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骨性错畸形患者社会心理及人格特征与治疗方案选择的相关性研究

2020-06-01 05:57张冠凝刘艺李雯玥范甜甜王佳赵震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牙科牙齿人格

张冠凝 刘艺 李雯玥 范甜甜 王佳 赵震锦

1.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沈阳 110000;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二科辽宁省口腔疾病重点实验室,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沈阳 110000

成人正畸患者的治疗复杂,对工作生活影响明显,心理负担也更重[1]。以往,正畸医生主要依据临床检查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与患者自身需求并不总是一致。如今,医学模式正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患者的主观感受及心理状况获得了重视[2]。研究显示,社会心理因素对成人错畸形患者的就医动机发挥重要作用[3];审美问题也是成年正畸患者寻求治疗的重要因素;正畸治疗也会对患者自身的社会心理变化产生影响。作为一名正畸医生,有必要了解影响治疗过程的相关因素,以利于准确进行诊断及治疗方案设计。本研究综合应用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量表(psychosocial impact of dental aesthetics question naire,PIDAQ)、正畸治疗需要指数(index of ortho dontic treatment need,IOTN)、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revised short scale for Chinese,EPQ-RSC),全面评估成人正畸患者错畸形程度、社会心理和人格特征,并通过人口学问卷调查患者的自然情况,研究不同因素与患者治疗方案选择的相关性,从而帮助医生把握患者心理,明确其治疗需求,有针对性地与患者交流并进行心理干预。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1—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二科就诊的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18周岁及以上;2)初次就诊并进行全套初检;3)骨性错畸形。排除标准:1)明显不理解、不配合者;2)全身系统性疾病、先天畸形、唇腭裂患者。所有患者均拍摄头颅正侧位片、口内像,并制作工作模型。

1.2 研究方法

对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设计内容包括患者的人口学信息、PIDAQ、IOTN、EPQRSC、患者接受治疗及手术情况等项目。通过PIDAQ、IOTN、EPQ-RSC量表评估成人正畸患者社会心理、错畸形程度和人格特征,通过人口学信息调查患者的自然情况,分析PIDAQ、IOTN、EPQ-RSC的影响因素及与治疗方案选择的相关性。人口学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婚否、职业、受教育程度、长期居住地、家庭关系、月均收入及支出。

IOTN[4-5]评价错畸形的程度,包括牙齿健康因素(dental health component,DHC)和美观因素(aesthetic component,AC)两部分。1)DHC反映客观正畸需求,由调查专业人士评估。对调查对象的头颅正侧位片、口内像及口腔模型进行分析,根据DHC评分标准分为5级:无正畸需要(1级)、轻度正畸需要(2级)、中度正畸需要(3级)、重度正畸需要(4级)和极重度正畸需要(5级)。2)AC反映公众美学标准上的治疗需要。采用10张不同美观程度的牙齿正面咬合照片,分别编号为1~10,1代表最美观,10代表最不美观。这些图片在一个平板上等距排放以避免注意力不同引起的偏倚[6-8]。由调查者(他评)和患者(自评)分别根据对牙齿美观的主观感觉,选择与患者牙齿情况最接近的一张图片,进行AC评分。

EPQ-RSC评价患者人格特征。问卷包含4个维度量表的各12个项目。神经质(neuroticism,N)量表:反映正常行为表现出的情绪是否倾向于稳定;外向型(extraversion,E)量表:反映受试者倾向于外向好交际或内向好独处;精神质(psychoticism,P)量表:反映倔强和讲求实际的倾向;掩饰性(lie,L)量表:反映受试者的掩饰倾向[9],T值>60说明受试者的掩饰性较强,量表的可信度较差,视为无效问卷予以剔除[10]。各分量表的计分为其各项目得分之和,每个维度的原始分转换为标准T分进行比较分析。T分数对应的性格倾向如下:43.3~56.7为中间型;38.5~43.3以及56.7~61.5为倾向型;低于38.5或高于61.5为典型。

调查问卷中,人口学信息、PIDAQ、患者自评AC、EPQ-RSC等内容由患者现场填写和回收问卷;DHC、调查者AC评分、患者接受治疗及手术情况等内容由调查者填写。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1)人口学信息描述统计。2)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及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3)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样本,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72份。

