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养育者幼儿性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20-06-03 03:06于晓敏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进行性幼儿教育

于晓敏

(尤溪县文公幼儿园,福建 尤溪 365100)

在幼儿阶段开展性教育是一件极其严肃、有意义的事情。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理事会主席玛丽·考尔德伦博士说:性教育最紧要有效的时期是14岁以前,尤其是5岁以前,由父母或其他有关人员进行,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有关“性”的科学培养和教育,将决定儿童和少年此后一生有关“性”的种种方面。[1]许多国家鼓励幼儿在3-6岁时学习有关性教育的内容。比如英国法律规定,必须对5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教育;芬兰幼儿园有正式的性教育图书;马来西亚是要让4岁小孩也要学习性知识等。[2]

幼儿性教育是向幼儿传授性相关知识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向幼儿传授幼儿性生理发育、幼儿的性心理发育、幼儿的性反应、性别角色、幼儿的性保护教育、幼儿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养成幼儿性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幼儿具备一定的性自我保护能力。[3]因此,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就是帮助幼儿正确认同自己的性别;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就是教给幼儿什么是爱、怎么去爱、怎么保护自己、怎么爱护和尊重他人;对幼儿进行性教育,是要在幼儿提问“我从哪里来”时,给予幼儿肯定的回答,而不是欺骗或是隐瞒,遇到不懂得问题时,直截了当告诉幼儿“我不知道”然后跟幼儿一起去解决问题;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就是教育幼儿最基础而又正确的“性”知识,让幼儿拥有健康的人格。

一、幼儿性教育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笔者从2016年9月开始,连续三年围绕以下十个问题对新入园300名幼儿的家长做问卷调查。

幼儿性教育问卷调查表

调查结果统计:问卷内容1与2,9与10回答选择“有”“要”“希望”和“知道”的比例分别为 16、42、25和38人,占比分别为8.3%、14%、5.3%和12.7%。这是比较低的数据。问卷内容3到8回答选择“有”的也是低得不可想象(分别是):“性别”问题132人占44%、“私密”问题52人占17.3%、“人哪来”问题84人占28%、“尿尿”问题47人占15.6%、“交友”问题21人占7%和“帅美”问题95人占31.7%。

由于调查样本偏小,以上数据随机性可能比较大,但是,它与笔者日常和家长交流时所掌握的总体情况还是比较相符的。

问卷结果分析:问卷的第一与第二,第九与第十内容是高度相关的问题,这种关联度决定了问题回答的逻辑关联性。因为知道了性教育内容,就会认为有必要进行性教育,就会促进性问题交流。但是,即便如此,选择积极结果的数据还是低的可怜;问卷内容第三到第八个问题是涉及到性教育具体的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幼儿遇到的两性问题,是父母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样地,回答的数据普遍偏低说明,多数家长不知道幼儿性教育内容,进而觉得没有必要和自己的孩子谈“性”,而之所以希望教师与自己的孩子谈性问题,以及和孩子有过性问题交流的比例表现的较高,纯粹是生活中孩子对“性”的好奇问题引发的。

从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初步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教养者对幼儿性教育问题表现出了回避的态度。在中国很多家庭和许多人的意识深处,“性”是十分敏感的话题,谈“性”色变,对性敬而远之,以为性是可行而不可言的,是“两人之间的事”,上不得台面,登不了厅堂。即便是跟幼儿,仍有83%的父母连最基本的身体私密部位名称都不太情愿提及,而是寄希望于学校、社会和孩子自己来教育,很多父母觉得等幼儿长大了自然就会懂了,现在说为之过早,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因此,回避成为了一种常态。二是教养者对幼儿性教育观念认识不足。父母并未对幼儿性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从教育的层面来认识幼儿性教育的重要性。儿童性侵害案件时有发生,不仅暴露了父母与幼儿双方性教育的缺失,也说明幼儿对于保护自己和尊重他人身体观念没有被正确灌输,是教养者对幼儿性教育观念认识不足的一种后果。三是教养者对幼儿性教育方法不正确。以上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许多父母面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诸如“我从哪里来的”,由于不知道怎么和幼儿解释,于是就用他们是“从小星星变出来的”或“从桥洞里捡来的”或“是别人送的这样的玩笑话来忽悠幼儿”,这样的回应不仅让幼儿想法产生混淆,而且也错失了和幼儿坦白讨论性的难得机会。对于3岁左右的幼儿来说,父母尽量不要以谎言来应付幼儿导致幼儿形成错误的“性”知识。我们不需要提供详尽的回答,但是必须根据他们的年龄,对答案的满意程度,随机应变,调整自己的答案。父母可以在幼儿提出问题时反问幼儿,最好让幼儿清楚的了解,自己是爸妈相爱结合生下来的,以此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因此,以下三大问题要引以高度的关注。

