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故事世界,提高阅读能力

2020-06-05 12:59徐悦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故事低年级阅读教学

徐悦

【摘  要】  小学是提升儿童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这进一步说明了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如果教师能够营造故事的氛围,用故事化的方式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这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故事

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都是阅读,而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是每个教育者亟待思索的问题。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更加需要注重方式方法,让学生在故事化的氛围中展开阅读,如此才能提高其阅读效率,保证阅读质量。

一、利用故事导入,增添教学趣味

每个学生天生都爱听故事,不论是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还是悬疑故事,只要是情节生动的故事,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故事的需求更加旺盛。而且和高年级相比,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更加活跃,其想象力也更加丰富,所以故事对他们的吸引力是与生俱来的。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融入课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用故事来进行导入,增添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文是一个民间历史故事,主要讲述了曹操爱子曹冲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体现出曹冲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品质。既然主人公是曹冲,那么教师就可以用发生在曹冲身上的另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比如,教师可以选择《顾影自怜》这个故事。在东汉末年,南方有人献山鸡给曹操,曹操希望山鸡起舞,山鸡毫无所动,曹操束手无策。这时,曹冲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他知道山鸡爱惜自己的羽毛,看到水中的倒影就会忍不住起舞。所以,他下令,让手下士兵在山鸡面前放一面很大的镜子,山鸡看到自己的影子后,果然忍不住起舞,甚至忘乎所以,最后活活累死。这样一个充满趣味性的故事,让学生沉浸在教师的讲述中,浑然忘我。

故事导入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策略,通过故事导入,学生能够走进教师所营造的情境中,对人物会有全新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而且,故事导入也能营造故事化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将会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利用角色扮演,创设故事情境

过去,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往往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将文章中的核心知识点进行阐述,而不论学生是否真的掌握。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其弊端也相当明显。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需要巧妙利用一些教学策略来吸引学生。比如角色扮演,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阅读教学方式,它能够创设出独特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无形中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认知。

例如,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一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动物王国准备开一次大会,老虎吩咐狗熊通知其他动物参加,但是狗熊并没有将通知说清楚,而是在狐狸、大灰狼、梅花鹿的提醒下才完成任务。这个故事涉及的角色众多,因此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在课堂上演一演这个故事。通过角色演绎,学生对故事的核心内容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明白了在发布通知这类重要事情时,必须认真仔细,不能和狗熊犯同样的错误。而且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也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对故事的把握也得到了提升。这种真人表演营造出了动人逼真的故事情境,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对于台下坐着的学生而言,通过观察其他同学的表演,真正感受到了童话故事的魅力。

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策略,通过角色扮演,参演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将不再流于表面,而是会有全新的感悟。而对台下的同学而言,课本剧会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故事氛围,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

三、鼓励多读故事,引导学生分享

根据调查得知,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采取的是“填鸭式”或者“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尽管教师在讲台上热火朝天地讲解,学生却往往听得不知所云,这都导致小学语文,特别是低年级阅读教学效率的低下。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参与课堂,而不只是坐在原地聆听教师的讲解。鉴于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在课堂上分享自己阅读的故事,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了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以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搜集其他相关的寓言故事。比如,教师可以為学生推荐《青蛙和蛇》《狐狸和乌鸦》《农夫与蛇》等寓言故事,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进行心得记录,比如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课堂上和大家进行分享交流。例如,有的学生阅读了《狐狸和乌鸦》以后,在课堂上做出了非常精彩的论述,有人认为:通过阅读这篇寓言,我明白了,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清醒,尤其是面对一些向自己献殷勤的人,就更需要保持警惕之心。还有的学生选择的是《农夫与蛇》这篇寓言故事,他是这样认为的: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好的品质,但是也要看帮谁。农夫出于好心救下了蛇,却被蛇反咬一口。生活中同样存在这种忘恩负义的人,所以在帮助他人时一定要谨慎分辨,千万不能沦落到农夫那样的下场。通过课上故事的分享,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量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通过分享故事,既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

四、利用读写结合,提升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一体两面,教师不能只注重阅读而忽略写作,也不能只注重写作而忽略阅读。只有将读写结合,让阅读和写作能力双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切实得到提升。所以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用写作的方式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读写结合、共同促进,切实提高语文水平。

例如,部编版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一文是一篇典型的寓言故事,教师在正式教学结束以后,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这篇寓言故事的体裁形式,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独立创编一则寓言故事。学生仍须以“乌鸦”作为文章的主人公,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写出全新的寓言故事。比如有的小学生在阅读了《狐狸和乌鸦》这篇寓言故事以后得到灵感,写出了如下一篇故事:乌鸦左思右想觉得气不过,它不想让狐狸白白得了便宜。于是,它就一直偷偷跟着狐狸,当狐狸去吃东西的时候,乌鸦去找老虎告状,向老虎痛诉狐狸假借他的威名四处为非作歹,这果然激怒了老虎。于是,老虎跑去找狐狸算账,撵得狐狸满山跑。乌鸦在一旁看得哈哈大笑。还有的学生,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乌鸦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喝饱了水以后,它准备飞回家。没想到在回家的途中,发现不远处就有一大片的湖泊,湖水清澈透亮,乌鸦看着看着,突然后悔自己刚才为什么要费那么大的功夫去喝一个瓶子里的水,其实只要再多飞几米,就能无限畅饮了啊!在创编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释放,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读写结合,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引导低年级学生,从课文出发,发挥自身的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一过程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针对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方式方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需要用故事吸引学生走入文本,为学生营造故事化的氛围,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开启语文学习之旅,如此才能让学生见识到语文世界的魅力,提升阅读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燕子.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19(29):146.

[2]陈小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76-77.

猜你喜欢
故事低年级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