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途径

2020-06-01 10:16郑锦月
音乐生活 2020年2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民歌音乐

郑锦月

众所周知,音乐不是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体验、实践、熏陶、感染及表现和创造的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素质,进而实现美的滋润和陶冶。教学中若只是为了追求课堂上热热闹闹,注重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而忽视学生的心灵感悟、审美体验、想象力的开发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这样的音乐课堂就背离了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目的课程宗旨。音乐艺术学科应通过多层次的音乐体验带领学生走进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享受音乐,进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实现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一、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应有机渗透在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教育的全部内容都离不开音乐听觉的感知与体验、分析与理解。通过聆听大量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艺术视野,感知广阔的音乐天地。聆听的同时辅以将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机渗透在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之中,使学生能体验到音乐之美和蕴含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对音樂的感知力、理解力和注意力,进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柴科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的鉴赏教学中,作品呈现出的苦闷彷徨、无所适从等情绪,学生很难深刻理解,简单的理论说教必然是苍白而枯燥的。我带领学生通过聆听音响来体验压抑、低沉、悲剧性和不可幸免的死亡情绪,把握音乐作品整体性的审美感知,对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人文性做出判断和反思,同时对聆听作品后的感受和音乐要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如:下行的悲戚旋律;极不稳定的和声;弦乐器深情的音色;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富于激情的音乐情感;缓慢的哀歌渗透着“安魂曲”的情绪等等。教学中只有将音乐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聆听有机渗透在艺术作品鉴赏中,学生才能够体验作品的情感,理解音乐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并在实践活动中展现个性

音乐是直通心灵的艺术,音乐欣赏是经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活动。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语意性、非具象性为听赏者创造了无限遐想的空间。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进而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在以聆听为主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如:作品创作背景及作曲家生平简介、初步听赏感受音乐形象、分段赏析并了解音乐主题、介绍音乐要素及表现作用、完整听赏音乐作品。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听讲,是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由于没有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学生必然缺少对音乐的深入体验,当然也不能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众所周知,学生聆听音乐作品,必定会受音响中各个音乐要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参与体验音乐,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如:通过唱主题旋律或唱优美段落感受作品的旋律美;会演奏乐器的同学通过演奏主题段落体验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查找搜集相关信息:积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深层次内涵进行“大讨论”;对音乐形象性、角色性强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情境表演等等。要让学生获得深入的情感体验,必须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而不是一名旁观者,在参与中进行认知,在参与中强化、反馈、分析、评价,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体验、感受和理解。

三、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及创造力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艺术的实践过程。音乐艺术实践是一种具有创新意识的活动,学生在其中可以得到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枯燥的理论讲解以及没有切身实践感受的学习很难让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只有通过积极搭建艺术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大量可供实践的机会,方能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及艺术创造力。

实验证明,绝大多数高中学生不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教师只有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设置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及形式,提供充分可以实践的机会,才能激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深层次感悟、体验、表现音乐作品。在《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这课教学活动中,为实现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多民族及不同区域多姿多彩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传递各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唱引发学生听赏兴趣,带领学生走进民歌教学;根据不同地域民歌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引领学生开启对民族民间音乐历史内涵的关注:为学生搭建艺术实践平台,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引导学生提出合作方案、艺术设计、艺术创造,进行创造性合作表演展示等。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欲望被充分调动,会乐器的同学演奏乐器,舞蹈特长的学生编排舞蹈,有一定音乐素养的同学将民歌进行再创造并加进自己喜欢的时尚新元素……学生们在艺术实践中增强了对音乐表现的自信心,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内涵及艺术魅力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得以启迪。

四、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及坚定文化自信

音乐是生命中流动的旋律,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曾说过:“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哲学家尼采也曾说过:“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音乐在给予人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探究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文化自信,同样是音乐艺术课程的重要使命。

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知之甚少、鲜有了解。快餐文化、流行音乐大行其道,盲目崇洋、浮躁跟风、选秀泛滥等现象比比皆是,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弘扬与发展、本土文化艺术遭到忽视的艰难窘况是当前大环境下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表现出兴趣索然也屡见不鲜。音乐教育具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增进学生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价值。因此,课堂教学应将弘扬民族音乐,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放在重要位置,将音乐体验有机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首先,从音乐情感功能着手,通过学与教、听与赏、观与演的方式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从中最真实的感受真正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如通过欣赏、演唱民歌《刨洋芋》、《王大娘钉缸》等作品,体会其浓浓的劳动气息,感受朴实的生活意境,进而拓展、创编、表演,体验艺术实践与艺术创造的乐趣。其次,通过指导学生学会演唱或演奏短小、简单的民歌、民间乐曲,调动学生集体加入到民歌艺术作品的合唱、排练、表演中。经过集体排演,学生将所学民歌进行再创作,同时加入具有现代色彩的流行音乐元素形成小型民乐合奏或合唱。学生们在合作实践中逐步懂得做到声部之间的和谐、伴奏的配合、指挥的调度、表演的设计、服装的选配等等,展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们表演的作品如:《天黑黑》、《斑鸠调》、《八月桂花遍地开》、《半个月亮爬上来》、《牧歌》、《十送红军》、《映山红》、《一根竹竿容易弯》、《青春舞曲》等等。一首首朴实、生动的民歌经过艺术加工呈现出令人难忘的艺术作品,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培养了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总之,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与体验中感知音乐作品,学生不仅收获了艺术上的感悟和愉悦,同时更收获了一份最真实的民族情怀和对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尊敬和热爱,民族文化的精神将慢慢浸染于孩子们的灵魂深处,也将在他们的心田孕育、发芽、成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也会在教学中润物无声的得以体现。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民歌音乐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从叛逆到妥协的音乐巨人
音乐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浅谈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
穿花衣 唱民歌
音乐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