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华蕴丽六十载,琵琶声声育琴情

2020-06-01 10:16高峰
音乐生活 2020年2期
关键词:管弦乐中央音乐学院民乐

自古在燕赵大地的这片热土,孕育着多样文化,多种文明,民乐作为传统文化的分支,在河北的大地上有着一片广袤的天地;提起民乐,不得不想到“琵琶”这一东方乐器之王,提到琵琶不由脑海里显现出一位慈祥的老人——河北省著名琵琶教育家樊华丽老师。

樊华丽,琵琶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荣誉理事,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高级评委,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艺术委员会顾问。1940年生于河北冀州。1958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著名琵琶大师林石城、李庭松、陈重。1961年毕业分配至河北省歌舞团,1970年调至河北省艺术学校(现更名为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任教至退休。曾受聘于河北師范大学。1980年在学校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

自从艺从教六十年来,呕心沥血,潜心教学,善于因材施教和基础训练,先后为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输送了大量琵琶艺术专业人才。河北省文化厅曾记三等功给予表扬。所教学生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其中很多都已成为河北省及国内外活跃的演奏家、教育家,可谓桃李满天下。

樊华丽曾四次应邀参加全国高等院校琵琶教学研讨会。先后发表多篇教材论文并编写了琵琶教学大纲,受到文化部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为琵琶基础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艺术之路恩师授艺,儿时童趣影响一生

樊老1940年生于河北冀州垒头村,谈及樊老如何踏上从艺之路,樊老说完全是因为自己对音乐的喜爱,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樊老给我们讲了几个儿时的故事,“小时候拿秫秸秆做胡弦儿拉着玩儿,晚上村里过庙会唱大戏,我就在戏棚子下边待着,边上就是乐队,我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等戏班子散了看这台下还有一小孩儿呢,他们就把我送回家了”,“五月二十八县里庙会,我自己走二十五里地去听戏,晚上回到家父亲让我在院子里罚站。”能在戏台子旁坐得住,走二十五里地去听戏,看的出还是孩童的樊老对音乐就非常感兴趣了,但是对于儿时的兴趣,樊老的家人并不支持,家里爷爷说这是“下九流”干的事儿,面对家人的不支持不理解,樊老坚持学习音乐,跟随院子里的一个堂哥学习胡弦。一次偶然的机会天津音乐学院附中来招生,十几岁的樊老拿着京胡前去应考但并未得到老师们的认可,紧接着又去北京考中国京剧学院结果再次失败。

二、三更灯火五更鸡鸣,刻苦练琴不敢松懈

面对两次考试失败,少年的樊老并未放弃,再次去了天津音乐学院附中,这次樊老遇见了自己第一位恩师——林石城先生,樊老回忆道,“当时先生看见我的名字想起了一位名叫樊伯焉的老先生,我俩都姓樊,先生可能想起了一些往事,就把我招到了他那儿”,从此樊老踏上了学习琵琶的路程。在天津音乐学院附中,樊老还受到北方琵琶大王李廷松先生和陈重先生的指导。初学琵琶樊老不敢松懈,每天勤学苦练,樊老说“我每天早上早起三小时,一年那就不得了啊!”由于每天在天不亮就开始练琴,怕打扰到还在睡觉的同学们,樊老就去锅炉房,用棉被捂上窗户,把琴弦下边压上棉花,终日刻苦练习让樊老成为了同学之间的佼佼者。如今八十岁高龄的樊老,家里仍然备着一本琵琶《每日必弹》。对于基本功的练习,在樊老看来是重中之重,是一日也不敢懈怠。

三、燕赵大地弹拨声声,无私授课桃李天下

1961年,樊老毕业后分配到河北省歌舞团工作,1970年随省会迁移至石家庄,并兼任河北省艺术学校、河北师范学院琵琶教师,在此之前,河北省根本没有专业的琵琶教师,更令人值得钦佩的是樊老从教六十年从未跟学生收过学费,他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像边发吉、单长志、刘秋娅、高虹等,其中很多都已成为河北省乃至国内外活跃的演奏家、教育家。

提起他的女儿樊薇(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琵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樊老无比自豪。樊薇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樊老的严格教导,樊老对女儿疼爱有加,但对于女儿练琴却从不含糊,樊老给我们拿出女儿写在音乐会之际的《凝华蕴丽琵琶情深》一文,樊老说这篇文章让他很感动,文章中樊薇写到“曾经有一个姐姐对我说,有一次她去我家上课,看我脸上挂着泪珠还在练琴,爸爸却绷着脸,一点儿也不心疼的说,继续练!”可见樊老对女儿的教育非常严格。更让樊老感到欣慰的是自幼跟随他学琴的孙女樊怡凝现在已经是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琵琶专业大四的学生,并且已经被免试保送攻读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真是将门出虎子啊!