2.1 PIDAQ的影响因素

PIDAQ得分最低为6.00分,最高为82.00分,平均44.27分。PIDAQ得分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具有同质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职业人群的PIDAQ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1)。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月均支出与收入等因素对PIDAQ得分无明显影响(P>0.05)。

表1 职业对PIDAQ得分影响Tab 1 Effect of occupation on PIDAQ

2.2 AC的影响因素

各因素对AC他评得分均无明显影响,故以下仅对患者自评AC进行描述。

患者自评AC得分最低为1分,最高为10分,平均3.47分。AC自评得分不服从正态分布,故使用非参数检验。以DHC等级为分组变量、AC自评得分为检验变量做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不同DHC等级患者的AC自评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表2)。U检验分析表明,不同年龄段患者的AC自评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3)。

表2 DHC分级对AC自评得分影响Tab 2 Effect of DHC grading on AC self-assessment score

表3 年龄对AC自评得分影响Tab 3 Effect of age on AC self-assessment score

2.3 AC与PIDAQ的相互影响

双变量相关分析表明,AC自评得分与PIDAQ得分存在正相关性(r=0.232,P=0.049 89),即自我牙齿审美评价越低,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越严重。

2.4 接受治疗与否的影响因素

72人中,51人接受了治疗,21人拒绝接受治疗。接受治疗的51人中,12人接受了手术,39人拒绝手术选择代偿矫治。

卡方检验表明,不同性别患者在选择是否接受治疗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4),男性患者接受治疗者比例更高。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年龄和AC自评得分共同影响是否接受治疗(P<0.05,表5),年龄较低患者(18~28岁)自我牙齿审美较差时更易接受治疗。

2.5 影响接受手术与否的因素

卡方检验分析表明,不同支出水平的患者在是否接受手术上有统计学差异,月支出较多的患者(月支出≥4 000元)接受手术的比例更高(P<0.01,表6)。

表4 性别对接受治疗与否影响Tab 4 Effect of gender on treatment option

表5 年龄和AC自评得分交互影响接受治疗与否Tab 5 Age and AC self-assessment score interact with treatment option

表6 支出水平对是否接受手术的影响Tab 6 Effect of expenditure level on surgery option

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明,不同PIDAQ得分的患者接受手术与否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7),即患者的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对选择手术与否无明显影响。

表7 PIDAQ得分对接受手术与否影响Tab 7 Effect of PIDAQ score on surgery option

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PIDAQ得分和受教育程度共同影响是否接受手术(P<0.05,表8),教育程度较低者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较重时更易接受手术治疗。

表8 PIDAQ得分和受教育程度交互影响接受手术与否Tab 8 PIDAQ score and education level interact with surgery option

2.6 EPQ-RSC对PIDAQ、AC及治疗方案选择的影响

剔除EPQ-RSC无效问卷(L量表T值高于60分)15份,剩余有效问卷57份。EPQ-RSC不同维度的评分见表9。

表9 EPQ-RSC不同维度评分Tab 9 EPQ-RSC scores in different dimensions

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P量表得分与受教育程度共同影响PIDAQ得分(P<0.01,表10),N量表得分与AC自评得分共同影响PIDAQ得分(P<0.05,表11)。

表10 P量表得分与受教育程度交互影响PIDAQTab 10 Score of P scale and education level interact with PIDAQ

表11 N量表得分与AC自评得分交互影响PIDAQTab 11 Score of N scale and AC self-assessment score interact with PIDAQ

E、N、P量表得分与治疗方案选择(是否接受手术、是否接受治疗)的统计学分析表明,P值均大于0.05,结果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这表明不同人格倾向与治疗方案选择无关。

3 讨论

3.1 牙科审美社会心理的影响因素

3.2 正畸治疗需求的相关因素

IOTN由Brook和Shaw[5]在1989年制定,并由Rich mond等[14]进一步改良,是一个结合了牙齿咬合状况与牙齿外观的社会公众美学标准指数。IOTN是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有效评价正畸治疗需要的指数,其最大优点是可以量化患者的错程度,更客观地对错畸形进行定量统计分析。本研究采用IOTN来评估患者客观错严重程度及治疗需要,以改善由于医生不同和测量方式差异所导致的评估标准不够统一。

