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疫情中的过度应激

2020-06-06 02:19简心
江苏卫生保健 2020年4期
关键词:假消息作息负面

●简心

新冠疫情的暴发,随之而来的是如潮水般涌来的疫情信息。很多人被淹没在各类信息中,情绪过度卷入,但又无能为力,寝食难安,焦虑地刷着资讯微博,从担心刷到恐慌,情绪的瘟疫蔓延着。其实,这意味着我们正在经历心理学上的“压力应激反应”。疫情防控,排解负面情绪同样重要。

正视过度应激压力

当身处于一个压力性环境,我们的大脑会牵引出一系列的身体反应。比如,情绪或生理上出现失眠、作息异常、记忆力下降、头晕胸闷等。这是一种相当正常的下意识生理和情绪反应。因为我们都处在社会生活中,与组织和他人相连。即便没有亲历其中,而是浏览了一些负面事件,人们都会出现类似的创伤反应。

“新型冠状病毒”“封闭隔离”“口罩断货”……看看这些词汇,这次负面事件对于许多人来说都太特殊了,尤其是年轻人,几乎没有经历过如此情形。再加上生活医疗物资短期内紧缺,面临遥遥等待的不确定性。在全国性的情绪高压下,大家变得“谈疫色变”。

不仅如此,各类谣言、假消息在这个节骨眼上的趁虚而入,进一步促发了这种应激反应。一个需要注意的事实是,即便被“辟谣”,谣言所带来的阴影也不会完全消失。数项认知心理学研究显示,即使流言在之后得到纠正,但它在人们心中所积聚的负面影响,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无论你是否拥有被教育的经历,它都将被整合进人们对这件事的总体认知。当恐慌被假消息一步步加重,应激反应也就更容易出现了。

许多人会在不自知的状态下,陷入“过度应激反应”困境,无法自拔。想要避免陷入“过度应激”的泥潭,我们需要正视这种反应。当负面情绪要淹没你时,一定要学会调适放松自己。

学会调适放松自己

减少信息过载 自我决定信息来源,不要被动刷手机接受消息,注意把握信息的质和量。在危机时,关注必要权威信息,不可道听途说。每天在固定的时段内,看几个靠谱信息传播平台所发布的权威消息,比如:世界卫生组织;各级卫健委官方发布平台;三联、澎湃等一线采写媒体……尽量不要过度关注、轻信没有明确信息来源的截图、视频。尽量控制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尤其是在睡前不宜过份关注相关信息。

尝试正向思维 冬季终将过去,春天定会到来。不要只往坏处想,很多文章只是在贩卖焦虑罢了。以合理的态度看待事情,尝试以更广阔的角度了解问题的影响,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这一刻我们仍然拥有健康,可以继续努力生活,加倍留意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

学会放松自我 平日你一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令自己开心。列出来,执行它。玩一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在家泡泡热水澡,找出令你愉悦的事等等。运动也是不错的方法。运动的好处在于帮你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增加心血管机能,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丧等。哪怕你被隔离,也可在隔离地方做做运动,可以很好地调整心态。

保持充足睡眠 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适当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危机事件的发生会令人手忙脚乱,自乱阵脚。因此让生活作息维持规律,是处理危机的必要条件。

总之,在面对重大创伤事件时,许多人都有自行修复的能力,像有弹性的橡胶一样,能够承受外界带来的创伤,并修复这些创伤的糟糕影响。但是,如果当你感到自己无法脱身,没有办法自行“修复”情绪的时候,不妨多向外界寻求帮助。比如,找到靠谱的、值得信任的朋友谈一谈,或是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猜你喜欢
假消息作息负面
爱心健康作息表
超级秀场 作息规律
研究:老年人更爱传播假消息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名人作息表
“李芊假消息”为何让我们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