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围填海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020-06-03 03:35金余娣鲁水朱志清叶林安
环境与发展 2020年4期
关键词:保护措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金余娣 鲁水 朱志清 叶林安

摘要:以洋山深水港区围填海活动为例,结合工程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造成的一定的影响,提出围填海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从宣传力度、环境监测工作全方位监控、环境保护监理工作、填海工程环保机构、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声环境保护、固废处置、保护生态环境的影响、敏感目标保护、风险事故环保应急、生态修复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方案,以期为和谐海洋的构建、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围填海;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4-000-03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4.002

Abstract:Taking Yangshan deep-water port reclamation as an example, and combining the projects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surrounding sea area,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reclamation are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schemes shall be made in terms of publicity,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pervis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rganization of reclamation project,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protection,acoustic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olid waste disposal,impac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sensitive target protection,environmental emergency of risk accident,ecological restoration, etc.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ocean, the effective use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Land reclama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Protective measur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围填海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方式,也是缓解土地供求矛盾和扩大社会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围填海在许多国家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包括荷兰、英国、美国、日本、中国等[1]。在一些人多地少的国家和地区,围填海受到高度重视。围填海带来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如增加食物供给(用围填海新增的土地来发展农业),吸引更多的投资(用围填海新增土地来发展工业),为城市提供新的发展空间等。但同时围填海带来的海洋与海岸帶环境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改变海域水动力条件,造成了附近海域泥沙淤积;加速沿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导致生物栖息地丧失,生物多样性降低;造成海水水质恶化等。“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已成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化海洋强国的必然选择[2]。

目前我国围填海工程在海洋环境影响方面积极开展了诸多相关研究和探索[3-6],陈彬等[7]从水环境的质量、海岸、海底地貌、海洋生物种类和群落结构等多方面剖析了福建泉州湾围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黄贝等[8]对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填海工程对海洋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做了相关分析。苗丽娟 [9] 针对目前围填海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并研究适合评估我国围海造地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失的方法与测算模型。彭本荣等[10] 研究了填海造地的生态损害评估,同时还建立了填海造地海域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评估模型。但在海中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空间规划与管理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以洋山深水港区围填海活动为例,结合工程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造成的一定的影响,来谈谈关于围填海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 围填海工程的生态保护措施

1.1 加大海洋保护宣传力度

利用各种科普宣传渠道加强海洋文化宣传,将海洋科普知识、海洋观念引入教育体系,引导大众树立对海洋的敬畏思想,增强海洋意识和海洋观念,并自觉上升至公民道德意识层面。施工承担单位对职工进行环保宣传和教育,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培训、开展宣传,培养大家工程施工和运营期的爱护环境、防治污染的意识和方法。

1.2 进行环境监测工作全方位监控

通过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环境监测,能够动态了解和及时发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随时调整和补充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以便及时制定切实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控制策略,使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需要对水质与沉积物、水生生态、渔业资源、陆域环境、海域生态环境进行监测。

1.3 开展环境保护监理工作

贯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控制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根据《关于在重点建设项目中开展工程环境监理试点的通知》(环发〔2002〕141号)文件精神,在建设项目中开展环境监理的试点工作。洋山深水港区的环境监理内容应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措施环境监理,固体废物处理措施环境监理,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环境监理,水土保持措施环境监理,噪声控制措施环境监理,野生动植物及海洋生态保护措施环境监理,人群监控措施环境监理,其他环保工程环境监理,以及环境监测调查等其他环保监控措施的监理。加强施工期环境监理,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必须落实到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配备相应的环境监理人员。上海市和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应协同做好该项目施工期的环境监督管理,根据工程进展的不同阶段,组织有关单位有针对性地进行施工期环境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补救对策。

1.4 建立和完善填海工程的环保机构

为了更好保护环境,洋山深水港填海项目需要设立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并明确机构职能。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可由项目的运营单位负责。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环保工作保障体系,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辅助区建立环境保护三级管理网负责运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

