危害也日益严重。《2014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于2015年6月24日首次发布,根据2014—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的统计,可见中国毒品形势之严峻(见表1)。

表1 2014—2018年全国吸毒人员情况与破获毒品案件统计简表

①2016年,全国新发现 35岁以下吸毒人员占新发现吸毒人员总数比例同比下降2.6%,新发现 35岁以下吸毒人员同比下降19%,查获35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同比下降4.1%。②不含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同比增长6.8%。③其中单案抓获20名以上毒品犯罪嫌疑人的案件190起、单案缴获20公斤以上毒品的案件19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员1.3万名,其中幕后组织策划者1 138名。④不含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同比增长1.9%,增幅较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⑤其中登记新发现吸毒人员34万人。⑥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员167.9万⑦在全国现有255.3万名吸毒人员中,占60.2%,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⑧占38%,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⑨打掉制贩毒团伙5 534个,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6.9万名,缴获各类毒品89.2吨。⑩缴获毒品23.3吨,捣毁制毒窝点317个。⑪缴获易制毒化学品2 384吨。⑫抓获犯罪嫌疑人11.5万名,缴获毒品49.9吨。⑬2018年新发现吸毒人员同比减少26.6%,其中35岁以下人员同比下降31%,有30个省(区、市)涉毒违法犯罪人员中未成年人所占比例下降,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成效继续得到巩固。⑭不含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同比下降5.8%。(以上数据均来自2014—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受国际毒潮持续泛滥和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数量庞大,滥用合成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问题突出,吸毒人员低龄化与多元化趋势明显。因吸毒引发的抢劫盗窃、自伤自残自杀、暴力伤害、暴力攻击、毒驾肇事等极端案件事件不断增多,毒品走私、网络涉毒、物流寄递贩毒、特殊人群贩毒、零星毒品销售活跃等问题突出,武装贩毒时有发生,“暗网”毒品交易活跃,毒品犯罪组织化、暴力化、武装化特点明显,合成毒品变异加快,毒品市场花样多,新类型毒品不断出现。同时,非法制造合成毒品犯罪、制毒物品流失问题和制造走私新精神活性物质问题突出,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和走私制毒物品违法犯罪活动依然活跃[4]。国际毒品形势错综复杂,全球毒品制造、贩运、滥用问题突出,国外毒品主要来源于“金三角”“金新月”和南美等地,贩毒人员流窜境外走私毒品入境增多、境外毒品输入以及过境毒品问题尤为严重。可见,毒品的再次猖獗与社会危害日益严重,注定了这是一场持久的毒品治理攻坚战。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外禁毒形势,我国一直以来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走私、贩卖、运输和制造毒品等犯罪行为。改革开放初期,针对毒品的沉渣泛起,通过严厉的刑事制裁和刑罚打击,全面从严地打击了毒品犯罪。但是,严打毒品治理模式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运动式特征,而且大多停留在毒品犯罪之后的缉毒被动层面上,对吸毒人员的惩戒主要采取强制性生理戒毒,缺乏“预防、打击、处罚与帮助”等一体化治理体系,等严打运动一结束,新出现的毒品问题更为严重。直到2007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对禁毒宣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禁毒国际合作等作出了一系列规定,毒品治理才开启了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治理与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治理模式。但为达到震慑毒品犯罪分子的目的,实践中还是过分依赖刑事处罚,还是以刑事手段制裁毒品犯罪分子和以刑罚惩罚作为震慑毒品犯罪分子的主要手段。这种方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其效果是明显的,而改革开放以后国际环境和毒品犯罪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毒品犯罪分子历经常年打击也在不断升级其犯罪手段和应对能力,实际情况是2012—2015年我国毒品犯罪案件逐年递增[5]。因此,在毒品治理方面必须寻求新的突破。

三、攻坚之战:走新时代中国特色毒品治理之路

近年来,全国禁毒部门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国家禁毒委员会统一部署,严打制毒和网络贩毒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实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程,探索与完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禁毒国际合作,毒品治理取得一定的实效。但随着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加上互联网与物流业的迅猛发展,毒品治理问题仍然严重。必须结合中国毒品治理的实际情况,与毒品犯罪进行伟大斗争,走中国特色的毒品治理之路。

