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左颈部Castleman病1例

2020-06-02 08:01钱江红崔理明代学忠周杨邓芳李丽萍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滤泡肿物免疫组化

钱江红 崔理明 代学忠 周杨 邓芳 李丽萍

(1.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 大理 671000;2.大理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大理 650011)

资料患儿女性,12岁。因左颈部肿物半年,无其他不适症状于2019年6月25日就诊。专科检查:左颈部胸锁乳突肌Ⅲ~Ⅳ区可见表皮下隆起肿物,质韧、边界清,压痛及皮温(阴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结核抗体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CA153、CA199未见异常。血生化:总胆红素18.6 μmol/L,碱性磷酸酶129 U/L。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片、甲状腺及腹部B超检查均未见异常。双侧腋窝及腹股沟区B超未见异常。颈部B超:左侧颈部多个卵圆形淋巴结低回声,最大约4.9 cm×2.3 cm,边界清,未见融合,内探及点状血流信号。右侧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颈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左侧颈部多个大小不等类圆形软组织占位,最大约3.7 cm ×2.5 cm,T1呈等-稍低信号影,T2呈高-稍低混杂信号影,弥散加权成像呈明显弥散受限改变,病灶边界尚清,占位效应明显(图1A)。邻近血管明显受压、推移。左侧胸锁乳突肌明显向前外方推移,病灶部分包绕左侧颈总静脉,增强扫描呈中等均匀强化(图1B、C)。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虽未能明确诊断,但颈部肿物体积较大,结合颈部解剖结构采用手术切除后行术中冷冻的方法较合适。颈部MRI见肿物部分包绕血管,若不行手术切除肿物有继续增大压迫血管及气管的可能。因此为了减少患儿焦虑,在排除手术禁忌证后,于7月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颈部肿物切除术及其周围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灰红色组织1块,约6 cm×4 cm×2 cm;旁边可见4枚结节,直径为1~4 cm,切面呈灰白色、实性、质软。淋巴结明显增大,淋巴滤泡增多,间区增宽,淋巴滤泡中心呈“同心圆”或“洋葱皮样”结构(图1D、E),其中可见弥漫散在小至中等大小细胞及淡染核大细胞。免疫组化标记:CD3(+)、CD5(+)、CD20(+)、CD10(+)、CD30及CD15散在少量(+)、CD34(-)、Bcl2(+)、Lambda(+)、Kappa(+)、Cyclin(+)、Ki67散在及少灶(+;图1F)。诊断为左颈部淋巴结非典型增生,不排除霍奇金淋巴瘤。我省肿瘤医院病理科专家会诊后诊断为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术后患儿左颈部切口愈合良好,无发热、疼痛等症状后出院。建议后续至儿童医院血液科治疗。术后48 d电话随访,家属诉出院后至儿童医院就诊,血液科医师未行特殊处理,建议2个月后复查。目前患儿无不适症状,颈部无明显术区瘢痕及其他包块形成等。

图1 颈部MRI A.病灶边界尚清,占位效应明显(箭头);B.增强扫描呈中等均匀强化(箭头);C.增强扫描显示邻近血管明显受压、推移(箭头);D.病理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示淋巴滤泡中心呈“同心圆”结构;F.淋巴滤泡中心呈“洋葱皮样”结构;E.免疫组化结果(苏木素-伊红染色 ×100)。

讨论CD病是一种介于良、恶之间的罕见疾病,是病因不明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疾病。CD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好发年龄以35~55岁为主[1],多见于胸部(纵隔)、颈部、腋,以及腹部、腹膜后、腹股沟,偶见于眼眶、鼻、咽等部位[2]。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卡波济肉瘤疱疹病毒(HHV-8)感染、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2、IL-10、肿瘤坏死因子α和趋化因子CXCL-13 等有关,其中 IL-6 是主要因素[3]。依据病理分为3种类型: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和混合型;依据淋巴结肿大部位及全身症状分为2种:单中心型(unicentric CD,UCD) 和多中心型(multicentric CD,MCD)[4]。在年轻人中,90%的UCD 患者病理显示透明血管型,表现为特发性无症状肿块,最常见于纵隔和头颈部等;相反,MCD可表现出全身性疾病,如肝、脾大,发热,盗汗等,甚至可能出现炎症性血管渗漏综合征,并伴有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Ⅷ缺乏等[5]。

本病需要与神经鞘瘤、颈动脉体瘤、淋巴瘤、颈淋巴结炎和淋巴结结核等鉴别[1]。青年期颈部无痛性肿物,超声提示肿物边界清、血供丰富且低回声。临床分型不同,CT表现亦不同。平扫CT示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则提示为UCD。MRI检查表现为均匀等T1稍长T2信号,病灶内或边缘见迂曲扩张的流空血管为典型特征。本病例未见此特征。而MCD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但可作为术前准备[6-8]。根据病理及免疫组化,且考虑到没有提示多中心病变过程的全身症状,因此确诊为UCD。根据分型尽早制订治疗方案。何小桐等[9]报道,手术治疗6例UCD患者,预后好且随访无复发。根据CD分型其治疗方案亦不同,UCD首选手术治疗,治愈率达90%。对于无法完整切除的UCD,可使用单纯放射或化学治疗或联合放射化学治疗方案;而MCD可因临床表现各异,无标准治疗方法,但可依据患者全身情况结合病理分型进行分阶段治疗,如IL-6靶向治疗、血管栓塞术和沙利度胺、环磷酰胺、泼尼松、利妥昔单抗等化学治疗等[3]。据报道[10],UCD手术完整切除后治愈率较高,预后好,但MCD预后较差。

总之,尽管CD的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是非特异性的,但对于排除其他疾病和为术前作准备极为重要。因CD缺乏特定性诊断标准,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开发更敏感的诊断方法。儿童CD预后良好,但早期、正确的诊断有助于减少家庭和患儿的焦虑[11]。

猜你喜欢
滤泡肿物免疫组化
腮腺沃辛瘤淋巴间质的免疫病理特征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巨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激惹型脂溢性角化病的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
声辐射力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诊断价值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