1.5 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为减少施工活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计划、安排进度时,应充分注意到附近海域的环境保护问题,尤其对港池开挖等重要环节,要求施工单位制定详细的施工作业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避开主要经济鱼类的产卵繁殖期(每年的4-8月)。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满足港区污水排放需求;港区生产废水处理应配套建设含油污水处理设施;港区生活污水由本工程新建的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回用;对于港区含油污水,建设油污水处理站对机修车间含油污水、机械车辆冲洗废水等处理达标后回用;船舶油污水由各船務公司委托由海事局认可的资质单位接收处理;船舶生活污水由船舶自备的集污舱储存,不外排。在进行陆域吹填时,围堰建成后方可进行陆域吹填作业。溢流口排放执行海水水质四类标准(SS浓度增量≤150mg/L),陆域吹填时通过在吹填区内设置分隔围埝和防污屏等工程措施,使排水在吹填区内变得较为澄清再从溢流口排出。泥浆在围埝内应有足够的沉淀时间,保证回排清水的悬浮物浓度达标,作业中发现超标可通过适当延长吹填区泥浆的停留时间以及添加絮凝剂以降低浓度值。陆域吹填过程应有专人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溢流口的浓度低于150mg/L以下。实施陆域吹填时须保持输泥管道接口的严密性,防止泥浆由接口处洒漏。对施工机械、运行方式和施工季节等进行严格设计,避开暴雨、台风等不利气象条件的季节。主航道疏浚时候,宜选用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港内或支航道可选用抓斗式或绞吸式挖泥船施工,推荐使用绞吸式挖泥船。减少超挖土方量,控制装舱溢油对水体产生的影响,溢流时间控制在0.5h左右为宜。

运营期:港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分为雨水、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三个独立系统。新建生活污水处理站一座,处理能力20m3/h,采用A/O法处理工艺处理,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码头前沿部位设置船员专用移动厕所。设置含油污水处理站,含油污水经冲洗场地明沟或机修车间暗管收集排入隔油沉淀池,初步隔油沉淀后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系。到港船舶均配有油污水处理装置,船上的残油、油泥和停泊期间意外产生的含油污水由港口接收设施接收处理。锚地、码头和港内作业船舶、油泥和油污水的接收依托一期配备的环保接收船。港区现场不进行洗箱作业。芦潮辅助配套区:机修车间、箱修车间产生的含油废水以及装卸机械或车辆冲洗废水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排放至污水管网。普通集装箱和场地冲洗废水、口岸查验及配套区堆场冲洗废水可采用加药→混凝→气浮→过滤→活性炭吸附处理后排放。生活污水接管排放到临港污水处理厂。

1.6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在施工期便道定期洒水,散装含尘物料设挡风墙;石灰、水泥和沙石料拌和站离民工临时作业工棚300m以上,拌和站配备除尘设备;沥青的熬炼、拌和过程采取密封罐或其他避免烟气直接排放的手段。同时,选用耗油低、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汽车。维修保养应严格执行I/M制度,使汽车和机械设备维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以降低车辆、装卸机械燃油产生的尾气。到港船舶应燃用污染物含量和排放量能够满足公约要求的船舶燃料,提高港区装卸货物效率,减少船舶废气的排放。

在运营期港区选用低污染的燃油(气)两用热水锅炉,采用清洁燃料(如0#柴油等)和高性能的燃烧器,使燃料充分燃烧后达标排放。运输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建议采用新型催化燃烧净化过滤器,以降低其排放浓度。焊接烟尘和金属切削粉尘采用焊接烟尘净化机进行净化处理。配备清扫车和道路洒水车各一辆,定时对港区路面进行清扫和洒水冲洗,以减少二次扬尘。食堂采用液化气或压缩天然气等清洁燃料,炉灶上部设置油烟气净化装置和通风设备。加强对港区车辆和船舶的综合管理,避免车船流量过密、交通堵塞和马达空转等现象,禁止排烟量大且CO、NOx浓度高的车辆进入港区。芦潮辅助配套区:餐厅油烟废气经过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达标排放;机修和箱修产生的焊接烟尘和金属切削粉尘,经烟尘净化装置处理后排放;区域内装卸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采用新型催化燃烧净化过滤器和使用无铅汽油,减少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

1.7 声环境保护措施

在施工期合理布置港区内设施。将高噪声的作业场所与车间布置在距离港界超过80m,集装箱等高噪声作业区控制在距港界超过200m较为合理,其他作业区高噪声场所距离港界的控制距离在100m左右。在具体港区布置时,建议将高噪声场所布置在地形曲率大的地方,把港口生活区、办公区布置在港界附近,对港区噪声进行有效隔离。改善设备、优化管理。选用先进的港口机械与高效的工作流程,降低装卸作业噪声;对宁波-舟山港集装箱作业区的固定设备采取安装消声器、隔声等措施,减少设备运行噪声;对港区装卸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组织定期检修,保持其良好运行,淘汰落后和超期服务的设备设施,防止噪声超标;在特定作业区,选择安装隔声罩、减振装置等设备,减少噪声。在声源附近的施工人员佩戴防噪声耳罩,合理安排人员,轮流操作,减少接触噪音时间,并有足够的时间恢复体力;对影响较重的施工场地,须采取临时的吸声、隔声屏障或围护结构。作业区绿化,建议宁波-舟山港做港口绿化专项设计,采用立体绿化方式,多维度进行绿化,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的空间,降低噪声影响。开山爆破应尽可能在白天进行,避免在18:00~次日7:00时段进行爆破作业。合理安排高噪声施工作业的时间,每天23:00~次日晨6:00禁止打桩机、推土机、装载机、混凝土灌浆机、空压机、电锯等高噪声机械作业,尽可能减少对邻近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施工在白天进行,禁止夜间施工。如果必须进行夜间连续施工,则应认真执行夜间施工的有关规定,施工单位要向所在区环保局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复同意后才能施工。