(一)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新时代毒品治理的正确方向

新中国成立初期毒品治理的主要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的根本保证,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毒品治理优势,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保障毒品治理甚至国家治理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禁毒工作造福人民,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有信心、有能力把这项工作做好,并且要把禁毒工作作为象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义举善举来做好”①勠力同心不懈奋斗坚决打赢禁毒人民战争,https://www.sohu.com/a/323289076_120024433.。从当今世界的毒情来看,禁毒工作已然是一场人民攻坚之战,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到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建设,毒品伴随着商品贸易与日益发达的交通通讯而泛滥于世界各地,打击毒品犯罪显得日益复杂与艰难。于中华民族而言,“鸦片战争”的警钟要长鸣不休,警惕毒品危害;于世界各民族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因此,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是志在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和中国是对人类命运负有重要责任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最大的优势就是坚持和加强了党的领导,这是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的根本保证。

(二)发挥毒品治理的政治优势与制度优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于毒品治理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言,为政治上和制度上建构全面性、系统性、配套性、协调性的毒品治理制度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在新时代把制度体系优势转化为国家毒品治理效能,发挥我国毒品治理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毒品治理的政治优势,就是在毒品治理工程体系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我党的理论优势、政策优势、宣传教育优势、依靠群众优势、协调组织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坚持党对毒品治理的统一领导,体现的是党对毒品治理的决心与信心、责任与担当,国家每年发布的毒品形势报告体现的是对国家乃至世界毒品问题的正确把脉与治理的清晰思路,是中国特色毒品治理的政治保障。

毒品治理的制度优势,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建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例如,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与民主集中制原则,为毒品治理提供了高效的政治协调保障与强有力的执行保障;从严治党的党建制度为毒品治理提供了清正廉洁与公平正义的组织保障;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为毒品治理提供了集中力量打击犯罪与办大案的物质保障;弘扬先进文化和优良传统文化的文化教育为预防毒品犯罪提供了思想动员和宣传教育保障;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毒品治理提供了社会救助和人文关怀的环境保障;刑法、禁毒法及戒毒条例等系列法律规定为惩处毒品犯罪及戒毒提供了法律保障。可见,要打赢毒品治理攻坚战,必须走中国特色的毒品治理之路,坚持与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提高毒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构建中国特色的毒品治理体系

构建与完善中国特色的毒品治理体系,必须坚持毒品综合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毒品问题采取全局性、综合性、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治理路径,源头上防吸防种防贩防制,过程中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处罚时严格依法办案并敢于担责,对吸食毒品人群进行戒毒治疗和帮扶关怀,从而形成“预防—打击—处罚—帮助”一体化的中国特色毒品治理体系。

1.预防是毒品治理的基础与前提

首先,预防毒品应从源头上把控毒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包括对毒品的禁种、禁制、禁售以及禁吸。随着互联网与物流寄递等新业态的迅猛发展,不论是从毒品的供给侧还是需求侧预防,都是困难重重,如零包贩毒已与物流业、快递业、外卖业、出租车行业,甚至性工作者、特殊人群和病残人员等交织在一起。新型毒品又日新月异,被动吸毒防不胜防,加上毒品的成瘾性又使得复吸现象难以克服。一些毒贩不断翻新毒品花样,为吸引消费者、迷惑公众,不断变换包装形态,如“神仙水”“娜塔沙”“0号胶囊”“氟胺酮”等新类型毒品不断出现;一些新型毒品打着“娱乐性药品”等迷惑性极强的幌子,用“开心水”“奶茶粉”等看上去“人畜无害”的名字,借助互联网传播与销售渠道,引诱了不少人误入歧途。这些“软毒品”的危害一点都不软,相反因其生产流通极具隐蔽性,对潜在的吸食者极具伪装性、欺骗性、迷惑性和时尚性,以青少年在娱乐场所滥用为主,给监管执法和预防带来难度[6];一些毒品犯罪分子同时又是吸毒人员,以贩养吸的现象也是常态。因此,对毒品市场供给方的预防,要运用现代化手段全要素监管制毒物品、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全球化参与禁毒国际合作,防止毒品原料的生产与各种新旧毒品的加工制造,强化对毒品流通渠道的智能化管控,严防毒品走私贩运和销售,全方位切断毒品供应链。对毒品市场的需求方的预防,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全方位监测毒情态势、全环节管控吸毒人员、创新禁毒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构建全覆盖的毒品预防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断绝毒品需求。

