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输液患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

2020-06-02 04:35
关键词:大环内酯喹诺酮类药物

蒋 娜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人民医院,江苏 淮安 211700)

感染科患者由于病情的影响多采用抗生素输液治疗,而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非常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为此,需要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整理、分析[1]。本次研究对我院感染科32例抗感染输液治疗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分析整理患者相关资料,旨在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32例抗感染输液治疗不良反应病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平均年龄(43.6±5.7)岁,男18例,女14例。

1.2 一般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明确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临床表现,同时对患者治疗药物相关情况进行整理。

1.3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t、x2视为检验指标,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患者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反应15例;呼吸系统反应4例;过敏反应13例,皮肤瘙痒者11例、皮疹者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1 临床表现(n,%)

2.2 患者用药类型

头孢菌素类药物18例56.3 %;大环内酯类药物7例21.9%;氟喹诺酮类药物5例15.6 %;青霉素类药物2例6.2 %,头孢菌类所占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为4.51。

3 讨 论

3.1 用药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感染科患者以各种感染类疾病为主,患者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在本次调查结果中可见,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56.3 %,其余依次为大环内酯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在患者临床表现的调查中显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以恶心、呕吐、腹泻表现为主,而后为过敏反应,患者以皮肤瘙痒表现为主,最后为呼吸系统反应,患者均为呼吸困难表现。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治疗有着直接的影响,需要加强管理。

3.2 护理管理

对于感染科用药不良反应患者来说,影响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在用药前要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病史,针对存在抗生素过敏的患者要列为重点管理对象,并予以药敏测试,严格核对患者药物名称、用药剂量,在给药钱采用三查七对制度进行查对,详细询问患者个人信息,必要时采用双人核查制度,确认无误后可给药治疗[2]。

在患者输液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增加巡查频率,对患者表现进行观察,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针对高危风险的患者、老年患者要重点管理,此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可将此类患者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安排专人巡查、看护,提升患者用药安全[3]。要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健康指导,让患者明确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叮嘱患者自我监测,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及时消除治疗风险,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性。

猜你喜欢
大环内酯喹诺酮类药物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基层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合理用药管理研究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喹诺酮与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