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06-02 04:35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有效率

张 稳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山东 济宁 272000)

黄疸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症,一般情况下新生儿患病的可能性更大,且患病几率较高。其发病原因主要为新生儿刚刚离开母体,新陈代谢由脐带转为肝脏,新生儿无法正常将体内的胆红素排出体外,导致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过高,巩膜,粘膜,皮肤及其它组织被染黄。基于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抚触护理对于新生儿黄疸护理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6年12月~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黄疸新生儿纳入本次研究,采取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中男23例,女17例;日龄2~8d,平均(4.7±1.0)d。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日龄2~7 d,平均(4.5±1.0)d。在一般资料对比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蓝光照射、肌肉注射胆红素拮抗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专科护理,注意患儿保暖,加强营养支持、病情监测,注意并发症的防治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新生儿抚触护理,护理人员在经常专门的抚触护理培训且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在实施护理操作时需保证双手干净、温暖,不得留长指甲,应用正规的国际标准抚触护理方法开展抚触护理。将治疗室的温度控制在24至26摄氏度,并在室内播放轻音乐。抚触的动作要轻柔、力度适中,抚触时需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如患儿哭闹、肌肉紧张、皮肤变红或出现其他不适正常,需马上停止抚触,并向医生报告。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两组患儿均在治疗5天后判定临床疗效,显效: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黄疸完全消退;有效: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所下降但未降至正常范围,黄疸完全消退;无效: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黄疸未消退。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儿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组间对应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统计对比采用x2检验,当P<0.05时,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可见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n,%)

其次,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n,%)

3 讨 论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较高,具体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其病因和临床症状各不相同。新生儿黄疸的危害较大,可导致患儿出现智力下降、运动障碍等后遗症,严重者可致死。该病一经发现需及时治疗,临床上一般采取蓝光照射、肌肉注射胆红素拮抗剂、静脉滴注酶诱导剂等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在治疗的同时还需配合恰当的护理干预,抚触护理是新生儿护理中较常用的护理方法,不但可增加患儿的舒适度,减少哭闹,改善其睡眠质量,还可通过抚触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度,促进黄疸消退。

本次研究显示,通过对黄疸患儿实施抚触护理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2.5%,具有显著差异。可见,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可发挥理想的护理效果,利于患儿病情的改善。

由上可见,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建议临床上对这一护理模式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有效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很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