四、樊门三代演绎国乐,情系中华家和天下

2019年11月23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同时也是河北民乐界的大事情,“琵琶声声、凝华蕴丽”琵琶教育家樊华丽从艺六十周年音乐会在河北艺术中心音乐厅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是由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河北弘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河北省音乐家协会支持的民乐界盛世。邀请莅临现场的嘉宾也都是民乐界及各行业的大咖级人物。如:吴玉霞(国家一级演奏员、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暨琵琶专业委员会会长)、孙维熙(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教授、原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副校长)、郝贻凡(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派琵琶艺术第四代传人)、黄河(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民族器乐杰出教育家)、戴亚(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会长)、薛克(中央音乐学院二胡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微(北京师范大学琵琶教授、硕士生导师、器乐系主任)、王超慧(首都师范大学琵琶教授、硕士生导师、器乐系主任)、陈贵平(中央民族乐团一级演员)、黑连仲(天津音乐学院琵琶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副会长)、杨秀玉(山东艺术学院琵琶教授、硕士生导师、民乐系主任、中共十九大代表)、王赞珍(山西大学琵琶教授、硕士生导师、民乐系主任、山西琵琶学会会长)、张艺昆(云南艺术学院琵琶教授、硕士生导师、民乐系主任、云南省琵琶学会会长)、寇秀梅(河南省艺术学院琵琶副教授、河南省音协琵琶协会专家组主任、全国艺术考级高级评委)、梁宁(中国戏曲学院琵琶副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理事)、廖莎(中央民族大学琵琶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省内领导及嘉宾:河北省委网信办专职副主任牛兰东,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庞彦强,河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白朝辉,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高峰,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艺术委员会顾问梁琦,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韦建斌,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杨绯,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办公室主任田芳等,可以说是阵容强大,旌旗蔽空。

音乐会在一曲琵琶合奏《欢沁》中拉开帷幕,值得一提的是,开场曲是由来自定州市的50位小琴童共同呈现的,指导教师邵玲老师现任定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也是樊华丽老师的高徒;整场音乐会分三个乐章,《溯源》《传承》《盛放》三个乐章主题相扣,恰恰是对樊老从艺六十周年的真实写照。

第一乐章《溯源》分别由樊华丽老师的几位高徒单长志、李娜、孙闪、翟云翔携第三代“樊家军”共同演绎的《梦入江南》《茉莉花》《武生》三首乐曲,追溯自己学艺的源头,进而表达对恩师的培育、教导之情。

第二乐章《传承》由樊薇老师带领中央音乐学院琵琶专业学生们(第二代及第三代樊家军)分别为大家带来了现代琵琶作品《品》《文武双全》,令人惊讶的是第三代樊家军的新秀樊怡凝为大家展现的琵琶独奏《文武双全》,娴熟的技艺,精湛的表演打开了全体观众的心扉,叫好声、呐喊声响彻全场,不免为樊老一家三代坚守琵琶专业阵地而敬佩之情,油然而起,这就是“传承”的真谛吧!

第三乐章《盛放》首先由樊家军第三代的领军人物,著名青年琵琶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于源春为大家带来琵琶独奏《静默之弦》,于源春老师相信大家对她是相当熟悉的,自幼追随樊薇老师学艺至今,中央音乐学院在读琵琶博士,是国内琵琶专业青年一代的佼佼者,常年活跃于国内外的舞台,为传播琵琶文化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舞台上的于源春正如其名,源远流长中国风,春意盎然展新颜,精湛的技艺,丰富的表演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诠释着琵琶专业领域“盛放”的含义;接下来是由樊老的女儿,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樊薇老师带来的经典古曲《十面埋伏》,樊薇老师所弹奏的是浦东派林石城演奏谱,经典的乐章,熟悉的旋律仿佛把人们的思绪带回了千年之前的那场世纪大战,展现了一位琵琶演奏家综合实力的内功,为传承发展琵琶专业未来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的表演是全场音乐会的焦点,也是本场主题的表达,把音乐会推向了顶峰。

80岁高龄的樊华丽老师携手女儿樊薇、孙女樊怡凝,樊门三代琵琶人同台共奏《春江花月夜》,在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民乐团的协奏中为大家呈现三代琵琶人的风采,担任本曲指挥的同样是80高龄的河北省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王毓麟先生,值得大家关注的是王毓麟老师与樊华丽老师是就读天津音乐学院时的同班同学,两位老艺术家携手在河北的大地上传播发展民乐近60年,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民乐人才,为两位80高龄的艺术家依然活跃在民乐事业推广的舞台上,感到无比的肃穆,此刻只能用四个字表达后辈的感慨“德艺双馨”。

音乐会的尾声同样震撼无比,规模宏大,三代樊家军共谱华章,同奏一曲《我和我的祖国》表达民乐人对祖国的祝福及身为琵琶人的自豪,正所谓“樊门三代奏国乐,情系中華和天下”。

六十年的从艺之路从未间断,“溯源、传承、盛放”体现着樊老的艺术人生,让我们祝福老艺术家生活之树常绿,生命之水长流,春辉永绽!

猜你喜欢
管弦乐中央音乐学院民乐
我与民乐
新媒体时代音乐图书数字出版的发展路径探索
共享、共建、共荣
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奖名单
家有八千精英兵 却无一席适才位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金钟奖首涉民乐组合茉莉花民乐组合和圣风组合共获金奖
我,民乐高手
天道为酬勤 大略驾群才
大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