其次,坚持中国特色的禁毒宣传教育方式是预防毒品犯罪的有效方式。一是通过课程教育引导青少年认识毒品、抗拒毒品、远离毒品与预防毒品犯罪,这是从源头上扼制毒品犯罪的必经之路。可以将禁毒教育内容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之中。同时,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组织大中小学师生参观禁毒教育基地,以惨痛案例警示学生自觉筑牢防毒拒毒的“防火墙”。二是创新禁毒宣传教育方式。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明显滞后于新型毒品的“恶性裂变”、合成毒品的滥用、境外毒品的渗透及贩毒手段的智能化升级。因此,针对“魔高一尺”的新型毒品危害,社会宣传教育禁毒的免疫系统必须及时打上“升级补丁”,采用“道高一丈”的“大数据”和智慧禁毒模式。三是将社区禁毒宣传教育娱乐化、趣味化、竞赛化。依托各种载体,如医院、学校、妇联、共青团、广场舞、马拉松比赛等社会组织活动的力量,推动禁毒意识广泛传播,让禁毒知识在各种文体活动和公益活动中渗透到老百姓的意识中。四是组建禁毒志愿者队伍,悬挂禁毒横幅、制作宣传展板、张贴禁毒标识、播放公益短片,开展禁毒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农村“六进”活动,争创“无毒乡镇”“无毒村”“无毒居委会”“无毒社区”等[7]。经过多年的努力,截至2018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40.4万名(不含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首次出现下降[6]。

2.严打毒品犯罪是毒品治理的关键

禁毒是一场新时代人民之战与攻坚之战,因为毒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种植、制造、贩卖、吸食、戒毒等一系列违法犯罪与救治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家庭美满幸福以及个人的身心健康等重大社会问题与民生问题。毒品一日不除,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就一日不宁。因此,完善毒品治理体系,必须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首先,精准打击。就目前的国际国内毒品形势来看,毒品治理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由于制毒技术与贩毒手段的现代化、智能化,使得禁毒战争变成了“信息战”“科技战”“数据战”。因此,要发挥大数据的先发优势,将大数据理念和手段全方位应用于毒品监测、毒品管控、毒品打防等环节中,以大数据和高科技武装整个禁毒战线,增强科学预警、准确研判和精准打击,提升毒品治理的综合效能。其次,全链条打击。要加快健全打击毒品犯罪全链条工作体系,一是严打制毒贩毒活动,针对制毒物品的来源、销售、运输,毒品的生产、贩运、买卖等,重点端掉整个窝点、打击制贩团伙、斩断毒品链条、深挖追查到底,同时结合“两打两控”专项行动,即深入开展“打击制毒、打击贩毒,管控制毒物品、管控吸毒人员”。二是严打涉毒黑恶势力保护伞。严打组织、胁迫、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参与毒品违法犯罪的黑恶势力,严打与黑恶势力相勾连的制毒活动组织者、出资人。以铁腕“打伞”和强力“扫黑”的决心,严惩涉毒黑恶势力幕后的“关系网”和“保护伞”,将涉毒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打深打实打彻底,对涉毒犯罪分子的形成强大震慑。三是严打外流贩毒活动。坚决打好“严管”攻坚战,全面加强重点领域排查监管,分类掌握外流贩毒人员基数,建立基本台账,对摸排出的各地外流贩毒高危人员,落实乡村与社区管控责任,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将其吸附在当地;对已经外流的高危人员,跟踪管控、适时研判,全面收集证据,组织力量严厉打击。四是加快健全禁毒立体监管全要素工作体系。全力查控吸毒活动,深入开展“双清”专项行动,即“清库(核查清理吸毒人员数据库)”和“清隐(清理排查隐性吸毒人员)”。继续推进“重嫌必检”“毒驾”专项治理,充分运用毛发检测技术,最大限度发现隐性吸毒人员;完善吸毒人员风险评估和分级分类管理措施,集中力量对脱失吸毒人员进行查找并落实管控措施,严防脱管失控、造成危害。五是健全堵源截流机制。深化堵源截流机制,优化毒品查缉卡点布局,构建区域协作、警种联动、情报导侦、延伸侦查、联查联控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切实堵住毒品流通渠道。六是加快健全毒情监测预警全方位工作体系,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强化对高危制毒人员研判预警,提高情报导侦、精确打击和阵地控制能力[8]。

