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2020-06-04 21:55赵丙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赵丙兰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语文教学工作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获得了丰富和发展。在面向学生讲解语文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立足于学生的角度上来看,语文课堂是其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效渠道,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还是对其观念的形成,都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将语文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一方面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能够为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针对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传承 弘扬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8.050

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一位华夏子孙所承担的责任,弘扬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华儿女所肩负的义务。当前,中小学生在借助互联网技术、接触到更多来自西方国家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应当不断强化自身的文化自信,充分感受本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语文课堂作为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应当承担起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职责。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提升语文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领悟传统文化的机会。在下文中,我们对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有效路径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学生既要自语文学科中获取到运用语言文字的知识,也要从中获得正确的精神层面的引导。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语文课堂既是知识传播的阵地,也是文化交流的途径。语文学科本身就蕴含着一定的传统文化内容,而传统文化内容也需要借助语文学科这一载体与学生见面。

在开展语文学科教学时,教师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工作,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加深对于语文学科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成为传承祖国文化的一员,以及更好地应对未来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优秀人才。

从教师的角度上来看,传统文化是语文学科内容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是提升语文学科教学水平的切入口,也是帮助教师不断完善自我、丰富自我的有效载体。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件十分有利的事。

二、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1.强化古诗词的讲解水平

对于学生来说,接触传统文化最为便捷的路径莫过于古诗词。学生们自入学之日起,就会接触到不同类型、内含丰富的古诗词,这也成为很多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第一印象。教师强化古诗词讲解水平,可以帮助学生为深入的领悟传统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在进行古诗词的讲解时,许多教师大多采取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阅读古诗,再大致讲解古诗内容,然后再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对于古诗词的深入认识,即便勉为其难地背诵,难以深入掌握其内涵。因此,我们建议教师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诗词学习中。

具体来说,首先,在正式讲解古诗词之前,教师可以预留一段时间让学生全情投入,倾听诗词朗诵。可以采取播放录音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教师朗读、学生倾听的方式,让古诗词能够在学生心中形成初步印象。其二,教师应当营造适宜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空间,例如,在教室内悬挂古诗词的挂图、古诗词书法作品等,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加深对古诗词的了解。其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声诵读古诗词,在诵读的过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获得相应的锻炼,将诵读环节安排在每节语文课的课前,还能帮助学生调节学习状态。教师则可以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之上,将诗词的创作背景讲给学生听,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其四,传统文化需要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更好地焕发生命力,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堂上所学的古诗文所描绘的意境,绘出诗意画。采取此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表达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已经具备了深入领悟古诗内涵的能力,教师进行古诗词的讲解时,可以适当进行文化知识的延伸,使学生能够积累更为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

2.鼓励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语文教材所选取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和内容,仅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契合,同时也能将许多正面積极的精神传达给学生。但语文课本当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是有限的,学生应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主动地获取传统文化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蕴含丰富传统文化内涵的书籍,充分考虑到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确保学生接触到的知识内容都是对其有利的、蕴含着传统文化气息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与传统文化传承有关的纪录片,使学生能够深入领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3.带领学生了解传统节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

带领学生了解传统节日,一方面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学生创设与传统文化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中国的传统节日多与儒家思想、家庭伦理以及爱国主义情怀有密切的关系,学生能够从中领悟传统文化精神。

举例来说,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烈士陵园,开展扫墓活动,并借此机会向学生们讲解革命先辈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他们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包粽子、编五彩绳,同时向学生渗透屈原的爱国精神。在重阳节,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帮助身边的老人,同时渗透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秀传统……相对于平面化的传统知识的讲解,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内容更加深厚,也更容易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为民族文化而骄傲、自豪。

4.举办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获得传承传统文化的机会

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当跳脱出传统模式的束缚,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做出适当的更新与完善,以更为全面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语文教师于班级内部或学校内部举办与传统文化传承相关的文化活动,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接触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的

机会。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与班级内部举办传统文化故事交流会,鼓励学生将自己所知道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故事分享给其他同学。这既是对于分享者本身的锻炼,同时也能够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教师也可以在校内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对于在竞赛中有着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奖励与表扬能够为其今后的学习提供动力,也能够帮助其养成主动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假期中收集更多的历史故事,并将游览名胜古迹的感悟及时记录下来,使其掌握更为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有效强化自身的文化积累水平。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融入传统文化内容,既能对语文学科本身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能帮助学生奠定更加坚实的文化基础。目前,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缺乏相应的方式。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提出了几点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方法,希望能够为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郑翠青《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年第13期。

[2] 谭桂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年第6期。

[3] 郭丽琴《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第2期。

[4] 张旭琴《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人文之友》2019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弘扬爱国精神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