运营期:港区:空压机房站,锅炉房风机、泵房等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隔声、消音措施。办公区距疏港通道保持100m以上距离。道路两侧设防护林带。芦潮辅助配套区:合理布局,将作业点尽量往场地中间布置。装卸采用低噪声作业机械设备。加强厂界绿化,减缓运行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对周边用地的规划应尽量安排对噪声不敏感的企业。

1.8 固废处置措施

在施工期建立垃圾场收集陆地、船舶垃圾,配备清扫车、垃圾箱和清运车,及时把垃圾运出并送到指定地点集中处理。施工垃圾定点集中堆放,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运往市政垃圾处理厂无害化处理。船舶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须用密封式袋或桶盛装。施工产生的淤泥、岩浆、废渣应运送到岸边指定区域堆放,禁止直接向水域中排放。严格控制疏浚施工和疏浚物质转移过程中因装舱溢流、疏浚物溢出及泄漏等,疏浚土应尽可能用于陆域回填。

在运营期港区配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桶,对生产垃圾中的有用部分加以回收,无用部分与生活垃圾定时由垃圾车送往较近的市政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采用垃圾接收车辆,接收锚地及岸壁船舶垃圾。到港船舶的固体废物不得向海里倒弃,须用密封袋或桶盛装。配置足够的垃圾接收设备(如垃圾转运车等)和垃圾防疫及消毒设施,接收的船舶垃圾经环卫部门安排,由垃圾转运车从码头直接运送到就近的市政垃圾处理站进行无害化(焚烧或卫生填埋)处理。固废(包括船舶生活垃圾)的收集、回收处置等均应落实固定的环卫接收单位进行接收和处置。危险废物委托上海东环特种废弃物处理服务部处理。芦潮辅助配套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由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处置。危险废物委托上海东环特种废弃物处理服务部处理。生活垃圾定期由环卫部门统一清運。

1.9 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在施工期优化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选择,减少额外占地,保护海岛植物。制订科学、严格的水下爆破和炸礁方案。采用“先试后爆”和“从小药量到大药量”逐步升级的爆破方法,调整起爆药量;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减缓冲击波对鱼类的影响;合理安排爆破、炸礁、疏浚等施工作业时间和周期,尽量回避鱼类产卵和索饵期。水下爆破与炸礁:制订科学、严谨、周密的施工方案,尽量减少爆破量,爆破与炸礁应避开本地区的鱼汛期;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如水下钻孔爆破和延时爆破法等,减缓冲击波对鱼类的影响。确定爆破方案前,预先安排选用较小药量试爆,再逐次增大爆破药量。确定合适的爆破炸药剂量。安排爆破区附近水域鱼损状况观察、死鱼样品检验以及底栖渔业资源试捕调查,进行现场照相和录像,并进行爆破前后的环境水质监测。

在运营期进行增殖放流,对海洋生态资源损失进行补偿。将长江口、杭州湾和舟山渔场作为一个整体,形成区域环境影响分析与监测的协调机制。在不影响港区正常作业的基础上,合理提高港区绿化植被的覆盖率,绿化系数达到5%以上。

1.10 对敏感目标的保护措施

洋山深水港区围填海周边主要的敏感目标是东海大桥、姐妹石风景,以及小洋山岛居民。

东海大桥为降低车辆坠落和船舶撞桥的风险,大桥两侧设计了1.5m高的加强防撞护栏、主通航孔安装了防撞墩,并安装了全程监控设备、11对紧急电话和142个消防栓,这些都可以降低洋山深水港围填工程的影响,并能及时监测地形变化情况,一旦出现不利的冲淤影响,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对“姐妹石”等风景采取了专家论证、周围垒沙袋加固防护等措施,施工场地避开岛上风景、古迹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并且开山爆破工程改为隧道工程。小洋山岛居民的搬迁安置,主要考虑次生环境问题。采取分散安置方法,大部分移民购买商品房居住,易于融入当地,同时也减少了集中安置易产生的次生环境问题。

