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的运用

2020-06-07 00:57庄子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参与式学习

庄子娟

摘 要:在班级管理课程工作中,老师基本上会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对待一些事情还没有形成主观的看法,在开展课程实践的时候,老师一般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让学生在被动的情况下参与到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本文将围绕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的具体应用为话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参与式学习 小学班级管理课程 教学实践活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6.056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一生,以往的班级管理课程中,老师会领导学生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被动学习知识,参与到课堂管理中,老师是学生学习路上重要的学习目标,不论是在管理班级工作方面,还是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层面上,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学生将老师看作是榜样和模范,这样的理念一直延续到今天。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做出改变。

一、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目标过于片面

在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动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愈发受到重视,以往的班级管理课程相对来说比较片面,没有涉及每一位学生,班级是学生学习期间的重要场所,老师和学校一味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对班级管理工作做出贡献,学生在小学方面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因此,老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好坏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2.理论指导过于匮乏

小学学习阶段,班级数量较多,学生人数多,所以对于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老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没有办法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得到完善,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就增加了老师管理班级工作的难度。与此同时,在管理班级工作的时候,老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只是从老师的教学经验出发。社会水平在不断发展,管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老师应该打破传统的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管理模式过于单一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较为单一落后,这样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需求。以往的管理模式是老师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制定相关的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力,不仅是对某个人产生影响,还会对班级的所有人产生影响。老师基本上会将教学精力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对学生的成绩过分管理,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时候,没有采取民主的方式,使得有些学生会排斥班级制度,从而不按照制度执行,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会产生逆反的心理,影响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自主管理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班级管理课程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还是学生的义务,以往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老师会占据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殊不知,学生才是课堂参与的主体,老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可以在班级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班级管理工作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学生可以提高体验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有助于班级管理课程的有效推进,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2.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在学习的时候还需要老师的帮助,在开展班级管理课程工作的时候,学生势必会遇到一些问题,那么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没有办法兼顾到每一位学生,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让学生可以自主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掌握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参与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在教育领域的新型名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教育工作的不断提高。老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可以利用参与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管理事务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让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老师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学生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使得教学工作可以有效开展。在管理班级的时候,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式方式,加深自己的体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得学生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管理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4.制定师生共同的管理愿景

通过参与式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共同的愿景。班级是一个集体,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老师在管理班级工作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各司其职,在工作中奉献自己的理想。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明确目标。老师要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老师要打破以往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做好宣传和引导的工作,与学生一起树立共同的愿景,學生在共同愿景的引导下,可以帮助老师实现教学目标。在讲解课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让学生可以更加理解学习内容。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制定共同愿景的意义。

5.注重人性化管理机制的构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也是一样,老师要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使得学生可以认识到规矩的严谨性。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时候,应该采用参与式的方式,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加合理的平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挖掘自身潜力。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兴趣爱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提问。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和优势,帮助学生改善自身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使得学生可以认识到班级管理课程的重要性。

6.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明灯,也是学生的伙伴和朋友,以往老师给学生的印象大多都是高高在上的,即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也不敢询问老师。其实,老师和学生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学生不需要存在畏惧的心理。因此,老师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应该注重与学生的平等地位,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区别对待,如果老师存在偏心的心理,就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因此,老师要和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可以体会到班级管理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在班级管理的时候,具备一定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让学生可以更加适应社会发展进程,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参与式学习方式已经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被广泛应用,这就说明参与学习具备一定的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为《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一堂“挫折教育”课所引发的思考》,《政治课教学》2003年第5期。

[2] 陈利颖《主体性教育的几点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参与式学习
打造参与式学习课堂的教学策略
交互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阅读课堂上的运用分析
让学生主宰课堂大舞台
BOPPPS教学模式在火炸药学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论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
参与式学习,走向化学课改最深处
基于BOPPPS模型的java语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BOPPPS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