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碎件游戏的教师指导策略优化

2020-06-04 09:48张露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师指导优化

张露

摘 要:“小碎件游戏”即未设定玩法与规则,幼儿自主选择开放性材料,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大胆操作和改变,教师在游戏中跟随幼儿,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是一个面向全领域发展的游戏。教师指导策略的优化应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孩子意愿,按孩子的意愿进行,教师能在关注幼儿的已有水平后,通过指导让幼儿达到“最近发展区”的新水平。在幼儿游戏无法进行时,教师能适时出现,巧妙地使幼儿的小碎件游戏继续进行。教师的指导绝不是一个答案,而是能帮助幼儿寻找新的学习方式,自己寻求答案。

关键词:小碎件游戏; 教师指导;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5-084-001

陶行知先生指出:幼儿应该在玩中学,学中玩。所以幼儿的小碎件游戏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应该怎么样指导幼儿的小碎件游戏呢?教师的指导应显性隐性相结合,应该以观察了解幼儿为主,尽量避免直接指导,少干预幼儿的游戏活动,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在观察中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巧妙地进行指导,“隐”要隐得巧妙,“显”要显得到位。

一、基于调查,了解教师的指导现状

方法一:调查法

一份优秀的调查问卷,既要能正确反映调查者的目的,又要准确传达被调查者的想法。在小碎件游戏中从教师关注幼儿哪方面的发展、教师在指导游戏中的方式和指导的重点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下发30张调查表,回收30张,从调查表中我们了解到:教师在游戏中比较关注到幼儿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以及小肌肉能力的培养。并且大部分教师是在幼儿无法活动时或者主动寻求帮助时介入游戏。在指导时,教师认为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材料、创设环境、适时地介入指导以及活动结束的评价。所以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的观察与记录还不到位。

方法二:观察法

从观察中了解我们老师在指导小碎件游戏的时候急于介入游戏,为孩子解决问题,起到了引导和直接指导作用。但是教师指导时介入的方法与时机不适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通过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幼儿在游戏中共同成长。

二、科学观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前教育专家M.A.埃贝克提出: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的确,在教育者面前的幼儿是一本“难读的书”,而观察就是读懂幼儿这本书的“金钥匙”。在小碎件游戏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所以,小碎件游戏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教师的观察,需要我们善于发现问题和幼儿的闪光点。

(一)加强学习,提高技能

我们也积极主动地学习《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聚焦式观察》《观察儿童》等书籍,提高教师观察能力,让游戏更加精彩,也让生活充实有意义。

(二)改变方式,扎实功底

观察记录的真正意义是: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其最终目的是指向支持儿童发展,这是教师应有的专业行为,也是写观察记录的出发点和归宿。原本我们的观察记录只有照片和文字,经过研讨我们总结了:小碎件游戏的观察记录可以这样来写,有照片、视频、文字、有老师在观察时记录的小便笺。

(三)相互观摩,共同成长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课月 题组内教师在小碎件游戏中的观察及指导能力,我们集体观摩了方老师的中班小碎件游戏《去旅行》。方老师的活动是省师陶杯展示活动之一,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我们从中学习到方老师在组织活动时的专业性,驾驭游戏的能力,以及她超前的理念,包括选材、评价都值得我们学习。观摩了方老师的活动,我们也进行了研讨,教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都颇有收获。首先活动材料要准备充分,让幼儿自主设计游戏内容,来满足孩子的自主性。其次,在游戏中要认真观察孩子,并及时记录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可以是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动作、表情等等,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更要注重生生之间的互动,把互动的空间留给孩子,因为孩子们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更能为幼儿所接受。

三、巧妙介入,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皮亚杰常说:“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并不是教师每一次指导和介入都是有效的、可行的,并不是说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指导的频率越高,幼儿的游戏热情就越高,教师参与幼儿游戏越积极,幼儿游戏发展得就越快。为了更好地了解到小碎件游戏中教师应如何介入更科学、有效,我们从介入时机与介入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一)介入时机

1.当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如果有孩子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教师可以先让孩子和同伴一起商量、合作来解决问题,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这时老师再介人游戏和孩子们一起解决问题。2.当幼儿邀请老师欣赏他们的游戏时。3.当儿童对游戏失去兴趣或准备放弃时介入。这时教师的介入可以帮助幼儿拓展游戏内容,提高游戏技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4.当幼儿表现出无所事事的状态时。当其他幼儿都在游戏,有个别幼儿不知道干什么时,这个时候老师应该介入游戏,以询问的方式引导他去游戏。

(二)介入方法

1.语言提示。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或遇到问题无法顺利进行的时候,教师的一两句简单的建设性语言就能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从而促进小碎件游戏的顺利开展。2.行为暗示。利用教师的动作、表情、眼神等身体语言及提供材料、布置场地、动作示范等方式来对幼儿游戏行为做出反馈,从而对幼儿游戏行为进行良好塑造。3.环境的隐性介入。对幼儿来说,环境就是一种隐性的“指示牌”,符合幼儿经验的,幼儿看得懂,就会朝指示的方向前进,然后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不断丰富自己的原有经验;在小碎件游戏中,教师通过观察创设游戏环境,请孩子自己设计“规则牌”等等。4.直接干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或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因素时,教师就必须以教师的身份直接介入到游戏中,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否则会影响游戏的正常进行。

教育的方式有千千万万,不变的底色唯有用心、用爱!所以教师要合理地对幼儿进行指导,尊重孩子的探索和发展,尊重和理解孩子的选择,让幼儿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发现者、发明者,开心地度过美好的童年。

参考文献:

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猜你喜欢
教师指导优化
优化问题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创设现实生活版的初中数学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论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幼儿园阅读区的创设研究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