1.11 风险事故应急环保措施

在施工期建立健全船舶交通管制系统和海上安全保障体系并加强码头装卸作业的安全管理与防护措施。事故应急反应计划和应急反应措施:建立健全组织指挥机构;绘制地区的环境资源敏感图,确定重点优先保护区域;加强溢油跟踪监测,建立科学的溢油分析决策系统;建立清污设备器材储备;加强清污人员训练:建立通畅有效的指挥通信网络。危险品箱堆场设置隔离明沟,配置事故应急处理场地,事故污水进入事故污水收集池储存,由槽车运送至芦潮危险品区危险品洗箱污水处理站处理。

在运营期船舶交通事故和港口装卸事故防范:建立健全船舶交通管制系统和海上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码头装卸作业的安全管理与防护措施。在码头前沿及堆场设置防风抗台锚定装置和防风系缆装置;港口大型起重机应设有风速风级报警装置,配置有效的锚定装置、扶梯、防护栏等安全装置;大型轨道式装卸机械设行走警示信号,各类流动机械配行车音响和倒车信号,叉车和正面吊设双向行走警示信号装置,大型机械设备配置应急照明设备。按国家规定的安全色和安全标志使用导则的规定,设置港区所有危险场所的安全设施、安全标志与装置。按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安全规程,进行集装箱装卸及拆装箱作业。风速大于15m/s时,起重机械要停止作业。生态风险防范:通过在航更换压载水等方法,防止外来生物入侵的破坏。危险品作业区风险防范:对1、2、7类危险品箱必须组织船-车直提作业,禁止在码头堆场存放,无直提条件的,可直接运至芦潮辅助区堆放。危险品箱堆场四周设隔离围墙,墙外布置消防环形车道。危险品箱按种类分别堆放,堆高不超过2箱。沿堆场一侧设置冷却水喷枪,在高温季节(>30℃)对需降温的危险品箱进行喷水冷却。堆场入口处设消防器材室,堆场四周布置消防沙坑。根据各种危险品的物理化学特性,有针对性地配备能快速有效抑制可能发生的液、固、气体泄漏污染的应急用品。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危险品箱进行管理。在危险品箱堆场设置隔离明沟,一旦有渗漏等意外事故发生,将破损集装箱运至附近事故应急处理场地,先清扫,后冲洗,冲洗地面产生的污水进入事故污水收集池储存,由槽车运送至芦潮危险品区危险品洗箱污水处理站处理。尽可能在堆场上部设置货棚,避免危险品集装箱在夏季烈日下暴晒,也可避免阴雨天将危险品淋湿。在危险品堆场周围设置明沟,收集场地冲洗水或初期雨水,并将此部分废水汇入专一收集池中,进行专业处理,不得直接外排。

1.12 生态修复

针对洋山深水港区围填海开发活动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采取相应的整治、修复和保护措施,降低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加生物多样性,使得珍稀濒危动植物得到保护,促使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2 结论

围填海工程是海洋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缓解紧张用地、发展沿海海洋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与此同时围填海带来的生态环境负效益也不容忽视。因此,在保证围填海合理有序发展的同时,要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根据围填海环境影响评价,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造成的一定影响,来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从宣传力度、环境监测工作全方位监控、环境保护监理工作、填海工程环保机构、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声环境保护、固废处置、保护生态环境、敏感目标保护、风险事故环保应急、生态修复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措施并付诸实践。以期为和谐海洋的构建、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走与海洋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孟伟庆,王秀明,李洪远,等.天津滨海新区围海造地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12,31(1):83-87.

[2]曹宇峰,林春梅,余麒祥,等.简谈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32(6):85-88.

[3]葉林安,徐清,朱志清,等.2016年象山港水质分布变化与主要污染因子分析[J].科技通报,2018,34(12):265-270.

[4]叶林安,江志法,廖友根,等.象山港海域水质的模糊综合评价[J].浙江水利科技,2015,198(2):15-19.

[5]李萍,莫海连,郭钊.2016年北部湾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评价[J].海洋湖沼通报,2019,37(1):54-64.

[6]叶林安,陈玲,朱志清,等.象山港海域水质与沉积物主要污染因子及污染源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6):75-78.

[7]陈彬,王金坑,张玉生,等.泉州湾围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J].台湾海峡,2004,23(2):192-198.

[8]黄备,邵君波.填海工程对海洋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水生态学杂志,2020,41(1):60-70.

[9]苗丽娟.围填海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评估方法初探[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1):47-49.

[10]彭本荣,洪华生,陈伟琪,等.填海造地生态损害评估: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5):714-726.

收稿日期:2020-02-12

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201803)

作者简介:金余娣(1988-),女,助理工程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

通讯作者:叶林安,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生态监测与评价。

猜你喜欢
保护措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保护措施
诌议如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基于区域视角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