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2020-06-02 04:35王小芬
关键词:流性半夏胆汁

王小芬

(惠州市惠东县平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惠州 516300)

胆汁反流性胃炎为临床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多由手术因素和幽门括约肌功能异常所导致,发病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和胃灼热,其不仅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严重时还可并发胃出血,危及患者生命[1-2]。长期以来,我国医疗领域从未停止探索该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案。本次课题研究采用中医辛开苦降法治疗该疾病获得较理想疗效,可供日后临床实践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纳入2017年9月~2019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74例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将就诊顺序先、后作为分组依据,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29~74岁,平均(49.8±4.4)岁,治疗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31~73岁,平均(49.6±4.9)岁。两组各项基线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均在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和方法后自愿参与研究。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铝碳酸镁(国药准字H10950011;安丘市鲁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治疗,每次1.0 g,每日3次,用药周期为2周。

采用辛开苦降法对治疗组实施治疗,具体用药为半夏泻心汤,药物不成包括:半夏15 g、干姜9 g、黄芩9 g、人参9 g、炙甘草9 g、黄连3 g、大枣4枚,水煎服,取300 mL,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每日1剂,用药2周。

1.3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症状积分标准。无症状为0分;有轻微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不需要用药,计1分;有明显症状,需要用药,计2分;有严重症状,用药后可明显缓解,计3分;有重度症状,用药后症状仍无明显缓解,计4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

两组治疗前的症状积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症状积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更低,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比较(±s;分)

组别 症状积分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n=37) 2.9±0.5 0.9±0.2对照组(n=37) 3.1±0.5 1.8±0.4 t 1.720 12.241 P 0.090 0.000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更低,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本课题研究评价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选用辛开苦降法经典方剂半夏泻心汤,将西药铝碳酸镁作为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周期结束后的症状积分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本课题研究的试验用药可获得安全、确切的疗效。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中医中属于“胆瘅”、“胃脘痛”的范畴,寒、热共同侵袭为主要病机,故治疗上应将辛温除寒、疏胃泻火作为治疗原则[3]。半夏泻心汤中,半夏和干姜具有祛寒辛温的功效,黄连、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和胃止呕的功效,人参、大枣补中益气,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4]。全方诸药配伍应用,可有效消除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逆转病程,疗效确切,且各入药药材药性温和,毒副作用少,故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示,辛开苦降法为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方法,可作为现阶段临床治疗该疾病的常用中医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流性半夏胆汁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莫沙必利及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半夏入药多炮制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半夏入药多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