3.严惩毒品犯罪体现毒品治理的司法正义

依法对毒品犯罪进行惩罚是毒品治理的公平正义体现。一是严格执行与完善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和禁毒法等法律法规。本着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禁毒工作方针,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完善毒品犯罪立案标准、量刑标准、罪名确定和数量认定、证据的适用、犯罪地管辖等法律细则及解释,确保毒品犯罪分子都为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代价,推进毒品法治体系现代化。二是积极发挥司法机关对毒品犯罪的立案和审判职能作用,提升毒品犯罪案件办理质量,对毒品犯罪分子予以严惩。但有些毒品犯罪案件的证据难以认定,仅有被告人口供与同案被告人供述作为定案证据的,要排除诱供、逼供、串供等情形,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要特别慎重。三是提高司法执行能力。重点严惩走私毒品、制造毒品、大宗贩卖毒品等源头性毒品犯罪,并加大对制毒物品犯罪、多次“零包”贩卖毒品、引诱、教唆、欺骗、强迫他人吸毒及非法持有毒品等犯罪的惩处力度和执行力度。对毒枭、职业毒犯、主犯、累犯、毒品再犯等罪行严重和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犯罪分子,坚决依法判处并立即执行。2018年,全国法院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至死刑的毒品犯罪分子26 443人,重刑率为24.11%;2019年1—5月,判处重刑人数10 029人,重刑率为26.38%,均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十几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的政策立场[9]。四是继续深入推进毒品犯罪司法规范化建设,规范和提高毒品犯罪案件的证据质量。公检法机关办案人员要切实转变观念,按照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切实贯彻落实证据裁判原则,依法全面、规范地收集提取毒品、制贩毒工具、毒资毒赃、银行卡、银行账户交易记录、通话记录等影响定罪量刑的各类证据。对于影响案件处理的痕迹、生物检材、笔迹、技术侦查等证据,要通过庭审质证等方式确认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后,依法作为定案的根据。要进一步完善证据审查认定规则,提高司法人员审查运用证据的能力,特别是发挥好庭审对侦查和审查起诉工作的引导、促进作用,确保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确保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处。

(四)帮助戒毒康复体现了毒品治理的人文关怀

俗话说:“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吸毒容易戒毒难,打击毒品犯罪不容易,而消除“戒毒人员复吸”则更难。因此,帮助吸毒人员戒毒康复并回归家庭与社会,营造平安健康的和谐社会亦是一场攻坚战,必须加快健全吸毒人员戒治全环节工作体系。一是加强科学戒毒治疗。增加研制戒毒药物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尽快研制戒毒新药品,突出科学戒管,提高戒毒康复技术,以缓解甚至根治毒瘾发作,彻底治愈毒患;针对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吸毒人员发展趋势、吸毒人员成瘾机理、新型毒品犯罪等研发系列管控系统。二是推广建立标准型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吸毒人员回归社会是全世界面临的普遍难题,开发智能戒毒科技产品,利用现代先进的医疗科技手段,便于社区戒毒工作中心发现和监控吸毒人员的身体状况和行为表现,帮助吸毒人员特别是被动吸毒人员戒毒康复,形成智慧禁毒的完整生态,实现精准帮扶。三是加强人文关怀。吸毒人员复吸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现有的戒毒政策忽视了吸毒人员回归社会这一核心问题,应从宣传教育、心理治疗、关爱挽救、康复指导、就业培训、服务管理等方面入手,通过社会力量帮助其戒除毒瘾,培训工作技能,提升身体素质,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戒毒人员,形成各相关部门上下联动、无缝对接的戒毒新体系,打通戒毒后续照管与社会家庭监管“最后一公里”,助力戒毒人员健康回归社会,最终实现吸毒人员完全戒毒脱瘾目的[10]。四是完善体制机制配套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戒毒帮扶模式。加强戒毒工作规范化建设,完善戒毒制度保障和政策供给;增强检查和防控执行力度,推进戒毒大数据建设,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吸毒戒毒信息数据库,对关键人员开展毛发等要素普查;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毒品治理,增强社会组织参与戒毒工作的广度、力度和效度,倡导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帮扶戒毒的公共精神,以获取社会组织资源和培训就业支持,形成多元协商共同帮助戒毒事业模式,减少社会对戒毒成功者的歧视和偏见,帮助戒毒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走中国特色的毒品现代化治理之路[11]。

猜你喜欢
戒毒毒品犯罪
销毁毒品
公园里的犯罪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火烧毒品
Televisions
环境犯罪的崛起
浅谈戒毒康复爱心基金在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应用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