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湘湖师范学校的实践(1978-2002)

2020-06-04 09:48程小林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陶行知实践

程小林

摘 要:湘湖师范学校自创办以来一直实践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学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成果也不少,但大多限于文革前的研究。而对于1978年开始至2002年湘湖师范并入杭州电大期间如何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研究并不多。本文重点探讨了这一时期(1978-2002)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湘湖师范的实践情况。

关键词:陶行知; 教育思想; 湘湖师范学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5-126-002

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28年亲自指导与直接参与创办的一所乡村师范学校。自学校创办以来,历任校长都秉承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及理论,特别是第六任校长金海观先生于1932年初到学校后,带领全校师生创造性地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艰苦开拓,精诚合作,顽强奋斗,在艰难的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原则,形成了“苦硬实干、研究进取、注重情感”的湘湖精神,使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之花盛开在了湘湖师范,学校也被誉为是“浙江的晓庄”。从1928年学校创办到1976年教育重新走上正轨,学界对湘湖师范学校践行陶行知教学思想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1978年以后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湘湖师范学校的实践情况的研究并不多,后来,由于师范格局调整,湘湖师范学校于2002年成建制并入杭州广播电视大学,并于2009年正式并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主要对1978年至2002年期间湘湖师范在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情况进行一些探讨。

一、强化陶行知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学习

1978年6月,学校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1980年,湘湖师范学校在整理校史时,发现了学校的创办与陶行知的关系,并撰写了《陶行知与湘湖师范》一文在《浙江教育》上发表,文章以确凿的史料论证了陶行知直接指导和参与湘湖师范学校创办的历史事实,得到了陶研界的肯定。1981年,湘湖师范学校成立了浙江省第一个陶研小组;1984年10月,学校建立了陶行知纪念馆和校史陈列室;1989年12月,在原教师陶研小组的基础上,湘湖师范学校正式成立了校陶研会,学生陶研小组也发展成了学生陶研会。

湘湖师范学校在校内开展了各种学陶师陶研陶活动,如报告会、讲座、座谈会、知识竞赛等,掀起了学陶践陶的高潮,使全校师生通过这些活动更加了解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进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现代陶子。根据当时社会需要和培养目标,湘湖师范学校在组织学生学陶活动时,以陶行知先生的崇高品德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奉献精神为重点,采取“一學、二讲、三写、四做”的办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一学,就是学习陶行知的事迹和教育思想,学校先后向师生发放了《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思想讲话》《以陶为是师,献身教育》等学习资料,做到人手至少一册。二讲,就是师生共讲学陶的体会,如举行主题班会、演讲比赛、陶行知诗歌朗诵比赛,请教师讲、请学生讲、请老校友讲、请陶研专家讲,通过“讲”,相互启发,加深理解,不断提高;三写,就是写陶研小论文,学校定期出刊《陶研园地》(黑板报)和《陶圃新苗》(校内油印刊物),每年举行一次“行知杯”小论文比赛;四做,就是学了以后付诸行动,以陶为师,献身教育,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二、注重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还说:“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要培养学生改造生活的能力,使他们毕业后“可以单独或者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湘湖师范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每当新生来到学校,学校就会安排军政训练,学习军人严明的纪律、规范化的生活。并且采取措施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如学校经常开展内务考评、仪表检查等。让学生过一种健康的生活,从中受到健康的教育。为了适应现代化生活需要,湘湖师范学校开设了许多新颖的课程,比如电脑、无线电、摄影等。学校虽然非常重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但并不排斥课本知识。相反,非常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

“教学做合一”既是陶行知先生创办的第一所乡村师范学校的——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的校训,也是湘湖师范学校的校训。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所以,湘湖师范学校一直很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学生,在做真人中去教学生学做真人。由此,学校在制定一切要求学生做到的规章制度时,首先要求教师做到。

三、积极开展“小先生”活动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意思是说:学生要有教书育人的本领,就得自己学着做老师,在学着做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这就是陶先生于1934年4月到湘湖师范演讲时提出来的“小先生制”,他希望用小先生制来普及义务教育。

湘湖师范学校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小先生”活动。在湘湖师范学校,每学年开学时,经学生自荐和教师推荐,教务处审核认定,聘任一部分思想表现好、文化基础扎实、具有技能特长的学生为“小先生”。“小先生”资格被认定后,他们在有关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所开设技能课的教学计划,交教务处批准后由“小先生”自己在全校各年级学生中招生。于是,每名“小先生”各显神通宣传自己的特长,招收学生。学校规定每名“小先生”可在学生中招生10人左右,每周活动1-2小时,地点由“小先生”选定,教务处统一安排,学校在财力和物力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如提供琴房、钢琴、画室、资料等。“小先生”们由任课老师指导帮助认真备课上课。“小先生”辅导活动开始后,教务处巡回检查“小先生”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帮助解决困难,任课教师也给予必要的帮助、指导,甚至到场听课。学期结束之前,“小先生”要组织学员考核考核,最后写出书面小结,上交考核成绩,学校进行总结表扬。1996年下半年,湘湖师范学校共组织了31个辅导小组,分别开设钢琴、舞蹈、笛子、声乐、普通话朗诵、演讲、毛笔、钢笔、粉笔、篆刻、国画、日用美术、素描色彩等13个门类的技能学科,参加的学生共有333人,占全校学生数的41%。1997年至1999年,3年时间就有120余名学生担任过“小先生”,共有1560人次学生参加过小先生的辅导课学习。