IOTN由DHC及AC两部分组成。本研究发现,DHC等级与AC自评得分有相关性(P<0.01),说明主观上的评价主要由客观美观程度决定;同时AC自评得分与PIDAQ得分正相关,即自我牙齿审美评价较低的人群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通常较严重。闫颖等[15]研究认为,PIDAQ三个维度得分与AC评分均具有相关性,这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3.3 艾森克人格分析在正畸治疗中的作用

近年来,医学模式的转化使人们更加关注患者人格特征对临床治疗的影响。正畸医生在面对不同人格特性的错畸形患者时,了解其个性心理对正畸治疗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EPQ-RSC由钱铭怡等[9]修订形成,更适用于中国人群。其最大优点在于保证较高信度的同时施测简便,问卷长度允许在施测条件有限(如答题时间紧)时顺利进行,且分量表的解释清楚。本研究使用EPQ-RSC可以在临床环境中高质量地完成人格评估。

通过对不同艾森克人格与PIDAQ得分、AC自评得分、治疗方案选择的相关性分析,本研究发现大部分正畸患者无极端的人格倾向,P量表得分与受教育程度交互影响PIDAQ得分,N量表得分与AC自评得分交互影响PIDAQ得分。可以看出,人格特征在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中发挥一定作用,但未发现人格特征与审美心理或治疗选择有明显相关性。而王瑞芳[16]研究认为,患者的神经质、精神质因素与审美期望呈正相关。

3.4 影响治疗方案选择的因素

成人患者矫治动机存在显著个体差异,临床上常发现一些成人患者寻求正畸治疗,并不完全由于牙齿有较严重的美观或功能问题,而是与自身牙齿的认知有关。有些轻微的错畸形患者认为牙齿很不美观强烈要求正畸治疗,有些严重错畸形患者却不认为自己需要正畸治疗,这可能与患者自然情况、社会心理或人格特征有关。本研究探讨影响成人骨性错畸形患者接受治疗或手术的各种因素。

3.4.1 影响治疗与否的因素 在对年龄、性别、职业等自然情况的研究中,发现性别影响是否接受治疗。就诊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而男性患者接受治疗的比例高于女性,这可能由于男性就诊时常存在功能问题需要解决,或者女性做决定时思虑更复杂。年龄与AC自评得分交互影响接受治疗与否,年龄较低者自我评价较差时更易接受治疗,而年龄较大者接受治疗并非主要取决于自我评价。

3.4.2 影响手术与否的因素 不同的人均月支出水平影响患者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月支出≥4 000元者接受手术的比例最高,这可能由于不同经济水平的患者负担手术的能力不同。

对心理因素是否影响手术选择,本研究发现,PIDAQ得分与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无相关性,但PIDAQ得分与受教育程度交互则与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有关。受教育程度低者PIDAQ得分高时倾向于接受手术,得分低时倾向于拒绝手术,受教育程度高者具有相反的趋势。因此笔者推测:教育程度低的患者选择方案时更易受牙科审美社会心理的影响,影响越严重越易接受手术,而教育程度高的患者选择方案时与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无明显关系。

目前患者社会心理及人格特征与治疗方案选择的关系尚未被阐明,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旨在临床上收集一定样本量,得到相关数据初步分析后进行下一阶段的实验验证。研究发现,患者自然情况、对自我牙齿美观评价、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等因素均会对其治疗方案选择造成影响,且人格特征在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中能够发挥一定作用。

综上,患者个人自然情况、对自我牙齿美观评价、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等因素均会对其治疗方案选择造成影响;自然情况和主观牙齿美观评价同时还影响患者的社会心理;自然情况、客观牙齿健康情况会影响患者的主观审美;患者人格特征也存在一定影响。临床上患者就诊的动机复杂,对于方案选择的考虑因素众多,且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发挥作用。医生在接诊患者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更好地把握患者需求,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牙科牙齿人格
牙科手术
三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牙科膜片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口腔健康宣教对洁牙患者牙科焦虑心理的影响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牙科界茅台来了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可怜的牙齿
如何保护牙齿?
爱护牙齿要注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