一是要帮助孩子端正对性别的理解。无论父母出于个人的何种心愿而无视自然的事实随意把幼儿男扮女装或女扮男装,很容易导致幼儿性别错位,这是一种错误的性别教育。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如果幼儿从小没有习得和他性别相适应的态度和反应,很可能会使幼儿的性别意识模糊、错位,会造成他(她)的性格、行为举止、言语谈吐出问题,使他们在同龄人面前受到嘲笑、辱骂、欺凌等恶果,影响性心理的正常发育。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性自识、性别角色行为、性别自我表现、动情反应以及今后的性选择目标等。

二是要帮助幼儿与异性同龄人处理好关系。3岁左右的幼儿开始对自己和异性身体的差异感到好奇,想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如何运作的,和其他小朋友是否不一样。当幼儿产生“为什么女孩子是蹲着尿尿,男孩子是站着尿尿”时,父母不可以回避,应该告诉幼儿男女身体结构不同。幼儿产生交往欲望,对同龄儿童发生兴趣并且需要交朋友是正常的心理需求,要得到满足。幼儿在与异性伙伴玩耍中,可以消除性别神秘感,更可以在发展社会交往能力。此时的父母应该教育男孩要礼让、保护、呵护、尊重女孩,不欺负女孩;女孩的父母则要教育自己的幼儿不因某一男孩的欺负而把对某一男孩或男性的戒备与恐惧扩大到所有男性,教育女孩要做一个温柔善良、有爱心的人。父母要鼓励幼儿与异性朋友游戏玩乐,而不去阻止或过分关注男孩女孩的交往,要用正确的眼光看待他们之间天真烂漫的友谊。

三是要帮助幼儿形成最初的性道德伦理规范。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可以从社会感、责任感、尊重感、道义感、幸福感这五个方面着手。父母应该向幼儿逐步渗透以下内容: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人类社会是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是平等关系;男女之间的性活动,不仅要相互负责,而且还要对家庭、对社会负责,双方的性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男女要平等。

二、幼儿性教育的对策

(一)要善于与幼儿分享性教育的相关知识

幼儿上入园后,教师应该让幼儿认识到“男女有别”。第一,教育幼儿,不论男孩女孩,背心裤衩遮住的地方不能看也不能碰。当有人触碰这些部位的时候要及时告诉老师,教师要第一时间询问是谁、是什么原因,从而做出处理,情节严重还要就医或报警,要让幼儿明白有拒绝他人接触身体的权利。第二,教育幼儿有一些行为是不可以做的。比如男孩子不能去掀女孩子的裙子,不能偷看女孩子上厕所,不能抓女孩子的头发;女孩子不能去脱男孩子的裤子,小朋友之间玩耍时不要随便亲亲、抱抱等等。第三,要让孩子明白界限在哪里。比如:在家里,幼儿也许可以不穿衣服乱跑,但是在公共场合这样做是不允许的;让幼儿知道在隐私的场合触碰自己的性器官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在公共场合做这件事情。第四,利用集中活动时间给幼儿看一些关于性教育的绘本或者视频。比如:《不是每个抱抱都美好》《我是男生,你是女生》《不要随便摸我》等,让幼儿接触绘本、短片等不同的载体,让性教育透明化、科学化。

(二)要善于与幼儿探讨性教育的相关行为

发生在“熟人之间”的性侵行为,比如教师、隔壁邻居,甚至亲戚,有的刚开始侵害程度不一定严重,比如摸一下、抱一下等,幼儿对于性侵的界限不是很清楚,可能认为这些举动是对方爱自己的表现。所以,要在教育幼儿对身边的人要有礼貌的同时,教育孩子如何分辨对自己不好的行为;要花更多的精力教育幼儿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有人侵害自己的私密部位都应及时报警,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维护权益。幼儿园应该集中告知幼儿当有人提出与自己玩耍时,如果涉及脱衣服或者肌肤接触,幼儿该马上拒绝并告诉老师或者爸爸妈妈。

(三)要引导养育者善于与幼儿共同学习性教育相关知识

有研究显示,儿童3岁就有性意识萌发。所以家庭要给幼儿树立一种身体意识,养育者不该耻于谈及而是要科学地对待性教育这件事。专家提示,社会、学校、父母一定要把幼儿的性教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提高警惕。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应该成为幼儿性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如果幼儿不懂什么是性,遇到性侵事件时是无法判断、无法面对的,更不会自我保护了。所以,及时有效坦诚平等的性教育,才能尽早避免由于幼儿对性的无知而遭受的伤害,同时还要预防幼儿形成不正确的性心理。为了培养幼儿们“性”方面的道德观,必须从幼儿时代起反复地教育幼儿,灌输正确的性知识,奠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进行性幼儿教育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并文献复习
更正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1例报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