另外,学校还要求学生寒暑假回到家乡开展“小先生”活动,组织家乡的小朋友学习,真正做到“人人是先生,人人是学生”。

四、重视艺术教育活动

陶行知先生鲜明地主张:完整的教育、培养真人的教育不可缺少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既是湘湖师范学校传统办学特色之一,也是当时师范学校本身和农村小学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一直以来,湘湖师范学校不断加强艺术师资队伍和器材设施的建设。湘湖师范学校艺术类教师配备强大,结构合理;器材设备齐全:拥有普通钢琴71架,手风琴48架,风琴53架,键盘乐器初具规模;拥有专用艺术教室(书法、美术、音乐)12个,琴房88间,舞蹈排练厅2个;民乐器1套,铜管器乐、管弦器乐各1套;有专用美术展览画廊、书法展览橱窗及其他展览橱窗,各班有专用黑板报宣传栏;还配置了24台数码钢琴的音乐实验室和多功能排练厅等。在搞好普师班艺术教育的同时,经当时浙江省教委的批准举办了音乐侧重班,为小学培养专职的音乐师资。

湘湖师范学校非常重视艺术教育活动,在常年开展“三周一歌”和重大节日文艺演出的基础上,每年上半年都要举办“艺术周”活动,集中展示全校艺术教育的成果。学校平时广泛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在学生中组织书法、美术、摄影、舞蹈、声乐等兴趣小组,成立书画社、影评协会、合唱团、业余剧社、摄影协会、民乐队、舞蹈队、铜管乐队等。其中由学校统一组建的艺术社团就有15个,参加的学生有500多人,占学生总数的70%,学生自己组织的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有30个,参加的学生约350人。为了促进当地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湘湖师范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演出,特别是参加杭州市、学校属地萧山的各种大型庆典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历年来,湘湖师范学校经常组织各类书画比赛和学生的个人书画展,许多师生在全国、省、市书画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还经常举办摄影、插花、小制作、编织、剪贴等展览,通过多种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五、关注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说:“不运用社会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要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任何学校只有符合社会实际情况,适应人民的实际需要,能帮助人们过更好的生活,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湘湖师范学校把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来办好学校作为一项办学的重要内容,学校经常聘请一些知名人士、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来学校作报告;学校也经常组织学生去工廠、农村搞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因为“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为此,湘湖师范学校每年都会分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教育,提高教育。

当时湘湖师范学校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一年级学生,学校安排回乡见习2周,通过见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接触小学生,了解小学教育现状,熟悉基本的小学教学过程,从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到了二年级,湘湖师范学校把重点转到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上,组织学生回乡社会实践,并具体规定了实践任务:(1)调查访问1户农民家庭(半天);(2)调查一个村或一家乡镇企业(半天);(3)参加生产劳动(2天);(4)到小学见习(2天)。一周的社会实践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在社会这个大学校中学到了许多在课堂内无法学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增强学生实践的能力和独立活动能力。

除了集中组织回乡社会实践外,湘湖师范学校还让学生分散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比如让学生帮助一些单位做一些社会调查,或参观一些企事业单位等,以此沟通社会和学校的关系,与社会打成一片,教社会所学教,学社会所需学,真正培养学生改造社会的能力,实现“马路、弄堂、乡村、工厂、店铺、监狱、战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的场所”。从而使社会成为大学校,学校成为小社会,把社会和学校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总的来说,湘湖师范学校从1978年到2002年并入杭州广播电视大学为止,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学生管理,也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无不实践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现在湘湖师范学校已经完全融入进了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也已经在该学院扎根,相信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之花一定会在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开得更加鲜艳、更加灿烂!

课题: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高等职业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中心”研究项目《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湘湖师范的实践(1978-2002)》研究成果,编号:2017JD64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

[2]萧凌主编.陶行知与湘湖师范[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湘湖师范编委会.生活教育之花盛开在湘湖师范[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

[4]杭州市教育委员会,杭州市教育工会,杭州市陶行知研究会合编.以陶为师献身教育[M]1997年11月重编

[5]顾伟主编.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1年9月第1版

[6]周汉,张乐天.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在湘湖师范的实践[M]杭州文史资料第16辑,1992年

[7]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编.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校史(1929-1998)[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

[8]周洪宇著.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

[9]朱小蔓.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

[10]杭州市萧山区政协文史和教文卫委员会编.我与湘师[M]2012年

[11]湘湖师范学校编.湘湖生活,1981—2002年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陶行知实践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